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怎样面对教会里的“假恶丑”?

2016-08-19 作者:李世峥  
来源:李世峥工作室我也要投稿

 45476c87gw1ei96lfc1qnj20c807vdgl.jpg

  某年暑假,我连续收到在读神学生的手机短信和QQ留言,内容大同小异,多是大诉苦水。暑假期间,他们被安排到各自所在的教会实习,体验教会的服侍。可是,初涉教会事工,他们就遇到很多困惑,并且受到很多伤害,言辞中难掩对教会的失望之情,有人甚至心生退意。其中一条短信这样说:“哥,教会怎么这么黑暗!”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无独有偶,就在几天之后,我接到一位姊妹的电话,她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地向我哭诉,说她在教会中受到牧者和肢体的很多伤害,怎么都想不通教会竟然是这个样子,于是对之失望至极。神学生和姊妹遇到的其实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看到了教会里的“假恶丑”。我想,这并不是是孤立的个案,很多(甚至可以说是所有)肢体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因此,怎样面对教会里的“假恶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首先,要承认教会里的“假恶丑”。困惑于教会里的“假恶丑”的肢体,大多是因为不愿承认教会里也存在“假恶丑”。生活于这个问题重重的世界,人们大多已被折腾得遍体鳞伤,为了逃避现实,大家一直在寻找一块完全远离尘世的“净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加入教会的弟兄姊妹,大都对教会寄予了无限的厚望,希望这里就是“世外桃源”,就是“人间天堂”,这里只能有“真善美”,不能有“假恶丑”。可是,真正走近教会之后,却发现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社会上的很多罪恶,教会里似乎都有其身影。发现这个事实,却又不愿承认,于是就有了千万个想不通。上述那些神学生就是如此,当他们决志奉献之时,心目中的教会是神圣的,完美的,可是参与具体事工之后,却发现教会里原来也有那么多“假恶丑”。于是惊呼:“教会怎么这么黑暗!”他们无法承受这个事实!造成这种心理的其实不是教会本身,而是人们的观念。很多人的观念中,教会就是一尘不染的“净土”,可是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是《圣经》的启示,将对教会的认识建立在这样一个自我假设的基础之上,怎能不为之失望?通读《圣经》,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教会是完美无缺的,没有哪一个教会的成员是完全圣洁的,“假恶丑”其实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教会,也没有离开过其成员,只有程度上的轻重,没有本质上的分别。既然如此,我们又怎么能希望自己所在的教会毫无瑕疵呢?

  其次,要正视教会里的“假恶丑”。当人们发现并承认教会里的“假恶丑”时,如何看待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对于教会里的“假恶丑”的态度,教会中大抵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教会里纵然也有“假恶丑”,但她终究还是教会,即使是“假恶丑”,也不能评说,出于这种单纯的情感,于是有很多人为教会里“假恶丑”百般辩护;第二种看法认为,既然教会历来都有“假恶丑”,我们就不必大惊小怪,于是对“假恶丑”持着一种麻木不仁、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有人因此心安理得地制造“假恶丑”,他们会面不改色地说,那些令人景仰的伟人尚且如此,我又怎能免俗;第三种看法认为,既然教会里都有“假恶丑”,教会还有何存在的意义?我又有何待在教会的必要?于是有了远离教会的想法,甚至有了诅咒教会的冲动。其实,这三种态度都不正确。“假恶丑”就是“假恶丑”,不论临到谁的身上,“假恶丑”都不会是什么好事。我们必须承认教会里的“假恶丑”的危害性,损害了教会的形象,妨碍了信徒的成长,阻拦了福音的广传。任何有良知的基督徒,都不会为教会里的“假恶丑”辩解。然而,坦承教会里的“假恶丑”,并非认同这种“假恶丑”,因此绝不对教会里“假恶丑”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于教会里的“假恶丑”,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立场。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因教会里的“假恶丑”而失望的肢体是值得欣赏的,因为他们没有对教会里的“假恶丑”麻木,这其实是对教会之关爱的另一种表达。我们绝不回避教会里的“假恶丑”,更不美化教会里的“假恶丑”,但我们又不应将眼光单单注目于教会里的“假恶丑”,而应积极地发现她的光明之处。教会之所以会有“假恶丑”,是因为她是由罪人组成的,没有无罪的信徒,哪有无瑕的教会?然而,我们都知道,即便信徒都有软弱,教会都有“假恶丑”,但教会从来都没有因此停止她前进的步伐。教会的历史,竟然一直在罪人的推动下不断前进,这不是说明罪人的伟大,而是证明上帝的奇妙。倘若上帝藉着超凡脱俗的圣人成就他的旨意,那算不得什么,当他藉着凡夫俗子的罪人完成他的计划,才更能显出他的奇妙与伟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教会在充满“假恶丑”的同时,亦在不断发光,不断前进,唤醒了多少沉睡的罪人,更新了多少罪恶的生命。能够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为教会里的“假恶丑”而失望,甚至退却。耶稣说:“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启22:11)面对教会里的“假恶丑”,上帝早已给我们应许,它不会影响教会的前进,也不会影响信徒的成长。恶终究是恶,义终究是义,恶不胜义,邪不压正。因此,我们不要惧怕教会里的“假恶丑”!

