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从『脸带愁容』到『心里火热』

2016-08-10 作者:薛伯赞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2014-06-23-112515-81.jpg
 
 经文:【 路加福音廿四章13-17节】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3-35节记载耶稣自复活到升天前所发生的事蹟。有两个不知名的门徒在前往以马忤斯的途中,因听到妇女报告耶稣复活的奇事而大惑不解。适时,耶稣并非突然像魂(如不见型体的鬼)出现,而是像旅客在行路中就近他们。对耶稣复活的确认与意义,若用科学来表达只能说那是「奇异」的事,然而路加强调,人一旦与主相遇,失落、担心、迷惘将被消除,反之,信仰生命必再度火热起来。   
 
        【生命中的失落感】   
 
        故事中两个门徒,路加描述他们当时的心情是「脸上带着愁容」(17节),何以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就是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所致。试想这两个门徒,自从二、三年前遇见耶稣这位「贵人」之后,他们的生命改变了。在参与了「耶稣运动」之后,他们在这团体中体验到,生活不再只是为吃、喝享受或拥有多大的权势;且宽恕、医治和友爱也不再只是空谈,而是真实生活中的核心表现。可是,如今这位生命的导师却惨死在十字架上,随后,多数的跟随者要不是落荒而逃,就是四处躲藏起来了。此种因失望或绝望的失落感料必相当强烈地马上袭击在多数门徒的心裡。「面带愁容」其实已明确表达了该二门徒当时的心境。   
 
        其实,失落感在我们生活的处境是常有的,任何基督徒一样不能免除。人在一生中是一连串的失落与重拾的过程。出生时,我们失去了母亲子宫裡的安稳;上了小学,我们失去了父母全天的呵护;进入职场,我们不再拥有常被宽容鼓励的学生角色;结婚生子之后,则失落单身时的豪放、自由;一但进入老年,青春气息、美貌、名声、以及朋友也渐离去;直到我们老弱伤残及至死亡,身体的自主能力丧失,死亡也带走了一切。当然这失落感尚包括种种不幸事件,如重大疾病,家庭暴力,友谊与爱情的背信及伤害,或社会、政zh i、经济大环境的快速变迁,以及战争造成的悲惨等结果。   
 
        这些失落感,或许有些我们可以克服,有些则需付上相当的代价,勇敢的去面对它。然而,诚如卢云(Henri Nouwen,1932-1996)所说,在这一切之外,尚有一件失落感可能是最为严重的,而且很难具体述说的,那就是信仰(宗教及意识形态)的失落。那是一种攸关生命根基及价值观连根拔起的决断性失落。这当中包括我们所信的(如耶稣是救主)是真的吗?我们的信仰团体尚保有耶稣运动时的精神(如为爱与真理而受苦、牺牲)吗?或者我们的社会拥有真实的人q uan保障及自由、民zh u、公义的体制吗?   
 
        【在失落中与耶稣相遇】   
 
        失落感是那麽的自然、真实,伴随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可是旅途中的「贵人」你可曾遇过,或者真认识他?就如那两个不知名的门徒,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同样是耶稣基督。就在极端难熬的失落感中,或许我们的眼睛「迷煳」了(16节),然而耶稣与门徒同在(显现),同样也与我们同在,耶稣并未离弃我们。在我们信仰团体中的各项聚会,圣餐礼可以说最能展现耶稣与我们同在的具体意义。圣餐礼其实就是一种吃的行动,从吃的过程—「一起坐席」「拿起饼,祝谢」,「擘开,递给他们」(30节),说明生命的意义就在分享,分享最能表达爱的真谛。上帝爱世人且差遣祂的儿子来到世上,为世人的罪而死,身体被打破,三日后复活,且差遣圣灵与我们同在,上帝就是以如此的分享来表达祂的爱。为此,耶稣要我们「如此行来纪念祂」,保罗也同样严正的吩咐我们当如此行来纪念耶稣。
 
