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腓立比——一座战略性的城市

2016-12-11 作者:刘长川  
来源:原创投稿雅博网我也要投稿

 2.jpg

前言:

什么是城市?如何给城市这个词下定义?有学者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其实农耕时代,城市就出现了,但作用是军事防御和举行宗教祭祀仪式,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中文百科对现代城市的诠释是: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现代城市通常根据主体吸引物的不同给予了定性和归类。如自然风光型、花园型、商贸型、文化型、宗教型等城市。其中,宗教型城市主要提供宗教朝拜、宗教观光等产品为主的国际旅游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如果说在基督教的世界里,颇具影响力的宗教型战略城市,笔者认为古罗马的腓立比城,可算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了。

一、腓立比城

腓立比是古希腊东马其顿的一个城市,这座城市是由腓利普二世建立。这城最初只是特拉吉亚的一个小村落,原名为葛勒尼第,即“泉水”之意。公元前356年左右,亚历山大大帝之父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占领这地。随后以自己的名字将此地改名为腓立比,同时把它改建成军事基地,以征服这一带地区。

公元前168年罗马吞并希腊,腓立比就成了罗马殖民地。罗马把马其顿分成4个行政区,第一区以暗妃波里为首府(徒17:1),腓立比位于其中的头一城。由于腓立比距离港口尼亚波利约有10哩,故此它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附近的暗妃坡里就成了当时罗马z /-府的中心。

直到公元前42年,腓立比城变得举世闻名,是因为奥克他温(即后来的奥古斯都)与安东尼部队打败布鲁特斯和迦西乌斯,于是诞生了罗马帝国。这次的胜利为奥克他温统治下的政权开通了道路。他以这场在腓立比的得胜为傲,就把腓立比提高了地位,改称犹利亚腓立宾西斯驻防城。11年后(公元前31年),这城改为犹利亚腓立宾西奄驻防城。它的政zh i制度是照当时罗马z /-府的体制而定,城中的官长由人民自选,但它的行政、司法、军事权都属罗马z /-府管辖。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故,如今的腓立比古城仅存一片废墟,考古家根据庙宇的遗迹和所刻的碑文,知道当地的居民是热心崇拜多神的。

我们今天着重探讨的是腓立比城宗教性的一面,籍此让我们对当时腓立比城的宗教状况有所了解。

二、一座战略性的宣教城市

考古学家在腓立比古城的遗迹(现今的非利伯泽)中,发现一些基督教曾传入这里的证据。

1、宣教之初

基督教福音是怎样传入腓立比城的,就得要从使徒行传说起。耶稣复活后,在五旬节那天,他赐下了应许中的圣灵(约15:26、徒1:4-5)。圣灵的降临为的是为基督作见证,并籍着使徒,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将福音传到地极(徒1:8)。初期教会诞生之初,使徒们靠着圣灵的大能,在民间施行神迹奇事(徒5:12),彼得在五旬节的第一篇悔改信息,那天新增的门徒就达3000人数;教会呈现出一片繁荣复兴的迹象;教会内部的信徒生活也是史无前例的,圣经记载: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4-47)”。

教会这种空前复兴的情形也使得信徒产生了懒散,他们安居于这种安逸的属灵生活,竟忘记了主的托付,就是福音要从耶路撒冷传向地极(外邦)。但神是永远配受称颂的,因他是掌管历史进程的主,他籍着逼 -/迫来推动宣教的事工。到了使徒行传第七章,司提反被石头打死,可以说是教会史上的第一个殉道者,他的殉道,奏响了福音即将广传的前奏。到使徒行传第八章时,耶路撒冷教会大遭逼 -/迫。迫害驱使基督徒四散,到边远地区去寻求安全。这次逼 -/迫教会的是围绕一个名叫扫罗的人为中心(徒8:3-4、9:1-2),这个苦害基督徒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过了三十年后,他在给腓立比教会的一封信中透过他自己的介绍,得悉他当年是一个热衷于犹太教的教徒,他说他是以色列人,生下来第八天就接受了犹太教的割礼仪式;又是举足轻重的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按律法说,他是熟知律法的法利赛人......(腓3:5-6)。

与此同时,随着基督徒的四散,福音的火焰如火如荼,开始迅速向外蔓延。一小群的门徒由耶路撒冷开始,靠着圣灵,继续施行神迹奇事,见证复活的基督,宣扬向神悔改归正,把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腓力、彼得,成为了这支勇敢的宣教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2、腓立比教会

