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剑胆琴心话新约

2013-01-09 作者:海夫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剑胆琴心话新约.jpg

剑胆琴心话新约

本站作者:海夫

——再读查常平的《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第一卷)引论:新约的历史逻辑》

即使完成了这些,它也只是一种在思想上,在先知般的言说的意义上的完成……我只想告诉后世一切需要真正知识的人,告诉那些以上帝的余民为身份的人:为了人类更美好的生存,他们的同类中一度有人这样艰难地思考过,忍受着左手肩周炎复发后的隐痛思考过,并且在孤独中以这样的思考为人生行动喜乐的志业

——摘自该书的《前言:从历史逻辑到世界图景逻辑》

不仅是写在前面

在我的写作经历中,从来没有哪篇文章像此文一样怀胎久生产难而又郑重如斯:单是阅读就从未有过的慢,一般我读哲学和神学类的书就像读小说,轻松而愉悦。然读这本书每个章节都需要再咀嚼、再思想,即便专业人士都会感到太宏大、丰富、深邃而复杂。阅读尚且如此,遑论书评写作。曾写过一篇六千多字的读后感:基督信仰两难困境中的洞开——读查常平的《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之引论:新约的历史逻辑》,后来觉得对此书还是浅而未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何光沪称这本书是一部近年来中国学界少见的、非常具有独创性质、又非常具有学术雄心的著作。钟志邦教授说这本书的作者希望将人的价值理念同上帝的逻辑言说关联起来,将人的理想与上帝的启示协调一致。如此大胆的尝试,在新约研究中似乎是史无前例。这两位教授的评价偏重于学术言说的角度,我更愿意从书的内容本身和它对于当下中国的意义来介绍。只能是深怀崇敬的介绍,由衷地为我自己能和这本书的作者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并有幸与之交流为荣。

为什么以剑胆琴心话新约为题?两层意思:一是刺中国巫术的剑,像大卫一样能为扫罗驱魔的琴。在我的博客上贴出《从异端的猖獗反思国民性及应对》一文,《正义一元论》的作者沈阳说: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巫术的民族。我笑道:我白忙活了整整一上午,还不及弟兄一句话顶事到位。这是真话,吾国吾民从领导到平民没有不喜欢不装神弄鬼行巫术的。不仅自己喜欢行,还欢喜别人去行。这种欢喜同样漫及思想学术界……查常平的这本书在圣灵的引导下奏出了对此反击的强音。一是中国气脉源流的擎天剑、义士琴。尤其自我中华民族危亡之秋,多少仁人志士壮怀激烈,气吞山河,将自己的热血献为活祭,力求这片土地的存留。他们的哀声达于神!耶和华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查常平的这本书不仅是汉语神学的一个开拓高峰,更是在探索民族道路、寻求人类美好生存的信仰之旅。从启示到回应,从源头到表象,它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精神让人看到:我们所信的如此确实,庄严而伟大,祂正在带领和翻转华夏古国。

为此查常平是这样来引领读者的:在汉语思想语境中引入对新约的历史逻辑研究,即探明新约在语言的修辞、时间的观念、正义的承诺和信仰的启示几个方面,到底内含怎样的涵义,具有切实的现实价值。具体的进行全书用了三大块——1、现状与方法: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2、内容与特征:基督信仰的历史逻辑。3、定位与意义:人文-社会学的新约学。

新的看见: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历史逻辑

这本书对大多中国人的的难读恐怕就像一个123都弄不太清楚的人要去理解函数,左右手都分不清楚的要去指明方向。历史是什么?似乎头脑中的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王朝更替,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他实在说不出更多了。逻辑是什么?逻辑是个外来词,大概是有条理、有秩序的意思。也真的难为查常平:既要解释什么是历史,什么是逻辑,什么是历史的逻辑,什么是逻辑的历史;又要理出古往今来对历史逻辑的研究脉络、研究方法和发展走向,以阐明自己的研究根基和学术建构。

为此他逐一说明历史逻辑研究中的核心语词,是历史和逻辑两个术语。在吸纳剖析历代各家各派的基础上,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论证历史逻辑的定义和结构:在发生学、文献学、历史学的意义上,历史的涵义分别为事件、人言、事实。另一方面,在希伯来、希腊和逻辑学传统中,逻辑一词的涵义是神言、人言、方法。以此对应到新约的历史逻辑的研究中,只有从历史的以及逻辑的双重视角,才能真正把握《新约的》实质

