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2023-06-21 作者:韦长安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30621054931.jpg

     今天早晨,读到书中的一个人,他的性格和坚守,以及他最终的结局,都令人感慨不已。

 
  两千八百年前,当王率领军队准备征讨邻邦的时候,在出发之前,首先邀请一大群人问吉凶。所有人都对王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那城必交在王的手中。」
 
  甚至还有个人造了两个铁角,且舞且歌,极尽表演之能事,让王心甚悦。
 
  就在所有人都享受在笙歌燕舞、一片祥和的美好氛围当中时,有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出现了。
 
  说实话,这个人如果识相的话,就应当知道自己根本不在邀请之列,是有人反复请求,王才勉强给了他这次机会。
 
  王的心意,众人心知肚明。因此使者对他反思交待:「众人一口同音地都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抓住这次机会,多说吉言,肯定会让王得到喜悦,也许会冰释前嫌,甚至随手给他一些赏赐,也未可知。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只想利用这次机会,向众人传递最真实的话,不惜承担任何的后果。至于孰是孰非,孰真孰假,时间将证明一切。
 
  于是在万众瞩目的时刻,他直接向人们宣告,王将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并且阵亡。
 
  结果可想而知,他当场遭到人们的殴打,王在盛怒之下将他投入 y u中,遭受非人的折磨和凌辱。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应验了他所说的话。但他却为此承受了惨重的代价,那就是说真话的代价。
 
  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个非常有名气的犯颜直谏的人,名叫魏征。有一次唐太宗前往洛阳时住在显仁宫,因为供应不好而生气。魏征立刻说道:
 
  「当年隋炀帝追求安逸和享受,搞得民不聊生,最终灭亡了。现在陛下因着没有被伺候好就乱发脾气,与隋炀帝又有何不同呢。」
 
  这话简直大逆不道,唐太宗心里当然很不喜悦,但还是听了他的话。
 
  后来魏征说话越来越出格,甚至在朝堂之上公然顶撞和争论,有一次把唐太宗气得当场退朝。
 
  回到宫里以后,唐太宗余怒未消,咬牙切齿地对皇后说:「这个乡下佬,竟敢当众说我的不是,实在有损尊严,迟早我要杀掉他!」
 
  皇后却立刻向唐太宗表示祝贺,对他说:「君明则臣直,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这正好说明你是圣明的呀!」
 
  遗憾的是,今天早晨所读到这个王并非唐太宗,而那个「不合时宜」的人也没有魏征那般幸运,至于他的结局,也就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了。
 
  因为他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见风使舵。再加上直言不讳的性格、光明磊落的作风、不畏死亡的秉性,显得非常另类,与众人格格不入。
 
  甚至,他所说的每句话都让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所以无论在任何时期,这类人都不会招人待见。
 
  然而他们之存在,是为了招人待见吗?肯定不是。他们不会为着讨口饭吃就出卖自己,纵然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毫不妥协。
 
  重温这段历史,给了我很多的感动,从中也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人们常说,观史知今当思进退,读书明志可识春秋。然而对于我们而言,在进与退之间,仍须坚守自己最基本的底线。
 
  也许,一个坚守底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但如果让坚守底线的人放弃原则,让其隐于众人之中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恐怕活着也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愿我们都能活得真实,活出直率和勇敢。将来有一天,我们必能得着真正的称赞。

【作者简介】 韦长安,雅博网作者,专职牧师。1975年生于河南驻马店,自幼归主,因受父母影响,决志奉献为主传道。自中南神学院毕业后,在河南驻马店教会专职服侍至今。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