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祢说,我们是谁?

2017-10-28 作者:莫非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1.jpg

  一、我们是谁?

  青少年最挣扎的议题就是:我是谁?我为何会来到这世上?什么是我存在的意义?我在这世界上的定位是什么?

  同样地,我们的教会也许也可以在此时问一下:

  我们教会的自我身份为何?

  我们教会为何要存在?

  我们教会在这世上的定位为何?

  有点像身体检查,我们需要检验一下教会的生命,是愈长愈茁壮,还是愈长愈衰弱?不论茁壮或衰弱,都应该找出原因,不把脉只会让教会的面貌模糊,成长生命受限,出现了问题,也不清楚问题在哪里。求神让我们有敢于面对的决心。

  所以我们是谁?首先,从今天这段经文里,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一下教会成立的意义。

  二、我们是谁,来自认识主耶稣的身份

  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有古卷没有我字)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是门)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3-19)

  这段经文的背景是在凯撒利亚腓利比,离耶路撒冷北边120英里,在腓利比境内的北部。它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个外邦人的地域,在那个地方认同许多不同宗教,因此有拜巴力的宗教中心,也有希腊牧神潘的庙,希律王还在那盖了一座圣殿来纪念奥古斯都大帝。在这充满异教氛围的地方,很可能耶稣就站在一个异教庙堂的阴影下,问出这句:人们都说我是谁?

2.jpg

  身处一群不同的偶像神里面,耶稣在那个时代常会被问到祂是谁。而且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老师,或是犹太拉比,或是先知。有的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有的说他是一个有着神圣能力的人。终于,这次耶稣决定要直接处理这个问题:“人说我人子是谁?”注意到这里,“人说我是谁?”指的是别人怎么看我?街头巷尾都是怎么说我?关于我的八卦是什么?

  门徒的回答可以看到也都是听来的。有的说耶稣是施洗约翰。在耶稣和门徒讨论这问题的时候,其实施洗约翰已经被砍头了,因为约翰曾经声讨希律王娶他兄弟的妻子,因而被下监,后来就被砍头。这里说他是约翰,难不成约翰为砍他头的希律王还魂回来复仇?

  也有的说耶稣是先知以利亚或者耶利米,都是作古的先知。许多犹太相信以利亚先知会回到世上来宣布弥赛亚的来临。现在他们就猜也许耶稣就是以利亚。

  讨论了一下耶稣的八卦后,耶稣又把同样的问题拿来问十二个门徒,说:“那你们呢?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马上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得一说完,耶稣也回答得地很快:“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

3.jpg

  西门巴约拿是彼得的全名,就是彼得、约拿儿子的意思。前面说到世人怎么说耶稣,都还停留在有血有肉的人的层面,只能把耶稣比照人,像约翰、以利亚先知这个层次。现在彼得却能够指出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是超越一般人的看见,是很了不得的属灵看见,他清楚认识耶稣是神!难怪耶稣说靠彼得自己是无法知道的,只有天父的指示才有可能明白。

  然后,站在这庙宇林立的地方,刚刚经过彼得宣告祂是神,耶稣就静静地说出了一句话,是一个石破天惊的预言,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祂说:“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是门)不能胜过他。”(太16: 18)

  这一段话里跳出一个历史性的名词,就是“教会”!耶稣说祂要建立祂的教会!今天我们已熟烂的“教会”这一名词,在整本圣经里面这还是第一次出现。而且,从耶稣紧跟着说出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归纳出教会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团体,为何会存在于这个世上。

  三、主耶稣说教会是什么?

  首先,成立教会的不是人,是主耶稣。确定教会身份的也不是人,是主耶稣。因此当耶稣在问门徒:“人说我是谁,你们说我是谁?”的时候,祂也连带地说出了教会是谁,是做什么的。然而,祂宣告要成立教会的时候,是在彼得正确地说出耶稣是谁之后,可见教会的成立,和人对耶稣的认识,有很深刻的关系。

  1. 教会的存在,是建立在对主耶稣的认识上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是门)不能胜过他。”(太16:18)

