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媒体的镜头VS耶稣的看见

2022-05-10 作者:李子和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images-2.jpeg
 
        经文: 马可福音12:32–40
 
 
 
        A、前言
 
        在过去的社会中,人们若要取得资讯,需要行万里路或读万卷书;不过,在今天的社会中,一般人若想要知道天下事,还要再加上从报纸、电视、网路、演讲、…甚至讲道等媒体所得来的资讯。
 
        媒体,乃是现代人「看见时事的重要管道」;而,这重要管道的「镜头」,却是由某部分「人」所掌控。既然是人所掌控,难免会有所不足之处;而,不足之处,往往也导致接收资讯者的「看不见」。
 
        那麽,为了避免「媒体镜头」看不见所导致的缺憾,本文要将「媒体的镜头」与「耶稣的看见」作一个比较。期待透过圣经教导中之「耶稣的看见」,来补强社会大众所依赖之「媒体的镜头」;让「耶稣的看见」来帮助我们,看见社会中一切需要关心与付出关怀行动的人与事。
 
 
 
        B、经文释义
 
        1.背景简述
 
        在马可福音书中,打从洁淨圣殿的事件开始,耶稣就不断受到祭司长和文士的挑战。根据经文的记载,首先,他们是质问了耶稣的权柄(Ch.11:27-33),之后,他们又一步步地逼 -/迫耶稣,甚至让耶稣形容他们是想要杀害葡萄园主人之子的恶园户(ch12:1-12);然后,在v13-17,祭司长与文士又打发法利赛人与希律党人去找耶稣的麻烦,并且以「复活」相关的神学问题与耶稣辩论……。
 
        不过,到了V28-34,文士在「两大诫命」的辩论中,却对耶稣的论述甘拜下风(「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他什麽」v34b)。并且,在接下来的经文中,耶稣被挑战的形势整个转变;从v35开始,耶稣主动提出文士的错误之处,又接着谴责文士的行为…。由此看来,「两大诫命」应该是造成转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以下要用「两大诫命」来思考耶稣对当时的文士与祭司团体之批判。
 
 
 
        2. v38-40 耶稣的看见 – 以公义的原则看穿虚假的长袍
 
        这段经文裡,耶稣责备文士是爱慕虚荣、矫情做作、欺压善良…。不过,一般而言,文士乃是当时社会道德的标准;对于这样被社会上公认为「好人」的阶层,耶稣却叫人要防备他们,让人不禁要疑问「为什麽?」
 
        耶稣在教导群众的时候,说:「要提防经学教师」。这「提防」一词,乃是命令句,原意是「要看见」!那麽,若是以「两大诫命- 爱上帝、爱人如己」的标准去「看」经学教师时,就发现了这些人「爱自己的名声地位胜过爱上帝」。甚至,可以看见这些人不但「没有爱人如己」,反而还欺压当时社会中最弱势的穷寡妇;而,如此不符合诫命的行为举止,便让耶稣说:「他们一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参Bible Works 6.0。对「提防」一字的解释为see, look, be able to see, gain one's sight, beware of, consider, regard, perceive, discover, find;另外,马可8:18中,耶稣警告人「要防备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时所说的「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其中的「看不见」也是同一个字)。
 
        2.v41-44 耶稣的看见 – 以慈爱的内心不断怜悯身边的穷寡妇
 
        对于V41-44的这段经文,若是也以「两大诫命」来看,则寡妇明显是遵守了「爱上帝」的诫命;不过,若是以耶稣的角度来思考,则更可以看见耶稣「爱人如己」的细腻行动。在经文中,耶稣几乎是没有与寡妇有任何互动,若是如此,那耶稣是如何表现出「对寡妇的爱」?
 
