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词迫切的直求
2019-09-14
作者:刘聪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证道经文:路加福音11:5-13
[路加福音11:5]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
[路加福音11:6]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甚么给他摆上。
[路加福音11:7]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
[路加福音11:8]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的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
[路加福音11:9]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路加福音11:10]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路加福音11:11]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
[路加福音11:12]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
[路加福音11:13]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么。
证道内容: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主内平安!大家是否知道,基督徒的两件必不可少的事情是什么呢?对!读经和祷告。从我成为基督徒的那一刻起,我就不断地被提醒,一定要多读经,要常祷告。这两件事被比喻成基督徒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很多的弟兄姊妹对我说:“牧师,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祷告,我不会祷告。”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甚至两千多年前的门徒也遇到过这个问题。
路加福音11章1节:“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祷告完了,有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在2-4节中耶稣讲了一个祷告的范本,就是主祷文;在5-8节中耶稣讲了我们今天读的这个比喻。这个比喻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人为了招待自己深夜到访的朋友,于是就深更半夜地去敲邻居家的门,去向邻居借三个饼。在这个比喻中,我想最有挑战的地方,就是深更半夜去敲邻居家的门。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很少有人深更半夜去敲邻居家的门,把邻居一家人叫醒,除非是迫不得已、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做这样有失礼节的事情。
其实这件事情,作为一个朋友是完全有理由拒绝的。第一,这个时间很不合适,深更半夜,全家人熟睡了;第二,不是一个非常紧急的状况,只是为了借三个饼,完全有理由拒绝,正如经文中说:“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路11:7)这样的回答也在情理之中,那人的做法也算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他完全有理由拒绝这个深更半夜去敲门求饼的朋友。但是让我们惊讶的是,这个深更半夜去敲门求饼的人最终得到了他要的东西。经文说:“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路11:8)这个比喻最终的结果是这个人因为他情词迫切地直求,所以得到了他要的东西。
要弄清这个比喻的目的,我们必须要看这个比喻的上下文。在路加福音11章1节门徒提出一个问题:“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可见这个门徒要问耶稣的不是神如何听我们的祷告,神如何回应我们的祷告,而是我们要怎样求,怎样向神提出请求。所以这个比喻不是说神应允我们祷告的态度好像那个半夜被叫醒的朋友,这个比喻的关键因素以及我们的着眼点是在那个求的人身上,耶稣要强调的是他求的态度。耶稣在这个比喻之中,就是要解决门徒要问的那个问题——我们怎样求,如何求?这个比喻中有一节很重要的经文就是:“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怎么求?“情词迫切地直求”。这是这个比喻的重点。
情词迫切地直求是什么意思?中文和合本修订版翻译成“不顾面子地直求”,中文新译本里面翻译成“厚颜地直求”。原文有大胆、坚持的意思,最直白的意思就是厚颜地、不知耻地。耶稣用了这样的一个词来给门徒讲,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你们应该冒失地、无理地、厚颜地、不顾面子地、不分时间场合地、随时随地、毫无顾忌地去求。这是“情词迫切地直求”最直接的意思。这种祷告方式对当时的门徒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今天的你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觉得神是大而可畏的,那我们在他面前可以这样粗鲁、无理、放肆又冒昧地不断去争,不断去求吗?
