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更高的义

2021-05-18 作者:晨曦恩光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更高的义.jpeg


  太5:17-48

  主耶稣在八福中向我们论述了一个在天国里的人所具有的生命的质素乃是: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恤人、清心、使人和睦及为义受逼 -/迫。一个真正属神的人知道自己在神面前一无所有,承认灵里面是破产的,是不配的。为着自己在神面前污秽的本相而深感哀恸。我们渴望脱离罪恶,与神和好,恢复神造我们时的那一份美好的关系。从此全心全意的爱神,专心一志的跟随神,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尽管在这一条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仍会遭受许多的患难,甚至很多时候可能会因着我们那像主耶稣基督与众不同的生命而遭人憎恨和逼 -/迫。但因着证明我们是神的儿女及确知自己最终的归宿是在神那里而仍感欢喜快乐。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这黑暗的世代里作盐作光,将基督的生命彰显与人。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基督徒应有的作用。

  我们既已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份,并要把这身份彰显出来。接着主便提醒我们要如何把这天国儿女的身份彰显出来。所以,V17起的经文虽然是前文的延续,但也是登山宝训中一个新段落的开始。我们要思想怎样行才能彰显基督徒这些生命的特质?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过一个圣洁公义的生活。整篇登山宝训的信息(5-7章)从5:17-7:14主耶稣都是以各种形式向我们表达基督徒要过的公义的生活(如论发怒、论奸淫、论报复、论施舍、不要忧虑……)。所以从5:17的经文开始我们要将目光从基督徒的生命转向基督徒的生活。

  论到公义,律法便是基督徒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特别在耶稣的时代,那些严谨的正统派犹太人认为严格遵守律法的规则与条例就是侍奉上帝,过圣洁公义的生活。我们若仔细去读旧约圣经不难发现上帝所颁布的律法是一些大的原则,但后来的犹太人认为这些大原则似乎不够,于是从律法的大原则中,推论出成千上万条的规则和条例来。如十诫中说: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这一日无论何工都不能作(出20:8-11)。于是文士们就开始下定义:什么是工作?然后把各样工作的类别一一赘述。(这就有了:毕士大池边,犹太人对那被医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这种极可笑的事。)他们看重琐碎的规则和条例。所以,当耶稣对某些事情所持的态度打破了传统的固有模式时,便引起了那些墨守成规的犹太人的反感,他们甚至谴责耶稣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

  然而,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第二大主题“公义的生活”首先就表明了祂对律法的态度。祂来并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乃是要成全(V17)。并且门徒的义必须要高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V20)。分享题目:公义的生活——更高的义。

  太5:17-20经文是比较具有争议的,这几节经文概述了耶稣对旧约律法的态度,也是下文耶稣对律法作出崭新的解读的引言。

  一、更高的义之序言(V17-20)

  仔细去阅读四福音,不难发现人常常因主的教训而引起争论。在当时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是权威的教法师,他们研读、解释并教导律法,而耶稣并没有与这些教法师一样按着常规取得教师的资格。且耶稣所行的许多事在犹太人看来是破坏了他们所谓的律法。如耶稣不遵守律法中洗手的规矩;祂在安息日为人治病等。因此,有许多人就质疑耶稣对旧约圣经的认识是否完全?或者祂是不是要指摘律法和先知?

  耶稣洞悉各人心中的问题,祂开门见山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7-18)针对一些人误解耶稣来到世界的目的是试图废掉神的律法,主耶稣给予反驳,祂来的任务乃是要“成全”。

  1、耶稣成全律法(V17-18)

  这两节经文中有几个词的意义是需要我们注意:律法、先知及成全。我们必须先厘清这几个词的含义。“律法和先知”是较容易理解的。“律法”,即“妥拉”(Torah),是指旧约圣经的首五卷书,称为摩西五经。“先知”则包括旧约圣经的所有先知书这部分。所以,在新约中当出现“律法和先知”时通常指的就是整本旧约圣经。