逼 -/迫教会的扫罗,在前往大马色迫害基督徒的路上遇到了耶稣后,从此就归信了基督,后来改名为保罗(徒13:9)。

保罗与同工在第二次旅游布道(约公元52年)时,在特罗亚这个地方(小亚洲西北,与希腊国相对),他看到异像,被呼召往马斯顿去传福音。保罗带着提摩太、路加和西拉立即向马其顿进发(徒16:9-10)。他们“第二天到了尼亚波利”(11节):在爱琴海口,现在名为“下维拉”CAVALLA,距腓立比城16公里的海港。随后从里来到腓立比。保罗时代的腓立比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徒16:12),也是罗马边防的重镇,是罗马的驻防城:有城墙,防止外族的入侵,而且是在边境。城中的居民享有免征人头税和产业税;他们有着充分的土地所有权;他们不受鞭打(徒22:25)、不受非法逮捕,且有上诉该撒的特权。

当安息日的那天,保罗他们得悉在腓立比城中的一条河边有个祷告的地方。解经王子摩根说:“因为这里没有犹太人的会堂。几乎祷告的地方都在河边;有的时候他们用一种矮墙围成一个圆圈,上面是露天的;有时侯看不出任何外在的标志。那就是“祷告的地方”,在没有会堂的城市里,希伯来人安息日就到这些地方聚集祷告”。

当他们到了河边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群妇女在那里聚会,借此机会,保罗就向她们讲论基督的福音。在这群妇女之中,提到一位杰出的妇女,她是推雅推喇城的人,在腓立比城里以卖布匹为生,人们称她叫吕底亚,因吕底亚原是推雅推喇城一带的一个地名。圣经描述她是一位素来敬拜神的人,留心听保罗讲的话(徒16:13-14),并且接待保罗到她们家里住。全家听了福音之后,立时接受基督并受了洗,腓立比教会也由此成了欧洲的第一间教会。

腓立比教会的诞生,在宣教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福音从亚细亚传向地极的里程碑。然而,要在一个热心于崇拜多神的城市里建立教会,面临着的拦阻、逼 -/迫及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先是一个可怜的小使女,她被鬼所附,在主人的手下终日为他谋取财利。直到有一天,当主人见他使女身上的鬼被保罗赶出时,就恼羞成怒,挑起全城的人起来围攻保罗及他的同工(徒16:19-22)。保罗和西拉也因此为福音的缘故被棍打,继而被囚。在监牢里他抓住机会向囚犯传扬福音。虽然圣经中没有提及保罗他们在监牢中传福音这件事,但后来从囚犯的表现来看,笔者深信这些囚犯听了福音后已经悔改,面对在夜半歌声中倒塌的牢墙,可以有逃生的机会,他们却没有逃离,同着保罗、西拉他们安坐原地。这些被福音更新的一个个生命,深深的触动了一个在绝望中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禁卒,然而福音给他带去了生的希望,同时福音也临到了他的全家(徒16:34)。

据说那个心灵里得释放的小使女后来成了腓立比教会中的一份子。从河边的那群妇女到禁卒一家,是保罗和他的同工,在那非常的日子里在欧洲所结的初熟果子。

3、腓立比书信

保罗书共写了有十三封书信,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其中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是保罗在罗马坐监期间所写作,故可称为监狱书信或被囚书信(Captivity Letters)。

(1)分享喜乐的秘诀

有人称腓立比书信,是一封喜乐的书信。全书“喜乐”二字共出现九次;“欢喜”两次(腓1:4、1:18)。想必这就是保罗写这封书信的缘由。那么,有什么事使在捆锁中的保罗喜乐,以至于写信给腓立比教会?是因为保罗和腓立比教会众肢体,有着亲密的相交生活(腓1:1-2)。虽然彼囚于罗马,孤单之时,就忆想初到到腓立比时的那个安息日;河边聚会的那群妇女及心灵重获自由的那个使女,以及悔改归主的囚犯和禁卒全家等; 保罗另一个能够使他保持喜乐的,就是信徒能够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并在福音事工上所做的善工(腓1:6);他们满有慷慨解囊的恩赐,是一个有爱心的教会,一个唯一支持保罗事工的一间教会。尽管被囚罗马期间,教会仍然打发同工以巴弗提,前往罗马照顾他。每逢想念起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都能成为他喜乐的源头(腓1:2-6)。为此,保罗就欢欢喜喜的为他们献上感恩的代祷。解释《腓立比书》的威尔斯比说,保罗喜乐的秘诀是,在他的心中、意念或祷告中时刻装着信徒。