  这里提到“彼得”,原文就是“小石头”的意思,stone。磐石则是大石头,big rock。两个石头并摆在一起,教会要建立在这磐石上的意思,就是建立在彼得对耶稣的认识上,相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两千年前,还没有水泥的发明,那时是用石头来为一栋新的建筑奠基。从采石场取来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凿成巨型、砖头形状的石块。然后选择一块特别的石头设计成房角石,也就是地基的第一块石头,成为其余所有石头定位的参考。随着第一块石头定位,其他石头一块块地堆起来,就形成一栋建筑的地基架构。每一块石头都要比照房角石的水平和方正来制作。

4.jpg

  由此可以看到房角石的重要。如果第一块石头不方正,其余整个建筑就到会歪斜不正。因此教会的建立,必须是在一个坚固的磐石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耶稣的正确认识上,这很重要。两千年前,这是耶稣建立教会的基础,两千年后,这仍是团结一个教会的主要元素。就是相信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是两千年历史中,以及我们当代全世界的所有教会里,重要的共同点。

  因此我们今天也要思考,我们教会所立下的根基,是否也是正确地认识并相信主耶稣基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认识耶稣?我是否认识主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是我们生命的救主?

  如果我们定义认识耶稣和相信祂是我们生命的救主,是信仰成分的组合,那么整个教会信徒的信仰成分有多少呢?若有百分比来说,我们教会有多少信仰成分?或者说你有多少信仰成分?若只有50%,那么这个教会就只有一半的坚固,穿插在不信神不认识主的信徒当中,虽然不正,但还可以勉强撑着。若信仰成分只有40%、30%、20%……这个教会的倒闭是指日可待的,因为这是信心的倒闭。

  教会的存在,必须建立在我们对主耶稣的认识,祂是永生神的儿子,是我们生命的救主。这比怎么举办教会活动还要重要,我们先要厘清这一点。

  2. 教会,不等于教堂

  “教会”这两字,说实在翻译得有点不准确,好像一个宗教的聚会。然而在希腊文里,耶稣所说的ekklesia,原本是一个非宗教名词。指的是雅典人为了一些公民议事而聚集,或是为了军事而召集。

  ekklesia ,就是为了一个简单目的而聚集的聚会,和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不见得有关,比如说教堂。耶稣的听众对这名词可能很熟悉,因为希腊文翻译的旧约,也是用这个名词来形容以色列民族。

  当犹太人虽然散居世界各地,但他们还是被集体视为ekklesia,一个集会、社群、团体、会众。虽然四散,但是他们还是凝聚力很强的聚集在一个社群里。因此耶稣所说的教会,指的不是一个宗教,不是一个地方──“教堂”。而是一个地方性,一群人聚集的地方。而这群人聚在一起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和身份,他们是一群跟随主耶稣的人。

5.jpg

  因此什么是教会?你就是教会,我就是教会,我们就是教会。教会应该是我们拿起圣经,努力按照圣经上所说的去做,行出来就是一个教会。

  3. 教会,是一群跟随主耶稣的人

  如果任何一个人问:人家说我是谁?很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你以为你是谁啊?但对于耶稣,一个正确的宣告或承认祂是谁,却是人生命得救的开始。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

  而这个宣告包括对主耶稣的认识,特别提到基督,永生神的儿子。英文是Son of Living God.  有一个Living 的单词,信息版圣经里对这“永生”、“活着”,有更多的诠释,说是一个教会里充满活力和生命力,没有任何东西,包括死亡阴间,可以扼杀教会的存在。而且他们还拥有天国的钥匙,可以打开每一扇门,天地间不再有阻隔,地上捆绑的,天上也捆绑,地上释放的,天上也要释放。

  另外还有一处经文,提到我们主耶稣有永生的话语,我们就应该归从。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6:68)

  永生之道,英文是Linving Words。相信主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拥有永生的话语,就应该归从。这也应该是教会的基本内在组合。我们只有在承认这点,有这认识后,才可能进一步被带领进入更深的真理和服事。

  我很喜欢英文里面的“Living”这个单词。Living 表示生命,表示复活。我们有Living God, Living Words, 耶稣是死里复活的主,意味着在我们里面也应该有复活的生命,每一天的生活,我们也是为复活的主所掌管。

  我们也许不能了解神对我们一生的心意,不能体会神对我们每一天的带领,但是随着我们灵命的成长,内在开垦出来一片属灵天地,我们应该可以渐渐了解耶稣所说的话,所应许的生命,所教导的成长方式。这就是复活的生命。所以,你知道怎样住在耶稣的复活里么?我们里面有主耶稣复活的生命么?

