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和睦﹑纯正与忠贞

2016-11-23 作者:萧寿华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20100506154715284.jpg
        有一位老弟兄,很热衷的参予教会各样聚会。有一天,他邀请我到医院,为他病危的太太祈祷及传福音,并表示她是心硬的,怎也不肯信耶稣,请我代为劝服她。去到医院他太太的床边后,我发觉他对太太的态度很冷淡,而他太太见到他,即别过脸避开与其正面接触。其后他行出露台,很敬虔的,相信是为他太太信主而祈祷。当我尝试与这位女仕倾谈时,她似乎不太接受。突然,她的已婚女儿出现,见此情况不禁黯然,并自责自己也有家庭,故不能好好照顾母亲。言谈间更不断埋怨,投诉其父如何轻忽其母的需要,对此深感不满。当我再深入接触这家庭时,发觉他女儿所言非虚。由于这弟兄从没有好好对待太太,就算患病期间亦没有照顾她,令她忿怒不已,以致对基督教信仰也很反感,甚至不肯信耶稣。一方面这弟兄似乎有他的义,他会祷告﹑返聚会;但另一方面他却失了信仰的最核心,就是爱和怜悯。
 
        弟兄姊妹,义有两种。一种是表面﹑虚浮,或者应该说是模仿的义。但另一种是心灵深处进深的义。浮浅和深度是分别的,而主所赐给我们的义,是有深度,不是表面的,而是有生命﹑真实质素的义。我们要得着主所赐的义。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主耶稣来到,是要将律法带到完全的地步,而不是当时的人以为耶稣来到是要将这些律法废弃。律法和先知是代表全部《旧约》的总称,律法和先知,以致《旧约》一切的信息﹑真理,但主耶稣来到绝对不是要将它们废弃,而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天地都废去,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18)神的道是永存的,纵使一小点﹑一小句也不会废去。而神透过耶稣来成全这些律法,如何去成全呢?
 
        1.透过《旧约》中的预言﹑预表──很多预言,预表,是与主耶稣救恩的事情有关的,到主耶稣基督来临时,就完全成全。(西二17)告诉我们,过往的一切都是后来事情的影儿。《旧约》里面很多预言,预表,都只是影儿,但形体却是基督。当基督来到,一切都会在祂身上成全,是确定的了。
 
        2.《旧约》中的一切道德教训,都从基督耶稣身上活现在我们面前,这在《圣经》中有清楚记载。主耶稣来到,正正满足了一切律法要求,让律法完全彰显在祂身上。“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来五9)主耶稣成全了律法,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当我们信靠祂,顺从祂的时候,我们就得到永远的救恩;祂成为我们得救的根源。
 
        耶稣基督来到世上已成全了一切律法要求,祂要带领我们进到完全的律法里面。祂要将律法成全在信靠祂的人身上,因此,经上记载主耶稣说,祂要成全律法,一点一划都不会废去。“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太五19)原来《圣经》提到,在天国地位的大小,在乎两个准则:
 
        (1)自己有没有遵行;
 
        (2)有没有教导别人遵行。
 
        如果能够两样都实践的话,在天国就要被称为大。但如果自己不遵行,甚至是最小的一条,又教导别人不用遵行,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小的。因此,无论是《新约》﹑《旧约》以及耶稣基督的教训,就是神给我们的吩咐﹑诫命,我们有没有将之实践于世上,决定了将来在天国地位的大小。
 
        记得几年前有一则电视新闻令我留下很深刻的印像。当中报导z /-府安排了一个宣传戒烟的座谈会,出席者包括官员﹑医生﹑社工等;谈到吸烟所带来的种种祸害。中场有一段休息时间,其中一位讲者不自觉的拿出一根香烟来抽,被记者影下来,并问他刚才不是宣传要戒烟吗?这位讲者无奈地表示自己戒不掉。这是很大的矛盾,能说不能做。《圣经》鼓励我们,有关《圣经》所教导的,就是耶稣基督所成全律法的真义,我们不但自己要遵行,更要能教训别人遵守,因这是神所悦纳的。
 
        然后,主耶稣进一步比较这两种义。“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20)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只着重外表的﹑字面的﹑模仿性的遵从。但主耶稣强调:我们应有所不同,就是要胜过法利赛人的义。记得小时候,每逢新年就会穿上一套小朋友的西装,好不威风的在厅里行来行去,俨如一个大人。那时以为有一种外在服装,就等如有一种内在实况。这情况不单在儿童及少年人身上出现,成年人亦同样会如此。当人们有一种外在义的表达,就以为有内在实况。主耶稣告诉我们,若我们的义不胜过这些虚浮的义,就不能进天国,惟有生命经历了改变﹑重生的人,他的生命才会产生一种力量,从心里去行善。一个基督徒,当他信耶稣之后,可以靠着神的帮助﹑圣灵的工作,领受生命的改变,将义真正活出来。
 
