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面具
2019-08-20
作者:偶溪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
在关系当中,那个最先暴露自己的人,一定会承担着风险,因为暴露之后,他有可能会面临被弃和伤害。
”
文 | 艾溪
戴面具的老鼠
有一套给儿童读的图画书,很有意思,其中一本叫《蒙蒙》,讲的是小老鼠蒙蒙的故事。蒙蒙看见高墙那边有一群女孩子在打球,他很想加入,可自己是只老鼠,一定会被拒绝的。于是,他从箱子里找出一个小女孩的面具,戴上之后就看不出是老鼠了。
戴着面具的蒙蒙受到玩伴的欢迎,玩得很开心。可是,一不小心,球砸在蒙蒙的头上,绑面具的带子断了,蒙蒙露出了真面目。他很难过,想到她们认出他是一只老鼠,并且欺骗了她们,一定不会再接受他了。他只好低头走了。
这时,那群女孩当中出现了小小的骚动。一会儿,一只同样的面具被拿下来,又一只面具被拿下来……面具后面的脸原来是——犀牛、兔子、狐狸……竟然没有一个是真的小女孩!
原来,所有人都在伪装!为了伪装成一个在假想中更容易被认可的人,他们开始带上面具。并且这变成一种压力,影响了每一个想要加入的人,为了服从隐含的规则,为了得到认可,每个人都不得不掩饰真实的自己,戴上相同的面具,成为看起来一样,却不真实的人。
在图画书里,那七八只动物戴的是几乎相同的面具。在大多数场合,她们的表情几乎同样僵硬。画者的笔调和线条又冷又硬,仿佛是一种生命消失后的死寂。
当真相暴露时
在生活中,每一个孤独者若想得到友谊、利益,或是进入被接纳的群体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放弃真实的自我,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改变自己的说话和做事方式。久而久之,人适应了规则,不由自主地维系着规则;而忘记了当初,这些规则给他们带来的困扰及其不合理性,并继续给新来的人带来压力。
虽然,面具底下的生活并没有真正的交流,有的只是僵硬的表情和伪装的声音,但大多数人似乎没有勇气去挑战规则。
因为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是危险的,结果可能会被逐出圈子,失去友谊和接纳,回归令人恐惧的孤独。这本书里的动物们玩得似乎很开心,但他们并不了解和自己玩球的都是谁。带着害怕暴露真相的心思,他们不可能有太多的交流。
在关系当中,那个最先暴露自己的人,比如老鼠蒙蒙,一定会承担着风险,因为暴露之后,他有可能会面临被弃和伤害。
好在,蒙蒙很幸运。当他露出真面目后,其他的动物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维系圈子中由恐惧和虚伪维系的规则,另一个是从这件突发事情中反省自己。这时,动物们选择了表露真实的自己,于是他们看到了这个群体的真相。他们知道了对方和自己是谁,那种自然、真实的交流就出现了。
在图画书中,动物们把面具扔了一地,然后亲热地彼此拥抱。
若想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友谊,需要彼此坦诚。这个故事也表明,在群体中,突发事件或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这次球击事件,无疑使蒙蒙和动物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他们一直回避的重要问题——身份和认同。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回避,而是通过这件事,勇敢地突破了彼此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伪装。
我们都是蒙蒙
蒙蒙的故事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教会生活。
或许,每个弟兄姐妹都有类似于蒙蒙的心结,自觉不自觉地以为,某些外在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因着被接纳和得赞美的压力,有意无意地戴上面具;希望变得和周围的人一样高尚和属灵,并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如此一来,就掩饰了许多真实的想法,阻碍了更深入的交流。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彼此生命上的支持却很少。
人们都希望被团体接纳。教会团体既可能给人带来灵里的支持,也可能因循某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比如,频繁地使用属灵词汇,造成对他人的排斥。我们需要对耳熟能详的圣经经节和属灵词汇的含义进行细致的理解,在了解了周围环境和氛围之后,使用对方易于明白的言辞。
再比如,我们容易有意识地美化见证,回避一些尖锐而切实的问题,使基督徒的故事千篇一律,流于表面。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成为耶稣所厌恶的法利赛人,而这种属灵的虚伪是有传染性的。
耶稣当时,始终提倡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他贫穷,没有假称富有,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8:20)他不讳言自己的贫穷。
他没受过专门的训练,也不假装做一个咬文嚼字的文士。他用比喻来传讲他的话语,他的话有文士没有的力量和权柄。
在客西马尼祷告时,他“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马太福音》26:37)。
在十字架上,他问父神:“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
耶稣在圣经中所展现的,是一个虽然无罪,却具有真实人性的人,是一个在上帝面前因信心而袒露自己,不惧怕被人拒绝的人。
如今,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头脑和口舌中重复圣经的话,而是真正地理解耶稣的品格,并领受他的恩典;在他的话语和行动中,我们才会得到勇气,放下面具,接纳真实的自己和他人。若不如此,就不能释放出爱里的真自由。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