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会在网络时代的信息危机
2017-03-26
作者:孙宏广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引言:
在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与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提出计算机理论之后,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正式诞生。据说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电脑的正式诞生昭示着在工业g e命之后,人类历史又一次地重大技术变革。再后,计算机技术不断退陈出新,尤其是随着第三次科技g e命的结束,人类社会已在两千年世纪之交时彻底进入了信息时代。据统计,在1994年到2004年短短的10年时间,中国内地的网民总数就达到9400万。不得不说,计算机的发明在方方面面都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很短时间之内它就从比较公有化的奢侈品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人皆可操控的家庭常件。是电脑的普及,造就了第一个非实体世界首富,那就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也造就了第一个中国电商首富,那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尤其是随着计算机使用率的不断增加,它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在各种巨额利润的利诱之下,世界各大厂商间也就形成了以竞争利润为主,比拼技术为用的大趋势。先是在无法移动的台式电脑之基础上,出现各种便于移动的笔记本电脑。随即,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为代表的手机端渐次取代了人们对于电脑PC端的依赖,直到第一台大屏苹果手机问世,全球五千万部的销量使得手机市场霎时成为潜力最大的行业。各路豪强蜂拥而至,激烈竞争此起彼伏。即使是到今天,这种博弈也还在持续上演。
二十一世纪实在是e网时代,同时也是个信息爆炸时代。较比从前以书籍或者报刊为主要求知手段的“旧社会”或者文g e时那封锁消息,强制灌输意识形态的年代,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却叫人时常目不暇接,这仿若两个极端。事实证明,无论是PC端亦或是移动端,都着实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先有搜狐与新浪等门户网站的兴起,使得各种丰富多彩的信息瞬间跃入人们的眼帘。之后,e-mail取代了传统信件,写博客(微博)成了热门活动。尤其是在腾讯QQ成为手机电话之外最便捷与便宜的通信方式以后,足不出户,即可悦览天下。世界已然被我们把玩在手心里了!连以往认为偌大的地球也都正式成为一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小村落。通过网络,我们能更便捷地买票、买单与购物。也能够抒发个人的心得与感想,还能够关注一切身在异乡的亲朋好友之最新动态。这都是网络带给我们的福音,但这却仅仅只是一面。由于凡事都有利有弊,因此,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教会比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所面对的压力与危险更甚。关于那些色琴泛滥,虚假广告横行之乱象我们暂且不说,即使是基督教内的信息,在各个基督教网站或者平台上的危机亦与日俱增,它确实存在,并且危害性还在持续扩散,我们绝对不能忽略。因此,我们当着重探讨信息本身的危机。那么,这些危机主要集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分述:
一、信息量太大导致的个人承受危机。
在《圣经》中,有几段经文,早就预言了末后的日子必然知识爆炸(【赛11:9】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但12:4】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识就必增长。”)如今,正是这个世代!当下,微信群聊、QQ群聊、What app与微信公众号平台等风头正劲,这使得信息量成井喷之势。但凡接触电子设备,各种信息就迅速跃然纸上,使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无论从水平的方向,亦或是从垂直的方向,这些信息都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与听觉。这些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不会越来越少,只会越发增加。庞大的信息量让人们喘不过气来。互联网对个人、家庭与教会的冲击是极大的。它几尽改变了人们过往那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方式。互联网之益与互联网之害携手并肩。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知道曾几何时,网络如同网罗,它已经渐渐偷走了人心,从而也占据了人们生命中的各种重要位置。以手机而言,它可能是我们早起第一个把玩的工具,也可能是睡前最后一个放手的东西。它丰富的存储能力,齐备的阅读软件替代了老式书本,甚至替代了《圣经》。这使得它俨然成为了一个新型偶像,新型鸦片,一个默默在基督徒生命中开出毒花的植被。它抢走了人们本来就有限的时间,剥夺了人类残存的安适;它取代了那些在我们周围的生命位格,还给人一套机械且生硬的生活模式。