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的日子
2018-09-11
作者:陈光胜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讲道内容
讲题:患难的日子
经文:那鸿书 1:7
主讲:陈光胜牧师
一、 前言
刚放暑假的七月中旬,我带着金华国中的孩子到花莲出服务队。这是一个特别的事工,使我们可以跟金华国中的孩子有许多的接触,也因为如此,这几年我们的少年团契,有许多金华的孩子加入。这个暑假我带着他们前往花莲与两个部落的学校合作做资讯教育,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经验,因为前两年我们都是跟教会合作,教会的孩子虽然活泼,不过教会的长辈们对这些孩子的照顾,使得我们在前两年并没有深刻地感受到部落的现况。今年则因为能够直接进入校园,反而能够十分深刻地感受到部落的缺乏与孩子们真实的需要。
我们是在礼拜五的晚上到达花莲的,礼拜六一大早我们就看见了当地的孩子在校园裡面玩耍,一直到中午我们用餐的时间看到许多孩子在窗外看着我们,之后经过了解,知道他们都没有午餐可以吃。后来再进一步的了解才明白,部落的孩子因为家长出去工作,许多孩子除了早上吃了早餐之后,就得一直到晚上才有东西吃。一整天的时间,孩子们不一定有东西吃,也没有长辈陪伴。这些孩子成天在校园裡面游走,与同伴一起找寻自己的乐趣。其中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父母亲长期酗酒,所以有时候晚上也没得吃,对他们来说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实在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有一天我与这些孩子们聊天,其中一个孩子笑咪咪的跟我说,有时候肚子饿到都想拿纸来吃。他说真的有一次他拿纸来吃,配着水喝下去,当时觉得真是难吃啊。我因为家裡环境的原因,虽然没有真的吃过纸,但是却能深刻地了解这个孩子心裡的感受。因为真的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实在会很想拿可以塞进嘴巴的东西吃下去。当时看着这个孩子笑咪咪地说着这个宛如日常生活的情境,心中真是五味杂陈。这次服务的过程中许多金华国中的孩子,都清楚的看见了这个事实,他们忽然间觉得自己的幸福完全没有办法跟这些孩子作比较了。因为这是天壤之别的差别,这些当地的孩子,什麽都没有,已经不是用「缺乏」二字可以形容。而他们许多人刚到当地,正因为没有冷气、环境不舒适、早餐只能吃吐司,以及午晚餐只有一个五十元的便当,而埋怨不已的时候,看到这些孩子的处境,本来抱怨不已的声音顿时少了不少。
我当时就想,如果有教会能够在当地做课辅的照顾,必定能够吸引大量的小朋友有机会在教会受到培育,受照顾与造就。不过这当中有许多的困难,并不是那麽容易进行,如果对这部分有兴趣的兄姊,我邀请大家能在9/14礼拜五晚上的感恩祷告会,一起来感恩与思考。
不过就今天的主题「患难的日子」,我们怎麽来看「患难」呢?原住民的孩子常常一天只吃一餐,最多两餐,这是患难吗?或者,当我们带着金华的孩子到部落学校,只能睡地板,吃不好也睡不好是患难呢?又或者是我们的生命处境中,我们所遭遇的难处与困厄是患难呢?
