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约施慈爱的神
经文:尼希米记9:1-37
一.引言
《尼希米记》第九章32节经文(9:5-37)百姓的集体祷文,是史诗性的。它追忆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述说耶和华上帝的怜悯与威严,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是守约施慈爱的上帝,与诗篇(第78,105,106,135,136篇)和新约时代司提反的祷告(徒7:2-53)一样恢弘、壮丽。
二.释经
“这月二十四日,以色列人聚集禁食、身穿麻衣、头蒙灰尘。以色列人[‘人原文作‘种类’]就与一切外邦人离绝,站着承认自己的罪恶和列祖的罪孽”(9:1-2)。
“这月”是指以色列宗教曆的“七月”(见尼八),又叫“提斯利月”或“以他念月”(公曆的九、十月份),是以色列农曆年的第一个月,秋雨开始;犁田。有好几个节日:
七月一日—吹角节:农曆新年,安息日,有圣会、吹角、献祭,求耶和华施恩
七月十日—赎罪日:安息,禁食,为祭司、百姓献赎罪祭
七月十五至二十一日住棚节:庆祝收成,住棚、献祭,纪念出埃及历程
七月二十二日圣会(严肃会):圣会、安息、献祭
之后,才是这次百姓集体认罪的祷告。
“聚集禁食、身穿麻衣、头蒙灰尘”:是悲恸、悔改的标记。“麻衣”用山羊毛或骆驼毛织成,颜色深暗,通常束在腰间。
“与一切外邦人离绝”,此处似不指与外族妻子离婚;可能的含义是:参加住棚节的居民包括外邦人,这裡的认罪是以色列人的罪,与外邦人无关;与外族分开,立志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那日的四分之一”,约三个小时。
第一组利未人带领百姓认罪、哀求耶和华,第二组利未人到了会众敬拜耶和华(9:4-5)。
这篇祷告文追忆了以色列的历史。
“祢,惟独祢,是耶和华。祢造了天和天上的天,并天上的万象,地和地上的万物、海和海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祢所保存的。天军也都敬拜祢”(9:6)。
敬拜耶和华独一真神,是以色列人信仰的核心。耶和华创造万物、维持万物、管理万物。“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6:4-5),是以色列人每天要诵读的。以色列人的信仰,从一开始,就与四围列国的多神宗教划清了界限。
“天军”:可指“天上的万象”,或天使之军;在和合本《圣经》中仅出现这一次。
“耶和华是独一真神”的信仰,不是偏狭、武断,而是真理;真理就具有排他性:与真理不一样的,就不是真理;与真神不一样的,就不是真神。“耶和华是独一真神”的信仰,是有很多依据的。
以色列民族简史:
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2019BC)
雅各(以色列)埃及定居(1876BC)
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1805约瑟死–1445BC)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1446-1406BC摩西死)
约书亚率众征佔迦南地
师士时代(1380–1050BC)
联合王国(1050–930BC)
分裂王国(930–586BC)
北国亡于亚述(722BC)
南国亡于巴比伦(586BC)
回归时期
所罗巴伯(538BC)
以斯拉(458BC)
尼希米(432BC)
两约之间(432–5BC)
新约时代(以耶稣基督降生[6-4BC]为起始)
利未人带领百姓的集体祷告所涉及的民族史,止于当时(回归时期)。
与亚伯拉罕立约(9:7-8)
耶和华呼召亚伯兰离开本地、本族和父家(迦勒底的吾珥,今伊拉克南部),与他立约,将把迦南地赐给他的后裔,并应许他成为万国之父(他被改名为‘亚伯拉罕’,意为‘众人之父’),万国都要因他得福。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耶和华为他改名为‘以色列’)下埃及定居时,不过百十口人,但摩西领百姓出埃及时,男丁就有六十万之众!
