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的“先知”与孔子的“知几”
旧约时代,先知、祭司和君王几乎完全主导了犹太人的宗教和政zh i生活。由于这三种职分的重要性,后来的神学家在论证基督的时候,称基督一身兼有三职。就是说,基督既是祭司,又是君王,还是先知。
其实,在这三种职分中,真正影响基督教的是先知。耶稣就把先知与律法并列,以此表示犹太传统。例如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这里的“律法和先知”,显然就是指的整本旧约圣经,亦即犹太传统。
先知,作为以色列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集中出现于公元前800年到前400年。这一段时间,犹太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部:强敌林立,内部:问题丛生,诚可谓“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种情形下,犹太先知应运而生。他们传达神旨,针砭时弊,安慰百姓。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形成了犹太民族中非常重要和独特的先知精神。
关于先知精神,汪维藩教授发表在1999年《金陵神学志》第三期上的“从《周易》忧患意识谈先知精神”,和林志华牧师发表在2005年《天风》第九期上的“效法先知精神”都有所论述,他们二人都提到了先知精神中的忧患意识。
的确,忧患意识在先知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为国家命运担忧,为百姓的信仰的担忧。他们嫉恶如仇,对国际国内环境了如指掌,而且敢于批评时弊。不过,本文不打算沿着忧患意识这个路子来理解先知精神,而是力图通过孔子的一句话来加以理解,以期有助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对先知精神的领悟。
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下》第五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孔子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它对我们理解先知精神有什么帮助呢?先来弄明白孔子这段话的意思。
通观孔子整段话,不难看出,其中最关键的字是“几”,弄清楚了“几”的意思,这段话大概也就清楚了。那么,什么是“几”呢?
孔子自己作了解释,他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几,就是“动之微”,就是能够预先看到“吉”。
何谓“动之微”?
简单地讲,就是动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刚刚开始动的时候。现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解释得非常贴切,他说,“动之微”,就是在“动还未动的时候”。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动之微”讲的是发生,是讲一件事情要动但还没有动之际。这个时候,一般人是无法察觉的。
宋朝的周敦颐濂溪先生从“几”入手,对“动之微”作出了解释,他认为:“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就是说,一件事已经开始了,但还没有成形,一般人还看不出这是什么事情,这就是“几”。一件事刚刚起头,处于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时刻,这就是“几”。周敦颐濂溪先生的说法非常形象,动而未动,就是要动还没有动,但是一件事已经开始了。
通过上述两位中国哲学家的解释,对于什么是“几”,应该比较清楚了。
每件事情的发端,都出自细微末节,都是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开始的。就像战国时候的散文家宋玉在“风赋”中讲到风那样,他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始于很小的地方。任何事情都从小处开始,从细微处开始,从动而未动处开始。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几”。
易经要教给人的,就是怎样去认识这个“几”,在事物发端之初,把握事物的本质。如坤卦初六说:“履霜,坚冰至。”这个道理很浅显,有了霜,说明冬天就要来了。所以,当你走路的时候,看到有霜了,就应该早为冬天做准备。这里的霜就是坚冰的“几”,你知道了这个几,就可以早做准备,等待坚冰到来。
但是,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并不像气候那样容易把握,因此于古时就出现了“占卜”,是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换句话说,很多时候,“几”不能凭逻辑推理去掌握。
逻辑推理比较死板,它不主张人用心灵的感悟。易经不是这样,它强调人内在的灵,强调这个灵的感悟力,即对“几”的敏感度。就是说,“几”不是推理出来的,而是某些拥有这种感悟力的人体悟出来的。所以,孔子说:“知几,其神乎。”知道“几”的人,他内在的灵拥有极强的感悟力。孔子所说的“神”,就是指这种内在的灵的感悟力,对“几”的极高的敏感度。
把孔子的这句话运用在旧约先知的身上,完全可以把先知解释为“知几”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先知精神的一个方面。
从根本上说,先知精神不是见几个异象、做几个异梦,懒惰地等待上帝直接的启示。先知是一些政zh i嗅觉、社会嗅觉都十分灵敏的人,是那些“知几”的人。这是先知可以“知几”的一个方面,或者用圣经语言来讲,是他们能说预言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先知对于“几”的敏感,还来源于他们与上帝的亲密关系,由于有这种关系,他们内在的灵与上帝相通,这样,就会比常人对“几”有更强的感悟力。
照基督教的信仰,所有的事情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既然如此,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动,在上帝那里都是清楚的。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内在的灵与上帝相通,那么,他就能感知到“几”,并进而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易经的道理,就是孔子所说的“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总之,从根本上说,先知精神并不在于未卜先知,而在于他们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在于他们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因此,我认为,“知几,其神乎”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先知精神,至少可以概括先知精神的某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