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杂感
2015-02-16
作者:曹学奎
来源:天风我也要投稿
所谓面子,人之外表也,就是没有盖住露在外面的地方。笔者对面子略有所感,现随笔写下,与大家交通。面子用途甚广,无论什么器皿和任何一件物品,都要的是面子好看。只要面子好就受人欢迎,所以世人就在面子上狠下功夫,用在面子上的资金叫人无法计算。如:各种商品的包装,商店等的门面,均不惜任何代价进行设计以招徕行人。光是人用在面子(脸)上的膏油、香水、粉剂都是无计其数的。看来人对于面子确确实实十分重视。虽然面子“好”受人欢迎,也能给人带来美感,但岂不知人类对面子看得太重,也就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嫉妒、纷争、凶杀、争战等等灾祸。仔细留心,处处可见。本人亲眼见到有人为了一支香烟,在场的人都吸到,而递烟的人却没有给他,就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说:废了他的面子。古人说:“树要皮,人要脸”。可见我们一贯讲究面子,甚至看得像生命那样重要。可惜教会的信徒和同工也有为了面子方面的纷争。
面子到底怎么来的呢?
我们都知道始祖没犯罪堕落以先,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创2:25)。但人一犯罪,眼睛明亮,知道羞耻,就拿无花果树叶子当裙子,遮盖自己的身体,也就是遮盖自己的羞耻,然而无花果树叶子没有把羞耻全部遮盖,还有露在外面的地方,仍是羞耻。但上帝仍爱他们,给他们做皮衣,这就是人第一次穿上衣服,遮盖身体(也就是遮盖羞耻)。奇妙的很,那时上帝做衣服仍旧给人留下身体的一部分。一直到现在无论人设计什么样式的服装,都不把上帝留下的这部分遮盖,于是人就把这没有遮盖的部分起名,叫脸,又叫“面子”。这没有遮盖住的羞耻(面子),人人都非常爱护,通俗讲即爱面子,谁要是敢说别人“不讲脸面,和不知道丑”,那人马上就和你变脸。所谓变脸,就是人全身血液往脸上运动,使人脸红。这可能是人想用血洗罪,然而人自己想用自己的血洗罪,那是不行的,只有主耶稣宝血才能洗净罪。
箴言11章2节说得很精彩:“骄傲来,羞耻也来。”始祖犯罪以后羞耻来了,骄傲也就随着羞耻而来。骄傲一来,岂不知骄傲又挑起争端(箴13:10)。圣经中有许多的例子:第一个有血肉之体的该隐就开始相争,因为神没有看中该隐献的祭,看中他兄弟亚伯献的祭。为了面子,该隐杀死亚伯。波提乏的妻子诬陷约瑟,把约瑟下在监里,因为约瑟没有顺从她,下了她的面子。押沙龙杀死暗嫩,因为暗嫩污辱了他的妹子,羞辱了她们的面子。
面子对我们教会危害也甚大,它是撒但播下的一颗种子,在一些教会,由于言语上的论断,工作上的分工,作工能力的差别,建议的采纳等等。羞了面子,废了面子的事难免发生,这是我们基督徒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面子也是我们基督徒的大仇敌,为了面子能挑起我们弟兄姊妹之间的争竞,分裂我们的肢体,对我们的教会是一个极大的危害。
怎样正确对待面子?上帝把面子留下给人,目的要人去对付。
我们来到神的面前,都是神的儿女,所以圣经说:“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神所喜悦的不是我们的面子(这不是说我们的面貌长得好神不喜悦),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看内心(撒上16:7)。神所喜爱的是人内心的诚实。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1:16)。主耶稣述说法利赛人七祸中说过,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太23:25-27)。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约翰也说: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洗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彼得也说:“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切实彼此相爱。这些话其实也指向人虚伪的面子说的。假冒为善也就是专做讨好人的表面文章。主耶稣为了担当人的罪被钉十架,也为救我们脱离这面子的罪恶。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钉十字架之前,犹太人和兵丁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并且戏弄他。试问我们哪一个脸上受过别人的唾沫,在十字架上那罪恶的三根钉也钉在主的脚面子和手面子上。主耶稣钉十字架就为我们。我们同工、同道、弟兄姊妹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也该把面子钉在十字架上,把面子埋葬,叫他复活,变得和主的面子一样。因为我们众人都是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求主改变我们'叫我们有你的样式。
所以我们弟兄姊妹,在教会里,在家庭里,在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不能为了一句话,一件事的得失,去纷争、嫉妒,认为废了面子,和羞辱了面子,我们各人看自己不要过于所当看的,要自己审判自己,自己责备自己,你愿意别人怎样待自己,自己也要怎样待别人。不求自己的脸面得世上虚浮的荣耀,凡事求让主耶稣得荣。学习施洗约翰的态度:“他(主耶稣)必兴旺,我必衰微。”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深思如何看待自己的面子。因为凡信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罗10:11)。
(本文载于《天风》2000年第9期,总第214期)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