当从这双重的视角,才能看到历史对逻辑的包容关系(历史的逻辑性),实质上乃是历史正义逻辑对历史信仰逻辑的承受,这是人反思他的信仰对象形成的关于人与人的正义关系的逻辑。逻辑对历史的包容关系(逻辑的历史性)发生于人反思他的信仰对象,并且反思到不可反思的地方,从而以绝对谦卑的态度接受信仰对象的承诺。信仰和迷信的区别就在于:信仰,是人使用理性去思考他所相信的对象,并思考到不可思考的地方举目仰望形成的教义体系、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

看到又怎么样,跟我的信仰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在在不同程度上,每个民族的历史,无论是以神话的方式还是以哲学的方式,无论是以宗教的方式还是以艺术的方式,无论是以伦理的方式还是以史事的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内含着这种对历史的超越历史性的意义求索。也只有从这种历史性的意义求索里才能拥有超越的价值:人类的哲学、艺术、宗教的活动,仅仅是人的全部存在的见证,是人的思想、创造、践行的产物。明了的洞见这个,中国文化才能超越自我的互证而从新得力,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来了一种西方思想、基督宗教,富有包容性的中国文化把它包容进来就是了。

那绝不是人在自我里的认可或文化包容!从超越者的角度看,逻辑对历史的包容关系所形成的逻辑的历史性,是作为神言的逻辑自身向人的开启,是超越者自己向他选择的对象说话。作为神言的逻辑破除自身的限定,主动介入人类的历史,为人类的历史本身提供某种超越历史性的意义承诺。信作为人的主观的存在状态是信心。信作为人的客观的意志决断是信赖;信作为人的有限的无限恩典才是信仰。

难道中国那么长的源流历史和内在逻辑就得作废了?不是。信仰意味着排除我自己因而又包括我自己。正如库尔曼在《历史中的救赎》中说当我没有察觉到我的自我理解的时候,于是我将获得我的自我理解。当上帝在耶稣基督里和人的绝对相关又绝对差别,即在上帝和人,人和人之间展开的的正义秩序,以及在这样的逻辑中才有完整而真实的历史。这时回头看我自己和中国都必有新的看见!

新的开启:新约的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信仰观

在阐明什么是真正的历史逻辑后,第三章开始详辩新约的历史逻辑,分为上、中、下三章,从符类福音书到使徒行传,再到约翰神学、保罗神学、以及其他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的历史逻辑。在浩浩洒洒的深入中清晰地分别从历史逻辑的要素: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信仰观等来逐一详析新约展示的世界图景逻辑。从而指出:新约的历史逻辑的核心命题应当为:基督信仰,即信仰基督,信仰上帝之言成为肉身的历史上的耶稣和耶稣的肉身成为了被传言的基督

这有什么?基督徒都知道当信主耶稣。但是多少人能回答为什么当信主耶稣?信主耶稣意味着什么?外邦人常常理直气壮地陈述自己为什么不信。基督徒更应该明确说出我的信何以值得信,何以成为信;我的信怎样在历史上书写,从而书写历史;我的信如何构成生活的逻辑,和永恒生命相连接而获得自身与世界的意义。作为学者兼牧者的查常平大胆有力地说出来了:在历史逻辑的研究中,在逻辑上需要首先关注历史文本的语言观。其实应当关注历史文本的时间观。而人与人的关系,无非是某种正义观的表达,即人和人应当具有的理想关系。最后必须言说历史文本的信仰观。历史文本的语言、时间、正义、信仰四个方面,是历史逻辑的研究对象,它们给出了文本阐释和文本理解的完整可能性——

新约在语言上,属于以指使性为特征的宗教语言。符类福音书大量使用隐喻、使徒行传中的历史叙述、约翰神学在对话中的吁请、保罗书信的十字架语言结构和问答逻辑、普通书信的命令语气、启示录的层级象征性语言,它们言说的对象都围绕耶稣是基督而展开

新约的时间观是以上帝在过去的创造为时间的起点,以基督的第一次来临为末世的开始和祂未来的再临为末世的终点的终末论时间观,历史被启示为从创世到末世的时段,上帝在其中最终通过耶稣基督施行对人类的救赎计划

莫尔特曼说圣经的真正主题是这样的一种人类社会的前景,这个社会是按照义与爱建立起来。书中写道:唯有耶稣基督充当人和上帝的中保,否则,就不可能确立人与人之间在伦理、政zh i、经济、法律几个方面的正义关系。新约的正义观是通过爱表达义,是以人神关系为主导的人人关系的社会正义论