  这个回答很重要,因为有时候生活出了状况,我们的信仰无法成为我们的脊梁骨,生命活得很没有力量,就因为我们里面没有耶稣复活的生命。如果我们学习怎样住在复活的主里面,我们自然会在主里找到喜乐和盼望,言行举止也可以传递出来美好的见证。

  如果,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活出复活的生命,那么这个教会就会是一所复活的教会。因而我们要问的问题是:我们的教会是否聚集了一批跟随主基督的人?我们教会是否是一个具有主复活生命的教会?

7.jpg

  你觉得呢?我们是否有一批跟随主基督的弟兄姊妹?而且这一批弟兄姊妹是真正地跟随主,而不是跟随人?不是因为和某个人的情谊不错而来。也不会因为传道弟兄不在了,或者我们有些弟兄姊妹因为服事常去外地,感觉冷清,就不来了。更不会因为教会的活动或者哪个环节安排得不理想,就不来了。因为我们跟随的是主耶稣,复活的主,而不是人。

  只要我们可以征召一批跟随主基督的弟兄姊妹,这个教会就有希望!

  4. 教会是一个运动,而非一个聚会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9)

  耶稣在此处似乎只是针对彼得说可以捆绑释放,但在18章里则是针对所有的信徒。然而这里所说的捆绑和释放,不是按照人的意思来决定,然后神在天堂比照着来做。而是人在世上按照神的意思,来捆绑和释放。我们只是按照神的吩咐来执行。

  这里所说的“天国”也不是“天堂”。在这世上的人,不可能有进天堂的钥匙,但我们有进入天国的钥匙。我们常听到彼得站在天堂的门口,拿着钥匙管制谁可以进,谁不能进这类的说法,老实说都不正确。

  彼得有的只是打开信心之门的钥匙。在《使徒行传》里我们也看到,彼得为五旬节的犹太人打开信心之门。又为撒玛利亚人、外邦人打开了信心之门。但是不只彼得有这权柄,其他使徒也分享同样的权柄,保罗还为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地方开了信心的大门。

  从耶稣后来的大使命,以及使徒行传里的记录里,我们都可以了解到“教会”绝对指的不是一个死地方,或是一场场的聚会,聚了又聚,会了又会而已。教会是一个运动!这个运动是带着神圣的使命来推广福音,对象是所有需要福音的人。聚会的内容是福音信息,而非教会传统、宗教仪式或者一成不变的聚会模式。

  了解这点,对我们有何意义呢?这应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来打造教会的形状,我们应该看看我们现在的教会,问一些可能会让人不安的问题:

  (1)我们的教会是否是只在聚没有动?还是也有聚也有动?我们是否是在历史中推动一个运动?还是只是纯为了聚会而聚会?

  (2)在教会所在的小区中,我们是否可以带来显著的改善?还是只在重复地举行主日崇拜的仪式?

  (3)我们的教会组织,是围绕着一个使命来建构?还是围绕着一套服事时间表在运转?

  上面的问题,若要认真地回答,就会发现我们需要改变。有一个标语叫做”改变的大能”,如果教会的生命没有在成长,表示我们只在聚会没有在推动或运动。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了解一下如何不停留在只是聚会而已,而是可以推动大家来动,改变聚会形式?改变同工?出去探访,出去传福音……训练更多同工投入服事。而不只是维持一个现状,或者任其发生。

8.jpg

  耶稣的时代里,当门徒一个个在回答耶稣是谁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只有十二个人。不晓得那一刻他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悬崖上。对那个时代的转变有多重要一无所知。更不清楚自己在后来要发展的事件中,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他们还在想王国,他们的看见不大过以色列的边界。但是耶稣显然有不同的想法;教会,在祂独特的会众聚集,是可以把祂恩典的信息带到超越以色列边界的重要媒介。在很短的时间内,教会也把信息传递越过罗马帝国的边界。

  同样地,今天在我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许我们也像门徒不知道自己正处在一个教会新时代的悬崖上。我们正立于一个转变的时刻,看不清楚自己在以后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的眼界不要只停在把教会的位置填满,不要只看到教会的门口。我们需要扩张,成长。我说的不是人数,而是复活的生命。我们是否可以从我们自身推动起,把复活的生命推向週边这些小区?我们是否可以作光作盐?产生不同的影响力?