二、本文
圣经中的历史
今天的经文,出自〈那鸿书〉,作者那鸿是一个在以色列北国灭亡时,逃亡南国,宣扬上帝话语的先知。
被灭亡的北国
以色列国从耶罗波安二世的繁荣王朝接续到他儿子撒迦利雅之后,便开始了一连串的宫廷王位抢夺战。一开始是撒迦利雅做以色列王六个月之后,被沙龙背叛,沙龙在百姓面前击杀他,篡了他的王位。而沙龙才上任一个月,马上就被米拿现杀了,并夺走了他的王位。不过面对亚述强敌,米拿现要坐稳这个王位并不容易,他需要经常跟有钱人索讨金钱,贡献给亚述王,以求短暂的和平。而在米拿现顺利即位十年后,他的儿子比加辖继位,才登基两年,就被比加背叛,被斩杀。比加算是这末代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约有二十年之久,不过他的下场还是被背叛,何细亚杀了他,并夺取了他的王位。而这何细亚也是以色列的末代君主,他好不容易在摇晃中的以色列执政九年,最终以色列被亚述帝国所灭。
逃难的先知
以色列北国动盪不安的局势使得许多人逃往南国,那鸿就是以色列亡国后逃难至南国的群众裡的一份子。那鸿到南国的时候,正是希西家王当政,希西家王是一个愿意遵行上帝话语的国君,他不学他父亲的坏榜样,乃是愿意真实的在上帝面前敬虔。我们从〈列王纪下〉18章可以看见希西家王从二十五岁登基之后便大力的推行宗教改革政策,他把许多过去他的父执辈所做的恶事全部推翻,甚至打碎了摩西所造的铜蛇。因为这个铜蛇在当时已经成了偶像,使得许多人向它敬拜。
与诸国联合而败亡的南国
不过在面对亚述王的攻击,希西家王依然学习他父亲亚哈斯王的做法,试图想要跟亚述帝国同盟。希西家王准备了许多的金银,希望能够讨好亚述王。希西家王甚至从圣殿裡面搬出了许多金器、银器,还把包裹圣殿柱子的金子都刮下来给亚述王,期待亚述王能够继续像他父亲时代一样,与犹大帝国和平相处。事实上从〈以赛亚书〉的纪录看来,希西家王在寻求亚述王的同盟之前,他已经前往埃及寻求埃及的同盟,不过看起来埃及并没有同意与犹大帝国同盟,使得希西家王只好回头寻求与亚述帝国和平相处。
命在旦夕的希西家
不过此时的亚述帝国国势强大,根本不需要与犹大帝国成为同盟,所以《圣经》在〈列王纪〉、〈历代志〉与〈以赛亚书〉都记录了这段亚述帝国的将军嘲笑希西家王的故事。《圣经》这样记录:
〈列王纪‧下〉
18:19 拉伯沙基说:「你们去告诉希西家说,亚述大王如此说:『你所倚靠的有甚麽可仗赖的呢?
18:20 你说有打仗的计谋和能力,我看不过是虚话。你到底倚靠谁才背叛我呢?
18:21 看哪,你所倚靠的埃及是那压伤的苇杖;人若靠这杖,就必刺透他的手。埃及王法老向一切倚靠他的人也是这样。
18:22 你们若对我说:我们倚靠耶和华─我们的 神,希西家岂不是将 神的邱坛和祭坛废去,且对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说:你们当在耶路撒冷这坛前敬拜吗?
18:23 现在你把当头给我主亚述王,我给你二千匹马,看你这一面骑马的人够不够。
18:24 若不然,怎能打败我主臣僕中最小的军长呢?你竟倚靠埃及的战车马兵吗?
18:25 现在我上来攻击毁灭这地,岂没有耶和华的意思吗?耶和华吩咐我说:你上去攻击毁灭这地吧!』」
嚣张跋扈的亚述
亚述帝国的残忍是出了名的,他们常常会对战败国的军民处以极刑,从历史文献记载可以看出,亚述帝国手段残忍、面对敌人毫不留情,尤其在亚述帝国的国势如日中天之时,亚述帝国四处找人挑衅,为的是要扩张自己的土地。从当时各国的眼光来看亚述帝国,就像是极为恐怖的魔鬼般巨大强悍的妖怪。若以这时犹大人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一个无法扳倒的大怪物:
18:27 拉伯沙基说:「我主差遣我来,岂是单对你和你的主说这些话吗?不也是对这些坐在城上、要与你们一同吃自己粪、喝自己尿的人说吗?」
18:28 于是拉伯沙基站着,用犹大言语大声喊着说:「你们当听亚述大王的话!
18:29 王如此说:『你们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
18:30 也不要听希西家使你们倚靠耶和华,说耶和华必要拯救我们,这城必不交在亚述王的手中。』
18:31 不要听希西家的话!因亚述王如此说:『你们要与我和好,出来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果子,喝自己井裡的水。
18:32 等我来领你们到一个地方与你们本地一样,就是有五穀和新酒之地,有粮食和葡萄园之地,有橄榄树和蜂蜜之地,好使你们存活,不至于死。希西家劝导你们,说耶和华必拯救我们;你们不要听他的话。
18:33 列国的神有哪一个救他本国脱离亚述王的手呢?
18:34 哈马、亚珥拔的神在哪裡呢?西法瓦音、希拿、以瓦的神在哪裡呢?他们曾救撒马利亚脱离我的手吗?
