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义人的不幸必将成为他的万幸

2020-09-25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00530180213.jpg

     以赛亚书57章

  1义人死亡,

  无人放在心上;

  虔诚人被收去,

  无人思念。

  这义人被收去是免了将来的祸患。

  2他们得享(原文作“进入”)平安。

  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坟里(原文作“床上”)安歇。

  《以赛亚书》57章谴责社会的冷漠,他们对义人之死都无所谓,各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因为社会公义的根基动摇,才是社会最大的危机。

  在一个罪恶而冷漠的社会,以赛亚的这篇信息开篇就论及义人之死!在人看来,恶人身强力壮,而义人竟然无辜早逝?公义的上帝又在哪里呢?而且,义人为信仰殉道(可能是指玛拿西对先知的杀害),社会竟然无动于衷。因此,上帝甚为愤慨!

  上帝藉先知以赛亚表达了一个属灵的悖论,那些看似行为更好的义人,那些更加追求真理的虔诚人,居然莫名死亡了。作恶的昌盛,为义的殉道。以世俗的眼光看,似乎是好人没有好报,恶人反倒昌盛。

  如何看待这类社会的不公?当许多人为社会的不公质疑上帝的公义时,我们该怎么看?

  首先,这是社会颠倒了黑白,混淆了是非。当权的作恶,民众们吃瓜,持守公义的遭殃。社会应该罚恶,却将社会的不公归咎于神的无动于衷。实在是错置了我们的问题。上帝最终不仅会刑罚作恶的,也会审判社会的不公和冷漠。上帝的心意是要我们行公义,好怜悯(弥6:8),我们断绝了公义,对义人的困境没有怜悯,又去怪罪上帝,实在是错怪了对象。

  其次,义人受苦也是上帝对义人的恩典。圣经说,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作什么(诗11:3)?义人已经在一个时代完成了他的使命,比如在经文的背景,即一般认为在玛拿西的时代,上帝许可社会的恶,让义人以殉道的方式离开,是在属灵上对义人的嘉奖。义人得以脱离即将的刑罚,而不公的社会将要面对可怕的审判。

  再次,义人受苦是对义人的熬炼。一个属灵的真理应用在现实的生活中,世俗的眼光常会看出相反的结果。圣经说,上帝所喜悦的就随时管教,而管教很可能就意味着某种的不释然,某种的不幸,不顺利。这似乎是圣徒经常会遇到的管教,而以人的眼光看,这似乎是一个作恶的人会更加顺利,而一个追求良善的人似乎更容易遇到麻烦。背后的真理却是,上帝在管教祂的孩子,而让他们得以远离罪恶,并能更加成熟完全。

  有人说,挪亚洪水时代,世界并非全都是坏到该被洪水消灭的人,而对于那些有良知的,为时代之罪孽忧伤的人,上帝在洪水以前就把他们接走了。若这个观点正确,更加会让人看到,义人似乎更无好报。但义人之死,或早逝,或殉道,却让他们脱离了那更可怕的灾难。

  上帝是秉公行义的上帝,在上帝的永恒计划中,一切的罪恶都有报应,一切的良善都是赏赐。有时罪恶的本身就是惩罚,良善的本身就是报赏。祂要在自己的时间施行审判,刑罚邪恶,奖赏义人。

  义人也有苦难,今天善良正直的人也会遭遇各种不顺。但这所有的艰难试炼终将成为义人的祝福。我们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上帝设计的恩典。正如圣经所言:这义人被收去是免了将来的祸患。看似一切不幸,都将成为基督徒的万幸!

  亲爱的父上帝:

  祢对我有美善的计划,

  对我的一生都有祢完美的旨意,?

  祢的计划都是量着我的禀赋而设计的祝福,

  祢的美意都是因着祢的智慧而设计的恩典。

  求祢给我智慧的心

  能以配合祢的设计,

  求祢给我大能的灵

  能以携手祢的引领。

  带领我与祢同工,

  引导我与祢同行,

  教导我为祢做工,

  指引我为祢服侍。

  求祢

  在我的生活中开路,

  在我的侍奉中赐福,

  在我的人生中引领,

  在我的道路中施恩。

  如此,好让我

  活出祢美善的印证,

  见证祢美善的计划。

  祝福多人,

  荣耀上帝。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们!

  反思:

  1.在玛拿西的年代,以赛亚亲眼看到许多先知为义殉道,后来他自己也被玛拿西以锯锯死,为主殉道。社会对义人之死无动于衷,无人哀告。你认为社会如此冷漠,是不是纵容了邪恶?基督徒又当对社会的不公该有什么态度和行动?

  2.义人为何受苦?上帝许可义人受苦,有何意义?

  3.我们能否把社会的不公怪罪给神?为什么?

  4.?主应许与什么样的人同在?我是那样的人吗?

  57:14-21 1至13节说到骄傲和情欲;14至21节讲了神如何同谦卑和悔改的人(“悔罪的”)同在。至高神圣的神降到了我们的水平来救我们,因为我们不可能上升到祂的高度来救自己(参代下6:18;诗51:1-7;腓第2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微信图片_20200330172123.jpg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