  5. 教会是恩典的化身

  主耶稣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我们在罪中的拯救,带给我们爱和恩典。我们是主耶稣的跟随者,自然,教会存在于这个世界的重要目的,就是成为神恩典的化身。

9.jpg

  然而,今天大部分人不来教会,不见得和他们不接受我们的信仰或不同意我们的神学有关。比较多的是和他们在教会里体验不到恩典有关。

  我在一本书上读到这个句子,给了我许多启发:

  责怪跟随者未跟随是对领导失败的一个宣告。若是人未跟随,是因为有人没有在领导。

  (Blaming Followers for not following is a declaration of failed leadership.  If people are not following, it’s because some one’s not leading.  By Andy Stanley )

  这句话原本是针对领袖说的,就是当领袖在责怪没有人跟随时,其实就是在宣告自己的领导失败。如果没有人跟上来,是因为有人没有在带领。这对我带领创文有很大的提醒,我把这句话印出来放在我的同工名单旁边,每当我为同工提名祷告时,就为我自己的领导方式祷告。

  但是我也觉得这句话可以用在教会。如果教会人数下降,我们很容易责怪现代人不上教会是因为外面的诱惑太多,或者现代人没有委身的观念,或者其他。但我们可能忽略掉一点,人们不跟随来教会,很可能是因为基督徒没有真正在带领他们来。人们不留下在教会,也可能是基督徒没有在想办法把他们留下。委身,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一般人还是对某些事很委身,对工作不放弃的作,对电视剧通宵达旦地追,或对某家餐馆会持续地去。他们只是不想来教会,就这么简单!

  不上教会的人也许会说,教会不是我的菜,好像上教会只是对某种特定的族群,而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益的事。那么某种特定族群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会友,就像打球的球友,打牌的牌友,跳舞的舞友,上教会就是会友。上教会成了没什么特别,没有更好的事去做时,才会去的一个地方。

  若照这逻辑来推,耶稣所说的福音信息就只为了会友说了?祂所说的恩典,也只是针对基督徒说了?但是我们却看到耶稣自己常常走遍大城小巷,行遍以色列各地来传递天父的恩典,给那些离神很远,或者被摒弃在信仰生活外的人。

  而且不只如此,在他离世升天的时候,还特别命令那一小群跟随者,要把恩典的信息传到地极。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

  因此可以看到教会,就是耶稣所设立的聚会,是为把耶稣的见证,也就是恩典的信息,传到地极。如果我们的主日讲台或者我们所有的活动没有围绕着“恩典”来设计,就会成为一个缺少恩典教会。我们也见证过历史上有许多时候,有许多教会的信仰里完全没有恩典,只有论断和律法。现在今天要问的是,我们教会里有没有“恩典”的精神?有没有恩典的痕迹?我们是不是一个充满恩典的教会?

  在我们对人的接待里,我们有没有显现出恩典?在我们的小组聚会里,我们有没有讨论恩典的信息,在我们的互动里是否有用恩典来彼此款待?我们对他人在信仰里表现得不够的程度,是否有用恩典的态度来鼓励,来等候?对服事得不够理想的弟兄姊妹,是否用恩典的态度来包容,来肯定?我们对牧者的服事,是用恩典的心来领受来感谢么?还是我们只像历史中的一些教会,没有恩典,只有律法和论断?

  传讲恩典的信息,是我们要不断有意识来建造教会的主要材料。但是,就像我们创文一直强调的,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我们不只要学习如何打造一个恩典的信息和恩典的形象。更重要的,我们要打造一个恩典的社群!这两者之间有宏大的差别。

  传讲到底比较容易,但是真正用恩典来建造教会,则要走过许多艰难。因为主耶稣走过的经历让我们看到,这中间牵涉到谦卑吃苦,被排斥,受批评,更重要的,还牵涉到付代价,要肯舍己,到死在十字架上。但那是耶稣来到这世上的目的。祂用自己的典范来建造教会,让教会成为天父可喜悦的地方,也是罪人可以和恩典碰撞,并产生改变的地方。

  所以教会是上帝恩典的化身,是一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也就是说从牧师到会友,从教会活动到日常生活,都要不断地传递、说明,并彰显神荣耀的地方。教会也是神恩典的管家。我们得到的托付是向小区、邻舍、家人揭露神的恩典。

10.jpg

  这不是在描绘一个过于抽象的理想,而是检验我们所做的每一样事,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到底是在运作一套既定的活动,沿袭一成不变的服事方式, 还是在绕着恩典设计我们的信息、小组活动、敬拜、招待和探访?

