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葛培理的生命秘诀

2014-07-03 作者:吴蔓玲  
来源:《举目》68期我也要投稿

葛培理的生命秘诀.jpg

  无论从信仰或是世俗的角度看,葛培理牧师(生于1918。编注)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是历史上直接向最多人宣讲福音的一位。早在80年代初期,他的足迹就已遍及5大洲。不但如此,通过电视、广播、电影和网路,他曾向180多个国家的人民传扬福音。影响福音派信徒深远的《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Today)和《抉择》杂志(Decision),就是因他的异象而创办的。

  他曾经获赠美国国会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英国女皇也颁发荣誉爵士头衔给他。真要细述他一生的经历和殊荣,需要一本厚书才能说明白。然而,最吊诡的是,成就根本不是葛培理追求的目标。他一生兢兢业业,只求专一宣扬基督的福音。是什么生命的秘诀成就了今日的他呢?

  与上帝同行──重视祷告、读经、聆听上帝

  他所有的事工决策都是祷告得来的。不只他自己祷告,他也要求同工,以及布道大会所在的当地各教会,要有合一的祷告。没有足够的祷告,聆听上帝的心意,他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负责统筹葛培理布道会长达28年之久的史德林.休士顿(SterlingHuston)曾说:“葛培理清楚知道自己行在上帝的旨意中。”并且“他最后的决定,以及他作决定的过程,让他手下的人安心,并一起精力充沛地着手进行。他过去的纪录好得无比,总是在恰当的时刻,去到正确的地点举行布道会;而上帝对布道会的祝福,确认了决定的正确性。”

  葛培理是怎样聆听上帝的?他的夫人路得曾提到他的读经生活,不是那种清晨起床定时定量的读经方式,而是天天、大段大段、早晚都读,求主用经文说话,且这并不包括预备讲章的读经。由于葛培理常年在外带领布道会,行程紧凑,每天作息无法固定,他对上帝话语的不断追求和爱慕,更显宝贵。让自己积极聆听上帝的心意,正是他与上帝同行的主要秘诀。

  效忠基督,超越政党、宗派、文化、种族

  葛培理对基督绝对忠诚,不畏惧人来的施压,不贪恋掌声,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在乎行在上帝的心意中。他的国度观是超越政党、宗派、文化、种族的,然而,这也让他饱受攻击。

  他早期出来布道时,z /-府仍实施种族隔离政策。在1952年一次美国南方聚会中,他亲手拆去隔开黑白种族会众的绳子,因他坚信在十字架前,人人平等。自1953年田纳西州查他奴加市布道会开始,葛培理的所有布道会都不再实行分隔政策,比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颁令还早了1年。当时,拥有这样道德勇气、持守永恒上帝的价值观、超越种族和文化传承的牧者,实在少有。

  再举一例:自1960年在华府的布道会之后,他屡次婉拒此区教会的邀请,直到1986年,当地黑人和白人教会终于携手同工,才首肯。然而,由种族歧视而来的压力,远远不及日后他在冷战期间,亲访莫斯科时的责难大。从他公开接受邀请后,全美就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说他幼稚天真、被人利用;也有人说他为克里姆林宫的宗教政策贴金;甚至有人说他叛国。批评不仅来自教会外,也来自教会内。

  从莫斯科回来后,他更成为众矢之的。他被指责对苏联基督徒的苦难漠不关心,莫斯科之行是盲目又幼稚的行为,对宗教迫害的证据视若无睹等等。美国报章刊出了许多针对他的讽刺漫画,就连他的好友单凭新闻报导,也感到迷惑而伤心。

  其实,此行是他长时间祷告、确定上帝旨意后作的决定。行前,葛培理清楚表明去莫斯科要公开谈论人q uan,但作为客人,他绝不会发出谴责──他不会为了赢取西方世界欢心,而失去在东欧传道的机会。不但如此,葛培理并没有因为回美后所承受的庞大压力,而改变自己稍前在苏联受访时的言论。这份诚实正直,为他赢得苏联z /-府的信任,也为他大开东欧的传福音大门。不过,他划时代之行终得平反。1990年,老布希总统当众称赞他是属上帝的人,才会早就感受到上帝推动的手。

  另有一事值得一提,就是尽管他注册为民zh u党员,但与政界的关系一直是跨越党派的。他和路得与几任不同党派美国总统之间,保有美好的友谊。他之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着他诚实正直的品格,赢得许多政zh i领袖的信任。