  而“成全”这个词则十分晦涩难理解,它绝不是我们所以为的主要去完成律法。“成全”(pleroo)的希腊字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然而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很难将这节经文中的“成全”这个希腊字的意义确切表达出来。所以在卡森的《马太福音》注释书中,他认为:这几节难解经文最好的解释是,耶稣成全了律法和先知,因为它们都指向祂,祂就是它们的应验。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太5:18)表明接下来的陈述十分要紧。在希腊原文中,V18经文前是有解释性的“因此”(gar)一词来连接V17,也就是说V18进一步阐明了耶稣要成全律法的真理。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8)耶稣强调了神的律法的永存性和绝对性。V18经文原文直译是:因此我实在告诉你们,直到(那)天和(那)地都废去了,(那)律法的一点或一划绝不废去,直到所有都成全了。这里有两个“知道”,第一个“直到天地都废去”较易理解,是指“直到世代的结束”。第二个“直到所有都成全了”意指直到所有一切都如预言中所说的发生了。即神的救赎旨意在耶稣身上的“完成”,以及终有一日完满实现的末世国度。这两个“直到”的从句正表明旧约圣经的永恒性。

  “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这里的“点”是指希伯来文字母表中最小的字母。“划”有各种解释:1、是希伯来文字母wdw;2、用来区别相像的希伯来文字母的小笔画;3、纯属装饰的笔画。这些解释都是指极细小的部分。我们无需去想什么才是律法中“最小的”或“最大的”,耶稣所要强调的是即使律法中最细小的组成单位也具有权威。总而言之,耶稣肯定旧约圣经的绝对权威。

  所以,耶稣来不是要废掉或修改律法,祂乃是带着一颗完全顺服的心,成全和实行律法。律法和先知书所记载的都要在基督的身上应验。

  2、教导遵行律法

  紧接着耶稣又说:“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太5:19)主的话定会让人感到十分诧异,一个人在天国里的地位竟与他对待律法的态度挂钩。

  主耶稣在这里说的“这诫命”到底指什么呢?答案众说纷纭:十诫、旧约的律法、耶稣的教训……事实上只要认真查看上下文所关注的就知道这诫命不可能只局限于十诫。至于说是耶稣的教训,这似乎也不符合上下文的意思。V19是以所以一词开始,承接了上文的意思。由此看来,“这诫命”似乎只能指旧约律法而言。这就不免让人觉得有律法主义之嫌。其实不然,律法指向的就是耶稣(即祂的作为和教训),所以藉着遵行主的话也就表明顺服律法了。换言之,一个人在天国里的地位是与他效法耶稣教训的程度相关。

  其次,耶稣的这话是指着那些听了天国的福音后作出回应跟随主的人说的。我们必须要清楚,耶稣这里说的违反“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的人并不是被摒弃于天国之外的人。既然耶稣来是要成全律法,那么跟随主的人自然也会遵行诫命并教导人这样做。

  3、天国儿女的义(V20)

  主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主耶稣的话一定让当时的犹太人感到大惑不解。提到文士和法利赛人,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是一群假冒为善的人。”然而对于当时社会的人而言,文士和法利赛人在许多方面都是国中杰出的人物。文士负责诠释和维护律法,他们将毕生精力都致力于研究律法,并教导人认识律法。类似于今天的圣经和神学教授或研究者。故此受到人们的敬仰。法利赛人,意思是分别的人。他们是以所谓圣洁著称的人,一丝不苟地谨守成文和口传律法,为要与其他人分别出来。故此,在人看来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品格是最完美的,一般人根本无法与之媲美。但耶稣却提出了更高的义,祂说:除非你们的义能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否则就不能进天国。言下之意,基督徒的义必须要胜过文士和法利赛的义。

  耶稣惊人的宣告推翻了当时人们所以为的藉着外在的行为可以获得神喜悦的固有想法。事实上,从福音书里耶稣多次论到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话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耶稣指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训是多么的言之无物。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论到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路18:9-14)。法利赛人所祷告的确有其事,他们也确实都做到了,但从耶稣的话语中却透露着“祂并不买账”的信息。而且太23章中很长的一段都是耶稣声色俱厉地指摘文士和法利赛人对神和宗教所持的态度。若单看外表,文士和法利赛人所作的的确十分完美,可以说无懈可击。但耶稣所要求的是律法真正指向的义,一种由内而外的义。

