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2022-05-25
作者:韦长安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01
2020年8月22日,四川泸州15岁的女孩曾某,因着被父母逼着去学习钢琴,从25楼一跃跳下。她的父亲试图用双手接住女儿,不幸双双身亡。
看到这起悲剧,让人不胜唏嘘。最让人意外的是,两条鲜活的生命自此陨灭,原因居然是弹钢琴。
自“双减”以后,各种学科类的补习班已经销声匿迹,但学科以外的舞蹈、美术、音乐、跆拳道等兴趣班,依然如雨后春笋一般充满大街小巷。尤其在学生放假之前,每天都会在街角收到各种各样的广告。
对于孩子,我们当然希望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拥有更多的特长,使他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他们的生存多一种技能。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上兴趣班,软硬兼施地强迫他们坚持到底,让他们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完全填满,而丝毫不顾及他们的感受。
于是,“别人家的孩子”就成了我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照。我们常常这样教训的孩子:你看李阿姨家的女儿,人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看看你!
你看张叔叔家的儿子,已经学会了绘画编程跆拳道,期末考试还是班级前三名,再看看你!咱家经济条件并不好,还花这么多钱给你报班,一点都不知道珍惜!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朋友圈里随手发了一张小宝做手擀面的图片,有位亲人评论道:“别人家的孩子……我快被儿子气死,正在惩罚他不许吃饭。”
确实是的,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并以此来教训自己的孩子。
这种比较,会给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02
作为一个父亲,我非常理解当今社会家长们普遍存在的焦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为了让他们得到更优质的教育,我们实在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
结果,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一个礼拜以前,“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学校尚未将煮饭纳入具体的教学计划,已经有家长开始晒孩子们的厨艺。
有位家长在网上分享孩子烧菜的视频,专业的厨艺、娴熟的动作、色香味俱佳的各式菜品,令人瞠目结舌。实在不敢相信9岁的孩子竟然如此专业,有人在留言区感叹道:“这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这算不得什么,杭州曾经出现过“顶级版”别人家的孩子:一位家长在六岁孩子的入学申请表格中,特长一栏居然填写精通核技术,轰动一时。
03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对孩子进行超负荷的教育,并不一定达到既定的目标。他们虽然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才艺,却丢掉了童年的快乐与梦想。
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们翩翩起舞的时候,当优美的旋律从他们的指尖流淌出来的时候,当美丽的图画从他们笔下产生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并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冰冷和麻木。
如果他们所做的并非出于真正的兴趣,充其量不过是完成繁重的任务而已,根本不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还记得有一次,我对小宝说:“看你现在多幸福啊!可以画画、剪纸、弹钢琴,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都没这个条件呢!”
小宝问我:“您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呢?”
我叹了一口气,说道:“那时候,爸爸的课余时间全浪费了。每天放学以后,和小伙伴们到处玩耍,跳进河里捉螃蟹,爬到树上掏鸟窝,在田野里吃烧烤,在池塘边捏泥人,唯一的玩具只是一个滚铁环……”
没想到,小宝听了以后立刻大声惊呼了起来:“爸爸,您小时候,实在太幸福了!”
04
为什么小宝觉得我小时候才是幸福的?说到底,和天性有关。教育,从来不是泯灭天性,更不能有任何的功利思想。
倘若我们不只是为了让孩子成功,更是为了拥有孩子的成功,在他们身上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让孩子成为我们炫耀的资本,实为泯灭人性之举。
对于孩子,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按着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潜质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更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他们不仅会感到痛苦,还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恶果。
就如那位15岁的女孩,如果家人能预料到她将不惜以跳楼来进行抗争,并最终导致父女双亡,还会强迫她弹钢琴吗?
从今天开始,我们不要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要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无与伦比的。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他所赐予我们的美好产业。
有句话说:每一个孩子,都是S派来的天使。但愿我们因着天使的降临而喜乐,而不是因着对他们教育而让自己痛苦不堪。
【作者简介】 韦长安,雅博网作者,专职牧师。1975年生于河南驻马店,自幼归主,因受父母影响,决志奉献为主传道。自中南神学院毕业后,在河南驻马店教会专职服侍至今。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