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边的撒玛利亚妇人
2015-07-30
作者:李晶晶
来源:原创我也要投稿
一、 前言:
今天我们所看到井边撒马利亚妇人的故事,我想对弟兄姊妹来说都不陌生,在过去三年蔡牧师共讲了八讲,但我今天仍然要跟大家分享这个井旁妇女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井边的奇遇记」,为什麽会这样说呢?因为它有一个很特殊奇妙的结局(Surprise Ending),不是预期的,而是就这样发生了。今天我要倒过来,先从结局看这个故事。我想我们许多人都喜欢先看结局,我们喜欢有一个Happy Ending,喜欢一个Surprise Ending,喜欢一个让我们心满意足的大结局、大团圆,我们感觉那是最好的。今天我们所看的故事或许也是这样,这个大结局是城内有很多人信了主,不只这样,是在短短两天之内很多人都信了主,这是一个很特别,不只是Happy Ending,而是一件很特殊的事情,是不可能中的可能,如果我们从地理和历史来看就知道有多特殊。
二、 本文:井边奇遇记
在耶稣时代的巴勒斯坦,在它的左侧是地中海,在它的东北方有一个加利利海,东南方有一个死海,从加利利海到死海有一条约旦河,将巴勒斯坦整个包围起来,分成三个地区,北边的是加利利,南边是犹大,中间地区是撒玛利亚。犹太人要去加利利,实际上最短的路径是直接穿过撒玛利亚,然而正统的犹太人他们并不是这样走,他们会先下到耶利哥城,然后越过约旦河,往约旦河右侧的约旦平原向北走,走到加利利附近,才又越过约旦河进入加利利,如此来绕过撒玛利亚。因为在历史上,主前721年时,当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帝国侵略时,撒玛利亚城也被攻佔了,很多人四散被掳去、被迫远离家乡,外邦人就被迁移至撒玛利亚城,也将他们的宗教带入,使得撒玛利亚人和亚述人通婚,甚至在他们的信仰上就开始腐败,所以犹太人认为他们是很不好的民族。不论是婚姻或信仰上,不承认他们是正统犹太人,排斥鄙视他们,从那时一直到现今,把他们看作是污秽的、卑贱的、不洁的、不纯的,不只不跟他们往来,不屑跟他们说话,连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也宁愿绕过去。在这种背景之下,你可有想过刚才故事的结局?一个撒玛利亚人,居然接受鄙视他们的犹太人耶稣为弥赛亚、为救主,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过去的历史中,他们是被犹太人所轻看的,怎麽会在短短两天内,不只接受,而且还是许多人相信,这点是很特别的。上帝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赛55:8)我要成就的事情是超过人所能想像的,不是在富豪世家,是在上帝要拣选的地方。不只这样,上帝说:「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林前1:28)上帝使用人看为卑贱的、不可能的,这是上帝的标准,不是人的标准。
1. 故事结局:不再是妳
经文说:「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约4:41-42)这些人他们在讲什麽?「不再是因为妳,乃是因为基督。」就像今天诗班所献的诗「只有基督(In Christ Alone)」。这个快乐奇妙的结局不是这群人一时的冲动,而是他们真的认识主、真的抓住了这个信仰,真的进入到信仰裡去。
(1) 因耶稣的话
不只是这样,在那两天之中,有三个很重要的关键在其中。第一点,他们说是因为耶稣的话,是因为上帝的话,所以他们相信了。罗马书说:「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约翰福音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唯有耶稣的话让我们有了生命,让人有了改变,让这群撒玛利亚人,能够放下过去历史的仇恨,忘记过去所受到的羞辱,单单看见到耶稣基督自己,不是看见他是犹太人,是因为上帝带来了改变。
(2) 有耶稣同在