  其实,葛培理牧师有许多从政的机会。詹森总统曾当着许多采访记者的面,大力鼓励葛培理竞选下一任总统。不但如此,尼克森总统也曾表达,要给他大使的职位、内阁阁员,或任何他要的职位。也有德州亿万富翁表示只要他肯参选总统,就捐款6百万美金。尽管这些机会是何等吸引人,他对每个邀请都回答:“上帝呼召我是去布道,只要我还活着,我不想作其他的事情。”据说,葛培理牧师年轻时还有好莱坞找他拍片去。然而,他就是专一致力于上帝的呼召。

  面对批评的胸怀

  每位领袖都会遭受批评,但面对批评的反应,使他们脱颖而出。葛培理在85岁服事末期时,仍说:“我仍在施工中。"葛培理会不会被批评给激怒?当然会。不过,他定意要爱上帝,以爱领导、饶恕,甚至向“敌人"学功课。

  媒体和评论家多半对晚年的他口下留情,但在他年轻时并非如此。尖酸地批评,常如影随形。从年轻时牧会就被“闹事会友”攻击,而后到各地布道更是不绝于耳。

  葛培理曾被自由派和世俗作家描述为“道德侏儒”、“神经病”、说一些“戴着神圣面具的谎言”。连他在某位总统就职典礼所作的祷告,也被称为“喧闹的高谈阔论”。并且,有一所自由派神学院描述他的事工是“属灵强奸”。保守派的人对他与天主教徒、自由派的人结盟十分生气,态度很凶恶。由于他是来自保守派的背景,所以保守派的批评格外刺痛他。

  还有一位过去的同工曾对当地电视台说,葛培理“加诸于耶稣基督的伤害,远胜于任何活在世上的人类”,并且建议葛培理的支持者要如此祈祷:“亲爱的主,求你祝福这位带领基督徒背叛上帝话语、并且为敌基督开道的人。”

  葛培理怎样面对这些使他深感痛苦的残酷批评?他多半是置之不理。他担心若是回应攻击,会减损自己事工的效力。

  他曾说明自己的处理方式:“再也没有比让我们停止事奉,开始回应批评,追踪恶劣的谎言和恶意的传闻,更让撒但欢喜快乐的。”他又进一步说明:“靠着上帝的恩典,我可以继续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且不屈服于揭发隐私、谩骂中伤,以及争辩小事等行径。”就是这样宽广的胸襟和诚实正直,在时间的长流中,为他赢得不少敌人,成为好朋友。

  他从年轻时代起就好学不倦,并且乐意聆听亲近者的建言,包括妻子。他的朋友们常常指出路得在葛培理的成就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不过她的建议往往很尖锐。譬如:50年代她听到葛培理考虑要选总统,就打电话给他,说她“并不认为美国人会投票给一位离婚的总统;要是他离开事奉岗位,他肯定会收到一份离婚证书。”

  附带一笔,他们夫妻情深。他上台领国会金质奖章时,曾致辞:“我特别感激内子路得,更高兴我俩共得这份荣誉。在上帝呼召我俩承担召命的事上,没有人比路得所作的牺牲更大。”而在晚年时,路得已是医院的常客,葛培理曾描述“路得是我所见最有斗志和韧力的人,她足不出户,却令全室生辉!”这称赞是何等美丽!

  他的乐意聆听,不仅是对亲密的妻子和朋友,也是向着批评自己的人。某次,有位作家纠正他说的话,指责他无视于贫穷者的感受。葛培理写了一封道歉信,并鼓励对方在必要时“从后面踢我一脚"。自此以后,他更留神自己的话。可见接纳尖锐的建言,不仅是他谦卑的流露,也是他不失脚的保护伞。

  千山万水,我不独行

  在他长久事奉的年岁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当年一起成立葛培理布道团的4位同工,同心服事五、六十年到老。这样合一的见证是少有的,而他们一起同工的绩效,更是无法用三言两语尽述。

  研究葛培理领导秘诀的海罗德?梅拉(HaroldMyra)和马歇尔?雪莱(MrshallShelley),针对他的同工关系指出,葛培理是个十分谦卑的学习者,给予能干的同工十足的自由。

  他们能一起忠心服事到老的秘诀,除了彼此看重且彼此守责外,他们也深知,属灵热忱并没有让人免于贪婪、骄傲、情欲、野心的引诱。因此,他们在成立布道团之初,为防范落入布道者常掉入的陷阱,订立了“莫德斯多宣言"4原则:

  第一、谨慎处理金钱

  有些布道家会诉求强烈的情感,要人奉献。葛培理布道团决定要竭尽所能地避免滥用财物,对奉献之事轻描淡写,并且倚靠当地委员会事先所筹募的捐款来举办聚会。此外,他们不采用爱心奉献的传统,一律成为受薪同工,不接受个人酬金。