        “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彼前一22)当我们顺从真理,成为基督徒后,神已经洁净了我们,我们可以真正地爱弟兄,而不是虚假的。因为圣灵给予我们能力,以致我们可以去爱。诚如经上说:“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当你领受救恩之后,就将那种真实的义活出来,且可以放心﹑放胆的去作,不要满足于表面、模仿、虚浮的义,这是《圣经》给予我们很重要的提醒。
 
        我留意到弟兄姊妹作探访工作,部分是出自一份真诚的关心,但亦有部分是喜于探访过程中不断作教导工作,完全没有给予对方机会说话。他们口里不停安慰人要信靠神,不要担心,病很快就会好,然后说一些故事给他们听;最后祈祷结束,却让人感受不到有真正的爱在其中。我们实在需要提高警觉,无论是为别人代祷,或作什么,我们要问自己是出自真正的爱,还是为了希望别人知道我们是很关心人才去作?我们不需要去审判别人,只要不断问自己,有没有一个从心底,切实真诚的爱?以致能将义,就是基督耶稣所赐给我们的义真正活出来,诚如经上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这两种义不单是指程度上的分别,更是种类的分别。一种是表面﹑假的义,一种是真实的义。让我们朝着真的义去追寻。
 
        在(太五21-48),主耶稣提到一些很实际的例子。今日,让我们思想其中三方面:
 
        (一)论仇恨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21-22)当时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将“不可杀人”这诫命,限制于一些具体的杀人行为上。但主耶稣告诉他们,凡向人动怒的,都要面对审判。当然,文士所指的,是地上审判;而主耶稣所指的,是神的审判。地上的审判官不会知道你动怒,亦不会因此而审判你;但神知道我们内心的情况,祂要审判我们。
 
        主耶稣将“杀人”这行动之前的一种忿怒情绪﹑思想,列入衪所鉴察的范围当中。因为一个人不会无绿无故杀人的,之前一定会有忿怒的动机,引致他去杀人。而经上所指的忿怒,不是指义怒。而是指内心所充满的一些报复﹑憎恨﹑苦毒的思想﹑情绪;都是神所要审判的。
 
        《圣经》提到当时人们骂弟兄为“拉加”。拉加的意思,就是空洞。指人们的头脑﹑思想是空洞的,没有脑袋,不懂思想,是愚蠢的。此外﹑骂弟兄为“摩利”,摩利代表那人是没有用的,就好像垃圾一样,是没有价值的,这一种羞辱人的说话。无论他们骂弟兄为“拉加”或“摩利”,耶稣强调他们要面对地狱之火。这实在给予我们何等大的提醒,让我们要小心自己内心的状况,同时亦要小心自己的言谈。记得有一次应邀往讲道,讲道后弟兄姊妹发问题,其中一位弟兄表示,发现团契中有一现像,就是人善被人欺,一些良善﹑易欺负的团友,往往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反之,一些较恶的团友就没有人敢去取笑他们。到底这现像是否对?不错,有时互相取笑,是有其乐趣的,因代表彼此关系已去到某一地步。但有时很容易过了界线,开玩笑变成了一种羞辱,伤害了对方而不自知,令对方心里产生不满,忿恨;故我们要很小心。《圣经》告诉我们要相爱,但在这世代,很多时我们却此相“瘀(广东俚语,意即使人尴尬难堪,心中如受瘀伤)”。“瘀”别人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可能是由于内心有不快﹑憎恨,继而透过一些美化了的言词去伤害别人。人的话有时就好像一把刀,直刺人的心底。因此在主的心里,衪清楚知道“杀人”不是单单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内心的忿恨﹑苦毒﹑憎恶日积月累而成的,主告诉我们这些人要面对神的审问。
 
        另一方面,主耶稣知道我们的软弱,有时我们说话会无意中得罪了别人而不自知,故主提醒我们:“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23-24)《圣经》提到当若我们曾用言语伤害别人,或不自觉令别人受伤害时,要先去向他求和好。就算在崇拜中献礼物以先,记起曾得罪某人,在未完崇拜之前,要与这位弟兄和好,才回来将礼物献上。有一间教会的两位执事,彼此是同工的,一次因其中一人说了些话伤害对方,二人因此产生嫌隙,甚至互相不瞅不睬。直到有一日,得罪人的弟兄感到内心很不安,觉得应去请求对方原谅,最初有些挣扎,但最终亦鼓起了勇气到那弟兄家中求和;而应门的正好是那弟兄。那时,站在门外的他哑口无言,后在圣灵的感动下,他表示特地前来向他道歉,对过去曾用说话令其难堪,受伤害而深感不安,并请其原谅他。那弟兄听后感到很难过,并表示自己也有得罪﹑伤害对方的地方;于是两个大男人就在门口抱头而哭。当听到他们互相认罪,彼此求宽恕,互相悔改的见证后,我很为他们感恩。知道他们所做的,是神所喜悦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正正影响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圣经》指出:若我们不与人和好,神就未必会悦纳我们所献的礼物。其实,所指的不单是人与人﹑弟兄与弟兄,更是夫妻间的关系,在(彼前三7)提到夫妻二人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因此提醒作丈夫,作妻子的要敬重配偶,不然,他﹑她与神的关系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惟有敬重配偶的人,他的祷告在神面前是没有阻碍的。这是我们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太五25-26)《圣经》指出:当我们亏欠了人们金钱时,面对别人的控诉,我们要尽快与他们和解,免得受到审判,包括地上和面对神的审判。弟兄姊妹,如果在你们内心,记起你曾伤害某些朋友﹑弟兄﹑家人﹑妻子﹑丈夫,要求神帮助你,赶紧和他们和好,让你与神之间的关系没有难阻,这是《圣经》给予我们很重要的提醒。
 
