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专辑】:圣诞的记号
经文
【路2:12】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
当年有人诬陷苏格拉底是无神论者,苏格拉底辩称自己并非无神论,相反,他在寻求和等候真正的真理。有人问苏格拉底,当真理来到的时候,你怎么知道祂就是真理?苏格拉底说,当真理来到的时候,祂就能使人知道祂就是真理!
真理如何显明自己?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如何向世人显明祂自己?原来,道成肉身而自我显现的上帝是有记号的。当施洗约翰见到道成肉身的耶稣时,上帝给耶稣一个独特的记号,当圣灵以可见的形式降临在耶稣身上的时候,约翰便知道祂就是上帝的儿子了。当圣婴基督降生的时候,天使向博士们启示,当他们看见那可指引他们的星星落在哪个婴儿的上面,祂就是弥赛亚。当天使指示牧羊人寻找降生的弥赛亚时,同样给了他们几个记号,使他们知道谁是弥赛亚。
圣诞的弥赛亚有什么“记号”?
一、星星:君王的象征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太2:1-2)。
东方的博士何以知道弥赛亚君王的降生,原来他们看到了君王的“记号”:君王之星。东方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属于他的星星。博士们之所以千里迢迢寻找圣婴,之所以能最终在无数的婴儿中找到圣婴,就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圣婴的星星。
正如博士们所宣告的,这星星是君王的象征。圣降有何“记号”?第一个便是这君王的符号:星星。
二、婴孩:肉身之道
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路2:12).
为何上帝的儿子必须要成为一个婴儿?因为祂必须要成为人的样式,才能拯救人。祂必须要成为人的样式,才能让我们知道祂经历过人性的挣扎,体恤我们的软弱,祂必须要成为人,才能成为神人之间的中保,将上帝的心意启示给人,也能为我们的软弱向神祈祷,并成为我们的救赎主。
当上帝审判撒旦的时候,祂曾宣告: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3:15)。如今,耶稣基督的圣降而成为女儿的后裔,通过祂十字架的救赎战胜了罪权,打破了魔鬼的头,成全了上帝的救赎计划。
三、破布:祭司,披戴人性
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路2:12).
当耶稣降生的时候,罗马帝国下令人民各归本乡人口登记普查,临近产期的马利亚只得跟着木匠的丈夫约瑟回到他们的故乡大卫城伯利恒。当时马利亚临产,客店没有地方可住,只能寄宿在马棚里。当晚马利亚生产,圣婴耶稣没有自己的襁褓摇篮,便只能借宿在马槽里。没有婴儿的衣服,可怜的马利亚和约瑟只能给婴儿耶稣包着一块破布。这“破布”便是圣婴耶稣的另一个“记号”了。
破布意味着披戴人性而成为人。当年始祖在伊甸园犯罪而赤身露体,他们自己用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但树叶总也无法遮蔽人性的污秽,因此,上帝为他们杀了祭牲,用祭牲的皮给人做衣服,象征着救赎主的牺牲,成为人的义,代替人的罪恶丑陋。如今,圣婴耶稣包着布意味着他甘愿为我们罪人的形象,穿戴了人性,而成为人性人的救赎。而这人性人的形象便是赎罪之祭司的样式。圣经说:
5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6他本有 神的形像,
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
7反倒虚己,
取了奴仆的形像,
成为人的样式。
8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5-8)
圣婴耶稣包着布,意味着他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四、马槽:先知,在卑微和人性的契合中,在天人的结合中见证主道。
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路2:12)
上帝用特殊的“记号”显明圣降的圣婴弥赛亚,这第四个记号便是“马槽”。
耶稣降生之时,客店已满,马利亚产期已到,一无所有的约瑟和马利亚只能用一块布包裹耶稣,将他放在马槽里。从没有人将自己的孩子出生在马槽里,从没有人愿意在马棚里生产。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为何让自己的儿子降生在马槽里?这全是为了我们。祂要以祂的全有代替我们的无有,好使我们成为有;祂要用自己的完全代替我们的不完全,好使我们完全;祂要用祂的丰富代替我们的贫乏,好使我们成为富足。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
马槽的苦难让我们想到先知的形象,在卑微和人性的契合中,在天人结合的完美中,见证主道。
上帝总会以我们能以认知的方式向我们显明自己,祂给我们能以认知的“记号”,使我们能以认知和分辨祂自己的作为。圣降的记号是尊贵的:祂是天上降生的君王。圣降的记号是卑微的,祂经历贫穷软弱和苦难,为要成全祂永恒的救赎。而这“记号”显明了救赎之主完全的形象,祂的舍己,祂的牺牲,祂的尊贵,祂的大爱,祂的完全,便是祂永恒的记号。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