保罗在信中向腓立比的信徒表明了对他们的思念后,继续分享他喜乐的秘诀。在御营军中,他的活动虽然备受限制,但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他被囚禁的地方,基督的见证却大有能力地彰显,以致福音在异教世界中旗开得胜(腓1:15)。我们相信,这副枷锁是神赐给保罗的恩典,因为枷锁不但没有捆绑住他,反而释放了他,正如他后来在写信给提摩太的信中所说:

“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而,神的道却不被捆绑”(提后2:9)。

他没有因他的枷锁而抱怨,相反的,他将枷锁向神献上,使枷锁成为了福音传播的工具(腓12)。“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枷锁使保罗有机会接触到失丧的灵魂,因为在御营军中被囚的日子里,二十四小时都有一名士兵前来看守,每6小时换一次班,这就意味着保罗每天至少要向四名士兵传福音,其中士兵随时会奉差遣去驻守法国、德国、英国!这幅枷锁再次成了保罗喜乐的泉源。

 罗马教会里有一群人在他被监禁时,对保罗以使徒身分劳苦作工所赢得的声望深感嫉妒,于是便在传福音的工作上企图胜过他,其实只是为了令他感到痛苦(腓1:17)。这种嫉妒分争乃是针对他个人而发。这样传扬基督是出于自私的野心,争取他们一党人的利益;而他们的目的乃是挑起争端。趁他被捆锁全然无助之时,更加骚扰他。这种传讲只是空洞的藉口,出自虚假的动机,并不实在。他们的传道是为了吸引人跟随他们,而保罗是要让福音引人归向基督;他们不是说:你信基督吗?而是说:你是支持保罗还是我们?感谢神!祂是可称颂的,他们的动机不但没有使基督的福音受捆绑,反使福音借着他们的口被传出去了,他们的动机同样没有增加保罗的苦楚,更是增添保罗的喜乐。因为福音毕竟传出去了,个人的得失是极小的事。

当时保罗在禁锢中等待审讯,故此他必须面对一件事情──将来是生或死,不可预料;但对保罗来说,生与死实在没有什么区别。保罗不惧怕死亡,无论是死是活,他都要以自己的身体去高举基督,因为有这样的心态,怪不得保罗说他能常常喜乐。保罗他深信这次为主被囚,不至被定死罪,必然得着释放。因有信徒的代祷与主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但无论审判结果如何,获释或要受死,他的目标是要让基督在他身上照常显大。他希望自己的生命像基督的生命,他盼望救主能透过他去彰显衪的生命。“我死了就有益处”,死了就是与基督同在(腓1:19~21);这种生与死之间的选择,如果按他自己的意思来选择,结果便很明显:他宁可拣选死亡,与基督同在。他这种强烈渴望的理由是:他确信,死亡即为通往与基督会面的门户;不过,他个人对在荣耀中“与基督同在”的渴望,必须次于他对腓立比人的牧养责任。在衡量这两者之后,他觉得顾及信徒实际的需要更重要(腓1:23-24)。这就是保罗在生死前所具有的喜乐心态。

保罗不但与腓立比的信徒分享自己的喜乐秘诀,更是勉励他们(她们)无论在何时何境,都要喜乐,而且不嫌繁琐的再三重复,要他们常常喜乐(腓1:25、2:18、3:1、4:4)。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4:4)”!

(2)腓立比教会的问题

有形的教会只要在世上一天,就都会有“污点”,神也许可这种不完美的存在。起初腓立比是一个同心合意且满有爱心的教会(腓1:5-6)。但随着人数的增多和生命上的成熟,问题也就渐次的显明了出来,进入书信的第二章,在保罗的字里行间,似乎教会中出现了问题,就是信徒间存在着不同心的现象。从第四章里意见分歧的信徒,友阿爹和循都基两位姊妹来看(腓4:2),就可见一斑。

教会面临的危机就是不同心很可能最终会导致分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罗就开始劝勉教会,若要重回同心合意的轨道上来,就当在基督里。或劝勉、或爱心的安慰等,无论做什么,都要基于在基督里,离开了基督,就谈不上合一了(腓2:1)。