似乎没有它就没有存在感,失去它就失去了全世界。有了它,走亲访友的少了,音视频通讯的多了;有了它,社会活动少了,卧床躺炕的多了。尤其是当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并轨之后,本来就已经节奏飞快的社会更是有如被添加了一剂猛药,彻底疯癫!在这个世代,想要履行《圣经》的教训实在不易。因此,毫无疑问,这个世代在诱使我们浮躁,但是《圣经》却一再教导我们清心、单纯与安静(【诗73:1】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太5: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罗16:19】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所以我为你们欢喜,但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帖前4:11】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作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所以,我们当操练敬虔,摆脱网络的捆绑。
二、信息内容复杂导致的真道取舍危机。
有人说:“网络时代的特征是去中心化,把过去工业时代那种系统的知识体系给零碎化。”这话不假。信息量越大,焦点就越被淡化。网络社会的祛边界化使得大批写手都可以随意的独立撰文,又有多少文章由于水平各异、参差不齐。因此,也就使得公众网络空间成了信息错综复杂的知识仓库。此仓库鱼目混珠,杂乱无章。网络的便利加速了信息传播速度。因此,好信息来得快,坏信息来得也快!而面对这些信息,人们往往无法作以正确取舍,尤其对于新信徒。毕竟,网络上有真道,也有假道;有正传信仰,也有异端思想。在并不具备辨识能力之时,许多信徒是深受各种错谬思想之扰害的。由于人天生好事、好信的本性,哪些信息都想阅览品鉴,因此好奇心害死人,多少人也就深陷错谬不能自拔。《圣经》警戒我们要万般谨慎,决计不可是话都信(【帖后2:1-3】弟兄们,论到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和我们到他那里聚集,我劝你们,无论有灵、有言语、有冒我名的书信,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不要轻易动心,也不要惊慌。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尽管如此,但要在这个社会学习真道,只当留意那些正统的主内平台与公认的优秀牧者就好。至于灵恩派、反律派、寻迷羊、阿民念派、安息日会等等一票极端异端也要务必远离。在此,我必须得推介一下改革宗信仰,为什么一再推介呢?那是因为它是一整套的世界观体系,对基督徒有各方面全方位的建造。只要潜心学习,终久必有大成!改革宗的道理实在是最接近《圣经》教训的思想,因此,我们根本不必舍近求远,切勿关注太多难以计数的各类信息,不然,日后排毒会很困难。
三、自由撰文导致的祛权威化危机。
在伟大的文豪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其思考了出版自由的意义:
1、出版自由是一种人q uan自由, 它是一切自由中最伟大的自由。2、出版自由是人文主义文化的体现, 也仰赖人文主义文化来实现。3、出版自由是一种对生命的张扬, 对人类理性的维护。 4、出版自由有利于帮助人们区别善恶, 明辨是非。5、出版自由有利于人们培养美德和体现真理。6、出版自由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由, 是一种相对的自由。7、禁止出版自由是无用而不可实现的。8、禁止出版自由的主要危害是破坏学术, 窒息真理。后来,《人q uan和公民权宣言》(法语: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承继了这些思想。《人q uan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q uan宣言》,于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法国大g e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q uan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q uan,肯定了言论、信仰、着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人q uan宣言替我们作了合理辩护,使得我们应有的权力被寻回。尤其是出版权,著作权。毫无疑问,人的自由应当被珍视,属于人的权力理应当被归还。但这个权力却并非可以随便使用的,它有它的边界。这个真自由也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更不是不负责任的自由,乃是如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第一部分,第一卷,第一章,第八节所说的:“意志自律(Autonomie)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惟一原则;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Heteronomie)不仅根本不建立任何责任,而且反倒与责任的原则和意志的德性相对立。因为德性的惟一原则就在于对法则的一切质料(也就是对一个欲求的客体)有独立性,同时却又通过一个准则必须能胜任的单纯普遍立法形式来规定任意。但那种独立性是消极理解的自由,而纯粹的且本身实践的理性的这种自己立法则是积极理解的自由。“自律的自由”(Freiheit als Autonomie)或者“自由即自律”中的“自由”特指积极意义上的自由,“自律”指的是自己给自己立法。这是对《实践理性批判》中这条定理的概括。