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果子的无花果
2017-03-22
作者:诚证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路13:7)
无花果树跟别的果树一样,从树苗移栽,生长到开花结果,都有一定年限,只是不同的树种这年限长短不同。比如,桃树是三年,李树是四年,橄榄树是七年;无花果则是当年移栽当年就见果,不过头三年是学结果,只结少量的果,三年后才大量结果。
无花果树并非不开花而结果,只是人们通常看不到它开花,因为它的花是隐藏的。在以色列境内,到三四月份,无花果树就结出樱桃大小的“青果”,其实这不是果,而是花。若把它剖开,就可以看到,“青果”顶端膨大是总花托发育而成的,其中央部分下陷呈嚢状,其中包裹着密密层层的小花,据统计有多达二千朵以上,且雌雄异花,都包在其中。只有一个小孔道与外界相通,小黄蜂之类昆虫能钻入里面采蜜传粉。植物学家把这种隐藏的花序称为“隐头花序”。人们食用的无花果是由“青果”成为“熟果”,在以色列地五六月份就有熟果采收。
果树栽种之后,要不断施肥,还要剪枝修理,以及防治病虫害等许多工作要做,并非种下之后就不管它了,只等着结果采收。单说施肥,就不是一次施肥,一劳永逸。
在树苗移栽时,要施足底肥。为此要挖深穴,一般长、宽、深为一米,堆下较长效的有机肥作底肥(其制作方法:一层稻草加上一层牛羊粪或鸡鸭粪,组成多层结构,经两个月至三个月发酵腐烂后,即成有机肥)。底肥是为树苗发根生长逐渐吸收的,树苗不可直接种在底肥上,至少要先加上十来厘米厚的好土,然后再种下树苗。等它的根生长起来,就自然有向水向肥能力,到时候就会扎入底肥之中,吸取养分。底肥足且肥效长,这对幼树生长非常重要。
幼树长大起来后,每年都要追肥,至少一年一次。追肥不是堆在树头,而是要照树冠大小竖直投落于地面,在地上挖沟或坑,再把肥料埋入其中,覆盖上土与稻草或别的干草。所以这样追肥又叫扩穴施肥。一般说来果树的树冠有多大,其树根在地下也会生长到相应大小范围。照树冠竖直投落于地面的范围挖坑时,可能会挖断果树的细根,这不要紧,根从哪里断了就会从哪里再生长分支。若是离树头太近挖坑,则会挖断大根,对果树生长不利;若离树头太远挖坑施肥,可能当年树根长不及此,而使施肥不能发挥作用。
当果树开花结果时,每年都要施肥2-3次。秋季施肥一次,最好要施富含氮磷的有机肥,以便促进果树花芽分化,并为来年春天发芽生长储备充足的养料;夏季施肥与浇灌,是为果树开花结果供给养分与水分,所以这是保花、保果肥;结果之后还要再施一次含磷钾高的速效肥,这是壮果肥。果树如果缺乏必需的养分与水分,就可能延迟结果,即到结果年限而不结果,或是结果有大小年,即一年结果次年就不结果或很少结果。除此之外,也可能因果树品种不好而不结果子。那么,对不结果子的树应当怎么办呢?
主耶稣曾说过:“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太7:19)按KJV版圣经,“凡不结好果子的树”所使用的动词是一般现在式,表示事件发生是经常性、规律性的,而非一次的或偶然性的;对不结好果子的树而言,是指多年以来不结好果子的,而非一年不结好果子的,老是不结好果子的树留着有什么用呢?岂不是白占土地吗?主耶稣以此比喻告诫门徒,要悔改,结出好果子,主说:“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主用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做比喻:“有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他来到树前找果子,却找不着,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管园的说:‘主啊,今年暂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路13:5-9)
我们知道,主耶稣在这里不是讲果树栽培的技术性问题,而是用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来比喻无真实悔改的挂名信徒。人若接受耶稣基督做救主与生命之主,就有圣灵住在他心中,指导他行事为人,他就必有真实的悔改表现,也必能为主名作美好的见证。这就是结出果子来与蒙受的救恩相称,做名符其实的基督徒。而挂名的信徒则不然,乃是徒有其名没有其实,即如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主耐心等待这无花果树,“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无花果树通常是当年移栽当年就见果,而这里说是等了三年还不见果。这说明主是够耐心等待的了。
然而等待不可能是无限的。老是不结果子的树,留着有什么用呢?何必白占地土呢?挂名的信徒不但“白占地土”,还会排挤别人,甚至会误导人,把人引入歧途。这样的树岂不该砍掉吗?可是满有慈爱怜悯的主,仍然接纳管园的建议:“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给他最后一个机会;这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满心慈爱怜悯再施肥,以观后效;以后若结果子,就保留它。不然就把它砍掉。
与此比喻相关的事情是主耶稣斥责不结果的无花果树,那是在他带门徒进耶路撒冷后,此时将近逾越节,即西历三月底四月初。
(见约2:13-16,可11:15-16)在主进入耶路撒冷的第二天,他饿了,看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到树下来,竟找不着什么,只见到叶子,因为那时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于是耶稣就对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次日早晨,他们又从那里经过,看见那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见可11:12-14,20)我们过去对此弄不明白,以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要从树上找果子,找不着就斥责树,这样岂不是太苛刻了吗?岂不是有失公平吗?现在我们才弄明白,三月底四月初虽然不是采收无花果的时候,但此时若是能从树上找着“青果”,就显明此树是会结果子的;若连“青果”都找不着,只见到叶子,这表明此树是不结果子的树。不结果子的树留着有何用处呢?当主迫切要从它找果子时,却找不着,因此它被主斥责而枯干,这是它所得的报应。
至于说,把这个比喻用在人身上,谁是不结果子的树,这要由主来断定是非,并不是由哪个人(哪怕他是教会领袖,或是什么属灵强人)说了算数;何时把不结果子的树砍掉以及怎么砍掉,这更是由主决定并出于主的手,而非出于任何人的手。主动手做他事的时候,人是无法预知的。因此我们要常存敬畏之心,要有紧迫感,如使徒彼得所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7-8)又要我们分外殷勤,在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心这几个层面上步步提升,他告诫我们说:“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见彼后1:5-8)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