18:35 这些国的神有谁曾救自己的国脱离我的手呢?难道耶和华能救耶路撒冷脱离我的手吗?』」
清楚带来安慰的先知
拉伯沙基所说的话并没有错。对于其他列邦异族,他们的神明或他们的国家,拉伯沙基所说的话都是真实无误的。没有其他的国家能够依靠他们的神明得到救赎。只是当他把同样的话面对相信上帝的犹大人,这样子的说法就显得嚣张了许多。事实上这个时期有许多先知带来安慰的话,我们今天经文的主角那鸿在短短的三篇经文中,就看到了他对于亚述帝国的预言。那鸿明白地指出上帝不会继续容许亚述帝国滥杀无辜。那鸿更清楚地说明,现在如日中天的亚述帝国必遭受上帝的摧毁甚至无人纪念。亚述帝国是犹大国的患难,亚述帝国带来的是犹大国没有办法靠着自己面对下一步的恐惧。希西家王曾经寻求埃及的帮助,曾经试图于亚述帝国示好,但是他都失败了。不过面对这样的窘境,先知那鸿带来一个清楚的安慰:
那鸿书
1:12 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犹大啊,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
1:13 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
经历救赎的犹大
因此,《圣经》指出,此时的希西家王只有更真诚的回到上帝面前,他才有得到安慰的可能:
〈列王纪‧下〉
19:1 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
19:2 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
19:3 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
对于希西家来说,没有奇蹟基本上是没有盼望了,他以一个难产的妇人来比喻自己的现况。以当时的情况来说,一个妇人难产大概就准备没命了。希西家清楚明白地指出,他虽然想要倚靠上帝,他虽然想要以上帝的权能来带领以色列反抗亚述,他也没有能力了,只有等死而已。不过先知却清楚地带来安慰:
19:32 「所以,耶和华论亚述王如此说:『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垒攻城。
19:33 他从哪条路来,必从那条路回去,必不得来到这城。这是耶和华说的。
19:34 因我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僕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
圣经清楚地记载:
19:35 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
上帝必然掌权的盼望
〈那鸿书〉当中所述说的:
〈那鸿书〉
3:17 你的首领多如蝗虫;你的军长彷彿成群的蚂蚱,天凉的时候齐落在篱笆上,日头一出便都飞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
3:18 亚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冑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间,无人招聚。
3:19 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
在这个时刻完全实践了。有学者清楚的指出亚述帝国因为这一次的战败造成了国势严重的损伤使得亚述帝国一蹶不振。一个看起来极大的患难,一个看起来将要被灭国的犹大,在上帝的带领中经历了神奇的平安,也见证了上帝权能的伟大
对上帝的信心与生命的实况
以色列人的患难,常常是由于离开上帝,行事准则受了外邦异文化的影响而生活败坏,人们因此失去了盼望,也造成了国家的败落,遭受外族的侵略。
明确的教导
我们常常从《圣经》中看见上帝的应许,以及祂清楚明白的教导。无论是旧约或是新约,不论是先知或是使徒,他们再再地宣扬关于从上帝而来的应许与祝福,他们清楚明白的指出跟随上帝的人必然得到的祝福,也指出离开上帝的人所须经历的患难。上帝的旨意不难懂,上帝的应许与权能也并没有离我们那麽远。虽然牧师不是推广这是个让众人大富大贵的信仰,但是跟随上帝必经历丰富的恩典却是事实,上帝的话语也真是带有应许和力量的。
不明确的生命处境
不过可能是实际的生活中挑战实在太大,许多人都表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面对自己生命的处境,许多时候我们有许多的不能理解,不论是事业的状况起伏、感情的问题,甚至亲人的忽然离世,太多的问题使得我们没有办法确认我们在这个信仰裡面是否依然还有盼望。生命中大大小小的状况太多,许多时候看起来真像是亚述帝国逼近的患难。我们面对亚述帝国的逼 -/迫,真的很难想像还有任何的帮助,还有任何的可能性。就像是希西家王所说的,像是难产的妇人,想要努力,却已经没有力气。信仰中许多带有应许的经文,对处于生命困境的我们而言,只是令人振奋的标语,还是真有神力的咒语呢?或许乔治慕勒的事蹟可以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提醒。
