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人生两大方面

2014-05-12 作者:王志勇   
来源:仁教心学 我也要投稿

QQ截图20140511213944.jpg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

  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

  修道运动强调通过苦修来克制人内心的贪欲,从而陶造像耶稣基督一般的品格,这种运动所生发的神学就是“德修神学”(asceticthelogy)。这种德修神学的精义绝不是苦待己身,而是甘心乐意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效法基督,攻克己身,减少自身物质的欲求,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灵修与宣道之用。这种德修与操练是基督徒的学问与人生相结合的关键。当然,修道运动本身并不是目的,基督徒的一生也不是以修德为为最高目标,而是通过修德更多地进入上帝的同在,享受上帝的大爱,以上帝为乐,这就是“密契神学”(mysticaltheology)的精义。

  一、行动与外在的生命

  基督徒的人生也包括实践的学习,就是行动的生命。行动的生命所注重的是调整自己的习惯,弃绝不合乎上帝的旨意的恶习,培养荣耀上帝的良习。这种实践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认识自己的恶习及其治疗的方法,二是掌握道德的良习以及培养的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活出上帝造人所赐给人的各种“潜能”(potency)。因此,“行动”(act)不仅是指具体的行动,而是指人发挥潜能、实现自己的一切言行。因此,基督徒的灵修绝不是压抑、消除自己的欲望,而是充分实现自我,也就是展现上帝造我们本有的那种先知、祭司与君王的高贵和荣美。

  中世纪长期盛行的天主教修士和修女宣誓遵守的平穷、独身和顺服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合乎圣经,他们常常把逃避家庭与社会生活当成了灵命的完全。天主教内部也不断有各种改革运动兴起,“停止那种把逃避世界与灵命的完全等同起来的倾向,努力使人把这种基督徒的完全回到世界之中,目的就在于征服世界,使世界基督化。”[1]

  对于基督徒而言,这种行动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强调通过行动(activelife)战胜恶念恶行,以悔改这种具体的行动来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二是通过遵行上帝的诫命来转化我们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习惯,建立爱主爱人的德行。这就是基督徒的分别为圣,包括向罪而死,也包括向义而活。

  行动也有三种,一是本能性的行动,二是习惯性的行动,三是自觉性的行动。本能性的行动来自人的动物性的本能,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出现的行动,比如人的吃喝拉撒睡等行动。习惯性的行动是指人在社会文化和风俗的影响下出现的行动,比如成都人喜欢吃比较辛辣的川菜,山东人则比较喜欢吃比较咸的鲁菜等。自觉性的行动则是指经过反思之后采取的行动。只有这种自觉性的行动才具有道德和宗教的价值。

  行动的生命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行动者”(manofaction),就好似要把我们的理想化为现实,通过积极调行动来完成上帝赐给我们的治理全地的文化使命。这种行动的生命为我们的默想做好预备,使我们能够更加安静、专注地进入静观的生命。因此,拉朗格强调说:“行动的生命,就是操练明智、公义、勇敢、节制的美德,也是操练爱德的外在行动,从而规范各种干扰静观的激情,使我们在爱主爱人上不断长进,为我们静观的生命做好预备。”[2]

  行动的生命是为静观的生命做好准备的。行动的生命所侧重的是德修神学,静观的生命所侧重的则是密契神学。行动的生命,使得基督徒征服世界,活出英雄的风采。静观的生命使得基督徒攻克己身,活出圣徒的样式。深刻的静观和积极的行动,造就来基督徒圣徒与英雄的品格。

  二、静观与内在的生命

  基督徒的人生首先是理论的学习。理论的学习所注重的是对上帝及其旨意的认识,关键是从静观的路径来认识上帝。正如阿奎那所言,静观就是“对真理的凝视”(asimplegazeuponatruth)。[3]

