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是否以父的事为念?
2022-03-07
作者:韦长安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昨天早晨,我们分享了《生命的成长,没有捷径》,其中提到主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主动地学习,“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
他抓住过节这个宝贵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也忘记了回家。
父母一开始并没有察觉他的“失踪”,还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之后,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竟然没有找着。于是心急如焚的他们急忙返回,连续找了三天,才发现他一直坐在教师中间。
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啼笑皆非的画面啊。试想,我们的孩子失踪了,连续找了三天,我们的心会不会万分焦急?
当我们终于找到孩子,却发现他并不是在玩耍,也没有在网吧和游戏室,而是躲在一个寂静的角落里发奋学习。我们会如何对待孩子呢?
我们看看这位年轻的母亲是如何做的。当她看着端坐在教师中间的孩子,心里又惊又喜,又感到万分稀奇。她很想立刻扑上去把他紧紧拥抱,但她知道在如此庄严神圣的场所里,打断教师的宣讲并不合适。
于是,她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然而,儿子的回复让她感到万分惊讶:“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
这是一句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回答。“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这句话也可以如此翻译:“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难道母亲旁边的那个男人,也就是被他称呼为“父亲”的那个木匠,不是他真正的父亲吗?难道那个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爱和温暖的乡村小屋,不是他的家吗?
这就是他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的身体在地上,但他的心一直在天上;在那个无名的小城里有他暂时的家,但在宇宙的深处有他永远的家。
正是为此,他虽然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他的心却不属于这里。而他所有的言语和行为,皆表明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当然,在父母面前,他也会尽自己人子的本分;但他时刻不忘记自己的使命,不忘记自己究竟为何而来。
今天的我们,还记得自己的身份吗?还记得自己是为何而来吗?置身于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当中,我们是不是已经流连忘返,乐不思归?是不是也像古人那样,“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拥有和我同样的身份,也曾奉献自己的人生,每天都在尽力奔跑,发挥着自己应有的功用。
我们都喜欢听他讲课,深深地被他的口才所折服,当然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那颗火热而单纯的心。
但有一天,他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迫于生活的压力,他打算去另一个城市做生意,按他的话说,就是一边做生意挣钱养家,一边抽时间继续自己的事工。
这样做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但遗憾的是,后来他在那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生命光景却一落千丈。他连最基本的阅读都没有时间,更不用说肩上的使命。
再后来,已经是“泯然众人矣”。曾经的他才华横溢,能力突出,备受众人瞩目,而今能力尽失,变得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除了还有一个空洞的名号,任何信仰的实质统统丢掉了。
这就是我们想到的结果吗?难道今天的我们,不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
想想这句话吧!他也需要生存,身为木匠之子,甚至三十年的生活中,他也成了一个木匠。我相信他亲手做出来的东西,一定非常出色,也非常让人喜欢。
但他心里,有一道非常清晰的界线:他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并非是为了成为一个出色的木匠,而是为了完成更大的使命。
当时期满足之时,当那个神圣的召唤在天空中回荡之时,他从约./旦河清冽的水中走出来,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毅然决然地告别自己的父母和自己所爱的弟弟妹妹,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这是一个沉重的思考。今天的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有没有以父亲的事为念呢?有没有真正活在父亲的家里呢?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是否一直记得自己真正的身份?我们的眼睛是注目于繁华的世界,还是注目于永恒的家乡?
请记得,我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我们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因此我们对物质的追求也应设立界限,学会适可而止,而不能深陷其中。
否则,我们就忘记了自己来自哪里,并最终将走向何方。
新的一天,愿我们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更记得父亲温柔的叮咛。愿我们的心都以他的事为念,愿我们的脚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
【作者简介】 韦长安,雅博网作者,专职牧师。1975年生于河南驻马店,自幼归主,因受父母影响,决志奉献为主传道。自中南神学院毕业后,在河南驻马店教会专职服侍至今。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