  我常说人有两种,一个是山一样的人,一个是水一样的人。像山的人,是稳坐不动,别人都得绕着他走,以他为主,迁就他。像水一像的人,则会迁就别人,绕着别人流动。那么是山的影响大,还是水的影响大?山也许可以养一座山的生命。但是水却可以流动变化,有更多的弹性和生命滋补,孕育的生命更多更远。

  我们教会需要像水,不要像山,认为我们就是这样,你爱来不来。而是如果人不来,我们就要自我检验: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我们无法彰显神的恩典?初代教会就是这样,耶稣升天之后,留下了大使命,一开始教会好像有点失控,因为几天之内,耶路撒冷就涌进上千男男女女,愿意相信基督就是弥赛亚救世主。整个地方好像被神迹奇事的故事,以及个人生命的转变给点燃了。没多久,门徒就带着耶稣死而复活的信息去附近的乡镇传福音。

  意外地,外邦人(就是非犹太人)也开始相信了,一旦相信,他们就想要加入,但加入的教会团体那时是以犹太人为主,大部分犹太人都还没准备好接受外邦人加入,因为耶稣是他们独有的救世主,在犹太人的旧约历史里预言过,后来出生的耶稣也真正是个100%犹太人,怎么可以成为希腊人的弥赛亚呢?

  这就好像中国历史里记载孔子,后来韩国人也说孔子是他们的。我们会觉得没搞错吧?犹太人就是这样认为,耶稣只应为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怎么可以让那么多外邦人来搅局呢?尤其外邦人带进来他们奇奇怪怪的习俗、价值观,和一些吃东西的习惯,什么都吃,这对犹太人而言是不可忍受的!

  那时他们聚会的地方是犹太人会堂,许多奇装异服的外国人也想加入参与他们的敬拜仪式。犹太人律法里对敬拜又有一套洁净的手续,外邦人一无所知就坐进来了,造成聚会的张力。然而他们是带着耶稣的大使命在传福音,因此就需要想出解决的办法,第一个想出来的是让外邦人变成犹太人就好了。

11.jpg

  也就是说谁决志,谁就要先接受犹太人的整套习俗。这包括上犹太学校学习犹太经典和文化习俗。但那还算不了什么,很不幸的,男人就被要求行割礼,要动个手术!呵,你如果认为要加入我们教会要上受洗班,慕道班要求太多,再想一下,和那时候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可以想象那时候可能女人和小孩加入的最多。

  不止割礼,还有整套摩西律法。要守摩西律法,牵涉到节日仪式,一般犹太人都不容易做到,更何况外邦人?外邦人是按照希腊、罗马发展出来一套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现在若要学习律法需要好几年,还要改变生活,有谁愿意?

  那时候,外邦人一批又一批地信主,他们接受的是保罗和巴拿巴所传出来耶稣恩典的福音,他们渴望得到的是救恩。但要学习律法,改变生活方式,很多原来可以吃的现在不能吃了,还要动一个手术……外邦人开始有意见了,尤其是安提阿那一带地方,事实上基督徒这个名词,就是在安提阿开始拿来形容跟随耶稣的人。外邦人开始反映,可不可以只接受福音,但不要做个犹太人?

  自然,这对传统犹太人带来很大的困扰,但是因为他们是恩典的化身,是耶稣的跟随者,不愿意这一群人就此流失。因此他们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协调,在协调当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浮现出来,恩典原来是白白的礼物,现在要求外邦人要办理一连串的手续和经过文化训练,变成是要靠做什么才能进入,这是否把我们的福音信息冲淡了?也让这些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被上帝接受。那不是会让基督教会变成另外一个没有恩典的教会?