再来,为什麽他们听进去上帝的话?因为耶稣和他们同在。那位妇人做了一件美事,就是去城内作见证,之后城内的人就要求耶稣住下,经文说:「那城裡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裡住下,他便在那裡住了两天。」(约4:39-40)经文原来说耶稣是打算经过撒玛利亚,结果他却住了两天,两天之内很多人信了主。耶稣受难之后,耶稣有两个门徒在以马忤斯回家的路上,心中甚是伤心欲绝,就在路程中,耶稣来与他们同行谈话。黄昏了,要吃晚饭了,他们就强留耶稣一起住下,当用餐时,耶稣擘开饼,他们的眼睛被打开,认出是耶稣,之后耶稣消失了,他们彼此对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24:32)原来当上帝亲近我们,我们有上帝同在时,上帝的话成为我们的生命,很多我们所认为不可能的事都变得可能,有很多我们视为困难的都变得不再困难。教会最近一直在讲灵修生活、读经生活,教育部一直在举办「乐活读经」,无非就是希望所有的兄姐,不只是听见证,不只是知道在我们家族中、我们的週报、我们的耕心月刊裡所留下来的见证而已,而是我们自己在上帝的话语中与上帝相遇,是在我们与上帝亲近时,我们的心火热。「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雅4:8)
(3) 妇人的见证
关键的第三点,因为那位妇人作了见证。我们要感谢很多人愿意作见证,上帝在我们生命裡的作为,有些是明白的、有些是不明白的,该如何拿捏,还不知道,但是something inside,上帝在我裡面,让我有一些发现。那位妇人也是这样,但是她来作见证,「那城裡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约4:39)希伯来书这样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或作:仰望那将真道创始成终的耶稣)。」(来12:1-2)要能够仰望耶稣成为我们的盼望,我们需要有人时常鼓励,所以我们在第二堂礼拜中安排了见证时间,有很多兄姐说,当他们听到这些见证以后,就受到激励,知道别人有这样的心境,我也可以像他一样的祷告,原来别人也曾走过如此艰苦的路程,我也可以这样来求靠上帝。我们常常因为快乐的结局而拍手叫好,但我们不要忘记,在那当中是有上帝的话语、有上帝的同在,使我们看见有那麽多的见证者来帮助我们,是真实可信的,这也是我们所看见井边故事一个很美的结局。
2. 故事情节:撒马利亚妇人的奇遇
结局这麽美好,那其过程呢?故事过程和结局一样很特别,特别的地方在于从一个妇人开始,这个妇人让这些撒玛利亚人看见后,他们来亲近上帝、来听上帝的话,之后这些人看见是「不再是妳,乃是基督」,看见是这是真实的信仰,并让人看见这个妇人的特别。
(1) 井边多了一个人
经文说:「……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约4:6-7)中午来打水,在巴勒斯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打水是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是妇人来打水,而非男人。她们来打水有两个时段,清晨或黄昏,就是没有日头曝晒的时间,而且都是三伍成群的来,但我们看到这位妇人却是日正当中来打水,而且是一个人来,这不禁让我们思想为何会如此?也许她是因为受到排斥,或许是她不想遇见人,趁中午大家都在午休时,是闪躲所有人的眼光和批评的最佳时刻,所以她挑选这个时候,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也不想改变。但没有想到今天她来打水,井边却多了一个人,这个人我们非常清楚是耶稣。经文说:「……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约4:6)耶稣从犹大一直走到撒玛利亚很远的路程,他因疲乏坐在井旁休息。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中午耶稣疲乏应该和门徒一起进城去,在旅馆裡头坐着休息,怎麽会坐在古井旁呢?他自己又没有水罐能取水,所以对耶稣来讲,他不是为了坐在那裡休息,他是为了坐在那裡等,等这位有需要的妇人。以赛亚书说:「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因为耶和华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赛30:18)上帝等候要施恩给我们,是上帝的特质之一,他在那裡不是因疲乏而休息着,他在等那位妇人,他知道她有所缺欠,需要被满足。打水对撒玛利亚人来讲,是他们每一天都要做的事,那一天,她看见井旁有一个人,出现在她日常生活中,换句话讲,我们可以这样说,跟上帝相遇,不是在特会中,不是一个礼拜来到上帝的圣殿中,而是在日常生活裡,上帝也会突然给我们有个什麽安排,或是有人跟我们作见证,有人跟我们传福音,有人递了一份週刊给我们,有人打电话问候我们,那是上帝自己。上帝说,我必然要等候施恩给你们,上帝不是说,我必然在圣殿裡等候施恩给你们,上帝说的是我每一天都在等候要施恩给你。信仰是我们每一天跟上帝同行,并且在当中上帝要施恩给亲近他的儿女。