        当然,圣餐礼是一种奥秘(mystery),并不容易在短短数语中尽道其深意。若从圣餐礼(Eucharist)字面的意义来看,圣餐礼即「感恩」礼(eu+charis:进入恩典中)。这表示,每次我们遵行圣餐礼时乃是再重温上帝的恩典,再体验主的临在,从而让我们再生信心与盼望,并继续爱的实践。当年二位门徒因此而「眼睛明亮」并「认出」耶稣,每次我们与耶稣坐席时,岂非同样如此。
 
        改革宗的传统信念,将圣餐礼(及洗礼)视为「恩典契约的神圣记号与印证」(见「韦斯敏斯德信仰告白」,1643-1646订定,第二十九章第一节)是相当正确及有力的表达。它是一种恩典,也是一种契约,世上的一切容或有种种的不幸「失落」,然而永远存在的则是上帝的恩典。每次的圣餐礼,其实即邀请我们每一位「失落」的人,在与主相遇中,重新肯定我们是拥有上帝的爱及恩典的人。
 
        【重拾火热的心】
 
        当这二位门徒与主同坐席并回想在路上,耶稣和他们说话,并讲解圣经的时候,他们彼此回应道:当时「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32节)是的,每次在失落中与主相遇所得的结果就是再生火热的心(burning heart),将伤残的心再度燃起,恢复新的生机。然而,我们如何展望这火热的心,并让他继续燃烧直到有生之年的结束?在此,我乐意藉罗慧夫医师的生平与大家一起分享与鼓励。
 
        罗慧夫医师曾在马阶及长庚医院服务40年,它是美籍宣教师,出生于1927年爱荷华州。40年在台湾的医疗历史中,它创建许多的「第一」,如加护病房、烫伤中心、自杀防治中心、第一台山地巡迴医疗车、唇颚裂中心、及颅颜中心等。他在「第二次触摸」(台湾教会公报2003年8月4-10日/2684期,第12-13页)乙文中曾说:
 
        「44年前我刚到台湾的时候常看到痲疯病人。他们因着痲疯病使得周围神经死去,失去触觉,手指、脚趾溃烂脱落。……〔可是〕基督徒也可能变成灵性上的痲疯病人。因为工作压力、忙碌生活、紧急事件以及经济重担等,让我们逐渐失去对上帝的触觉:感受不到祂的存在,也不能体会有它的欢喜。……因着第一次触摸,我们成了基督徒,但许多时候我们就像痲疯病人一样,在属灵上失去感觉,需要耶稣『第二次触摸』〔参马可福音八章22-26节〕才看得清楚。你的生命需要『第二次触摸』吗?」
 
        「第二次触摸」就罗慧夫医师来说,就是他每天早上与上帝同在的「安静时间」,他被触摸了,也回应了主的呼召来到台湾,终生从事医疗传道的工作。他说,他另外的「第二次触摸」是得自路加福音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经过了第二次触摸,门徒的眼睛明亮了,认出耶稣,心中也才火热起来。他呼吁读者,要得到「第二次触摸」就是要每天读圣经,「圣经就是上帝给人类的情书」。罗医师不仅个人重视读经,祷告的生活,也重视小组聚会彼此的分享与代祷。
 
 
        【结语】
 
        我们的新生命是「重价」而来的,因为它全然是上帝的恩典。可是在恩典中的生活裡,我们仍无法免除于实际生活所遭遇的失落感。我们的失落有时在不注意的当中,常会由幻灭转变成各样的失望、消沉、麻木,甚至转变成愤怒、怨恨等。在这当而,愿我们能彼此提醒,重拾那颗火热的心,好带出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重现生命的新机。那就是,无论我们的职域是什麽,我们都愿如这二位门徒「立即起身,回到耶路撒冷去」(33节),将所经验的生命改变的事实,传报给所认识的人知道,这其实就是最简单、有力的见证。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