  为了达到彼此问责,葛培理成立了一个董事会,由重要的领袖组成,并且授权给这个董事会,接受它的监督。曾担任董事的比尔.波拉得(BillPollard)分享:“多年前,葛培理计画在初夏去欧洲,而8月份在匈牙利已安排了聚会。那时葛培理的健康状况并不好,服用很重的药物。在董事会中,他说,‘从欧洲聚会结束之后至匈牙利布道会开始,也就是8月第二周的这段时间,我征求你们的同意,让我待在欧洲预备讲章,避免旅途的劳顿。’"

  尽管葛培理是整个团队的领袖,但连把金钱花在这样理所当然的事上,他也要先征求董事会的同意,足见他看重且坚守彼此问责的心志。我想就是因为这份愿意让他人来检验自己的谦卑心怀,保守他和他的同工一起事奉50多年而不羞辱主名。

  第二、避开性的陷阱

  他们团队的成员,严格遵行除了妻子外,绝不与异性单独相处。在出外布道时,他们团队会一起旅行,订的旅馆房间都是彼此相邻,或至少在最近距离的房间。由于不单独旅行,他们把试探减低到最小。在这个与异性见面是稀松平常的时代,他们严格不与异性单独会面的坚持,似乎看起来很老古板,也不切实际。但就旅行布道者在旅馆所面对的孤独试探而言,这项决定无疑是对症下药。然而,他们并不教条化。举个例,1983年当时阿肯色州州长夫人希拉蕊.克林顿(HillaryClinton)要求与葛培理私下会面。他同意在阿肯色州一家餐厅中央的桌位,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她共进午餐。

  他们不是死守教条,不近人情地断然拒绝,而是本着爱心、智慧,有时甚至宁可自己不便,来服事人。

  第三、不批评其他事奉者

  许多布道家倾向把事奉成果带离当地教会,甚至公开地批评当地教会的牧者与教会。葛培理团队深信这样作不合乎圣经。他晓得就长期而言,把自己的核心事工与其他人的事工连结起来,效果会更持久。

  尽管人的本性爱做独行侠,享受独自作决定的快意,但是葛培理布道团决心要与所有曾在公众场合、一同宣扬福音的同工们合作,避免有反教会与反牧者的态度。并且要把事奉成果带给当地教会,让他们跟进。

  第四、不夸大成果。

  有些布道家常有夸大自己成就的倾向,宣称自己的聚会有很高的出席率,葛培理布道团决定要避免任何提高数据嫌疑的作风。他们接受当地警方或其他官方组织所估计的人数,就算团队觉得那些估算过低。并且,他们称讲道后呼召进前来的人是“询问者”,而不是“初信者”。毕竟,没有人知道人灵魂的深处发生了甚么事,葛培理布道团选择不冒然结算属灵的成果。这是向夸大自己成就的试探,争战的另一个方法。

  生命和事工的标记

  葛培理布道团承诺,在自己的名声和事工报告上,要持守诚实正直。葛培理曾表示︰“在实质上,这个(莫德斯多)宣言对我们并不是一个转捩点,我们过去总是持守这些原则。然而,这个宣言的确在我们的心思意念中生根了,诚实正直的决心是我们生命和事工的标记。"

  尽管这四项原则是针对旅行布道者而订,但值得每一位服事上帝的人进一步思考,如何能针对自己服事的特质,建立某些原则,防范自己落入金钱、性、权力、名气等教会领袖们常遇的陷阱。

  1988年,葛培理夫妇拜访当时已是风烛残年、视力几乎全失的王明道牧师。临别时,葛培理问王牧师有没有从主来的话送给他们。王牧师沉吟半晌,说:“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这话道尽了26年后,高龄96岁的葛培理一生的写照。其实葛培理的身体,从年轻时就一向不怎么好,许多时候他是抱着病主领布道会的。而他一生竭力向主持守忠心,有太多精彩的经历、智慧的抉择、生命的榜样,值得后辈学习与傚法,可惜短短篇幅无法尽述。

  参考书籍:

  海罗德.梅拉(HaroldMyra)、马歇尔.雪莱(MarshallShelley),《葛理翰的领导祕诀》,基石文化公司。

  鲍乐基(JohnPollock),《葛培理传──世纪布道家的故事》(TheBillyGrahamStory),海天书楼出版。

  备注:原文标题《千山万水,我不独行──葛培理的生命秘诀》,编辑时有变动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