(2) 你在意的是什麽
耶稣对这位妇人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约4:7)这表示现场没有其他的人,耶稣是跟妇人讨水喝。我们可以想像,耶稣注视着她,我想犹太人没有人会这样看着撒玛利亚人,这位撒玛利亚妇人也没有被人家这样尊重的看过。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我想上帝也是这样子看我们,不管我们现在处境为何、身份为何。撒玛利亚的妇人对耶稣说:「你既是犹太人,怎麽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约4:9)这位妇人所想到的,是我的身份不配,我的身份怎麽可以跟犹太人交谈呢,换句话讲,那位妇人在当时所在意的不是看见有一个人汗流浃背,从犹太一直走到撒玛利亚,口渴的坐在那裡要讨水喝,妇人自己是因为要用水而出来打水,但是她是看她的过往、看她的历史、看她的身份、看她的不配,她没有办法看见旁边的需要。亲爱的兄姐,你在意的是什麽?这位妇人其实讲出了一个真理,说出了耶稣所在意的,耶稣所在意的是超越她是撒玛利亚人,耶稣所在意的是超越这妇人是卑微、是社会的边缘人,耶稣在意的不是这些,耶稣在意的是超越种族的历史背景、超越了文化,而且耶稣也不在意犹太男人不能在大马路上跟撒玛利亚妇人讲话,因为妇女在那个时代是被看为卑微、低下、不配的。但是耶稣跨越了人间一切的界线,在这裡我们看见上帝所在意的,不是我们的身份、不是我们的背景、不是我们的种族、不是我们的文化、不是我们的政zh i观,他让我们看见的是,在他裡面,我们人是可以超越这些界线的限制,因为耶稣来是为了要我们和好,「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弗 2:16)保罗说:「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 6:15)亲爱的兄姐,我们有些人认识上帝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对于与人相处,有时我们还有一些欠缺,有时我们还有一些在意,阻挡我们与人和好的关係,阻挡我们对人的看法,让我们没办法看见人的需要,反倒看见人的缺点,人的恶意和不完全。但是上帝说,他来是要帮助我们,可以跨过、超越那些不同文化、种族,甚至是性别的隔阂,「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不看过往的包袱,而是看见新的生命。上帝要帮助我们能够在信仰裡重新建造我们与上帝、与人的关係,或许上帝也会帮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是否就像这位撒玛利亚妇人一样,在别人的需要上还有一些不配、阻碍或偏见,想说我们有所分别,是否还要这样下去,求上帝帮助我们。
(3) 奇怪的个别对话
另外我们看见这位妇人,她在井旁和耶稣有一段很奇怪的对话。当妇人说:「你怎麽跟我讨水喝?」耶稣的回答是:「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约4:10)本来是一个讨水喝的人,还没有讨到水,反而变成一个供应水的人。不只这样,耶稣还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裡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3-14)妇人说:「你又没有打水的器具,你难道比我们的祖先雅各还伟大?」耶稣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耶稣的回答是:「你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有永生」,好像上文不对下文,没有针对问题在回答,这是一连串奇怪的对话。但有趣的是,当这位妇人听了耶稣的话之后,她跟耶稣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麽远打水。」(约4:15)耶稣跟她讨水喝时,她没有给耶稣水喝,但是当耶稣说我可以给你水喝时,她跟耶稣说「请你给我水喝」,打水的变成求水的。她并没有搞清楚耶稣有什麽样的水,但是我们发现她已经开始改变了,她不再想着自己的不配,不再想着自己怎麽可以从犹太人那裡拿水喝的认知,就像有时候起初来教会的人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但是这些都不要紧,就在对话中,人的生命会渐渐改变。
