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化解教会争执和分裂的力量

2018-03-20 作者:闻郁  
来源:《生命季刊》我也要投稿

化解教会争执和分裂的力量.jpg

   当我们接受洗礼归入耶稣的名下时,我们领受恩典而满心欢喜快乐,在这个时刻,大概都没想到要去事奉。当我们受到感动而出来事奉时,我们也只想到大家会同心合意而事事顺利,因为我们是在神当家做主的大家庭里。因此,当我们在事奉中看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如果涉及和非基督徒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求神的帮助,求弟兄姐妹的帮助,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但是,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得不在教会里,在弟兄姐妹之间,卷入不和、争执甚至分裂的漩涡中;而且,我们的祷告神不听,我们寻求和解而无效,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呢?当然,我们在教会史上能够读到关于教会纷争和分裂的故事。对于这些故事,书上都有各种解释;我们只需挑选一个合己心意的解释而不再为之烦恼。然而,这些解释对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无效的。过去一年来,我听到不少关于现今北美华人教会争执和分裂的事;特别是我自己就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一间以大陆人为主体的教会的争执和分裂中。在这篇文章中,根据自己在教会事奉中的经历,我想和读者分享对教会争执和分裂的一些看法,特别是要谈一谈如何在这种环境中领受主耶稣的恩典,见证神的主权和大爱。我不是要提供一篇研究报告,因而不会涉及具体人物、地点。但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讲的不是一些空洞道理;实在来说,其中的每一点都有切身经历的支持。

 
  在祷告中交出主权。我和这个教会是有深厚感情的。当我听说其中发生争执时,虽然并不吃惊(因我比较了解这个教会的情形),但也没有认为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我进而了解到同工和牧师之间已经无法在一起向神祷告时,我想我能够做的便是和他们一起来到神面前求告神的怜悯和带领。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特别的祷告会。一位同工说,祷告需要诚心诚意,不要口中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潜台词是牧师缺乏诚意)。牧师说,要学会在祷告中认错认罪(潜台词是这些同工不知认错认罪)。我们在祷告时往往都是带着一大堆问题向神祈求。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要的是神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谁能像主耶稣的祷告那样:“只要照你的意思?”如果我们在祷告时有一点点自己的意思,我们就不必来到神面前祷告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了。这样的祷告无法和神沟通,也无法在神的带领下走向和解。我十分敬重的一位老牧师对我说,他以前带领的一个教会在面临分裂时,同工们上山禁食祷告以寻求问题解决和避免教会分裂,但神不听祷告。他强调说,神不会听祷告的,因为神已经决定了。我当时觉得他的话不好理解。我们常常以基督的名义在祷告中坚持我们的某一想法并要求神满足我们。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已经有了不变的决定。我们的决定妨碍了我们体验并服从神的决定。这样的话,我们的祷告如何能够为神垂听呢?
 
  属灵贵族问题。我们做基督徒的时间长了,圣经比别人知道得多,祷告比别人流畅得多,于是便会觉得自己的灵性比别人高。在潜意识中,我们培养了一种等级意识,对教友进行所谓的灵性高低划分。渐渐地,我们就养成了一种独自为大的贵族感。这种贵族感越来越强时,教会中的批评和指责就越来越多了。正是在批评和指责中,我们看到,同工们一个一个地离开了。同样是在批评和指责的气氛中,同工在教会事奉中无法合作而走向分裂。当牧师感叹说:“我们教会缺乏成熟基督徒”、“我们教友的灵性不够高”时,他是以“属灵贵族”的身份发出感叹的。我想,在“属灵贵族”的感叹里,耶稣要我们都像小孩那样跟随祂的教导大概早已在九霄云外了。基督徒有一个灵性原则,就是我们要每时每刻都像小孩子那样向着耶稣。在灵里没有等级,也没有贵族。属灵贵族感是破坏教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究竟服从谁呢?当我们叫一声“主耶稣”时,我们心里的确是要服从并跟随耶稣。不过,服从不是空洞的词。一般来说,服从的意思是要按圣经的话去做,听从圣灵的引导。但是,同样是服从圣经和圣灵,由于领受不同,我们往往有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想法、决定和行动。在具体的情况下究竟服从谁,常常是没有头绪的。使徒保罗教导我们要服从当权者。面对世俗政权,我们遵守它的法律政令,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面对教会管理,我们该如何服从当权者呢?中世纪时的教皇体制尊教皇为最高权力。当马丁路德起来反对教皇时,他服从谁了呢?路德说,他是凭着神的话语和良心来对抗教皇势力的。当神的感动驱动他时,他只能服从神的驱动。有人说,在教会生活中,我们当服从牧师,因为他是牧羊人,群羊当然该跟随他。不过,羊不是牧师的羊,而是神的羊。当牧师和会众发生冲突时,究竟该如何办呢?我们知道,在使徒时代,当教会出现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摇签。也就是说,由于当时神的灵大大地充满每一位使徒,他们把全部主权都交给了神;因此能够完全信赖神的带领,无论摇签结果如何,他们都无条件地接受。这样的信心是何等的大!要是我们也有这么大的信心,任何分歧都会很容易解决。如今我们遇到不能调解的分歧时,只好求助于民zh u投票。归结到最后,乃是求助于群众大会的投票表决。走到这一步,对抗的双方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管谁胜谁负都一样,因为双方都在祷告中求神看顾并成全各自的选择,而最后结果必有一方失败。我们能够在失败中顺服投票结果吗?我们能够在失败中仍然相信这与自己企望正相反的结果是神的旨意吗?我们能够在失败中感谢神的主权和带领吗?当我们谈论服从时,首先要问一问自己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肯定的回答,那最好还是别去投票。
 