乔治慕勒的事蹟
慕勒的家庭
乔治慕勒出生在普鲁士,他父亲是国税局的一个收税人,家庭十分富裕。他的父亲常常给他们一笔钱使用,本来希望他们能透过自由地使用学习如何管理与储蓄,却反而使得他的孩子们习惯挥霍浪费。他在十岁的时候就有办法虚报收入、伪造支付以偷窃父亲的钱,甚至在他十四岁时、母亲临终的那个晚上,他却还在外面酩酊大醉,连母亲的死都没有办法让他良心发现,可知他当时放荡的程度有多严重。
荒盪的青少年时期
乔治慕勒的父亲希望他能够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所以将他送到教会学校就读,可是这对他依然没有任何帮助。直到有一天他把金钱虚掷殆尽,饿到去偷麵包,才使得他想要改过自新,不愿再如此沉沦。所以他父亲决定搬家换环境,且让他去读另外一个教会学校。父亲认为或许这样子对他有所帮助,因为这样子就可以让他离开过去的坏朋友与坏习惯。不过此时乔治慕勒心裡没有上帝,这样的改变对他并没有太多的帮助。
没过多久,他就故态复萌,继续挥霍欺骗,不思学业,直到耗尽所有。乔治慕勒后来想投奔叔父,被赶走后住进旅馆,没有钱付帐的乔治慕勒只好赖帐逃跑,结果被送进监狱,直到他父亲汇款还帐才能够回家。此时他想透过认真读书来改变自己,也希望藉此能够讨得父亲的欢心。有两年的时间,他认真读书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他认真的态度甚至让学校的老师们都评为模范学生,还有机会到校长室接触更多的书籍。
不过这一切的努力并没有改变他本来的生活态度,他在债台高筑、金钱不敷使用时便故态复萌,施展骗术。他先用力敲断自己的衣箱,也破坏了提琴钥匙,然后到校长室,衣冠不整,神情恍惚的表达他遭到偷窃,用此方法引起所有人的同情,并捐款补偿他的损失。没有人知道这一切都是他为了筹募金钱所设计的骗局。
蒙恩得救的时刻
其实他不是不愿意改变自己,只是他发现不管他做任何的努力,都无法阻止心中作恶的冲动。但是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再这样继续放荡下去,他在任何的教会都找不到工作,所以他再次下定决心不再过这种生活。不过他很清楚自己性格的脆弱,所以他想找个朋友来陪伴、帮助他。他找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年轻人,他想或许藉着这个人的帮助,他可以离开这样不好的错误循环,只是他所依靠的也是一个软弱的人罢了。这个朋友名字叫培德,他不但没有帮助慕勒摆脱恶行,两个人甚至一起伪造家长证明信,把书本抵押获得金钱,与另外两个同学去做了一个43天的阿尔卑斯山之旅。
不过培德因为良心不安,向自己的父亲认罪,经基督徒的介绍,他认识了魏格纳先生并且去他的家中聚会。有一天慕勒跟培德在一起,他表达也想要一起去参加这个聚会。培德虽然认为这不适合一个终日沉溺在酒醉与晃荡的人参与,他也担心慕勒没有办法稳定聚会甚至中途离席,但培德还是带着慕勒一同去聚会。这一个週六的晚上实在是慕勒生命中的转机,在这个晚上他感受到一个前所未有被接纳的感动,他甚至惊奇的看见了这当中许多敬虔的人,且有一种很深的喜乐从心裡跑出来,他自己表示那种开心比过去所有的寻欢作乐都还要令人满足。
开设幼儿园的挫折
在这之后慕勒整个生命有了极大的改变,他开始认真的研读《圣经》、祷告、聚会认识上帝的话。他知道依靠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过去,不过现在却能因着上帝的话而让他的生命慢慢不同。他甚至能够因为对上帝话语的坚持,忍受别人的讥讽与羞辱。不过慕勒也并不是因此就一帆风顺,有几次他想要献身做远方的佈道工作,不过好像上帝要拦阻他一般都没能成行。1832年2月,他读到法兰克的传记,他看到了这个人于1696年创办了当时最大的贫童照顾机构,并专心信靠上帝。这大大的激励慕勒也想要做同样的事情,他越想,心裡就越有负担。
他开始跟许多同工分享这样的异象,并开始组织许多的资源与建立孤儿院,慢慢地有人愿意与他同工,也愿意与他一起来付出。甚至当中有一个贫穷的女裁缝,虽然工作辛苦、收入微薄,却还是奉献了一百英磅。不过就看着他好像什麽一切都准备好、开放让人来申请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孤儿来到当中。慕勒非常惊讶,他整夜在上帝面前祷告,省察自己的动机,确认自己是不是遵行上帝的旨意。他对上帝说:「如果不是你的旨意,我甘心取消整个计划」,终于慢慢地有孤儿进入院内接受了他灵性与肉体的双重照顾。
依靠信心的日子
