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建立基督的身体

2017-02-21 作者:里程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建立基督的身体.jpg

  经文:弗4:7-16

  一.引言:

  《以弗所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合一”。合一不是我们作出来的,而是基督已经成就的,因为我们有七个“一”;我们要作的,就是持守这个合一。保罗劝勉信徒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二为一的心”(4:3b)。因为合一不是统一。要在差异中合一,并不容易,需要全体信徒的共同努力。所以,保罗在关注合一的同时,也关注各人的差异和责任。[1]今天这段经文,保罗对七个“一”(4:4-6)中的“一信”,作了进一步阐述,是信徒持守合一的重要一环。

  二.教会的定义

  教会(ekklesia)是指一群被神呼召出来追随他的人。

  在旧约《圣经》中,它常被用来指以色列“全会众”。

  从广义上看,旧约时代就有教会了。

  在新约《圣经》中,主耶稣谈到建立教会(太16:18)时,用的是将来时态;另外,新约作者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弗1:23),而信徒“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林前12:13,27)。按照新约《圣经》的论述,从狭义上说,教会是从五旬节圣灵浇灌时(徒2:1-4)开始的。

  教会又可以分为普世教会和地区教会。普世教会是全世界、整体性的基督徒团体,由尚存于世和已经离世的基督徒组成,这似乎是弗1:22,3:10,21和西1:18,24的用法。地区教会是指分散在各个地方的独立的基督徒团体。

  三.基督赐给教会的恩赐(4:7-11)

  “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着基督量给各人的恩赐”(4:7)。

  这句话可直译为:“我们各人蒙恩,乃是按着基督恩赐的量度。”[2]基督是按照各人信心的容量,恰如其分地赐给不同的人。若要求更多的恩赐,首先要求主扩大我们蒙恩的容量。

  “所以经上说:‘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4:8)这可能是引用《诗篇》68:18,表明基督的完全得胜,也是基督将恩赐赏给各人的依据。

  “掳掠了仇敌”,可理解为掳掠了敌基督等悖逆的灵界的仇敌,[3]也可理解为掳掠了被仇敌所掳掠的,即那些在“掌死权的魔鬼”手下“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使他们被释放。[4]

  “恩赐”可能有双重对象:基督赏给各人的恩赐,或者基督将不同恩赐的人赐给教会(4:11)。领受神恩的人,就成了神赐给教会的恩。[5]

  (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么?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冲满万有的。)

  “升上”,指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计划后,父神将祂升为至高(腓2:8-11)。“地下”的原文是一个片语,意思是“较下面的部分”。有人将“降在地下”理解为“降至阴间(参彼前3:19);但联系4:11的“降下”,将其理解为“道成肉身”更恰当。这里强调的是,降下和升上的,是同一位。[6]这也再次说明神启示的一个真理:“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18:12;另参:腓2:8-11;彼前5:5-6)。

  “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4:11)。

  “使徒”,按《圣经》的描述,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上,使徒是主耶稣生前亲自选召的那十二个门徒;从约翰施洗起,到主耶稣升天为止,他们一直跟随主耶稣,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参见:太10:1-4;徒1;21-22)。广义上,凡曾与主耶稣一同出入,或为基督教信仰奠定根基、积极推动初期教会事工的门徒,都可称为使徒;比如,主耶稣的弟弟雅各,保罗、巴拿巴,主耶稣受难后与彼得等一同聚集的120个人(徒1:12-15),看见耶稣复活显现的那五百多个门徒(林前15:3-8)。总之,使徒是神所选召、拥有特殊权柄的一群人。否则,保罗竭力为他的使徒职分争辩,便显得毫无意义。[7]

  “先知”,含义也较广。可指与使徒一起建立教会根基的先知(弗2:20,3:5):可指被教会认定为作先知的人(徒13:1,15:32,21:9);也可指“作先知讲道”,“要造就、安慰、劝勉人”(林前14:1-4)。[8]