  谁是魔鬼?我们说,教会的头是主耶稣基督。神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因此,无论教会出了什么事,都在神的允许和看顾之中,因为神爱我们,也爱祂的教会。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形是,当事情发展顺利时,我们会高声赞美神;而事情出现波折时,我们便厉声斥责魔鬼,并祈求神来击退魔鬼的攻击。如果我们在抵挡魔鬼的攻击时把魔鬼想象成一种外在的力量,自然而然地,一切与自己的立场相对抗的其他想法都是属于魔鬼的了。在这样的心态中,我们无法理解和接受他人意见,并检讨自己的过失。最重要的是,我们忽略了对神的旨意的体会。不难发现,我们在攻击魔鬼时其实是攻击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攻击只会扩大分歧,导致分裂。有意思的是,在我们中间,谁越是觉得自己的灵性高,谁就越有激情攻击魔鬼(即那些反对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看到,教会的分歧乃至分裂都起于那些所谓的“属灵贵族”。

  其实,魔鬼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它也经常在我们的属世生活之中,藉着我们的“自我”攻击我们,随时随地驱使我们背离神。如果我们祈求神来击退魔鬼的攻击,求的是让神来改变我们自己,那么,我们就该来到神面前认罪悔改,求神赦免,也在弟兄姊妹间彼此认罪,彼此宽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体贴神的意思”。当然,在教会事奉中,我们对于教会事务不能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但是,谁敢说自己的立场观点就是正确的、合乎神的心意的,而对方的观点就是属于魔鬼的呢?当年彼得劝说耶稣不可去死时,乃是因为祂认出耶稣是神的儿子。神的儿子如何能死去呢?彼得的劝说从人的角度看句句在理,但被主耶稣斥为魔鬼。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只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我们就不需要神的同在,因为我们以为真理已经在我们手里了。这样的话,我们既不需要像小孩子那样来跟随耶稣基督,也不需要在圣灵的引导下日日更新。于是,魔鬼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掌了权。略作反省便能发现,魔鬼喜欢我们以神的名义或以真理的名义来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以此把对方归为魔鬼而加以攻击。很明显,因为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走向“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的道路。
 
  道成肉身的爱。有人告诉我,教会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在这里只讲爱。这话初听起来有点不顺耳。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但是,当我们在教会事奉时,很快就会发现,人人都有各自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要是牧师或传道人想以理服人,他只好让人家总是不舒服;特别是,要是他在遇到委屈时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他只好连累人家受委屈。结果都是在彼此之间划了一条沟。讲道理总有个对错问题,不是你对就是我对。罗马长官彼拉多对着耶稣(真理的本体)嘀咕说:“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的话包含了一个困惑人类几千年的真理问题。靠着人,对错问题是永远也没有着落的。
 
  人们在谈论大陆人教会时,常常有这样的感叹,“文化大g e命”在这群人中种下了能言善辩的好斗情结,因而特难牧养。感叹之余,不免有愤然痛恨之情。一旦教会出现分歧,常常归因于这“好斗情结”。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如不先解决这一情结,则大陆人教会没有前景。大陆人有他们的特殊背景,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若是因此而指责那些在分歧和分裂中挣扎的大陆人教会,就是本末倒置。主耶稣决不因为人类的不可救药而不来人间传播神的爱。正是在这没有条件的爱里,人的罪性被一点一点地抹掉。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来到教会:他们来教会的目的和企求都很具体,比如,找人聊天,帮忙,找工作,找配偶,或混一顿午饭,等等。以所谓高尚的动机来教会的人少之又少。有一些要求,听起来完全不合理,甚至很荒谬。要是跟他们讲道理,要他们放弃那些荒谬的想法,无异于叫他们不要再来教会,叫他们与福音无份。但是,福音的大能往往不是通过道理来彰显的。一件事情的得与失,对神来说没有影响,因为神是不缺什么的。但是,若是人在得失之间能够得着福音,神就会喜悦。因此,一人若是因着“高尚”的动机,比如,因基督教道德、音乐或理论等而信了耶稣,和另一人因来教会找配偶而信了耶稣,两者虽然在人的心目中有动机高低之分,但在神看来都是一样的喜悦。神要我们去传祂的道,这道是成了肉身的道。一个人即使是出于很实际或功利的动机来到教会,只要他愿意交托给神来带领,神的爱和怜悯也会落在他身上。相反,如果人有所谓的“高尚”动机,却不向神求,他便和神的福气无分,不为神所喜悦。神的爱是道成肉身的爱,它要求传道人与众人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一起经历耶稣的同在。在这样的教会里,神的爱道成肉身进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中,一切分歧和争议都会被化解了。
 
  备注: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现居北美。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