我们从慕勒的传记裡面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好像是一个十分有信心的人。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是这样子的,有一天孤儿院所有的食物都吃完了,慕勒就请伙房的弟兄和他一起跪下祷告。隔天早晨虽然没有早餐,他仍吩咐人将所有的餐具摆好,孩子们都一一就坐,惊愕地看着院长,因为慕勒对着空空的杯和碟作了谢饭祷告。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有一家麵包店由于某一工厂临时大罢工,老闆不晓得如何处理这些已做好的麵包,就差人整车送了过来。不久,又有人按门铃,有辆满载鲜奶的车子,正巧在孤儿院附近抛锚,一直都修不好,老板决定将一车牛奶送给孤儿院,免得坏掉。神听了祷告,谦卑信靠祂的必不致羞愧。
不过我们往前回溯他成长的历史,可以看到他的生命是从倚靠自己,慢慢地转向倚靠上帝。我们刚刚说到慕勒是一个常常省察自己的动机,确认自己是不是清楚遵行上帝的旨意的人。他列出上帝会听他祷告的原因有以下八点。
一、我开始这项工作是专为神的荣耀,坚固信徒的信心,神是一位永活的神,乐意垂听祷告的神。既是这样,神必定欢喜赐下供给。
二、神是「孤儿的父」(诗68:5),就必定供养他们。
三、我既然为主耶稣的名接待这些孩子,就是接待主自己,因此神必定乐意眷顾。
四、这个工作既然为着坚固神儿女的信心,神必定赐福。
五、主若不帮助,那些信心软弱之人就会继续与世界结盟,照旧用不合《圣经》的方法来获取捐款。
六、神必定顾念我的同工们,他们都专心倚靠祂。
七、神知道,若无供应,我只得遣散这些孩子们,使他们从《圣经》的教训中退出,重返他们以往的生活中。
八、神若扣住供应,我就无法向人见证祂听祷告的事实。
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八条,却是因为对上帝属性有透彻的理解而做的归纳。也因为如此,他从过去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人脉和方法,从而变成对上帝忠实,有凭有据的依靠。使得他总是能在许多别人眼裡看似患难的日子裡,经历上帝的恩典。
一起来经历上帝的带领与恩典
《圣经》裡面充满上帝的应许,上帝对我们生命的带领,上帝真实明白我们处境的提醒。不要让《圣经》成为我们的咒语手册,也不要让《圣经》成为我们的施法神器。当我们遭遇患难困厄,心神不宁的时候,读上帝的话,当然有平静的效果,不过那并非上帝话语主要的使用方式。事实上,我们乃是真实地从上帝话语来认识祂的心意,祂的行事法则。
相信上帝的大能
接着我们不要被这世界的语言所恐吓、辖制和綑绑。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上帝的心意是要我们成为他的子女,我们经历祂的美好,我们行在祂的恩典中,而我们的生命能成为众人的祝福。我们不是无凭无据的相信,就像慕勒清楚知道上帝坚固他的工作,是因为上帝不让祂自己的名蒙羞,上帝必自己来照顾这些孤儿,上帝不让倚靠祂的人失去盼望。
希西家王的祷告这样说:
〈列王纪‧下〉
19:16 耶和华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要听西拿基立打发使者来辱骂永生 神的话。
19:17 耶和华啊,亚述诸王果然使列国和列国之地变为荒凉,
19:18 将列国的神像都扔在火裡;因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头石头的,所以灭绝它。
19:19 耶和华—─我们的 神啊,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独你─—耶和华是 神!」
先知那鸿也这样说:
〈那鸿书〉
1:7 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凭信心经验上帝的保守
让我们依靠上帝的应许过着信心的生活吧,面对亚述的威胁,面对生活的困苦患难。纵使我们不知道为什麽我们需要经历这些苦难,但是我们知道,当我们愿意倚靠上帝的话并向上帝宣告我们的信仰,祂必不轻看我们所流的眼泪和我们所受的痛苦。也不要害怕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依靠祂,只要愿意开始,希西家王、乔治慕勒也都是从依靠自己,到愿意学习一点一点交託开始的。
三、结论
许多时候,做什麽与不做什麽都在上帝的手裡。重点是回到上帝面前的寻求,而不是陷入生命困境的挣扎。如果靠着自己就能面对生命所有挑战,那麽我们不需要上帝,因为我们自己就成为了上帝。事实上我们知道,软弱如我们,不能离开上帝,并且真实地需要经历上帝恩典,我们真实地知道,在患难的日子裡唯有倚靠耶和华,我们才得到真实的力量与安慰。在患难的日子中,让我们单单仰望上帝吧。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