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互联网+”时代中国教会的挑战与牧养

2015-07-15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u=3961756559,3877706716&fm=21&gp=0.jpg
 
  中国教会过去三十年的复兴是上帝恩典的眷顾,也是在恩典之下对机会的把握。那个时代中国教会不知不觉地提前适应了时代的变迁,也造就了教会的发展。而进入一个网络化的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我们能否依旧保持教会的适应性,中国教会将何去何从?本文尝试就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谈谈互联网+教会牧养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性方法论,由推动经济形态的演变入手,进而强化经济实体的生命力,并由此演化成一套新的行业发展的网络平台思维和模式。通俗而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及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为传统行业和人类需求提供新的更便捷的发展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链。在互联网+时代不再有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实体,而是相互依附于互联网的一个链。比如,过去我们去一个商店挑选一件商品,这是零售。为了便宜我们可以批发,一次性购买一批产品。但我一个人不需要怎么办。互联网帮助我们把成千上万个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集合在一起,一次性购买该产品,于是该产品可以大量加工,压缩了成本,而我们每个个体的客户都以批发价格购买了单个的商品或者服务。而那个把成千上万个客户集合在一起的就是一个网络团购平台。把需要产品的信息提供并把商品送给你的就是物联网平台。你不需要见面,也不需要交易的实体门店。较少了中间环节,压缩了销售和制造成本,丰富了信息。故互联网也是信息、销售和平台,是一种迥别于传统的新模式。再比如,以前我们都在那里等专门的出租车,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车放到Uber上,你则把你要从哪里到哪里放在Uber上,我们刚好一撮合,我免费带你过去,Uber给你出路费,我从Uber那报酬。Uber从大数据的信息中得到广告费。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于扬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k e强总理在z /-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k e强在z /-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07月04日经李k e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而确定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而这一技术性和思维模式的g e命也必将在各个领域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式。当然,对今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势必产生形态性的影响。
 
  二、“互联网+”理念及其时代对基督教的冲击
 
  互联网+不仅是技术手段,更将会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以前我们用手机打电话,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微信、whatAPP、qq、Facebook等这类即时通信App的诞生,终将改变传统电信营运商独家垄断的模式。在交通领域,Uber、Lyft、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目前虽然存在合法性的争议,但就市场经济的规律而言,都将改变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模式。“互联网+”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思维方式和生活的g e命。不仅是一场经济科技界的事件,更是一场国计民生,关涉到人类生存方式的事件,“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比如,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加娱乐产生网络游戏;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
 
  对基督教而言,基督信仰之于个人正是建立在生活和思维方式上的,势必对基督教会的发展牧养产生巨大影响,兹简单介绍一二:
 
  正面影响
 
  1.传播途径和交通形式更加便捷了
 
  互联网给教牧的牧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途径。信仰的传播途径和交通形式都更加丰富了。传统上,我们基本是靠主日崇拜的证道,或者小组聚会去教导和牧养信徒。但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可以选择互联网作为联系和教导、交通的交通工具。
 
  2.面对体制性挑战,教会有了更加灵活的选择余地
 
  传统教会基本是以教堂为中心的宗教活动,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牧养的形式,灵活地建立小组制教会牧养。无疑对教会的体制心态多了一种选择的空间。
 
  3.网络自由风尚有可能增加教会的活力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都可能给教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互联网的自由风尚,其实已经增加了教会的诸多活力。
 
  4.跨地域和宗派性的网络交流成为可能,也让跨文化宣教成为可能
 
  罗马便捷的交通和信仰包容精神,加之希腊优秀的文化传统,帮助了初期教会的宣教。同样,互联网+的教会治理也会使跨地域和宗派的交流成为可能。我们将会以互联网的思维诠释“我信圣徒相通”的全新意义和形式。同时,互联网+的教牧,也让跨文化宣教成为可能。
 
  这一切对基督教的发展而言,都有正面的意义。但同样,互联网时代对基督教而言也是一种新的冲击,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负面影响:
 
  1.传统的教会牧养模式将难以适应互联网思维
 
  历史上的基督教一直引领某种社会风气和潮流,但过去几十年中国基督教无论是对现代科技的应用,还是思潮的把握,都显得力不从心。要么媚俗,要么保守。因此,当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教会尚未准备好互联网+牧会的策略与思路转换。因此,很多教会将会与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失之交臂,其结果将会是教会的萎缩。笔者估计,接下来的十年,中国也将会有教会因为自身牧养封闭而倒闭。
 
