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写天路历程
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盲人曹晟康怀揣4000块钱,历时24天,穿越东南亚4国,只身完成了一场看不见的旅行。
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盲人旅行,简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看不见,还能旅行?一个盲人,在自己的家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尚且困难,更何况是去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会有很多的艰难险阻,该怎样克服呢?
是的,看不见在人生中是一件多么令人痛苦的事情,多姿多彩的人生,什么都看不到,只能用心去感受。
然而,人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有的人虽然能看见但失去了人身自由,他被无辜地囚在了监狱里,这样的境况和盲人的处境差不多,比如《天路历程》的作者约翰?班扬(JohnBunyan)。
《天路历程》是世界名著,自1678年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了二百多种文字,是阅读人数仅次于《圣经》的基督教名著。
作者本仁约翰是一位修理洋铁的匠人。他每天出去,一面作生意,一面顺便传道。每天听他讲道的人很多。当时z /-府不准人民随便传道。但他不顾一切,仍旧热心传道,因此他被下在监里。
一个斗室,一个书桌,一把椅子,没有床,石板地上铺着干草,当时的班扬就这样拿着鹅毛笔,在烛光下写作。尽管他的生活条件很恶劣,但他不妥协。
在关进牢房前,班扬已经遭到三次沉重打击,先是婚后生下的女儿竟然是一个盲女,接着,他的发妻于1658年逝世,紧接着他再婚不久就被 b u,他在狱中写到:“我发现自己疾病缠身,站立不稳。我被迫离妻别子,在这个地方忍受骨肉分离之苦。这一切痛苦不仅是缘于我对世俗享乐的贪爱,而且因为我想到如果我被迫与我可怜的家人分离,他们可能遭遇到的艰难、困苦和匮乏。我那可怜的失明的女儿玛丽,她尤其令我牵挂。唉,一想到我的玛丽所要忍受的,我就心如刀绞。可怜的孩子,你在这个世上会遇到怎样的苦难啊!你会被鞭打,不得不乞讨,忍饥挨饿,衣不蔽体,还有千千万万无法想像得到的灾难。我是不能见到你们,但愿这风儿能把我的思念吹到你们心里。哦,我也要提醒自己,要把你们都交在神的手里。可是离开你们实在让我痛心。”
尽管他的生命中有苦难和试炼,但班扬在牢房中写的第一本书,题目竟然是《无尽的恩典》。
要知道《天路历程》,这本书的灵感,是来自他在监狱中昼夜阅读的《圣经》。《圣经》对班扬的影响不只在语言,更在思想层面。
格林评论他说:“英国作家当中,约翰·班扬的文字最为朴实无华,就像《圣经》的文字一样。他浸润于《圣经》的字里行间,直到《圣经》的语言成为他自己的语言为止。”
《天路历程》向来被视为讽喻名作。他把世界整体性地看为名利场,而非仅仅指上流社会;他把人生整体性地看为朝圣旅程,而非仅仅指那一位主人公。这种巨大讽喻能力,不只来自于讽喻技巧本身,更来自作者的精神视野。
班扬一生前后坐了两次牢,第一次12年,从1660年开始,第2次是1677年,被关了几个月。
现在这本书译成几十种文字,天下各国都有,有的学校拿它当课本,因这本书得救的不知有多少人。
因此《天路历程》被称为“人生地图”,写的是信仰之旅。
作家写福音文学,引人认识造物主,能够传到世界各地,让人心看清楚这世界,也能认识灵界,感受山川日月,感受风雨星辰,乃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所以,不管班扬和考门夫人在那个时代曾为信仰吃了多少苦,但最终能给世界留下一笔属灵财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信仰支撑了他艰难而苍白的岁月。
约翰·班扬虽然文化不高,但信心很大。而且,他活出了这份信念。他因着这种宝贵的生命经历和对这种经历的讽喻式概括力而变得卓越和伟大。
“这本书要让你成为走天路的人。”这是班扬写这本书的期待。而事实真的如此,几乎读过这本书的人,他们的灵魂大都有了觉醒和朝圣,他们知道了人生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天路历程》是灵魂天窗,而曾经囚在监狱里的班杨就如那些盛开在田野上的野花儿,也许寂寞,花香会随风飘散,它也许会经历风雨侵蚀,却不改初衷,努力绽放出最美的容颜。它不哗众取宠,质朴纯真,点缀了大地,芬芳了世界。
【作者简介】 何天朵:雅博网作者。大学中文系毕业,爱好文学,在文字方面的负担和呼召,文风清新优美,富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