  “传福音的”,这个类别,我们所知甚少。这样一个称谓只被用在腓利(徒21:8)和提摩太身上(提后4:5)。把“传福音的”理解为巡回布道家,不一定正确。因为保罗曾力劝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建立教会(提前1:3-4),腓利在凯撒利亚也有自己的房子(徒21:8)。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宣讲福音。[9]

  “牧师和教师”,有人认为这是同一组,因为它们共用一个冠词;[10]有人则认为这是两组,因为其间有个“和”这个连接词。[11]但不管怎样,两者有密切联系,他们都要作教导。牧师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不一定是牧师。

  有人反对在教会设立牧师职位。理由之一是,“牧师”一词,在新约《圣经》仅见于此。其实,“牧师”的希腊文poimh*n(poime{n),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十九次,其中,十三次被译为“牧人”,三次为“牧羊的人”,另外,被译为“牧羊的”、“牧羊之人”和“牧师”各一次。世上有医师、教师、会计师、律师,理发师,同理,称牧者为“牧师”,也是一种尊重或礼貌;再说,若称呼牧者为“牧人”,也容易引起误会。教会按立牧师,是表示会众的认同和支持,不是在搞圣品阶层。2001年我被按立时,收到一位牧师的卡片,上面写着:“按牧不是上升为牧师,而是下降为仆人”。

  这些恩赐,也可能是一些职分。保罗一个人几乎拥有所有这些恩赐。

  四.“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4:12)。

  这是神赐下上述恩赐的目的:建立基督的身体。

  “成全”(katartismo;n),来自晚期罕见的复合动词katartivzw(复元,修补),原指医学上将脱臼的骨头重新接上,也指房子、渔网的整修,修补,“挽回过来”(太4:21;加6:1)。在这节经文中“成全”为名词,意即:修补圣徒,装备圣徒,使之完全。[12]

  “圣徒”,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圣徒(林前1:2)。“圣”的基本意思是“分别出来”。基督徒是被神从万民众呼召、分别出来归向祂的一群人。

  神把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赐给教会,是为了使所有的基督徒都能运用神所赐的恩,尽各人的本分,建立基督的身体,就是建立教会;不仅是建立新的教会,更要使已有的教会健全、成熟。

  五.“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4:13a)。

  对照罗12:6-8和林前12:7-10的经文,这段经文提到的恩赐,没有包括作执事的、作劝化的、施舍的、治理的,也未提及行异能的、医病的、和说方言的。这不是说这些恩赐不重要;保罗在弗4:11提到的恩赐,都与教导有关,以便达到“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的目的。

  “真道”的原文是pivsti"(pistis信心、信仰)。按原文的结构,“认识神的儿子”也是依附“一”之后的所有格;“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可直译为:“直等到我们在信仰(信心)上和对神的儿子的认识上同归于一。”[13]

  要在信仰上同归于一,除了努力学习、领会真道外,还要有一个谦卑的心。真道是绝对的;人对真道的认知却是相对的。不能把真道相对化,也不能把人对真道的认知绝对化。要注意区分基要信仰和非基要信仰。

  “认识神的儿子”的“认识”的希腊字ejpignwvsew"(epigno{sis)是一个复合名词,由介词ejpi*和名词gnwvsi"(gno{sis)组成,在新约中出现过20次,被译为“认识”(5次)、“知识”(3次)、“明白”(2次),和“多知道”、“真知”、“真知道”、“真知识”(各1次),等。与这个名词相应的动词ginwvskw(ginosko{)也被译为“出嫁”(路1:34)、“同房”(太1:25)。所以,“认识神的儿子”不只是头脑中关于神的儿子的知识,也包含与神的儿子的亲密个人关系。

  在信仰上同归于一,是指在信仰的基本内容上要一致;在认识神的儿子上同归于一,是指信徒都要藉着与神的儿子的更深的联合中,不断地经历祂、直接认识祂。[14]

  使徒保罗是认识神的儿子的典范。

  只有在信仰和对神的儿子的认识上有共识,建立基督的身体才有可能;只有当每个信徒与神的儿子的关系亲密了,基督的身体才能健壮起来。

  六.基督的身体的几个特征

  首先,基督的身体是不断成长、成熟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4:13)。

  “长大成人”不光指心智,更是指灵性,即属灵生命的成熟。

  “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不是说信徒可以如神一样不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而是说在圣洁、公义、良善等方面越来越像基督。[15]