在讲了这个比喻之后,耶稣又讲到了父与子的关系:“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路11:11-13)我们会发现这个关系不一样,从朋友关系变成了父与子的这种家庭关系,我们在神面前的祷告变成孩子到父亲面前一样的场景。
在讲比喻之前,当门徒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耶稣所说的祷告的范本第一句是:“我们在天上的父”(路11:2)。他没有说我们在天上的朋友,没有说我们在天上的君王,而是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所以,如果不以家庭氛围作为基础来看这个祷告的话,我们真的很难理解耶稣所讲的这种求的方式——厚颜无耻地、毫无顾忌地、冒失地、肆无忌惮地求,除非是在一个家庭的关系里。既信靠神又持续不断地打扰神,这种事情谁能做?只有小孩子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要信他,靠他,依赖他,又不断地、肆无忌惮地跟他去撒娇,去表达,去要求,这就是耶稣要说的祷告方式。
耶稣在这个比喻后面讲到的父亲和孩子,孩子求饼、求鱼的补充,就是要对比父子和朋友的区别,说明父子的关系远胜于朋友的关系。今天世上肉身的父亲,有一些可能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可能没有让你感觉到父爱,他有限,他不完美。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天父是一位绝对完全又完美的父亲,他对儿女的关心,他和儿女的关系远胜于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更加亲密的。所以耶稣用这种家庭关系就是告诉我们,在我们所求的这位神面前,我们就像小孩子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一样。而这位父亲他是完全慈爱的,他是完全有能力的,他是完美无缺的,他一定会无微不至地去照顾自己的儿女,他也完全有智慧知道什么是对儿女最好的,因此他会用最好的方式来回应自己的儿女。这是理想,当然也是事实,我们的神就是这样完美、完全,对我们的爱就是毫无保留的,就像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这个比喻中这种求的方式,是在父亲和儿女的关系的前提下。
到底有没有人试过这样的祷告方式呢?创世记中就有一个人用类似这样的方式跟神祷告,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创世记记载,神要灭所多玛的时候,“耶和华说:‘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创18:17)神要告诉亚伯拉罕,因为他和亚伯拉罕的关系非常好。他就告诉亚伯拉罕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像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吗?”(创18:20-21)当时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正在所多玛,所以亚伯拉罕当即就向耶和华神祷告,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创18:24)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创18:26)亚伯拉罕一听神如此爽快地回答,他就心里没底,万一那城里连五十个义人也没有怎么办?于是他就说:“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你就因为短了五个毁灭全城吗?”(创18:28)神说,就算只有四十五个,也不毁灭那城。亚伯拉罕又说,如果是四十个呢?神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作这事。”(创18:29)亚伯拉罕又说:“求主不要动怒,容我说,假若在那里有三十个怎么样呢?”(创18:30)然后神说,如果那里只有三十个人,我也不作这事。亚伯拉罕接着又说:“我还敢对主说话,假若在那里见有二十个怎么样呢?”(创18:31)神又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创18:31)他还敢不敢求?当然敢。亚伯拉罕最后说:“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神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创18:32)
我们会发现,亚伯兰罕的求告方式,正面一点说,他真的很坚持、执着不放;不客气一点说,这种方式像讨价还价,得寸进尺。神已经说要灭那座城了,他是从五十个人开始代求,然后减少到四十五个人,再到四十个人,觉得四十个人也没底,然后减到三十,减到二十,最后减到了十个人。
在新约中也有这样祷告的例子,也是一段难以理解的经文,就是迦南妇人去求耶稣医治她女儿的记载。她女儿生病了,于是她就找耶稣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太15:22)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5:24)“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太15:25)耶稣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太15:26)耶稣非常不客气地拒绝了她。我们看这个妇人是怎么做的?她不顾面子,别人笑话也无所谓,虽然被主耶稣这么严厉、这么坚决地回绝,她还是要争取。她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15:27)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呀?她的孩子得到了医治,而且主耶稣肯定了这个迦南妇人的信心,肯定了她这种祷告方式。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种祷告方式正是神所要的,是神所赞许的。只有被爱的孩子,才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到自己的父亲面前这样做。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伟大的君王,他是国家的元首,可以说没有人敢去冒犯他;但有一个人敢冒犯他,敢在他面前肆无忌惮,是谁呢?元首的孩子。孩子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永远是那样肆无忌惮,他可以赤露敞开地随便说,他可以全然地依赖父亲、信靠父亲。神就是要让我们以这样的态度来到他的面前,用这样的方式去求。