        (二)论奸淫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他犯奸淫了。”(27-28)《圣经》从一个奸淫行为,转向内心奸淫,意味着一些人有时会有一些性的幻想,虽然没有做出来,但在脑里面不断思想,幻想一些性的行为,并让自己参予其中。《圣经》指出这些都是奸淫的罪,神律法的真义,是直指向人内心的纯洁。对此,弟兄们或许会感到很为难,因为有时会无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色琴事物。不错,我们不能避免见到一些邪淫的事情,但诚如马丁路得说:“你不能避免飞鸟飞过你头顶,但你可以拒绝牠们在你头上筑巢。”当这些思想来到时,你可以拒绝它,虽然接独到,但不要让它筑巢,不要在心里面反复思想﹑幻想。经上说幻想的奸淫亦是犯了奸淫。
 
        《圣经》同时提出一个重心,就是人心的罪。内心的不义,是从眼目引发的。“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29)《圣经》清楚将它的严重性提出来,藉此提醒我们要严正注视此问题,且在某些情况下,为要救自己整个人就要牺牲某一部份。我举一个事例:我有一位朋友在北美,他是一名医生助手,有一次他独自驾车往一偏僻地方垂钓,正当他沿着海滩的山坡,准备行落海边之际,突然有一大石滚向他,将他的右脚压着。他用尽力希望将脚抽出,可惜都徒劳,并感觉右脚似乎已经断了。在此情况下,他极希望有人路经可助其解困。可惜一直至入黑亦没有人经过,天气开始转寒,而晚上温度甚至会降至零下几度,但他只穿了很少衣服,加上位处偏僻,极可能会有野兽出现攻击他;若不立即离开,他的性命一定保不住。故他当机立断,凭着自己所拥有的医学常识,在自己的鱼具中,取出刀仔来,齐膝的将自己的脚切出来。然后用双手爬上车,驾车到医院求助。他虽然失去了一只脚,却能保存生命。弟兄姊妹,我要重申,不是鼓励你们去宰割自己,而是《圣经》告诉我们:不要容许罪在你心里面;有什么事情难阻着你,都要严肃地去面对。
 
        面对罪的引诱﹑试探,你可以不作任何响应。面对邪淫,眼目所接触到的试探,可清楚告欣他你双目已死了。只要凭着信心,神就要救你脱离这一切试探。特别身处香港,四周充满了情欲的试探,很多少年人落入这陷阱中,成年人包括你和我都要面对这些试探,我们需要祈祷,求神怜悯我们﹑保守我们,帮助我们去得胜这些试探。
 
        (三)论休妻
 
        “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31-32)今日,我不会很详细研究离婚,但《圣经》很清楚告诉我们,当时的文士,在任何情况下,只要给予一份休书,就可以与妻子离婚;他们以为这样做就能符合一切律法的规条。其实不然,诚如主耶稣回答法利赛人有关休妻的问题时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太十九4-5)主耶稣的意思是说,婚姻是永久性的。神乐意﹑立意婚姻是永远被建立,故此,基督徒要竭力保存﹑爱护婚姻,这是神所喜悦的。离婚,按《圣经》是神所不喜悦的,除了在特殊情况可考虑休妻,例如当配偶犯了严重的淫乱行为,破坏了生命之约的关系时,离婚是不算犯罪。但《圣经》强调这只是容许,而非必然。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姊妹,她的丈夫有第三者,她虽然不能忍受,但却不愿与他离婚。后得到教会内弟兄姊妹的支持,为她不断代祷﹑鼓励和帮助她,使她能忍耐到底,并继续去爱和照顾丈夫;最终他也回转,回到太太身边,两人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关系。《圣经》清楚的给予我们一个方向,而不仅是一些律法的规条,就是在神的心意里面,衪希望婚姻是永久忠贞的。
 
        弟兄姊妹,我刚才所提到的三方面,都教导我们要离开虚浮的事情,离开一些模仿式的义,而将神所赐给我们真正的义活出来,是有深度的义。相信大家都去过深圳“世界之窗”,里面有很多模仿的建筑物;以大峡谷为例,模仿得很神似,亦很伟大,但相对于美国的真实的大峡谷,那种雄伟﹑壮观﹑巧夺天工,甚至深度,真实感等等,是完全不可比拟的。神要赐给我们的义,就是真实的大峡谷的义。你能够将它活出来,只要你不满足于一些虚浮﹑表面﹑模仿的义;而在你里面的圣灵重生了你,使你里面的新生命能将义活出来,主耶稣已完全了律法,只要你和我跟随着衪,就可领受到完全的生命!
 
        ── 萧寿华《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宝训研读》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