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石头在呼叫

2013-01-11 作者:李世峥牧师  
来源:本人博客我也要投稿

    即将走完在世的路程时,耶稣以公开的方式进入被称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当他骑着驴驹缓缓前行时,这一温馨的画面激活了路人的思想,这群前来欢庆逾越节的犹太人本能地想起了撒迦利亚先知的预言:“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9:9)这位骑着驴驹的拿撒勒人耶稣,不就是先知预言的那位君王吗?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欢呼:“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可是,他们的欢呼引来了犹太上层人士的极度不满,他们无法扑灭基督门徒的信仰热情,所以将责任归给耶稣,“众人中有几个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专事研究《圣经》的法利赛人当然熟悉《撒迦利亚书》中的预言,但他们不愿意将那段预言与眼前的场景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向来拒绝承认拿撒勒人耶稣的弥赛亚身份。故此,他们要向众人传递一个信号——基督门徒的赞美是对《圣经》预言的极大误解,他们希望耶稣亲自澄清这个“误会”。于是,他们要求耶稣“责备”门徒。耶稣不但严肃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而且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无知:“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参路19:28-40)他要告诉他们:门徒的“呼叫”出于上帝。

耶稣走向耶路撒冷时,见证者为数众多,想到《撒迦利亚书》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人们的心理及表现出的态度截然不同:有人热情澎湃,高声赞美;有人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有人怒火中烧,竭力捣乱。现场的那一群法利赛人显然属于后者!按着对《圣经》的熟悉程度,他们最应当成为真诚赞美基督的一个群体,但出于一己之私,他们拒绝这样的行动。而那些普通的门徒,本来并不熟悉《圣经》,但他们顺从圣灵的感动,真诚地颂赞基督。这个鲜明的对比向我们证实了一个道理:人们对上帝的认识,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只在于是否愿意顺服圣灵的感动,只要听从而不拒绝来自内心的感动,哪怕是石头,都会为上帝的大能而“呼叫起来”。马太·亨利(MatthewHenry)在解释这段经文时如此说:“无论人们是否赞美基督,基督都将会得到赞美,应当得到赞美,必须得到赞美。如果这些人沉默不语,不开口赞美弥赛亚的国度,那么那些石头立刻会呼叫起来赞美基督,绝对不会让基督得不到赞美。”

纵观教会历史,“石头在呼叫”的例子举不胜举。好些被人看好的牧者未能为主“呼叫”,所以上帝兴起众多不被人看好的卑微的仆人,他们成为为主“呼叫”的主力军。正如保罗所体悟到的:“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上帝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上帝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6-29)彼得只是加利利海上的一名渔夫,被人蔑称为“没有学问的小民”(徒4:13),但上帝却使他成为伟大的使徒;司布真(C.H.Spurgeon)是一个没有多少学问的孩子,但上帝却使他在17岁时就成为著名的布道家;摩根(CampbellMorgan)准备申请成为牧师时,75位考官认为他“不适合讲道,没有讲道恩赐”,但上帝使他在8年后成为非常著名的布道家和解经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教会历史,就是“石头在呼叫”的历史。

今天的中国教会,由于存在诸如体制、观念、待遇等诸多问题,所以教会不能很好地吸引优秀人才,一些有基础、有学问、有影响的基督徒不愿为主摆上,全职侍奉。然而,中国教会并未因此停滞不前,上帝在普通信众中拣选了一批又一批甘愿为他摆上的忠仆。他们没有坚实的信仰基础,未经正规的神学教育,但他们成了推动中国教会不断前进的生力军,正好应验了主耶稣“石头必要呼叫起来”的预言。还有另一个现象,就是不少理应为上帝“呼叫”的受过正规神学训练的牧者,受困于私欲,心为形役,不务正业,这成了“石头在呼叫”之现象的又一个推手。

约伯对主说:“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拦阻。”(伯42:2)无论遇到任何阻挠,教会的车轮总会勇往直前,无论人们多么悖逆,上帝总会在人群中寻找到合他心意的人,哪怕是一块毫无感情的“石头”,上帝也会让它“呼叫起来”!那些有牧者之名而无牧者之实的人应当悔改,别再自命不凡,别再居功自傲,因为“上帝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太3:9);那些有牧者之实而无牧者之名的人应当兴起,别再自暴自弃,别再好高骛远,因为上帝的能力足以叫我们这些“石头”“呼叫起来”,并且因我们的“呼叫”而唤醒更多沉睡的灵魂!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