祷告不是讲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祷文,而是在强调一种关系,祷告最重要的是祷告的态度。我们会看到,我们在天上的这位父亲,他超越我们在世上所有肉身父母的不完全。这位天上的君王,天上的神,他愿意作我们的父亲,他愿意让每一个信靠他的人作他的儿女,愿意让每一个信靠他的人像小孩子一样全然地依靠他,愿意让他的孩子去打扰他,去求他。不光是有需求的事情,什么事情都可以到他的面前说。如果一个孩子跟自己的父亲关系好,他什么事情都想和自己的父亲聊一聊,所以神也愿意我们以这种方式祷告。
祷告不光是我要求得什么好处,我要解决什么问题,祷告是我们和神的交流,是我们和神建立关系的一种方式。你可以在祷告中和神分享你的经历,感谢他;可以和神交流,向他汇报,正像一个孩子和自己贴心的父母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一样。往往很多人都和神都太客气了,这种客气导致我们和神有一种疏离感。其实我们不用和神客气,没有什么事情太小不需要祷告,因为没有一件事情小到神无法顾及,也没有一件事情大到神顾及不过来。所以,我们真的凡事都要在神的面前向他交托,寻求他的引导。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作基督徒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神,把时间摆上,专心地读经,热切地祷告,努力过基督徒的生活,尽力做到神所要求的,所以自己一直想努力地表现,努力地讨神的喜悦。其实这种定位就不是父与子的关系,更像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我们要努力地表现,多读经,多祷告,多服侍,我们才能多蒙福。不是的,我们做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得什么好处,而是要在这个关系里。多读经是为了多认识这位神,多祷告是因为我们更多地跟他交流、向他交托、求他引领,让他在我们生命中影响我们的人生。
如果我们不能够在这种父与子的关系中祷告,就不能够凡事都在神的面前交托。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和神是这种孩子和父亲的关系,我们就不确信他到底会不会听我们的祷告,会不会回应我们的祷告;就不知道需不需要继续坚持下去,甚至担心自己是不是妄求就不敢求。孩子只有在父亲面前才会没有这些顾虑,孩子知道,只要把他要的告诉他父亲,他就相信父亲会以最好的方式回应他,可能给的不是他要的那一种,但父亲给他的一定是更好的。这个前提在于你相信这一位神,你知道他真的爱你,真的相信他为你好,他不会骗你。这个前提以及这样的心态都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不用衡量这件事是不是妄求,是不是神所不喜悦的。不管是我们的疑惑还是困难,都可以跟神诉说,诉说完了,就请神来按他的方式回应我们,而不是说我们把想要的告诉给神,然后让神按照我们想要的来成就。我们凡事交托,然后放手,让神按他的方式来成就,因为我们相信神是那位爱我们的父亲,他不会把不好的东西给我们。
我们看到,在路加福音11章1节门徒问耶稣该怎样祷告,耶稣就讲了这个祷告范本——主祷文,接下来又讲了一个比喻。耶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他们把祷告格式化,把祷告变成一个公式。因为在初期教会,主祷文是聚会礼仪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实在今天的海淀堂也是这样,我们很多聚会中都有一个环节:共诵主祷文。我们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它仪式化、格式化,即便每次聚会我们都要背主祷文,我们也要提醒自己要走心,不要把它看成一个例行公事的事情。
耶稣讲这个比喻的目的也是要提醒我们,祷告不是为了从神那里得什么好处。如果只是为了谋求某种利益和好处,是没有办法建立亲密关系的,甚至我们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耶稣讲这个比喻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神将好处赐给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与他的关系;因为我们藉着耶稣的血成为天父的儿女,所以他将好处赐给作他儿女的我们;因为这个关系在,所以我们可以奉耶稣的名在天父面前求,没有耶稣我们没有办法在神面前求。关系是决定神赐福给我们很重要的原因。
祷告是建立关系的一个途经,祷告是因为我们和神有好的关系,我们想让神了解我们,也想要更多地知道神,所以我们藉着祷告和神交流,在神面前倾心吐意。不会祷告的弟兄姊妹不要再说自己不会,只要你会说话你就能祷告,因为祷告没有格式,祷告没有形式,祷告只有一个原则——倾心吐意,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向神吐露,向神交托。神愿意听我们这样的祷告,神希望我们藉着这样的祷告和他建立亲密的关系,更加地信靠他、寻求他、投靠在他的里面。
在今天这种追求自我满足的世代,这样的祷告超乎我们的向往,但是我们要藉着耶稣讲的这个比喻、藉着两千年前门徒问的这个问题,再一次从神那里领受祷告的真意。祷告是要培养我们和神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我们要向神赤露敞开,因为我们是蒙神爱的儿女。虽然我们不好,但是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天父的面前,将自己的心交给他。只有明白自己是神儿女的人,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身份的人,才可以在神面前毫无顾虑地去倾心吐意,去凡事交托。
让我们记住“情词迫切地直求”,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无理地、冒失地在我们的父神面前求,这是耶稣所肯定的,这也是神所喜悦的。不要和我们的神客气,只管在他面前倾心吐意,神喜悦我们这样亲近他。愿神祝福他自己的话语。阿们!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