上帝之言成为肉身,成为历史上的耶稣,这正是从上帝而来的恩典。耶稣之肉身成为言,成为信仰的基督,这正是从人而来的信仰之所指。两者统一在十字架上的受难事件和十字架下的复活事件中……所谓言成万物,是指耶稣基督的中保存在对人的差别能力、人的逻辑能力以及人的理性能力的永恒持守。这样的持守让人得以对神言领受,并通过人言和逻辑方法上表述、传递而进入历史

信仰并守住这个永恒持守,中国才可能有真实的在上帝言说中的历史,中国文化才能彻底突破巫术怪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那么怎么持守信仰?籍着圣灵让皈依基督的人对基督的信仰不至于降格为一种关于所信对象的知识理论体系。而是把人引向耶稣基督,使人体验作为绝对超越者的上帝奥秘。在上帝的奥秘里,一切的知识、智慧都是在耶稣基督里藏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短暂得以与永恒紧紧相连。善莫大焉!

新的仰望:汉语神学语境中的新约研究和圣经神学

从新约来看,上帝从七个方面把自己的存在向人显现,即上帝的创世(上帝言成世界)、上帝的公义(上帝作为创造者与受造者之间的正当关系)、上帝的救恩(上帝选择以色列为外邦人的光,使救恩临到万邦)、上帝作为圣灵位格的降临、上帝存在的天国、上帝主动带来的复和(上帝因着耶稣成为基督而与世界的和好:上帝成为上帝,人成为人,世界成为世界)、上帝把时点与时段结合起来设定的历史的末世(个人的末世与世界的末世)。其实这七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都既和上帝相关,又和人相关

和人相关必然带来人的生活、发展都不能脱离上帝启示引发的更深的思考和研究。以往的汉语学界的新约研究从圣经的语言、时间观、社会正义等方面切入很少,大多是从基督论和跨文化的比较来探索。其中基督论的视角也主要是从历史学、哲学、宗教学而不是神学传统的角度。这本书虽然在研究内容上和圣经神学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但它远远超出了一般以讨论圣经文本的信仰教义为使命的圣经神学的范围。它拓展了汉语学界的圣经研究的横向域界和推进它的纵向深度。横向上从圣经文本的信仰观到正义观、从它的时间观到语言观,纵向上从关于耶稣基督的历史事实到关于祂的历史人言、再到关于祂的历史事件。从而为中国当代人文学术普遍缺乏绝对在上的超越性维度的演进取向提供一种可能的参照

在最后一章查常平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汉语神学和圣经神学。他说:如果要为汉语神学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那么,它就是以圣经基督论为启示的中心、以汉语为母语的基督徒的信仰为经验的根据,以汉语思想文化传统为阐释的背景,以历代教会及其神学思想(希腊化、拉丁化、欧美)的学典为言说的参照,以汉语学者的对基督经验的宗教学研究为基础的神学。这实在是任重道远!但它值得我们毕生献上,不仅因为是上帝在这个时代对中国人的呼召和挑战,更是上帝成为人的耶稣基督,永远是更大的真理,永远是更大的奥秘——它从四周环绕围浸着我们的灵魂(奥特)

 

附:(查常平简介)

查常平,笔名西美正,1966年生,重庆长寿人。博士,批评家、人文学者。1987年在四川大学、1990年在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日语、美学、基督教,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学术方向为艺术评论、历史逻辑、圣经研究,能够使用英语、日语、希腊语等多种语言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人生定向为以信仰为基业、以教师为职业、以学问为志业、以批评为事业、以翻译为副业;以原创性的逻辑历史学阐释人类历史的逻辑、奠立汉语人文学术发展的内在根基为学术理念。

发表感性文化批评范式什么是逻辑历史学橄榄山对话的历史逻辑及其救赎意识等学术论文100多篇。

出版专著:

《日本历史的逻辑》(1995成都)、

《历史与逻辑——作为逻辑历史学的宗教哲学》、

《人文学的文化逻辑——形上、艺术、宗教、美学之比较》(2007成都)、

《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上、下卷(2008桂林)、

《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第一卷)引论新约的历史逻辑》(2011上海);

译著:

《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一,2005北京)、

《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天皇制和基督教》(2007北京)、

《历史与信仰》(2011上海);

《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三卷,中世纪哲学》(合译,2009北京)。

主持翻译《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形成世界的观念》上、中、下三卷(2004北京);

主持《都市文化研究》论丛中艺术中的都市文化栏目(上海三联书店,2005-至今);

主编《人文艺术》论丛1-10辑,

主编基督教文化经典译丛(上海三联书店,2006-至今)、

人文批评丛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至今);

主持本源·生命1997)等艺术展。

曾经任职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19902001),现供职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基督教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海夫本名:康晓蓉,雅博网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 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