不同心必然会产生信徒间“结党”,也暴露出教会内部灵里的软弱,自私的野心,它使教会内部的生活扭曲变形。分党派和求虚名是腓立比基督徒团体面对的罪恶挑战。保罗一针见血的指出,虚荣、骄傲、自私是产生结党的根源(腓2:3-4)。故此,现在保罗把腓立比信徒带到一个地方,告诉他们怎样使教会同心,肢体间能彼此和谐的生活,就需要一个伟大的榜样,那就是基督。每个信徒都要以基督的心为心,因基督的心是谦卑顺服的心;他顺服父神,甘愿降卑自己,顺服以至于替世人死在十字架上(腓2:2-8)。这也是教会唯一的出路。

腓立比教会面临着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会中出现异端的搅扰。有人鼓吹信徒若要得救,必须要接受割礼,企图将信徒带离基督信仰,重回以遵守律法主义为本的犹太教中来。保罗称他们为作恶的,是犬类。保罗一定感觉到已经把一个重大的挑战放在腓立比教会的面前。对他们来说,他们也许同样会遭遇到像保罗面临的逼害,甚至死亡。因此,保罗在书信中强调不论是严守律法、苦待己身、操练敬虔或是强制禁欲等,都不能使人称义,只有藉信靠基督,接受祂所赐的义袍才能得以称义。鼓励腓立比信徒要效法他,他是怎样以基督为至宝,抛弃万事,与基督一同受苦,并且效法他的死(腓3:10)。再次劝勉信徒要喜乐。神是及其公义的神,那等人的结局就是沉沦;而信徒的在信仰上所付出的逼 -/迫患难,甚至牺牲,将会带来基督再来时的荣耀(腓3:19-21)!

三、从腓立比看今天的城市宣教

1、城市宣教的重要性

笔者在南方沿海的一间教会做牧养工作。这座城市曾被冠以“黄都”这样的一个不雅称号,是因为这座城市的道德底下,色琴业兴旺,几乎达到镇镇、村村都有附带色琴的夜总会、桑拿浴等场所。恰恰就是样的城市,却有着“世界工厂”的称誉。来自世界各地及国内的加工、科研等机构集合于这座城市;由此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百万民工。

这座城市的宗教现状也很不乐观,只要你走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大酒店、宾馆、娱乐场所的门口或大厅,都设有神龛;当地居民家也亦然。他们所拜的有“关公”、“菩萨”、“妈祖”等;其次就是信奉民间宗教,如“土地公”、“山神”、“树神”......

这地的人很富有,生活也很安逸。他们能够享受z /-府部门很多的福利及优惠政策,如教育、住房、医疗、保险等;他们除了崇拜他们各自的神灵外,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就是自己的神了,再不需要信什么“洋教”。

笔者来到这座城市已有七个年头了,看到信奉基督的当地人寥寥无几,如凤毛麟角。像这样的城市国内还很多,有着与昔日腓立比城市相似的信仰状况。城市教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无可置疑的。但笔者也发现教会在宣教的事功上很被动,很少主动的走进当地人群之中。不是说信徒没有宣教的异象,而是许多城市教会比较传统,缺乏国度观念。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固守一个堂点及一群熟悉的信徒,好像这个世界与他们毫无关系。这样的教会必然会导致对宣教工作上的冷漠,更谈不上财力上投入了。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保罗在起初来到特罗亚的那个夜里,看见异象一个欧洲马其顿人的请求,就随即主动前往马其顿(徒16:10),到了马其顿的头一个城市腓立比,就和他的同工主动的打听那里的信仰状况(徒16:13)。经历逼 -/迫患难,最终建立了欧洲的第一间教会。

以上笔者不是全盘的否定了中国教会在宣教事功上所结的果子。我们也可以看到若干教会在祖国的大西北、西南边陲建立了福音戒毒所、学校、卫生所。同时看到在那些异教地区,一批批同袍悔改归正,归向基督。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口号多于行动,雷声大雨点小。笔者只是想透过所观察到城市教会现象,来唤醒今天的教会,教会在地上若不积极的参与宣教,教会在地上就将会失去使命和存在的价值(太28:18-20、徒1:8)。

2、城市植堂的重要性

2013年,据z /-府权威机构统计,笔者所在的城市的常住人口是831.66万人,外来人口比例高达77.28%。在这么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经登记的基督教堂有14座,其他家庭教会(几十至几百人)的堂点仅仅只有区区的80多个,这个数字还是包括各镇、各社区(村)的。对于人口如此庞大的城市,宣教与植堂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福音要在这所城市里得到扩展,许多小区及工厂、学校等附近都需要植堂。笔者所牧养的这间教会,是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信徒,属于一个多元化的教会;教会也看到了主日前来礼拜的部分信徒,为了一场聚会,需要坐一至二个小时的车程。