  为解决这个冲突,安提阿教会的领袖指派巴拿巴和保罗,还有几位其他人去到耶路撒冷沟通,从使徒那得到一个正式的澄清。当这个委员会去到耶路撒冷时,耶路撒冷教会没有因为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教会,而带着防御或者觉得麻烦的心来接待,反而是给他们一个很温暖的接待。

  巴拿巴和保罗报告了他们不同寻常的增长,同时指出这群人里面有一大部分是外邦人拥抱耶稣的信息,现在有了文化冲击,要怎么办呢?他们才讲完,就有人站起来回应:

  唯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徒15:5)

  反对的是法利赛教门的人,因为已经对律法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无法为了耶稣而放弃。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辩论后,彼得站起来了,他开始提醒他们他自己对外邦人的亲身经历,神怎样启示给他救恩也是为了外邦人所设立。然后又说:

  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现在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徒15:9-10)

  然后又加上他当初从耶稣那里领受的: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徒15:11)

  这场辩论,其实就是为恩典在争取,任何会让恩典打折扣的事就必须挪开,必须改变不做。他讲完,耶稣的兄弟雅各也站起来了说:

  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徒15:19)

  彼得和雅各为了恩典坚持立场,不要让福音变得复杂不可接触。他们很清楚犹太人对传统的感情联系,那和他们的文化、国家身份息息相关。若能让每个人都被犹太化其实是所有有国家主义的人会愿意做的。

  但是他们的眼界超越一个文化、一个国家,他们看到神在外邦人中间的作为和心意。然而,他们也要顾念犹太人的感受,为了不造成分裂,为了合一,他们建立了三个特定的行为规范,写在一封信里请巴拿巴、保罗带回去:

  “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的安: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有古卷加: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所以我们同心定意拣选几个人,差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往你们那里去。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我们就差了犹大和西拉,他们也要亲口诉说这些事。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唯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徒15:23-29)

  他们把一些不必要的复杂事情简单化,同时也守住了恩典。重要的是,他们正面迎向问题,抓住福音的重点来找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是初代教会为保护恩典所采取的措施。每个时代的教会,有每个时代的争论。每家教会,也有每家教会的问题。所以,是什么在阻挡我们教会在彰显神的恩典?是我们的服事态度没有恩典?还是我们对人的言语行为缺少恩典?是我们教导的信息没有恩典?还是我们的活动形式捆绑了恩典?

  重要的是,我们是神恩典的管家,要妥善维护神的恩典。我们是做耶稣所做的事,要让人容易进来教会接触到恩典。让我们的教会里处处都是恩典,每个人的言语里都充满感恩,而不是论断。让神的恩典可以触摸每一个进来的人。这恩典不是我们给人的恩典,而是来自神的恩典,而且是为了每一个人。

  四、教会,就是为了神放胆舍己

  初代教会的第一个祷告会,是在彼得和约翰刚从监狱里被放出来的时候。而且还在他们被恐吓不准再传福音的时候举行。他们和教会领袖聚在一起,报告被抓等发生的事,然后一起祷告。

  按照路加的记录,他们只向神求了两件事,没有祈求保护,也没有祷告求祝福,他们求什么呢?

  他们恐吓我们,现在求主鉴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并且使神迹奇事因着你圣仆(仆:或译子)耶稣的名行出来。(徒4:29-30)

  他们求大放胆量来讲道,也求医治疾病,这两个神的仆人刚被放出来,还带着监狱的晦气,可能也没有洗澡更衣。当初很可能也是因为大胆讲道,才把他们给扔进监狱里的。他们也许应该祷告求神保守,或者下次怎么说出智慧的话语,好不被官方给盯上。但是没有,他们求大放胆量讲神的道。这是怎样一种为神奉献?

  他们求神医治,也不是为了医治他们两个,求神迹奇事,也不是为了让他们永远不被抓,或者不被打,这些,都是因为想要能够吸引人来听福音,归向神!这样的祷告,可想而知非常有力量,果然如此。

  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徒4:31)

  我们教会的存亡,就在大家是否认识主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是否是一群跟随神的人。我们是否不满足只聚会,还想推动福音。我们是否是恩典的化身。而且,我们是否愿意为神放胆舍己,只传基督,不为其他。愿神也让我们聚会的地方震动,不在乎位置是否填满,但在乎圣灵是否充满。

 

(本文转自作者微信公众号:莫非不朽的传说   ID:mofeilegend )

 

【作者简介】 莫非,海外著名基督徒作家。会计学士、电脑硕士、神学硕士。现居洛杉矶,从事写作、教学与广播工作。2008年创办“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创文”)www.gcwmi.org。近年多次受邀在中国及海外举办讲座。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