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谁是我的邻舍

2017-10-12 作者:谢迦勒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好撒玛利亚人.jpg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起因是因为主耶稣为了回答一位律法师的提问“谁是我的邻舍”才讲的。首先是这位律法师问耶稣:“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他问怎么得永生,自己的答案又是对的,就去这样做,不就得永生了吗?可是,接下来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为什么他还不走,还要喋喋不休的说下去?因为他觉得他没有得到永生,但是,嘴上又不服气。虚假的宗教只能带来这个结果,那就是:自以为自己已经有了永生,仔细想想又觉得自己没有永生,但是还要对自己的信仰表现出坚定的持守。

 
  尼哥底母也是这样,冒着被同行讥笑的风险夜里来拜访耶稣。别看他是法利赛人,是一位先生,又是一位信了一辈子的老人家,但是,他对自己得永生也不太确定。主耶稣也不跟他拐弯抹角了,就直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他没有自信满满地说:“我已经重生了,我肯定能进神的国了”。而是问主耶稣,怎么样才能重生?这个比喻中的律法师也是这样,从他自己的回答里就知道,他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是做到“爱邻舍如同自己”就能得到永生,但是,他心里又知道自己远远没有做到这个要求。因此等于说他作了教法师,却还没有得到永生,这个结果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的。他们向来是非常自义的,认为自己不仅有永生,而且还是带别人来得永生的人,是给瞎子领路的,是黑暗人中的光,是别人的老师,如果自己竟然没有得到永生,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做到爱邻舍如同自己才能得永生,因此,“谁是我的邻舍”就成了这位律法师为自己找回颜面的唯一出路了。耶稣讲这个比喻就是回答“谁是我的邻舍”这个问题。
 
  【箴3:29】你的邻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设计害他。
 
  这处经文对邻舍的定义,与我们今天词典里对邻舍的定义是一样的,是指住在你附近的人。如果按照这个定义的话,那个被强盗打伤的人不会是撒玛利亚人的邻舍,那么,这位撒玛利亚人就可以理直气壮的依照圣经无需去爱他喽。这种对邻舍的理解是错误的。这个律法师的问题是:“谁是我的邻舍”,照理说,主耶稣的答案最后会告诉他“谁是他的邻舍”,这样才是回答他的问题呀。但是,主耶稣最后的回答却是:“谁是那个被强盗打伤者的邻舍”,有意思的是,律法师听后却没有说:“耶稣,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又一次替耶稣补齐了正确的答案,他说:“是那个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邻舍不是静态的住在你左右的那几家子人,而是动态的与你有交集的在你附近的人。换句话说,“爱邻舍如同自己”就等同于“爱人如己”,凡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也就是爱的对象。
 
  如果只读旧约箴言书的这处经文,或许给人留下的印象还是“爱邻舍,就是只爱那些住在我附近的人”。其实,即使是旧约,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经文教导以色列人爱邻舍却不仅仅是只爱住在他们附近的人,而是要爱整个以色列国所有的人,因为十二个支派都是他们的弟兄。【申15:7】 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无论哪一座城里,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你不可忍着心,攥着手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耶34:14】 你的一个希伯来弟兄若卖给你,服事你六年,到第七年你们各人就要任他自由出去。到了新约,说得就更清楚、更完整了,爱邻舍如同自己就是爱人如己,不论他的身份种族,凡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
 
  但是,一个人最终是否成为了我们的邻舍,是由我们的选择决定的。或许本来一个可以成为我们邻舍的人,因我们的拒绝而成为了别人的邻舍。主耶稣讲完这个比喻之后,问这位律法师:“谁是那个被强盗打伤之人的邻舍”?律法师没有回答说‘那三个经过的人都是他的邻舍’,而是回答说:“是那个怜悯他的”。主耶稣赞同了他的答案是对的,并让他照着去行。也就是说,先前经过的祭司和利未人,都不是那个被强盗打伤之人的邻舍。他们如果当时选择了帮助那人,他们就成了那人的邻舍。只是他们选择了无动于衷的从旁边走过去,因此他们就不是他的邻舍了。一个人若有主的爱,就可以“天涯比邻”,一个人若没有主的爱,就会“咫尺陌路”,爱不是空间距离的远近造成的,而是心灵的距离。祭司与利未人可能还会为今天在路旁遇到一个被打伤的人而烦恼呢?帮吧,不想付代价;不帮吧,我是神的百姓,怎能遇善不行呢?要是不遇到这事多好,心里就不会如此惴惴不安了。其实,神是要赐福他们,才让他们先遇到的,只是他们放弃了这个福分,福分才临到了后面的那位撒玛利亚人。哎,实在可惜了。祭司、利未人并不是天天能遇到这样行善的机会,不知道多久才遇到一回,就这样因为不肯付出而丧失了。对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今天你在街上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若硬着心从旁边过去了。明天你再想去帮,到老地方守株待兔,他也不会回来了,这次的机会就永远失去了。【加6:10】 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作者简介】 谢迦勒:雅博网作者,基督教青年传道人。写有信仰随笔及讲章100余篇。现已编辑电子图书《圣经与信仰问答》、《耶稣所行的神迹系列》,已在本网站旷野书库上发表。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