教会在面临这样的困境与挑战面前,腓立比书信给我们今天的城市植堂带来了启发。起初保罗在那里建立教会的时候,是由几个妇女在河边聚会开始,后来吕底亚的家中成为了固定的聚会场所,腓立比城的第一间教会就那样的被建立起来了。笔者教会于公元2014年经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城市宣教植堂要从建立“细胞小组”开始;于是就在距离较远的各个小区、市场、工厂附近设立八至十人的小组,由开始的五个小组增至今年的十一个。感谢神!因着他的怜悯,几个小组中的人数不断的加增。其中有好些悔改归正,加入教会的新人。其实还有许多的地方继续建立小组。笔者所在的教会在这个有着2465平方公里的城市的土地上只是冰山一角。

说起植堂,需要引起教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机制也需要健全。在教会的所有事工上,可以说宣教和植堂上的财力、人力投入是最少的。如建立堂点需要场地租金及配套硬件(桌椅、教学器材、投影仪等);还需培训工人、购买各类课件等。除此之外,教会也忽略了对福音媒体上的支持与投入。各类福音媒体对宣教植堂事工上所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给众多教会带来资讯与祝福是众目可睹的,如“旷野呼声”、基督福音网站等。写到这里,除了感谢神的怜悯与恩典之余,请允许笔者在此向那些默默奉献自己,辛勤耕耘的福音媒体人,由衷的致以感谢!然而,许多福音网站只因缺乏经济上的支持,不得不靠广告勉强维持运转。其中有一个网站在它的主页公告上声明:“......因网站运营需要经费,而本站经济能力有限,难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故不得不做这样的决定,就是在网站投放有广告......只要有经费能保证网站的稳定运行,将撤下所有广告”。这则公告看后直叫人痛心。教会!妳是如何看待这种状况的呢?

3、城市教会与牧养

城市教会与乡村教会面临的环境与遇到的挑战也不同。中国有几个亿的农民,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唯一的传统生存方式。在那里没有都市的喧闹,没有堵场、KTV和娱乐场所;工作压力小,生活节奏慢。但在城市所面临的是生活节奏快,加上生活、工作、环境等压力。使得来到城市的人们,每天要付上百分之二百甚至更多的努力去应付,就这样,身心灵在疲惫中日以继日的循环。

今日的城市教会的事功运行似乎很正常,周间晚上有查经班、团契学习及各类活动等;主日有讲道、成人和儿童主日学,几乎一周每晚都有聚会。然而,当我们若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如今的信徒对圣经来说很明白,也知道神的话很好。但他们会说:“神的话再好,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当我们失业的时候、牧者在哪里?当我们病了的时候,有谁前来安慰我们且为我们献上代祷?当我们事业受到挫折时,有谁来帮组我们......”。

从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我们会看到一位信徒的好牧者,他就是保罗。他不但用神的道建立他们的信仰,更是顾念他们属灵及生活上的所遇到的难处,虽然自身被囚于罗马,但心中还是时刻挂念着他们,及时写信劝勉他们,要他们靠主常常喜乐;并为他们向神献上代祷(腓1:2-4、3:1、4:6-7......)。

笔者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人向钱看的冷漠时代,教会的牧养关怀工作尤其重要,真理的教导与对信徒的关爱工作需要平衡,更需双管齐下。神的话若不活出来加以应用,那么,基督信仰就会沦为一个死的信仰(太25:31-46、雅2:17)。

结语

在搁笔之前,笔者最后想谈谈几点想法和建议。首先,教会面对宣教,我们不知唱了多少年那些使人心潮澎湃,意气风发的诗歌,如《复兴的火》、《走出去》、《差遣我》、《宣教的中国》等。这些歌都很好,能鼓励人,但笔者认觉得口号、豪言壮语往往多于行动。今天教会是否该从梦中醒来,踏上昔日使徒们走过的宣教之路,用行动来回应千万用自己鲜血染红这片土地的殉道者!其次,这几年国内的大小神学院校发展甚是迅速,但我们会发现有关专业的宣教植堂的院校少之又少;当我们浏览各福音网站时,同样会看到很少关于宣教植堂类的资讯、课件和专属版块。这是不是也该引起各大神学院校以及各福音媒体的关注?



[1] 摘自摩根的《使徒行传》第十六章第十三节注释                                                          

【作者简介】 刘长川,雅博网编辑:16岁受洗归主,25岁被神恩召服事至今。现全职于广东利河伯归正教会,负责教牧工作;广东传道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