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走出假我的阴影

2013-08-23 作者:范学德  
来源:作者空间我也要投稿

QQ截图_副本.jpg

 

  三十多年前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读书,第一次接触到了培根的“四假象”说,这四个假象分别是:“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培根认为,它们是“占据着人的理智并且在里面已经根深蒂固的各种假象和错误观念”,阻碍人们认识真理,妨碍科学的复兴。

  “种族假象”是指感觉与知觉,都以个人的尺度为根据;“洞穴假象”则是由个人身心的特殊结构以及教育、习惯等等因素所形成的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洞穴”;“市场假象”是在人们彼此交往以及交流信息当中形成的,语言是造成假象(扭曲事实以及错误地理解接受)的关键因素;最后是“剧场假象”,它是从流行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及从证明法则潜入到人心中的。

  这些假象,扭曲了人对自然的认识,也扭曲了对人自己的认识。但是,人对自我的扭曲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当年我并没有仔细思考过,信耶稣之后,才想的比较多一点了,并且多少明白了这个道理:“罪”是扭曲自我的主要根源,我深知,我在上帝面前是一个罪人,但在此之前的三十多年中,我却深信自己是一个好人,大好人,正义之士。

  罪,是怎样扭曲了我对自我的认识呢?最近读梅顿(牟敦)的代表作——《默观的新苗》,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虚幻的人的阴影之下:一个假我。这是那个我想自己成为的人,但他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上帝对他毫无认识。而连上帝也不认识的简直就是有过分的隐私。我那个虚假私隐的我,就是那个想存留在上帝的旨意和爱所能够触及的范围以外的人——在现实和生命以外。”(第32页)

  说白了,假我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我要依靠我自己,我要说了算,我要作我命运的主人,换言之,这就是一个不信上帝的我,是一个拒绝让上帝做我生命之主的我,这是一个抛开了上帝的我。

  这是牟敦的概括:“若说我是在罪中诞生,就是说我带着一个假我来到世上。我生下来便戴着面具。”(第31页)的确如此。这就是“种族假象”吧,人生下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要”,或者说,“我想要”,构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诉求。

  走进“内室”,一路上和耶稣交谈,主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洞穴”,多年来,我的“洞穴”就是我的假我,我活在假我的阴影下,我不认识你,更不爱你,我断了自己的来路,前不见古人;又绝了自己的去路,后不见来者。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又不知道我向何处去,无论我怎么看,往哪里看,看到最后,只有虚无,我从深渊中来,又坠入深渊里去,虚无,虚无,虚无,什么也没有。

  主啊,没有你光照我,我根本就认识不到我的假我,我以为这个假我就是我,很正常,我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这样。我要设计我的自己,成为我想成为的自我。但是,离开了你,我能成为什么呢?今天早上,又一次读《约翰壹书》,原来,我要成为的那个我,就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我(约一4:5),而这个世界带给我的,“不过是对肉体享受的渴求,对一切眼见之物的渴求,以及对一己成就和拥有之物的自傲”(约一2:16新普及译本)说白了,无非是四个字:钱,权,色,名,两个字:成功。一个字:我。

  钱,权,色,名,这就是我为那个假我穿上的四件衣服,有时分别穿上,有时四件一起来,外表上看来很闪亮,越多,越好,越新,就越有身份。但就当它们把我裹得严严实实,厚得喘不过气来时,内心深处我明白,那是虚无,什么也没有。

  牟敦说得好:“一切罪都始于假设自己的假我——那只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渴望中存在的我,是生命的基本现实,而宇宙其他一切都以它为依归。因此我把生命尽耗在渴望欢乐和渴求经历,权力,荣誉,知识以及爱,为的是替这个假我穿上衣裳,并将假我的虚无架起成为一个客观的真实。“(第32至33页)

  这个世界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剧场假象”,在与我的交往中,不断地传递一个信息,说只要你得到了钱与权,色和名这些东西,你的心灵就会满足,人生就有了价值。我自觉地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信息,于是,在这种“市场假象”的作用下,我的假我形成了,并且一心追求这些东西,但是,当我的得到它们时才发现,它们只给我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却从来没有持久的满足,并且,这快乐转瞬即逝,心灵和肉体都陷入了更大的饥渴之中,就像耶稣说的那样,“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约4:13)

  主啊,多么可怕,当我成功地塑造了假我,并且为它戴上了成功的面具,慢慢地,我就以为这个漂亮的面具真的就是我了,我甚至忘记了这只是一个面具。即使这个面具因成功而带来的快乐很快被焦虑和竞争破坏后,更大的渴望在心中燃烧,我还以为大家都一样,生命就是如此。

  我沉浸在麻木中,我不敢注视心灵的深渊中不断冒出的寒气,迷雾,太恐惧了。我要逃,逃到假我的面具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一直逃了多年。