然后耶稣不是就这样给了妇人生命的水喝,耶稣的话锋一转,「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裡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约4:16-19)你有没有看见这位妇人又再进一步的改变?本来她视犹太人为不相往来的陌生人,现在她称耶稣是先生、是先知,她对上帝的认识是逐渐在改变、逐渐在改变。亲爱的兄姐,我们在教会已经许久,盼望上帝帮助我们能够对于初信者,对第一次来教会的人,对圣经有许多疑问的人,求上帝帮助我们有像耶稣这般的能力,能够与他们对话。撒玛利亚妇人也是这样,慢慢地、渐渐地,即便所问的问题很奇怪,然而在逐渐的对话中,人会改变。她开始在想,眼前的这位先知是否是她盼望已久的弥赛亚,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约4:25)从陌生人、到先生、到先知、到弥赛亚,这是很大的转变。如果我们还记得,在蔡牧师的讲道中曾说,这是一段个人谈道很好的对话方式,慢慢地引领对方,可以让慕道友可以从陌生到认识耶稣基督。以赛亚书说:「素来没有访问我的,现在求问我;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称为我名下的,我对他们说:我在这裡!我在这裡!」(赛65:1)这是上帝的心意,他没有催促急躁,而是慢慢地等待着,上帝对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好让我们慢慢在读经和祷告中,与上帝产生对话。
(4) 问题揭晓与接纳
当妇人提到弥赛亚时,耶稣的回答是:「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这句话在原文的意思是「我就是」。这点很特别,耶稣从未这样明白的对犹太人如此回答,但他却对这个社会的边缘人这样说:「我就是。」这给她的内心带来很大的盼望,带出更大的转变是妇人的内在问题浮现。在这当中好像跳过了什麽,耶稣要妇人把她的先生找来时,她说她没有丈夫,耶稣接纳了她的说法。并且妇人也不想继续与耶稣谈论她个人隐私的问题,而是将话题闪避到宗教敬拜方面。我们有时候也是这样,不想去面对,闪避问题不愿谈论,耶稣也没有穷追勐打要她承认,而是顺着她的话题来回应她,这种不穷追勐打、没有辩论,完全的接纳,使得这个妇人有了极大的转变,那个改变来自于耶稣的接纳。
(5) 妇人的积极回应
经文说:「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约4:28)我们可以想见,她把原先不愿谈的问题自己却向众人谈及,她说到耶稣接纳了她的不完全,她向众人作见证,虽然不很肯定耶稣是否就是弥赛亚,但她请城内的众人自己来看,她已经在当中被改变了。她从一个闪避者变成见证者,在她裡面出现了一股爱的动力,让她有这样的勇气,丢下水罐。水罐本来是她用来打水的器具,但她顾不得原先的事,不论是水罐或悄悄地选在中午打水,现在她抛下水罐,敞着脸大步的跑回去,你有没有发现这当中的转变呢?和平常都一样,因着与耶稣相遇,一切都改变了。上帝没有和她争辩,而是接纳她没有丈夫的话。她所在意的不在水罐,或许水罐裡半滴水都没有,但是我们可以看见这位妇人的内心裡却满了生命的活水,成为一股动力,可以让她跑回城内。她所带出的影响是「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裡去。……那城裡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约4:30, 39)城内的人因为她的改变而受到吸引。在这一连串奇怪的对话谈道中,这位妇人改变了,是那份爱改变了她,是在逐渐的对话中改变了。我也鼓励在我们当中的慕道友,不要不好意思问问题,什麽样的疑问上帝都接纳,在不断的发问中,我们的心会被上帝所改变。上帝要亲近我们,当你问问题,他就与你亲近,答桉他会在读经或聚会礼拜中回答你,你会发现你的生命渐渐地不再一样,和这位撒玛利亚妇人一样。并且她所带出的影响使得那裡的人将耶稣留下来住两天,「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裡住下,他便在那裡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约4:40-41)
