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看守自己的葡萄园

2017-12-10 作者:李世峥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看守自己的葡萄园.jpg

   《旧约圣经》中的《雅歌》,是一首长篇爱情叙事诗,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书拉密女的美丽村姑,全诗以细腻的笔法和真实的情感,叙述了书拉密女与其恋人从相识到恋爱再到结婚的曲折历程。近日再读《雅歌》,我被书拉密女在诗之开头的一段“闺怨”吸引:“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好像所罗门的幔子。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歌1:5-6)

 
  从这段诗句中,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出身乡村的书拉密女,早年丧父,一直与同胞兄长一起生活,她的主要职责是为兄长们看守葡萄园。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拉密女已经由少不更事的黄毛丫头出落成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情窦初开的她,也的确邂逅了自己的白马王子,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可是,这时的她,心中却萌生出一丝淡淡的伤感,由于长期劳作于田间地头,她那原本引以为荣的白皙皮肤,被太阳曝晒的黝黑黝黑。“我的王子,他会嫌弃我的黑吗?”这位纯情少女难免会有这样的困惑。就在这样的时刻,她又听到了旁人的质疑,她们在嘲笑她的自不量力。所以,她向她们声明:“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尽管如此自信,但她还是不愿意自己的容貌越来越丑,她要找回原来那个漂亮的自己。回想走过的路程,她找到了这种尴尬境遇的源头,所以如此说:“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书拉密女的兄长,竟是如此不近人情,他们一点都不为已到谈婚论嫁之年龄的妹妹操心,他们就像一帮贪婪的地主,只知道胁迫妹妹为他们看守葡萄园,哪怕她皮肤变黑,哪怕她成为“剩女”。还好,这位灰姑娘没有被兄长们的“愚民政策”所迷惑,她很清楚,自己多年来的“顾全大局”,只是肥了那一帮黑心的兄长,而自己的结局,就是“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这里的“葡萄园”,是一种喻称,指她的爱情和未来)。对爱情的向往,促使她的自我意识迅速觉醒。现在,她要结束“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的局面,尽管她无法彻底摆脱现有的处境,但她决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多为自己争取一点权利,为了爱情,为了未来,她不再只为兄长而活,也要为自己而活。事实上,书拉密女这种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立刻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诗歌快要结束时,有这么一段,见证了她在调整观念之后的收获:“所罗门在巴力哈们有一葡萄园,他将这葡萄园交给看守的人,为其中的果子,必交一千舍客勒银子。我自己的葡萄园在我面前;所罗门哪,一千舍客勒归你,二百舍客勒归看守果子的人。”(歌8:11-12)相对于所罗门的葡萄园,书拉密女的收成显然少得可怜,那是1000:200的比例,然而,她依然非常满足,因为这毕竟是属于她的,她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她的付出终于有了结果,如何不为这样的收获欢欣鼓舞?
 
  读完这段经文,想过这个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今日教会中的某些观念及某些牧者。
 
  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一直把自我意识和个人q uan利放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集体与个人之间,个人必须绝对地牺牲,于是有了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等类的说教;他人与自我之间,自我必须绝对地牺牲,于是有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调。曾几何时,这种完全否定自我意识并竭力剥夺个人q uan利的观念也渗入了教会,并且早已根深蒂固。一个奉献为主的牧者,似乎就不能再有一点属于个人或者家庭的自由空间,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为别人“看守葡萄园”。教会有一个说法——“传道传道,一传就到”,这是多数人对牧者之职分的理解,也是对牧者之工作的要求。作为牧者,周围的人对他们有太多的诉求,教会、社会、领导、信徒,都在要求牧者为他们“看守葡萄园”。于是,牧者每一天都在疲于奔命,读书、写作、讲道、探访、培训、开会……没有一样敢于懈怠,稍有迟钝,就会有人像书拉密女的兄长那样“发怒”,责备他们是“又恶又懒的仆人”(参太25:26),极少有人顾及,牧者也有属于自己的“葡萄园”,需要他们去“看守”。这种情况下,很多牧者陷入了书拉密女式的尴尬:“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对于牧者而言,“自己的葡萄园”至少可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灵性,二是身体,三是家庭,四是生活。这是牧者必须“看守”好的。否则,无论侍奉多有果效,都不能算是合主心意的侍奉。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牧者:他们的讲道所向披靡,他们的辅导立竿见影,他们的管理滴水不漏,他们的业绩声名远播……然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悲剧:他们的灵性日渐枯萎,他们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们的家庭支离破碎,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落入这种光景的牧者,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他们没有找着导致这种光景的原因,就像自我意识觉醒之前的书拉密女一样,并不晓得皮肤晒黑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当生活际遇陷入尴尬之时,牧者可能会有千万个想不通,我忠心耿耿地为主工作,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其实,原因不在上帝,也不在教会,而在自己,因为他们疏于“看守”“自己的葡萄园”。很多牧者,由于忙于应付繁重的工作,疏忽了灵修,疏忽了休息,疏忽了顾家,疏忽了开源。少了灵修,灵性不可能长进;少了休息,身体不可能健康;少了顾家,家庭不可能和睦;少了开源,生活不可能无忧。第二种,他们找着了原因,但没有勇气争取自己的权利,不能像书拉密女一样,觉醒后便设法改变原有的生活模式。我们的牧者中,也有一些已经意识到“看守”“自己的葡萄园”的重要性,但往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刚刚觉醒的自我意识,一次次被来自各个方面的“发怒”而不得不压抑下去,继而继续为别人“看守葡萄园”。于是,他们的灵性在“工作至上”的原则中枯萎,他们的身体在“废寝忘食”的追求中垮掉,他们的家庭在“顾全大局”的理念中破裂,他们的生活在“公而忘私”的口号中穷困。这两类牧者,都需要有书拉密女那般的觉醒和勇气,兄长们的葡萄园当然不能不顾,但不能以荒废自己的葡萄园为代价。我们无法要求身边的领导和信徒对我们少些诉求,多些关爱,但我们必须为自己留出一个属于自己和家人的个人空间,去灵修,去休息,去顾家,去开源,经营不好这四个“葡萄园”,只能自食其果,没有人会我们负责!让我们重温几段经文:
 
  对于不顾灵性之“葡萄园”的牧者,经上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
 
  对于不顾身体之“葡萄园”的牧者,经上说:“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毁坏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3:16-17)
 
  对于不顾家庭之“葡萄园”的牧者,经上说:“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会呢?”(提前3:5)“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
 
  对于不顾生活之“葡萄园”的牧者,经上说:“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箴30:7-9)
 
  当我们的牧者能够像书拉密女一样妥善经营自己的“葡萄园”时,也一定能像她一样,收获丰硕的果实。那时,便除去了侍奉中的一切后顾之忧,可以更加安心地服侍上帝。我祈愿,每一位同仁,都好好地看守自己的葡萄园!只有如此,才能真实地荣耀上帝,才能有效地传扬福音!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