  “静观”在字面上最基本的意思就是“钦慕并思考”。对于基督徒的灵修而言,静观的精义就是:“在上帝的恩典的帮助和光照之下,以殷勤、关爱之心仰望理性已知已解的神圣真理。”[4]因此,这种静观并不排除理性的思考,同时又高于理性的思考。

  基督徒当以静观生命(contemplativelife)[5]来体证上帝、宇宙、人性和圣经,以祈祷、禁食、阅读、施舍、隐修等灵修方式使人更加能够自制,对付贪吃、贪色、吝啬、自怜、沮丧、骄傲等等罪恶,从而使人达到内在的统一和内心的纯洁。这是通常意义上的静观,这种静观在灵修神学上也被成为“主动的静观”(activecontemplation),主要方式就是使用上帝赐给我们的各种蒙恩之道来攻克己身,培养美德,促进善行。另外,我们在本书中还会提及特殊的静观,在灵修神学上也被成为“被动的静观”(passivecontemplation),这种静观来自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特殊显现,使得我们与上帝有特别的经历。这种经历不是人经过努力就能够得到的,而是完全由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意思赐给个人的。我们只能主动地预备自己,但最终这种经历的出现则是完全由上帝决定的,我们只能被动地领受。

  静观的生命要求我们成为“文化人”(manofletters)。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在人文方面的修养。[6]因此,德修神学所提倡的绝不是反知主义,而是通过静观的操练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上帝、自身和世界。要完成上帝赐给我们的治理全地的文化使命,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文化人”,要有“文商”(CI),这种文商乃是基督徒当有的智商、情商、德商和灵商的综合性体现。在教会历史上,静观是与心智的发展和学术的追求直接相关的。欧洲经院主义的发展就与这种静观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关联性。[7]只有那些真正耐得住寂寞和清贫、喜欢沉思默想的人,才能在生命的学问上不断长进。

  胡格(HugheofSt.Victor,1097-1141)把知识分为三种,一种是象征的知识(symbolicknowledge),二是理性的知识(rationalknowledge),三是神秘的知识(mysticalknowledge)。奥古斯定认为世界就是有本书,我们一定要能够阅读。柏拉图认为世界就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神圣的理念。我们在世界上和圣经中首先发现的就是可见的象征的知识,通过中有形的象征的知识就能上升到无形的理性知识,这必须经过反思和默想才能得到。最终,在上帝的大爱的浇灌下,通过静观所得到的知识就是神秘的知识。[8]

  只有深刻的静观,才能深刻地认识上帝和自身,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深刻的行动。正如拉朗格所强调的那样:“对于上帝的静观,使人付诸行动,并且指导人的行动,使得人的行动更具有超然性和有效性。”[9]

  三、知与行合一的操练

  静观的生命所注重的是知,而行动的生命所注重的则是行。基督徒的灵修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这就是圣经中所强调的信心与行为的合一,这也是基督徒当有的静观与行动合一的生命。

  真正的信心本身既是一种深刻的认知,也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耶稣基督在谈及永生的时候明确地强调:“认识你独一的真上帝,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在谈及真信心的时候,加尔文强调信心的两大特质,一是真正的认识,二是真正的信靠。“信心不在于无知,而在于知识;这种知识不仅包括对上帝的认识,也包括对上帝的旨意的认识。”[10]这不是一般性的知识,而是“对上帝对我们的慈爱的坚定不移的明确的知识”(asteadyandcertainknowledgeoftheDivinebenevolencetowardsus)。[11]当然,这种知识并不是单纯地来自我们理性的思考,而是在圣灵的光照下才能达成的。因此,加尔文强调:“这就是我们犯错的倾向,我们的理性绝不会坚持神圣的真理;这就是我们的迟钝,我们绝不会分辨真理的大光。没有圣灵的光照,上帝的圣言就没有任何效果。”[12]加尔文强调,在圣灵的光照下,“灵魂就领受了新的眼睛,可以静观天上的奥秘。”[13]

