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信仰要敢于对谬妄说不
经文
【出32:2】亚伦对他们说:“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拿来给我。”
默想
《出埃及记》32章记载了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集体弃绝上帝,制造金牛犊敬拜的邪恶事件。
他们驻扎在西奈旷野还没有离开,不久前以色列百姓才刚刚在这里起誓要敬拜上帝,远离偶像(19:8;24:3),坚守神的命令(19:5,6),十诫才刚刚颁布(20章),并且与神立约,要做上帝的百姓(24:4-11),即西奈山之约。但是去西奈山领受命令的摩西还没有下山,他们就违背了与神立下的契约,制造偶像代替上帝,从而破坏了这个约。这堕落的速度,败坏的程度,实在令人惊诧!
更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大祭司的亚伦,竟然是整个背叛闹剧中,直接负责制造金牛犊的负责人。你难以想象,这个出生于侍奉世家,与摩西一同做工,见证过上帝对埃及人降下十大灾祸,经历过在山顶托住摩西之手的祈祷,经历过红海的得胜,经历过旷野中无数的神迹奇事,刚刚聆听,甚至宣读过上帝律法,经历过上帝亲自拣选,且已经走上大祭司岗位的大祭司亚伦,竟然附和民意,担任起制造偶像的负责人,其堕落之快,实在令人嘘唏!
上帝的大祭司亚伦,为何会成为制造偶像的负责人?摩西当时就质问过亚伦:
21摩西对亚伦说:“这百姓向你作了什么?你竟使他们陷在大罪里!”
22亚伦说:“求我主不要发烈怒,这百姓专于作恶,是你知道的。23他们对我说:‘你为我们作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24我对他们说:‘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他们就给了我,我把金环扔在火中,这牛犊便出来了。”
可见,亚伦并非不知道上主的伟大,并非不认识上帝的权能,甚至知道上帝是忌邪的上帝。亚伦之恶不是不明白真理,而是附和暴民的喜好,对势力妥协的结果。有人把这一事件之发生,总结为四个因素:
第一、缺乏对神的认知。他们不知道神是个灵(约4:24);
第二、他们的心刚硬。为了让他们相信摩西,神在西乃山上用多种证据显示了自己的存在(19:9,16;20:18-21)。但是这些百姓不顾这一切,竟然不相信摩西上西乃山遇见神,否定了神的存在 ;
第三、他们没有真诚对待神的话语。由于他们根本不重视神的话语,所以不顾神的命令。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的(20:4);
第四、他们模仿了埃及人的献祭行为。在长时间的埃及生活中,他们一定看见了很多埃及人拜牛犊的行为,所以作领袖的摩西长时间不出现时,由于恐惧便制造了偶像。(精读本)
除此之外,以色列人对神没有感情和敬畏,缺少对犯罪之惩戒的畏惧,亚伦不敢说不,他们希望制造偶像敬拜,好放纵私欲,(要知道,每一次对偶像的敬拜都是放纵私欲的机会。在希腊文中,道德堕落和敬拜偶像是同一个词根。拜偶像就可以放纵私欲)。这些都是导致他们制造和敬拜偶像的真实原因。
平心而论,亚伦作为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并非主谋,而是服从。也许是小时候经历了埃及残酷逼 -/迫后,和今天许多吃瓜的群众,看戏的信徒一样,学会明哲保身的懦弱,反正亚伦一生很少说不!不管是对摩西的命令,还是对以色列人的请求,不管是帮扶真理,还是附和暴民,他只对势力附从。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在乎内心良知的声音。这才是亚伦败坏的根本。如果说那一代以色列人不能进迦南是因为不信神的大能,发怨言的结果;摩西未能进迦南是因为有那么一次在怒气中没有尊神为圣;那么亚伦未能进入迦南,则是和他制造偶像敬拜侍奉一样——不敢对邪恶说不!不敢为真理挺身!
真信仰要敢于对谬误说不!今天,我们常常面对社会和教会之恶而保持沉默,抑或者明哲保身。要知道,明哲无法保身,沉默不能自保。你对邪恶的沉默就是对邪恶的纵容,你对真理的委屈,就是对真理的背叛!
祈祷
亲爱的父上帝:
求祢
赐给我持守真理的勇气,
赐给我忍耐坚持的毅力,
赐给我远避凶恶的睿智,
赐给我见证真道的智慧。
让我不畏强暴,
却没有血气;
让我坚持正义,
却心平气和。
唯求祢向罪恶宣战,
为祢的儿女伸冤辩屈。
愿祢向祢的儿女施恩,
却向祢的仇敌施报应。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
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唯愿救恩的旌旗飘扬,
使福音的真理得胜。
愿祢洁净我的心,
愿祢赐福我的口,
愿祢坚固我的手,
愿祢修正我的路。
愿祢崇高过于诸山,
愿祢崇高过于万岭。
愿祢在我们心中掌权,
在我们的生命中治理。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们!
反思
1.你认为以色列人是为要认为摩西已死,需要制造偶像崇拜吗?亚伦为何不能制止百姓的恶行,却成了罪恶的帮凶?这背后给你有何提醒?
2.在斥责罪恶与忍耐等候中如何达至平衡?何时该奋起抗争,何时该隐忍逃避?其界线在哪里?
3.摩西为以色列人代祷,免除了他们的灭顶之灾?你认为代祷有何意义?你是否常为他人代祷?
4.如何避免群体之恶?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