  最后,要改变教会里的“假恶丑”。我们理解教会里的“假恶丑”,但绝不任凭“假恶丑”蔓延;我们相信上帝的作为,但绝不逃避自己的责任。教会里的“假恶丑”无法彻底解决,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此,身在教会的肢体,都有改变教会里的“假恶丑”的责任,任何人都不得推辞。“与其咒诅黑暗,不如燃烧自己”,这句名言同样适应于基督徒。改变教会里的“假恶丑”,自己首先要远离“假恶丑”,所有肢体都是教会的组成部分,所以其中任何一个人还有“假恶丑”,教会就不可能脱离“假恶丑”,这也就是“一个老鼠害一锅汤”的道理。其实,那些为教会里的“假恶丑”愤愤不平的肢体,应当即时反省自己,并及时改变自己。其次要献上恒切的祷告,有一种“爱她,我常流泪,念她,我常祈求”的情怀,像耶稣那样,“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2:17)。再次要有付之实践的行动,这或许是最难的,难在难于把握分寸,难在难以放下顾虑。改变教会里的“假恶丑”的行动,最怕陷入意气用事的莽撞,最怕招来应接不暇的反击。那些不愿为改变教会里的“假恶丑”而付出行动之人,其理由不出其中,要么因避免血气之勇而洁身自好,要么因避免惹来麻烦而明哲保身。能够看到教会里的“假恶丑”的肢体一定不少,能够为教会里的“假恶丑”祈祷的也一定不少,但能够声讨或者洁净教会里的“假恶丑”的却为数不多。当圣殿变为贼窝之时,一定有很多人看到了这样的罪恶,也一定有不少人为这样的罪恶祈祷,但唯有耶稣付出了行动,“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约2:15)而事实上,真正能够改变“假恶丑”的,正是这样的正义之举。

  着名基督徒作家杨腓力(Philip Yancey)说:“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挣扎着从教会的创伤中复原过来。”我想,这句话有助于我们理解教会里的“假恶丑”。创伤难免,挣扎常有,但终究必会复原。这是一种现象,亦是一种规律。

  教会里的“假恶丑”是客观存在的,我无法回避,只有承认。既然上帝允许教会里有“假恶丑”存在,并保证教会能够在“假恶丑”中前进,也保证我可以在存在“假恶丑”的教会里成长,我就没有理由为教会里的“假恶丑”哀天怨地,寻死觅活。然而,承认并不是认同,更不是姑息。面对教会里的“假恶丑”,我要从自己做起,不被“假恶丑”的危害击垮,而为“假恶丑”的减少努力!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