  在清教徒神学中,真正的信心本身就是“行动的信心”(activefaith)。真正的信心是行动的、温暖的,它有眼睛,能够得见耶稣,有耳朵能够听见耶稣,有双脚能够跑向耶稣,有双手能够抓取耶稣基督的恩惠。正如豪威所概括的那样:“清教徒所提供的确信是建立在个人与立约的上帝活泼、渐进的相遇之中的。信心和行为之间没有张力,因为二者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是并驾齐驱的......清教徒认为行为是基督徒在认识上帝的过程中螺旋式成长的一部份,是在信心中工作、评估,是出于真诚的感恩而竭尽心力。行为就包含在信心生活的螺旋中。”[14]

  静观的生命与行动的生命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互相促进和配合的。奥古斯丁强调,不管人选择静观的生命,还是行动的生命,还是二者合一的生命,“都不要危害到他永恒的利益,也要使他的信德得到保守,并且绝不可忽略他对真理和职分的责任。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沉浸在默想的之中,却忘记来他对邻舍当尽的服务;任何人也都没有权利沉浸在行动之中,却忘记来对上帝的沉思。”[15]贵高(Guigo,)强调说:“读经却不默想,就会枯干sterile;默想却不读经,就容易走向谬误;祷告却不默想,就使人不冷不热;默想却不祷告,,就会不结果子;恳切的祈祷,使人进入静观。但是,没有祈祷,却想进入静观,这是罕见的,甚至说是神迹式的。”[16]拉朗格总结说:“当我们静观的时候,并没有停止修德;相反,当灵魂在与上帝几乎是持续不断的密契中领受到神秘的恩典的时候,各种美德的操练就成为真正的超绝的行动。”[17]通过静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上帝的大爱,也更加勇敢地在这个世界上完成上帝赐给我们的使命。

  因此,基督徒的静观绝不仅仅停留在静观上,而是从深刻的静观出发,转向道化世界的积极行动。也只有在深刻的静观的基础上,基督徒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8]坚定不移地把福音使命进行到底,正如使徒保罗所见证的那样:“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上帝恩惠的福音”(徒20:24)。

  --------------------------------------------------------------------------------

  [1]JordanAumann,ChrisitianSpiritualityintheCatholicTradition,p.116.

  [2]Fr.ReginaldGarrigou-Lagrange,ChristianPerfectionandContemplation,p.25.

  [3]ThomasAquinas,Summatheologica,IIaIIae,q.180,

  [4]SeeCatholicEncyclopedia,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04329a.htm.

  [5]这个词很多时候被翻译为“默观”,此处我们翻译为“静观”。首先,contemplative所强调的并不是言语上的沉默,而是内心的安静。另外,我们用“静观”一词,也“默想”(medatition)分开。

  [6]JeanDeMontreuil,fromJamesBruceRossandMaryMartinMcLaughlin,eds.,ThePortableRenaissance(NewYork:PenguinBooks,1977),pp.65-69.

  [7]SeeJordanAumann,ChrisitianSpiritualityintheCatholicTradition,p.118.

  [8]SeeJordanAumann,ChrisitianSpiritualityintheCatholicTradition,pp.119-120.

  [9]Fr.ReginaldGarrigou-Lagrange,ChristianPerfectionandContemplation,p.25.

  [10]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章2节。

  [11]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章76节。

  [12]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章33节。

  [13]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张34节。

  [14]QuotedfromJoelR.Beeke,TheQuestforFullAssurance,p.119.

  [15]St.Augustine,DecivitateDei,19,19.

  [16]QuotedfromJordanAumann,ChristianSpiritualityintheCatholicTradition(SanFrancisco:IgnatiusPress,1985),p.93.

  [17]Fr.ReginaldGarrigou-Lagrange,ChristianPerfectionandContemplation,p.25.

  [18]《孟子·滕文公下》。

    --选自王志勇《基督徒的境界与灵修》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