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富足”与“贫穷”

2013-08-07 作者:李世峥  
来源:新浪博客我也要投稿

   耶稣委托使徒约翰“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信中深刻地剖析了这个教会存在的危机。其中一段这样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启3:17-18)老底嘉教会认为,他们非常“富足”;但耶稣认为,他们无比“贫穷”。何以如此?因为教会所说的“富足”,是指物质;耶稣所说的“贫穷”,是指灵性。物质方面,他们是“富足”的,已经到了“一样都不缺”的程度;灵性方面,他们是“贫穷”的,甚至到了“困苦”、“可怜”的地步。因此,耶稣提醒他们,应当正视自己的灵性状况。物质“富足”而灵性“贫穷”,这是每一个教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老底嘉地处交通要道,是一个商业无比繁荣的城市。这里是著名的金融中心、制衣中心和医药中心,每一个老底嘉人都会为当地盛行的黄金、服饰和药品自豪。“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的确是这个城市的真实状况。老底嘉富裕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主后60年,一场强烈的地震将老底嘉夷为平地。为了重建该城,罗马z /-府决定划拨一笔巨款。然而,老底嘉人婉拒了这笔拨款,他们居然用自己的资金完成了重建工作。并且,重建后的老底嘉,比地震前更为壮观、奢华。处在如此富庶的城市,教会当然不会贫穷,他们在经济上有着相当的优势。从物质的角度来说,老底嘉教会与整个城市的面貌相符,他们同样“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老底嘉教会的整体环境也非常之好,既没有内忧——异端的侵扰(如以弗所、别迦摩和推雅推喇教会),又没有外患——官府的逼 -/迫(如撒狄、士每拿和非拉铁非教会)。以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教会一定极为复兴,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她竟然到了将要被耶稣“吐出去”的地步。何以至此?耶稣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如此富裕的教会,怎么可能“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呢?耶稣的这一番话,当然不是指物质,他是用灵性的“贫穷”、“瞎眼”和“赤身”指出老底嘉教会“困苦”、“可怜”的状况。对于教会的发展,物质“富足”当然没错,但很容易成为灵性“富足”的绊脚石,正如格兰·奥斯邦(GrantR.Osborne)所言:“问题不在于财富,而是由它所产生踌躇满志的态度。”“这城市不觉得需要罗马的帮助,而教会也不觉得需要上帝的帮助。”他们只顾追求物质,不顾追求灵性,所以导致了物质“富足”而灵性“贫穷”的结局。为了使灵性不再“贫穷”、“瞎眼”、“赤身”,耶稣苦口婆心地劝勉他们:“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这段话中,耶稣的用词特别讲究,他用老底嘉人无比熟悉的词汇刺激他们的思维。老底嘉人一直以当地的黄金、服饰和医药自豪,所以耶稣提到了自己“出售”的“金子”、“白衣”和“眼药”,这是他们所没有的;老底嘉人一直以自己的财富自傲,所以耶稣三次提到“买”字,要求他们向他“购买”上述物品。听到此话时,每一个老底嘉人都不得不立刻承认物质财富的有限性,因为耶稣“出售”的这些东西,没有一样可以用金钱“购买”。老底嘉人的金钱可以买到当地出产的黄金,但买不到耶稣所说的“火炼的金子”,因为这是指经过考验的信心(参彼前1:7),藉此可以摆脱灵性上的“贫穷”。老底嘉人的金钱可以买到当地出产的服饰,但买不到耶稣所说的“白衣”,因为“这是指生活中的美丽的品质”(巴克莱〔WilliamBarclay〕语),藉此可以遮盖灵性上的“赤身”。老底嘉人的金钱可以买到当地出产的药品,但买不到耶稣所说的“眼药”,因为这是指属灵的智慧,藉此可以治疗灵性上的“瞎眼”。耶稣要藉着这些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比喻,促使老底嘉人看到自己在灵性上的缺陷,从而激励他们在灵性上摆脱“贫穷”,走向“富足”。

  历史上的教会,时常重蹈老底嘉教会的覆辙。物质“贫穷”时,大家能够同心合意,竭力追求,灵性因此“富足”,教会因此兴旺;物质“富足”时,大家就会不思进取,嫉妒纷争,灵性因此“贫穷”,教会因此衰落。初期教会在物质上极为“贫穷”,但灵性上却无比“富足”,《启示录》第2章,耶稣曾如此评价士每拿教会:“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启2:9)中世纪的教会在物质上极为“富足”,但灵性上却无比“贫穷”。13世纪的某一天,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去拜访教皇,教皇指着金碧辉煌的圣彼得大教堂对他说:“我们再也不要像彼得那样说,金银我都没有了。”阿奎那听后,立即回道:“可是,你也不能再像彼得那样说,我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这样的“富足”,其实是“贫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突飞猛进。这样,生长于这片土地的中国教会,自然也逐渐摆脱了复堂之初那种一贫如洗的经济状况。从物质的角度来看,很多教会“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可是,从灵性的角度来看,一些教会同样陷入了“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境地。有些教会的物质已相当“富足”,不但建起了建筑考究的教堂,供养着专职服侍的牧者,而且积攒了数额可观的存款,参与着扶贫济困的善举……这是多么“富足”!可是,不少教会也存在严重的危机,比如:有豪华的教堂而无感人的讲道,有专业的牧师而无属灵的影响,有大量的存款而无合理的管理,有众多的善举而无社会的认同……这是多么“贫穷”!

  作为这个时代的牧者,我深深地为今日那些以物质的“富足”作为复兴之指标的教会感到担忧。因此,我要以教会守望者的身份,时常为物质“富足”的教会敲响警钟:切莫因放松灵性上的追求,而导致“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

  物质“富足”固然会导致灵性“贫穷”,但灵性“富足”不一定非要物质“贫穷”。因此,本文的目的并非鼓励“贫穷”,亦非反对“富足”,我所要说的,是那些物质“富足”的教会,应当警惕灵性“贫穷”的危险,让我们牢记耶稣的劝告:“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