  其次,基督的身体是强壮、对疾病有抵抗力的身体:“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4:14)。今天处于末世阶段,一方面,敌基督、假先知都会出来;另一方面,“因为时候将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4:3-4)。这等人无疑是敌基督、假先知兴风作浪的土壤。这些谬误的教训,的确像风一样,甚至是狂风、旋风。DanBrow的《达文西密码》不就像这样的风吗?好像他的书一出版,就能揭露基督教隐藏千年的秘密,就能一举击垮基督教似的。

  在风暴中的船舶,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锚抛在海底的盘石上;真道上扎了根,就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动。真道清楚了,一切和真道不一样的,无论是什么“密码”,就都是假的。

  第三,基督的身体是和谐一致、静动自如、功能健康的身体:“惟有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15-16)。

  健全的身体必需器质和功能都正常,都听从大脑中枢神经的调控。器质出问题(胃溃疡、骨折)会影响全身;器质正常、功能出毛病(消化不良、关节酸痛)也不行。得舞蹈病的人,很难生存下去。健全的属灵的身体,身上的个肢体必须都连于基督、降服于基督,并且用爱来滋润、调节。

  “用爱心说诚实话”(ajlhqeuvonte")是动词ajlhqeuvw(ale{theuo{说出真理)的现在时主动分词;此动词在新约中只用过两次,另一次译为“将真理告诉你们”(加4:16)。[16]所以,“用爱心说诚实话”可直译为:“在爱中说出真理”,“在爱中行真理”,“在爱中活出真理”,或“以爱心持守真理”。[17]

  “说诚实话”不是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我觉得你假模假式的,我挺不喜欢你;但我必须凭爱心,如实地把我的感觉告诉你!”因为,“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10:23)。

  当然,“说诚实话”也可能是一种忠诚的劝告,将对方的缺点如实地讲出来,不替他掩盖;也可能是明知不受欢迎,仍忠实地讲真理,不因人情而歪曲真理。“良药苦口”。这往往会使对方难堪、或不悦。讲真理时必须要有爱心。爱心与真理必须并行。诚实还需诚恳。否则,讲真理时就容易傲慢、轻蔑、讥诮、或刻薄,甚至变成攻击。[18]“辩赢了对方,却失去了弟兄。”

  七.反思

  由于神的拣选和救赎,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成为了基督身体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是否都在建立基督的身体上有份呢?

  有人说,自己没有什么恩赐,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恩赐的范围是很广的。在基督里的永生和圣灵进住心里,是所有基督徒共有的最基本的恩赐;各种事奉都是恩赐;甚至,信徒所持守的婚姻状况也是一种恩赐(林前7:7)。教导、管理是恩赐,劝勉、关怀、施舍、怜悯、传福音、祷告守望,也是恩赐。每个基督徒都领受了神的恩,都肩负建立教会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神特别拣选的,都是神所宝贵的,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神给教会的恩赐,圣灵都可藉着我们使教会壮大起来。[19]我所在的教会的岑伯母年高体弱,不能为教会作甚麽具体的事,但她常为肢体、同工祷告;NancyLeung姊妹中风十年,行动不便,但她帮助家人一个一个归主。这就是岑伯母和妙意姊妹在建立教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有湾区的浦妈妈,善待传道人、爱护传道人,几代人一如既往无,非常令我感动!…

  在信仰上和对神的儿子的认识上同归于一,是建立基督的身体--教会的关键。许多教会的弟兄姊妹对真道都很渴慕,近年在教会开展的神学培训,参加的人很多。这非常好。但在与基督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上,似乎就不尽如人意了。我们都愿意不断经历主耶稣,与祂亲密相交。但我们并没有常常感到主的同在。相反,祷告愈来愈不灵,也鲜有超然的感觉或启示。为什么?保罗在谈到认识基督时,是有被基督所吸引--抛弃万事,和抛弃万事--为要得着基督这两个循环(腓3:7-8)。我们常停留在第一个循环。当初信的喜乐过去后,世上的忧虑、钱财的诱惑就占据了我们的心,初信时的信心和爱心也渐渐冷落了。我们所信的神,是真神,是活神。求助帮助我们在遵行神的旨意中更多地经历祂(诗25:4;太28:18-20)。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已经成为基督身体的部分了。我们是否时时明确我们的身份呢?我们在教会、团契里,是主人还是客人呢?我们时常常顾及教会的整体利益,还是全凭个人的喜好行事呢?