《圣经》也如此宣告(【加5:13】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侍。 【雅1:25】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基督徒的自由是被真理所约束的。一旦失去约束,就一定变成放纵。正如火车只有在铁轨上开才没保证其安全,离开铁轨,就昭示着危险。经过人文主义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欧洲社会,上帝的质素越来越淡,人类的质素则越来越强。当然,单从某一个角度而言,社会的各种变革导致从教廷夺回了一些人当有的“人q uan”,也就是上帝当时赋予人的治权,这原是好的。这也使得人类自身被重视开来,人类的幸福亦被讴歌与提倡。但这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危机。我们知道,在无神论思想体系下,只能滋生暴民乱政或者流血g e命,根本不会发生良性改革与有序建制。因为工农阶层的知识与修养所限,那些越是以人民为主的运动则越是远离上帝。其表现就是“祛权威化”与“祛标准化”,正如法国大g e命这般惨剧。因此,加尔文先生极其厌恶会众制与公理制,反而推崇共和制或者长老制。他认为只有那些受过真理教育的人去管理国家与教会才是最佳范式。这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契合,也与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遥相呼应。在加尔文的思想中,人是需要被管理的,且教会与社会都当有权威意识,顺服权威权柄。实际上,这并非他的发明,此乃《圣经》的教训(【罗13:1】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彼前2:13】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彼前2:18】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彼前5:5】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照比天主教对全民禁言的策略与剥夺垄断真理的错谬,今来,尤其是我们这些处在后现代主义社会的人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自由”惯了,反而厌恶权威与标准。天主教权威专一,因此顺服主体与客体关系极其简单与清晰。这使得许多事情变得越发简单。其实,他们也不是绝对禁言,不然《九十五条论纲》也无法张贴在维滕堡教堂门口。他们的问题不在于设立权威,乃在于进行真道恐吓,大搞愚民政策,和所有滥用公权力的衙门老爷一样。但我们则不然,我们是一不要就全毁掉。眉毛胡子一把抓,对的错的全部打倒。
目前,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许多人都争相想要通过网络实现自己某一些方面的理想,这原是无可厚非的。但人人开博、人人立说,看似百家争鸣,却是乱象横生。当中国人本来就有的奴性思维被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浇醒之后,权威意识也随即被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基督教内,也就正在当下,许多没有实际委身教会的人却可以透过网络包装自己,又有些被施行了惩戒的人摇身一变竟能了知名讲师。那些越发按照真理建制的教会总是人烟稀少,反而倡导自由博爱的教会人丁兴旺!此般成型的趋势导致良好秩序荡然无存,规矩制度被持续破坏,公认权威被一再践踏!这使得针对一些具体事件,或者一些命题讨论,我们时常无法区分哪些是个人发声,又哪些代表群体发声。不知道哪些仅是个人的浅见,哪些又是久经验证的真理。既然人人都可以署名或匿名写作,人人就都可以第一时间参与论战。虚拟网络既然见不到人,故而双方在年龄、资历、职分、学识等都是交错相对的。这导致了理性沟通的困难,实践真理的困难。比如:明明是教牧权威在按照真理发言,往往一毛头小子就横空出世,一旦参与进来,就可以直接肆意诋毁与论断。这些人没有父母教,没有师长带,爱谁也不在乎,任谁也管不着。真应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俗语!这就会导致了必然的言论失控。往往很清晰的事,正是由于一些人乱搅和,遂而使得事态越发混乱。本来应当一锤定音的事,却仿若相互拉锯。而旁观者却往往在网络争执中各打五十大板,看似公允却不分是非。《圣经》教导我们当慎重于教导(【雅3:1】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但今人却不愿意听道作学生,反而都愿意做师傅教训人(【提后4:3】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岂不知越多人做师傅,就一定越多地道理纷杂。而对于广大信徒,这绝不是什么好事。选择性太多,焦点就会变模糊。正如:即使是美物吃多了,也会觉得腻性!这个危机绝对不是小危机,正是舆论过于自由,人人才失去节制,因此,复原教才一分再分。试问,照比天主教的铁板一块,为什么更正教七零八碎呢?放眼望去,复原教星星点点,布散在世界各地,国外如此,国内亦如此!复原教,甚至改革宗教会除了不能合一就没有不能的事。这不外乎就是多数人人意太重,远离权威,不服约束,任意妄为!而今的网络充满着言语暴力,充满着不负责任,充满着冷枪冷炮。骂人可以走人,与教会无关;恶行可以遗忘,与信仰无关。许多人在线上线下过着精神分裂的面具生活。随便截图断章取义,私自录音挑拨群体关系。既不尊重隐私权,又不尊重具体的人格。这些都是什么行为,不过是个人主义膨胀,群体意识淡泊!人有说话的自由,却没有随便说话的自由。正如人有写作的自由,却没有什么都写的自由。不在此限定的自由之内,教会与社会的状态就根本无异。有时候,我们苦于国内因为舆论选择性的缘故,所以无法正常使用Twitter或Facebook。但我想如果真的全都开放,也未尝是一件好事,因为,就目前这种情况导致的局面都是如此不堪。没有禁言,可想而知。全面禁言是不应该的,夏桀商纣都未曾做到;但无拘无束的言论自由带来的却是无休无止的败坏。尽管网络的规范化、法制化在日趋完善,但我们实在需要从自身做起,扩大网络优势,减少网络弊端。尤其是作为基督徒,更是应当谨慎发言,理性交流,耐心服侍。力求做到全人合一、人言合一、里外合一……