寄居埃及、过红海及旷野漂流(9:9-21)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创15:13-16)。“亚摩利人”是迦南地的一族,此处代表所有的迦南人。迦南人拒绝悔改,最后,耶和华差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进军迦南,予以讨伐。其实,即便以色列人不进迦南,耶和华也会用别的方法把迦南人灭掉,正像当初耶和华毁灭所多码、蛾摩拉一样(创19:24-25)。
摩西也对百姓说:“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又因耶和华要坚定祂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应许的话”(申9:5)。迦南人被除灭的首要原因,是他们自身的罪恶,体现了耶和华的公义。其次,神灭绝罪恶的迦南人,是为了给进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提供一个好的属灵环境,使他们能坚守耶和华启示的信仰,过圣洁的生活(申7:1-6)。
《圣经》没有揭示神为甚么要拣选以色列作他的选民,但有两点是肯定的:这并不是因为以色列比别的民族更义、更正直(申9:5);神拣选以色列并不是仅仅为这着这一个民族的利益。耶和华的心意是:要藉着亚伯拉罕,使万国得福,“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3:7);藉着耶稣基督的救赎,使世人得救(1:7-10,3:4-6)。耶和华惩治迦南人、坚固以色列民族的终极目标,是拯救世界各国的人。
出埃及前后,耶和华行了许多神迹奇事:
在埃及地降了十灾,迫使埃及法老允准以色列人离开。
分红海(‘红海’的原文是‘芦苇海’;芦苇不能生长的咸水裡;‘红海’可能苏伊士湾北边的湖泊)。
白天有云柱,夜间有火柱。
赐下天粮–吗哪。吗哪是“如白霜的小圆物”(出16:14),“彷彿芫荽子,又好像珍珠”(民11:7),“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出16:31)。“吗哪”是从希伯来文“这是什麽呢?”转意而来的词彙(出16:15);当以色列百姓第一次看到它时,惊讶地问道:“这是什麽呢?”,从而成为它的名字。在旷野四十年中,耶和华按时赐下吗哪,直到他们进迦南、安营于吉甲,第一次守逾越节后,吗哪才停止(书5:10-12)。
磐石出水。
有人想把这些神迹化解为自然现象,但都难以自圆其说。
有耶和华亲自带领,以色列人却顽梗悖逆。当摩西被召、在西奈山四十昼夜未归时,以色列人效彷埃及人敬拜金牛犊;窥探迦南地后,百姓惧怕迦南人,不敢前往攻取,再次惹动耶和华的怒气,本来十几天的征程,却变成三十八年的漂流,令百姓中二十岁以上的人全部倒毙旷野。
但是,耶和华的怜悯仍没有离开他们。“在旷野四十年,祢养育他们,他们就一无所缺;衣服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肿”(9:21)。
征佔迦南(9:22-25)
士师时代(9:26-28)
“士师”(希伯来文sōpět?m,英译为Judges[审判官])是约书亚去世后、联合王国之前三百多年间,耶和华兴起的军事和宗教领袖。“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在士师时期,一直处于“犯罪—遭难—拯救”的循环中。
差遣先知(9:29-31)
先知是耶和华所指派的道德和伦理的宣讲者,宗教的教导者,和信仰的守望者。从篇幅看,先知书占了旧约《圣经》的近三分之一;但从时间看,先知书的写作却集中于以色列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以色列的联合王国分裂,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先后被外帮所灭,百姓被掳及回归这三、四百年,是以色列历史中较窄、却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以色列人不仅不同从先知的教诲,还常常杀害先知!
当时的境况(9:32-37)
“我们的神啊,祢是至大、至能、至可畏、守约施慈爱的神。我们的君王、首领、祭司、先知、列祖和祢的众民,从亚述列王的时候直到今日所遭遇的苦难,现在求祢不要以为小。在一切临到我们的事上,祢却是公义的;因祢所行的是诚实,我们所作的是邪恶”(9:32-33)。
这个祷告没有详细描述师士时代以后以色列经历的苦难(如,亚述灭北国、圣殿被毁、南国居民被掳至巴比伦,等等),只用“从亚述列王的时候直到今日所遭的苦难”(9:32b)一语带过。
耶和华恪守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祂与以色列的关系既是无条件的、又是有条件的:耶和华的怜悯、顾念不会离开以色列民;但他们必须活在信心与顺服中,才能承受应许。以色列百姓认清了这一点,颂赞耶和华是“至大、至能、至可畏的神”,又是“守约施慈爱的神”,再次在耶和华承认列祖和自己的罪,祈求耶和华不要轻看他们民族因此而遭受的苦难,恳求耶和华的赦免和施恩。这是整篇祷文的重点。
三.反思
第一,“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因为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赛46:9)。我们应效法以色列人,常常追忆历史。从以色列历史、基督教历史、宣教士的传记、我们自己的教会、团契的历史,和各自家庭、个人的信仰历程中,数算上帝的恩典,增强信心,“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提后2:1)。
第二,耶和华的公义信实所衬托的,是以色列人的背信弃义。时至今日,这仍是我们的借鉴。如果我们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就与当年的以色列人无异。求主帮助我们过一个以上帝为中心、蒙上帝喜悦、赐福的生活。
第三,耶和华是“至大、至能、至可畏、守约施慈爱的神”,祂既公义、圣洁,又满有怜悯、慈爱。我们“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诗2:11)。
【作者简介】 冯秉诚即里程,《游子吟》的作者,著有多部有影响力的基督教专著。已婚,现有一子一女。现全家四口全改信基督教。现任威斯康星州米城中华基督教会(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of Milwaukee)差传牧师和真道培训中心(True Word Training Center)主任。“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专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