  “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设若耳说:‘我不是眼,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林前12:15-16)。我们都属乎基督的身子,都是肢体,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我们唯一能选择的,是作甚麽样的肢体。是对身体可有可无的肢体,是给身体带来麻烦的肢体,还是使身体健壮的肢体呢?愿每一位弟兄姊妹都作最后一种选择。

  “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欠缺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你们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林前12:22-27)。

  我们要时时意识到我们弟兄姊妹之间的这种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的肢体关系。切实做到彼此相帮、彼此顾惜,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抛弃一切嫌隙,努力学习:看各人比自己强,差异中互相补足,分歧中持守合一。在爱中一同被建造,使基督的身体日益健壮,成为神的荣耀见证,吸引万人来归向神!

  求主帮助我们。

  注释

  [1]KlyneSnodgrass著,《以弗所书》,尹妙珍译(香港:国际华人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第214页。

  [2]陈终道著,《新约书信详解》(合订本),香港:金灯台出版社,1997年,第338页。

  [3]贾玉铭著,《以弗所书讲义》,香港:财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1994年,第109页。

  [4]陈终道著,《新约书信详解》(合订本),香港:金灯台出版社,1997年,第338页。

  [5]KlyneSnodgrass著,《以弗所书》,尹妙珍译(香港:国际华人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第216页。

  [6]陈一萍(编译),《活泉希腊文解经卷七》,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1年,第232页。

  [7]KlyneSnodgrass著,《以弗所书》,尹妙珍译(香港:国际华人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第219页。

  [8]参见:KlyneSnodgrass著,《以弗所书》,尹妙珍译(香港:国际华人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第219页;陈终道著,《新约书信详解》(合订本),香港:金灯台出版社,1997年,第338页。

  [9]KlyneSnodgrass著,《以弗所书》,尹妙珍译(香港:国际华人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第214页。

  [10]陈一萍(编译),《活泉希腊文解经卷七》,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1年,第233页。

  [11]陈终道著,《新约书信详解》(合订本),香港:金灯台出版社,1997年,第340页。

  [12]陈一萍(编译),《活泉希腊文解经卷七》,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1年,第234页。

  [13]参见:陈一萍(编译),《活泉希腊文解经卷七》,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1年,第234-235页;陈终道著,《新约书信详解》(合订本),香港:金灯台出版社,1997年,第340页。

  [14]参见:KlyneSnodgrass著,《以弗所书》,尹妙珍译(香港:国际华人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第220页;校园研经材料小组编著,《以弗所书研经材料》,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年,第97页。

  [15]贾玉铭著,《以弗所书讲义》,香港:财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1994年,第113-114页。

  [16]陈一萍(编译),《活泉希腊文解经卷七》,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1年,第237-238页。

  [17]参见:KlyneSnodgrass著,《以弗所书》,尹妙珍译(香港:国际华人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第221页;校园研经材料小组编著,《以弗所书研经材料》,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年,第98页。

  [18]陈终道著,《新约书信详解》(合订本),香港:金灯台出版社,1997年,第341页。

  [19]KlyneSnodgrass著,《以弗所书》,尹妙珍译(香港:国际华人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第228-229页。
 

【作者简介】 冯秉诚即里程,《游子吟》的作者,著有多部有影响力的基督教专著。已婚,现有一子一女。现全家四口全改信基督教。现任威斯康星州米城中华基督教会(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of Milwaukee)差传牧师和真道培训中心(True Word Training Center)主任。“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专业作家。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