  但我到哪里去逃避你的面呢?就像大卫诗中说的那样:“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我若说,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围的亮光必成为黑夜。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诗139:2—12)

  主,你抓住了我,你的恩典引到了我,让我在爱中见到,你是我的主,你是我的上帝,你是我的朋友,我的兄长,你在我里面,那才是真正的我,里面的人,一个新我。

  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以为,我一信了主,假我便会完全死去,没想到,它不仅没有死,反而穿上了新衣闪亮登场,用曼宁的形容词,就是给自己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属灵化妆品”,最先学会的是在教会中流行的一套辞汇,但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嘴上可以说我是个大罪人,但是,熟悉我的人哪怕说一点我的不是,立即感到不舒服,开口就是辩解,甚至反唇相讥。遇到好事,也会说“感谢主”,但心中却没有感恩之情带来的喜悦和知足。

  更高级的“属灵化妆品”是提姆凯乐牧师所说的“宗教中的偶像”,一方面是“把教义性的真理高举到代替上帝的位置而成为假神”,只靠教义来维系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依靠上帝自己和他的恩典(《诸神的面具》第160页)。另外一方面,将属灵的恩赐(才干,能力,表现和成长)和事奉的效果当成了偶像,以为这就是圣经中所讲的圣灵的“果子”(第161页),最突出的,就是关注自己的情绪,情绪高了,被感动了,就以为上帝与我同在了。第三面方面,就是“人心的自然本能就是会想用道德的表现来控制上帝和别人:因为我们过的是良善和有道德的生活,所以上帝和我们所遇见的人就欠我们一个尊重和支持。”(第162页)

  这三方面我都有啊,它们成为我宗教上的假我,我躲在它们的后面,逃避上帝,拒绝主耶稣基督的恩典。

  主啊,你呼唤我,来到你面前,摘下假我的面具,承认我的贫穷,拥抱你的恩典。

  牟敦说得对:“我们从未进入和上帝关系中最深的实际,因为我们太少承认自己在上帝面前一无所有。”(转引自曼宁著《阿爸的孩子》第26页)他诚恳地劝诫我:“将你的贫穷交给上帝吧,向他承认你一无所有,一无所是。无论你了解到与否,上帝爱你,与你同在,居住在你里面,呼召你,拯救你;而他对你的了解和怜悯,是你从未在书中找到,或在讲道中听过的。”(同上第25页)

  我是多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穷人,浪子,衣衫褴褛的要饭花子。因为它一下子就把我的假我砸个粉碎。但那就是我啊。

  记得读到牟敦的那两段话之后,我曾跟国内的一个弟兄说,我们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一个罪人的,因为我们用上帝的标准来衡量什么是罪,什么不是。弟兄说,是的,是的。他的两个“是的”突然让我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我们也是在上帝面前成为穷人的,在我们的信仰中,“罪人”和“穷人”都是一个关系性的概念。是在我(我们)和上帝的关系中的。

  我相信天地万物都为上帝所创造,并且都是属于他的;我相信上帝无比美好,一切美好都来自他。当我相信了主以后,我就进入到了与上帝的关系之中,在这个关系中我看到,以前我生命中的一切不好都绝对地被确定为罪,无可推诿;而一切以前我认为的好,也都显示出它的不足,缺陷,变为不够好,因为唯有上帝才是好,相对于他的好来说,我所有的好,每一个好,都不够好。

  我真是一个穷人,即使我以往引以为傲的最好的地方,在十字架之下,也显现出它的阴影。我拥有的一切,都显示为虚无,我真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是。

  主啊,你是爱我的主,你知道,当我在你里面看到自己的贫穷之后是多么沮丧,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但你是让我抬起头做人的主。你告诉我,看到并承认自己的贫穷,这仅仅是谦卑的第一步,若是停留在这里,自怨自怜,自弃自暴,自卑自毁,这仍然没有逃离假我。你要我从这第一步再往前走,不再注视我,而是让心灵的眼睛注视着你,一直注视着你,直到看到并且亲身经历到你是爱,直到接纳并且以自己的真实身份,我的真我而自豪,这就是:天父啊,我是你疼爱的孩子,你把你的喜悦放在我肩上。

【作者简介】 范学德,50年代出生在中国大陆。19岁入党,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85年考入**中央党校,获硕士学位。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哲学多年后,于1991年秋来到美国。在教会中与基督徒激烈辩论信仰三年半后,于1995年年初信耶稣,成为基督徒,一年后到慕迪圣经学院读研究院。毕业后他经常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布道,其它时间从事写作,出版了《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心的呼唤》、《梦中山河——红小兵忏悔录》、《活在美国》和《细节中的文明——寻找美国的灵魂》等十多本书。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