《叛教者》:一部解剖信仰、荡涤灵魂的“补天力作”
如果你是基督徒,请读一读《叛教者》;如果你不是基督徒,也请读一读《叛教者》。这是我读完此书的最大愿望。
每当提起基督教,总有人会说,这是西方的宗教,我们为什么要信?!我们有自己的佛教啊。在此只是希望你了解一下一群被人认为神秘或迷信的中国基督徒,如何将西方宣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在中国转型。始于20世纪初,经历时代变迁与各种运动,这群比西方宣教士承受了更深重的精神、肉体折磨的中国信徒,在一切 “被剥夺” 之后,以怎样的心态去见他们生命的救主。在阅读过程中,你也许会产生 “灵魂被触摸”的体验 。
全书共32万字,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由《揭发者》、《献身者》、《跟随者》、《擘饼者》四部组成。这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厚重、也是让心灵最沉重的一部心灵的“鸿篇巨著”。
第一部《揭发者》,作者讲述了徐闻英的信仰人生故事,这位持守信仰、惹上官司、患有晚期癌症并看得见死期的“祷告医生”,在同代老人的心目中却是个“叛教者”。徐闻音经历了少女、圣女、尘女的阶段。经历了跟着家人、参加宗教仪式样的信仰;经历了被社会排斥后接受救主拯救的信仰;经历了对“神人”崇拜的信仰;也经历了“连男朋友吻一下都觉得污秽”的圣女信仰。而这些信仰,在运动来到时,如同“草木禾秸”,被大火烧尽。当心目中的“神人”怦然倒塌,她的信仰也随之坍塌。而由“信仰贞操被强奸”所起的愤恨,让她成了“第一个揭发者”。不知是上帝的公义还是愤怒,徐闻音在此后二十年间经历了令人费解的遭遇。这些经历煎熬着她,直至她再也没有热情和力气去做一个揭发者。二十多年后她回归了神,以半百之龄携儿子赴美,历经艰辛,成为美国医生,也成为喜乐的代祷者。
这是我费时最多阅读的篇幅,读读停停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信主二十多年,经历过如饥似渴读经祷告、决心为主“做大事”的癫狂期;经历过“火眼金睛、容不得沙子”的圣女期;经历过疲于参加各种特会活动期;经历过对传道人的崇拜与失望期;当然,也免不了遭误会受排挤。而我的信仰,也正是在这些试炼、困惑、思考、情绪起伏和苦苦哀求的祷告中一点点坚固。“万事相互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如今也学会以“刀枪不入”的心态,随时抬头仰望神,轻看周围的人和环境了。
第二部《献身者》,真正的主人公,也就是徐闻音追随又背叛的“神人”李夜声出场。这个出生在1903年,有着一米九个头的年轻人,在母腹中就被奉献给了上帝。然而,自幼受了婴儿洗的他,对母亲热衷的基督教深怀叛逆,直到17岁自己被神摸着,才对信仰认真起来,彻底悔改并决定完全奉献当传道人。李夜声钻研圣经并从中得到启示,决心建立中国自己的本土教会,完全脱离西方教会系统。他的神学思想可归纳为“不分宗派,一个地区一个教会,不设牧师,教牧同工自食其力,信徒自己擘饼、施洗,达到灵里合一。”他引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基督徒,创建出称为聚会所的中国教会模式。他在24岁时,忍受着严重的肺结核病,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属灵人》。他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激励信徒追求真理和圣洁。
然而,他却不是完人,他在私德上的错误,以及不会办厂经营、经济账目不清楚等等,都成为z /-府运动的把柄,这些把柄被利用后,摧毁了许多人的信仰,也成为李夜声入 y u的罪证,最后服刑到期,却因不愿意写背叛信仰的保证书,而继续被困监狱,成为信仰的殉道者。
我认为,他可以算是“中国的马丁·路德·金”。世界基督教界一直认为他是中国本土教会的创建者,他站在许多属灵伟人的肩膀上,承继了他们属灵的丰富,再传递给中国教会。他的思想也影响着全世界千千万万基督徒。
这部分还描述了几位围绕在他身边的文字同工,她们都是女性,李如是、王慕真、廖文君、赵洁如,以及她的妻子惠雯。她们为信仰献身,也为李夜声献身。
第三部《跟随者》,讲述了李夜声身边的同工,如何配合他的事工拓展,帮助他办厂以及开拓聚会所。这部书里有关的弟兄姊妹和主要同工不下二十位,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存在。在半个多世纪中,这群人在各种运动的“绞肉机”里,思想、行为和表现都不一样,他们对信仰、对党和z /-府的忠诚度也不同。到最后,即使是没有成为揭发者,也都大部分背叛了李夜声,甚至背叛信仰。让我最敬佩的同工是于华恩医生,他是一位走“内在生命”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安静带到主的面前祷告,情况越复杂,祷告越多,他的判断和行为从不偏激。
读完这部分的感想是:所有的风波、摧毁、跌倒,都来源于无法沉默。即使原本沉默的人,在那个必须洗脑、交代、揭发的年代,都会被折磨成咬人的疯狗。最终,只有沉默的人得到敬佩,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信仰者。他们知道能审判人、有资格审判人的只有一位,这位大审判者始终在天上看着我们,从不抛弃我们,直到有一天,我们要站在他面前,向他交出答卷。