  2.后现代思潮诡辩式的诋毁基督教传统信仰,教义的诠释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将会受到新的猛烈冲击
 
  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不可知论等等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也让人们对信仰的必要性产生疑问,让人对信仰不再抱有多大的兴趣。同时,面对后现代思潮,我们需要全新的教义的诠释方式,来面对各方面的质疑。这比向无神论者传福音去阐释上帝的存在更加困难。
 
  3.异端思潮将会先基督教一步利用网络混淆传统基督教信仰理念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异端都比正统教会更有传教热忱,同时对科技的应用也必传统福音派教会要敏感。可以预见的是,异端思潮将会先基督教一步利用网络混淆传统基督教信仰理念。这可能让本已式微的福音派教会更加力不从心。
 
  4.团契性活动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教会的发展是以真实的关系为基础的。当人们习惯了互联网思维,活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甚至向前者倾斜时,教会的团契性生活将会进一步受到冲击。同时,越是科技发达,越是工具先进,约会让人繁忙及浮躁,并且给人更多的诱惑来试图满足人灵性的需要。互联网将会成为打扰人安静寻求上帝的最大诱惑及病瘾。
 
  三、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教会可能性的选择
 
  1.加快轻媒体发展步伐
 
  互联网时代即是教会的机遇,也是挑战,首先,我们要有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当做教牧及传福音的工具。互联网本身是中性的,使用得当,就能成为祝福的器皿;否则就会成为破坏性的工具。面对后互联网时代,我们急需加快轻媒体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资源,以全新的方式,以互联网思维诠释信仰。
 
  2.加强互联网思维教育及互联网技术教育
 
  神学院的神学培训,不仅要教授传统神学思想,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教育。前者给人适用时代的思路,后者给人适用环境的能力。
 
  3.建立教会的家庭氛围,为“漂一代”提供心灵的家园
 
  越是在虚拟和真实之间的时代,人心越是有家的需求。因此,将来的教会,无论是巨型的平台化教会,还是中小型教会,都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温情,为飘泊在外的边缘人,飘泊在网络世界的新一代提供真实的家庭氛围的平台。吸引和凝聚人回归教会。互联网是宣教和传福音的工具,但牧养依旧需要真实的关系体验。当然,这种关系需要互联网+关系建立。
 
  4.建立教会的资讯平台,为信众提供全方位的牧养和信息服务
 
  现代教会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界限,信徒当然需要委身意识。但教会已经没办法把一个信徒数十年,或者十几年留在自己的教会。因为工作等等的关系,信徒浅析和流动已是常态化。因此,教会需要建立网络化交通联谊平台,同时整合教会资源,为信徒提供资讯平台,从而建立起超地域的信徒团契。
 
  5.信息化教会将会成为今后教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教会的萎缩已经凸显。同时,城市教会信徒的浅析和流动也每每发生。因此,教会需要有互联网意识,互联网+牧养将会成为一种主要的沟通形式之一。教会需要适应这一模式。同时教会的经济管理也需要适应这一模式,更多的奉献将会以互联网转账或者隐形卡的形式出现,因此。牧师的探访不一定还是一个个上门服务,同样需要借助网络进行探访和交流。
 
  6.教会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才能有发展的机会
 
  教会不再是一个实体的家,而是一个平台。是给信徒牧养的平台,更是一个信徒展示的平台。相互牧养将会成为互联网+牧养的形式。因此,教会需要的不是大一统,而我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点,而又能在教会网络中分享的教会将会是互联网时代的必须思路。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牧养,互联网+管理,应用在教会里就是,我们不再通过一间教会为信徒提供所有的服务,也无法把信徒固定在我们的牧区,牧区将会由地域性转向网络化。但我们可以把信徒的服务通过互联网表述出来,并且在这个大的网络中彼此担负其中的一个角色。故,互联网+的教会将不再是一个实体性的独立个体的教会,而是在一个大教会的信息和服务平台中的一个连接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会的复兴得益于:对西方文明的崇拜提振了人们对基督教的兴趣,对狂热社会主义失望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的出路,突然的开放适应了基督教的团契性,社会性的迷惘给了宗教以神秘的吸引力,教会的团契性给了“漂一代”精神和团契性的家园,福音的拯救性和大量的神迹奇事给了人深切的宗教体验。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已经不再一样,互联网时代的浮躁性和广告效益不适宜传统基督教的发展思路和信仰理念。接下来的十年将会有部分中国教会自然消亡和倒闭,同时又会异军突起地兴起一些新兴的互联网思维的教会。教会的牧养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加上互联网+牧养,互联网+管理的教会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