(6) 宣道多了一个人
另外我要讲到,当妇人正午时来打水,井旁多了一个人,没想到她跑回城内后,耶稣多了一位宣道者。在耶稣来到叙加这裡,是和门徒一起,会让撒玛利亚城内的人对耶稣有兴趣而信主的人不是门徒(门徒是去买食物),而是这个妇人,是这个社会边缘人与耶稣相遇后,她就成为耶稣的门徒。我觉得这是一个双赢,她在正午、在日常生活中与耶稣相遇,耶稣在这个妇人的生命中,并且耶稣赢得了这位妇人在他的宣道队伍中。当人亲近耶稣时,生命被改变,身份也跟着不再一样,她成为耶稣的门徒。
3. 故事开始:必须
(1) 必须经过撒马利亚
那故事是如何开始的呢?故事的开始是从一个「必须」而来的,「必须」在希腊文是dei,第4节耶稣说他「必须」要经过撒玛利亚。前面我们讲过,耶稣其实并没有「必须要」,对犹太人来说是「必须不要」,但是耶稣说他必须要经过撒玛利亚,不是地理上的必须要,是在爱的关係上的必须要,像妇人一样。所以耶稣说他必须经过撒玛利亚,那份爱的关係是他要打破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七百年来的隔阂,他必须要去是因为爱的缘故。亲爱的兄姐,再过一个礼拜就是母亲节了,在母亲节,我们会送妈妈花朵,或是请妈妈吃饭,有人会准备卡片,这些都不是必须,不是说节日就一定必须,而是因为爱。爱妈妈,想要跟她说声感谢,所以我们就会刻意去做,这个必须是因为爱的缘故,如果是为了过节期,我们就可能会觉得麻烦,想说怎麽有那麽多节期,又是母亲节、又是父亲节,还有教师节。庆祝这个节期是为着爱的缘故,视为一个表达爱与感谢的机会。盼望在下个礼拜的母亲节,因为这份爱,让我们的「必须」是乐意的、是充满着期待、迫不及待的,像耶稣一样的心态和眼光,为要建立一个新的关係。因为爱,耶稣跨越历史七百多年来的文化隔阂;因为爱,他要超越走一条不同的道路。约但河平原很好走,但是从犹太要走到撒玛利亚,是山路、是崎岖难行的路途,七百年来犹太人走的都是约但河平原,因为和撒玛利亚人不相往来,但耶稣所示范的是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2) 必须停留叙加井边
并且他必须要停留在叙加井旁,「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他没有必要停留和坐在那裡,日正当中,他可以经过就好,然而他却为着那位妇人的需要而停留在井旁,所以对耶稣来讲,那个「必须」是从「经过」一直到「停留」在该地。连加恩,两年短短的服役期,他可以经过就好,不需要用垃圾换衣服,不需要去凿井。莱恩,老师讲过就讲过,他不需要把那件事情放在心上,那麽在意,但是那份爱产生一个「必须」在他裡面,成为他一生想做的事情。耶稣不是只有经过,上帝也不是只要经过我们的生命,他是要停留在我们的生命裡面,那个停留就带来了改变。不只是经过的跨越,上帝做的是,为着需要而停留。
(3) 必须如此行的耶稣
对耶稣来讲,耶稣也有一个必须在我们的生命中,他必须上十字架,「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弗2:16)耶稣还说:「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裡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徒26:23)耶稣说他必须要死,让我们领受上帝的爱,并且将这份爱传出去。
三、 结语:不再是我(Pay it forward)
十年前有一部电影叫作「Pay it forward(让爱传出去)」,片中一位社会科学的老师跟小学生说,如果这个社会让你感到很失望,想一个可行的办法来改变这个世界,那是一年份的家庭作业。有一个小学生Trevor听进去了,他想到一个点子,而且真的去做,起先他是去帮助一位流浪汉。片中Trevor说出了他的方法:「这是我,这是另外三个人,而我要去帮助这三个人,必须是一些重大的事情,是一些他们自己无法独力完成的事情,所以我要替他们完成。然后他们再去帮助另外三个人,这样就能够帮助九个人了,然后这每一个人再去帮助另外三个人,这样改变就能很快的传开了。」他的同学觉得他太理想化了,你觉得呢?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