  耶稣指责文士和法利赛人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23:27-28)从圣经有关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记载来看,不难发现他们所注重的乃是外表,而非内心。所以,文士和法利赛人说:耶稣的门徒饭前不洗手,犯了古人的遗传。(太15:2)但耶稣说:“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15:11)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太15:18-19)”更可笑的是,他们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太15:5-6)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虽外表很敬虔,遵守一切繁杂的礼仪,内心却是极其可怕。

  扪心自们,许多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落在这样的光景中。尽管参与教会各样的聚会及服侍,表面看似热心,内心却仍充满嫉恨、苦毒和恶意?主说:“除非我们的义能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否则断不能进神的国。这也是从登山宝训从开始就一再强调的信息:神的国注重人的内心远胜于人的外表。

  而且,从法利赛人的祷告也能看明,法利赛人最终要荣耀的并非神,乃是自己。他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路18:11)从他的祷告中找不出任何敬拜神的元素,反倒更像是在向神表明自己有多完美。他所专注的是自己的才能与成就,而非致力于建立与神的关系。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偶有这样的态度,看到他人的不足时便觉自己胜人一筹而自满呢?

  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只注重细节,忽略原则;注重行动,忽略动机;注重外表,忽略内心。但是主在对律法的解释中对此加以揭露。所以,我们所当看重的是原则,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境况,一种由内而外的生命的改变。

  V17-20耶稣表明自己和祂所传的与律法的关系。一、祂的教训与旧约圣经的教训完全一致;二、祂的教训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训相悖。接着耶稣以六组对比阐释了律法真正的教训。

  二、更高的义之对比

  太5:21-48这一长段的讲论中包含六部分的教训,因这六个部分都是以“你们听见有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开始的(略有差异),所以通常被称作是六组对比。(在对每组对比进行深入查考之前,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

  在六组对比中,耶稣都采用了同样的公式来阐明祂所要带出的更高的义。祂将前人的解释与自己的彼此对照,因此也使不少人误以为耶稣是要将祂的教导与旧约圣经对立。但对照耶稣在V17-20中的讲论不难发现,主在这里是要指出律法的真正教训,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训不同。

  我们不可忽略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主耶稣在讲论登山宝训的那个时期,当时人们的宗教生活是由文士和法利赛人所主导。当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后,他们的后代已不懂希伯来文。那时他们返回国土,所用的是亚兰文。即不懂希伯来文,便不能阅读摩西的律法(因旧约圣经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他们只能依靠法利赛人和文士讲解律法。实际上,当时犹太人所接受的律法并非是真正的律法,乃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对律法的阐释罢了。在经过种种的添加和解释之后,律法已全然变味。所以,耶稣提出自己权威的宣告,表明律法的本意。这也是为什么说登山宝训并不是主为我们所设立的一套道德准则。在这六个对比中,主所要阐明的也不是一套具体的生活准则,乃是我们在生活中应有的原则。

  钟马田牧师在他所写的《活像基督》一书中就概括了主耶稣在这六个对比中所要带出的一些原则:

  其一、律法的精神才是最为重要,而非当中的文字。律法不是呆板的,而是灵活的。然而,我们却常常同文士和法利赛人一样只注重律法的文字而忽略其中的精神。以为只要没有杀人,没有犯过肉体上的奸淫就是守住了律法。其实不然,我们的内心世界如何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我们让自己落入可笑的地步。难怪乎,保罗说: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后3:6)

  其二、遵守律法不单指行为方面,思想、动机和欲望也是同样重要。这并不是说行为不重要,但行为绝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主一再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如何才是最要紧的。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太15:19)

  其三、律法的最终目标不是要防止我们去做错事,乃是用积极的方法带领我们,不仅做正确的事,还要喜爱这些事。主并非要我们只是消极的去逃避那些不好的事而已,更是要我们有一颗饥渴慕义的心。

  其四、律法的目标不是要们顺服那沉重的规则,而是要让我们属灵的品格有自由的发展。新约有关道德方面的教训绝非是用来束缚我们的,而是要帮助我们达到“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这一目标。

  其五、所有这些教训的最终目的,只为能让我们认识神。透过这些教训,让我们可以更好的自我省察,“我与神的关系如何?我有无荣耀神?我是否讨祂的喜悦?”

  耶稣对律法的解释带出了更高的义,祂注重我们内在的生命,要使人达到完全的地步。所以,在讲论的结尾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