第四部《擘饼者》篇幅最短,只占这本350多页书的零头,却是最震撼人心的。作者阅读了李夜声所有的书籍,加上书信,对他的思想和为人有了很深刻的了解。这一篇章大部分以李夜声狱中书信的形式呈现,让我们看见,一位真正被神坚立的人,是多么的坦诚开阔、光明磊落。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数算进入自己生命的同工、做过的事工,忏悔自己犯的罪。其中有相当篇幅回忆与爱妻惠雯的感情,至情至性,催人泪下。
我粗算了一下,在这四十多页文字中,有近180个问号,都是李夜声想不明白的事情,他不知道神为什么将创办中国教会的异象托付给他;为什么启示他多次开办工厂,却没给他管理的恩赐;为什么由基督徒运作的工厂,得不到神的祝福。他也想不通,为什么他提出的“自立、自养、自传”的三自教会思想被z /-府拿去用,而自己却成了反g e命,一群同工也成了反g e命集团成员遭受迫害。这一部分的每一段、每一句都非常凝重有力量,闪烁着圣灵的智慧和光辉,我几乎在长流的泪水中把它读完,涌动心中的感动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还是摘录几段原文吧。
“好像自己是个不同寻常的人,自己的时光也就不同寻常了,自己做的事也不同寻常。盘算、称量、斟酌地一路过来,兢兢业业的积累起来,一夕之间,上帝全部拿走了。才知道在主眼里,地上的一切都是不可积累的,上帝要的不是个不同寻常的人,而只是个合用的器皿。”
“也许世人和教会都判定我该为这些人的悲惨负责,但我却知道责任不在我。我是谁?他们又是谁?他们不是我的门徒,他们是主的门徒。主击打,主缠裹……主为着他的捡选而来破碎这些人,就像破碎我一样,这是出于他的定意和他的爱,而我,不过是上帝随手拿来一用的棍子。”
“我知道她,她们,他们都爱我,但是我心里真希望他们是更爱上帝的。否则,我就不能肯定,他们让我复出,来带领教会,是出于人意还是出于神意 若是人意……今天我就无法让人来负责,甚至连忠诚和同情也是要不到的,一切就成了枉然,这一生也就真是云雾了。若是神意,那一切就可以笃定,他总是不会错的,一切也都由主来纪念,来负我的责。我当如何来分辨这一生中的人意和神意呢 ”
“人,实在是没有一点好的,没有良善。人的爱和美,人的善和智慧,若不透过你(主),竟都与私欲调和,变成污秽……外面的人若不破碎,里面的灵就被困住出不来。外面的人总要被环境捆上,才能被动地被上帝破碎。我的天然人是太不易被捆住了,……现在终于好了,被捆住了,一动不能动,上帝终于可以在我身上动工了。突然就不动了,心里却是放松下来,没有了许多责任,他的羊都还给他了……现在只剩一件事,就是等待着自己的灵能出来,得自由。从早年常常会因人的误解和定罪而痛苦,到真看见自己是个罪人而不在乎他人的评价,这是一个外面人破碎的过程,也是一个灵里的成长。”
“诗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我们基督徒却是行不通……世人知道的生命不过是肉体的生命,那个,我是可以为你抛下的。但惠雯,在我里面,在你里面的生命,并不是那必死的,而是永生的。而且,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是基督耶稣的。抛了这个生命,爱情和自由岂不也陷在了必死的肉体中?”
从这几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属灵人”的内心世界。他在不断的反省和忏悔中洁净自己的灵魂,就连他呕心沥血写就的全面陈述神学思想的论着《属灵人》也予以否认了。早在1941年他已经不让再版。他说:“虽然自己没有写错什么,此书在真理立论方面相当完全,而这却正是它的弱点。因为当一个人读完了它,就会觉得不再有什么问题了,完全掌握了。将属灵的事物系统化的危险就是使一个人,不需要借着圣灵的帮助而领会属灵的事情。”然而,八十多年过去,《属灵人》仍然一版再版,仅在美国,每年的销售量就达万本。
他留在世上最后的几个字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为人赎罪而死,三日复活,这是宇宙间最大的事实。我信耶稣而死。
书中有一段话对李夜声做了精辟的总结:他是儿子,是丈夫;是被捧成偶像的人,也是被咒诅的人;是被女人们爱慕的情人,是被男人们跟随的领袖,却也是被基督捡选出来,孤单行路,直到死地的人……
接近书末的一句更是点睛之笔:夜,总是漆黑……打更人的声音已经不常有了…… 李夜声,不过是神捡选出来,在福音尚未传开的中国,为他所用的、忠心的打更人。
合上书,书中一个个人物仍然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眼泪一次次为他们而流,心更加柔软,灵魂更加透明,对自己的信仰现状也更加清楚。我知道二十多年来我没有远离或抛弃信仰,是因为我生活在和平的时代,没有经历“绞肉机”的检验,如果经历,我无法想象我会不会也是一个叛教者。
鉴于这部书是以倪柝声为原型的纪实性小说,书中的人物、事件、历史背景都有据可查,因此在写作编排上受到一些局限。比如第一部中出现的一些人名,直到第二部才能正式出场,而与一般小说的人物出场不同。然而,这一点都不影响本书作为中国教会史上第一本灵性小说的地位和份量,在文学评论家的眼里,这也是一部海外华文文坛的“补天力作”。
【作者简介】梓樱,医生,九十年代末移民美国,在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系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文心社理事。曾任网络期刊主编并参与多本书籍和杂志编辑。已有100余篇作品发表于《诗刊》、《文综》等海内外30多种报刊杂志,40余篇作品收入20多种书籍。著有散文集《另一种情书》、《天外有天》,诗词集《舞步点》,专题集《自在跨越更年期》等。其中,《天外有天》获2014年度台湾“华文著述奖”,散文小说作品曾多次获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