四、线上交流导致的信仰公式化危机。
由于网络音视频房间的普及,方便了许多残障肢体与耄耋老叟。这些人通过网络听道、学习、聚会、沟通都很有必要。但这也使得本来就堕于参与地方教会生活的健康信徒越发地远离教会生活。他们俨然视网络为第二个教会。我们知道,教会分为“有形”与“无形”两个层面。从后者而言,在网络上崇拜(聚会)的那些肢体如果都是有生命的位格,那么其必然属于“无形教会”。但尽管如此,他们却未必属于“有形教会”,而我们今天所言的教会在不解释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指“有形教会”,因此,他们在网络上的聚会不属于“有形教会”,在网络上的聚会也不算“网络教会”。当然,我知道,从感情上来讲,许多人无法领受不能将网络聚会称为教会的结论,尤其是在这个网络特别盛行的时代,我们是很容易在家通过简单的上网方式就与天南海北的弟兄姐妹进行交流的。并且,如今,有相当多的网络软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音视频交流的便捷方式,这致使许多时候,通过这种工具的聚会已然达到地方教会的聚会模式,甚至做到了实体教会所无法做到的工作,所以,我们就很容易认定藉着这些平台的聚会为教会,但问题绝不是这么简单。
网络聚会不能被称为教会的主因是因为辨别真教会的三大标记它基本上都不具备。试问,网络能保障实际的牧养与被牧养关系吗?不能!网络能保障对虚名之下的成员进行深入的了解吗?不能!网络能保障圣餐和惩戒的及时施行吗?也不能!就连辨别真假教会的「真道的传讲」一项,都是无法得着长足保障的,往往各房间与平台的信息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也就根本不具备真道传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再者,任何网络房间和平台都只是具备临时组成的管理班子。缺乏统一管理章法,没有固定圣职制度。对于谁有资格讲道,谁该制定怎样的讲道计划等实际的牧养与治理问题等都是无法保障的。我们不否认网络房间里或者群里有真正的信徒,但他们属于无形教会,却不属于网络虚拟空间的教会,因为网络既然是虚拟空间,就没有具体的教会。并且,还要知道,教会是一个地方性,有机性的组织。所以网络虚拟空间成员本该隶属于或者委身于某个具体的地方教会,这是合宜的,也是应该的。如果网络聚会成员实际委身于一个具体的地方教会,就不可能同时委身于另一个虚拟的网络教会。当然,网络聚会明明可以作为一种具体地方教会的延伸平台而存在,因此,教会可以设立网络部,或者网络事工组,而此小组可以和海内外的主内肢体进行多方面合作,从而更合宜地进行网络事工,但它却不是一个独立的教会。 而今,正是由于网络各种信息的洗礼,使得我们听得看得越发增多,内里的浮躁也越发加剧。即使是到了自己所属的教会,多少时候还没有进入崇拜状态,却已经提包回家。这样,聚会机械化,祈祷公式化都接憧而至。在一切纷杂之中,收身难,收心不易。有的教会由于缺乏牧者,因此会通过联网方式学习真道,甚至主日听道,这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当这种状态一旦成为常态,那么,线上交流那种危机即将立刻凸显出来。因此,我们实在需要强调不间断的教会生活与建纲立制!
五、无法直面沟通导致误会与事端激增的危机。
“理解的不用解释,不理解的不听解释;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这些都是常言。网络实在把全然败坏之人的罪性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这个三观尽毁的丑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通本来都很紧张,防备心里强于彼此接纳。那么透过网络沟通,透过那些有限的文字,那些有限的功能导致真相往往被掩盖,从而误会与事端也不断被滋生。这让人时常深感与人交莫不如交动物,动物还能理解点人言。可是人与人之间却时常形如鸡同鸭讲,各说各话。因此,我们实在应该认真反省。《圣经》教导我们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路6: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加6:2】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腓2:4】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圣经》教导我们彼此相爱,坦诚相待(【约13:34】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罗12: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4:19】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弗4:3】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唯恐天下不乱是我们的天性,各扫门前雪的看热闹心态是一种冷漠,更是一种罪行。当基督再来之前,世上还有信德吗?【路18:8】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当社会会变成越发不法的社会(【太24:12】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
我们教会当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问题……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