        在经文中,耶稣坐着「看」财主们与穷寡妇(许多人可能比较喜欢学习耶稣「坐着」看,不过,坐着是分词,不是动词)…。经文中的那个「看」,是「未完成式」的动作。这样的动作,岂不让人看见耶稣当时是「不断地关注」身边微小的弱势者;而,藉由这样持续性的关注,耶稣对众人报导了这弱势者的生活。那麽,若以现代社会而言,耶稣如此的报导,便会让弱势者有机会得到实质的帮助。
 
 
 
        C、思考方向
 
        现代人的眼光,不断地跟着媒体的镜头跑;甚至,当媒体没有提供资讯时,就因为看不见而误以为许多值得注意关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媒体所提供的资讯以及意识型态,似乎已经左右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的思维与生活。而不幸地,媒体的镜头有其不足之处;并且,这些不足之处,有时会导致人们看不见公义与慈爱的角落,甚至让身边需要被关怀的事情与人物被忽略。为了要补强媒体镜头的不足,现代基督徒应该要学习耶稣的眼光,以公义的标准看见爱人如己的真理,且以慈爱的观察看见爱上帝的行动。
 
 
 
        D、参考资料
 
        詹正义 编。《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 卷一: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香港:基道,1998。
 
        Lamar Williamson, Jr. 着,郑慧姃译。《解经讲道注释丛书- 马可福音》。台南市:公报社,2010。
 
        Edward Hastings ed., The Speaker’s Bible - The Book of Isaiah VolumeII, Michigan: Baker Book House, 1987.
 
        电脑软体:Bible Works 6.0。
 
        林承宇,「从311日本大地震看媒体自律- 阅听人的醒与不醒,媒体的该为与不为」http://friends.pts.org.tw/message_detail.php?id=&kind=21
 
 
 
        E、讲章全文
 
        现代社会中,资讯流通的快速造成群众必须吸收比过去更多的资讯;那麽,为了要更有效率地吸收更多的资讯,现代人常要依赖媒体镜头的帮助。提到「媒体的镜头」,乃是现代人「看见时事的重要管道」;然而,这重要的管道,是由某部分「人」所掌控。既然是人所掌控,难免会有所不足之处;而,不足之处,往往也导致接收资讯者的「盲点」。对于这样的盲点,基督徒需要以圣经的教导来补足;因此,本文以「媒体的镜头VS.耶稣的看见」来探讨这个议题。
 
 
 
        一、媒体镜头的盲点
 
        1.镜头聚焦于某些特定事件或人物
 
        每当社会上出现某些令大众比较感兴趣的新闻议题时,掌控媒体镜头的人,总是会费尽心思地去持续报导同一事件的相关消息。之所以如此,最大原因应该是「投社会大众之喜好」,也就是因为「收视率」使然。媒体的镜头因为接受资讯者(社会大众)的喜好而移动,可算是无可厚非且难以避免的事;然而,仔细想想,当媒体的镜头只专注在特定事件时,其他相对「比较没有收视率」的事件,可能就会有「被忽略」的危险。
 
 
 
        2.「人的意见」影响媒体镜头前的呈现
 
        媒体镜头是由人掌控,而,掌控媒体镜头的人拥有「选择权」。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掌控媒体镜头的人是要自律或是要加油添醋,都免不了在「选择之间」让个人的意见影响到报导的内容。甚至,不只是在选择报导内容时会受个人意见的影响;在有意无意之间,所选择用来报导的文辞与口气,也会左右观众、听众、或读者的思维。
 
        媒体镜头会因为「人的意见」而受到影响,提到「人的意见」,当然不能说一定会有不好的影响;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因为「人的有限性」,导致「人的意见」一定是不完全的。人的不完全,会导致受其影响的媒体镜头也跟着不完全;那麽,对于因为「人的不完全」所造成的媒体镜头之不足,最好是能够以圣经的教导来补强。对于「人的意见」所导致的不足,可以用圣经的教导来帮助;因此,以下要从马可福音十二章38-44来思考。
 
        一般来说,这段经文中有两个重点,一是「要避免自己成为假冒为善的文士」,二是「要勉励自己如寡妇般地尽心奉献」。这样的主题,相信大家都很熟;因此,本文要从另一个角度「耶稣的看见」来思考。即,本文要思考「耶稣怎麽会看见文士的假冒为善?耶稣怎麽会看见寡妇尽心尽意尽力的奉献?」,也就是说,本文要从「耶稣所掌控的镜头」来「看见」「耶稣的看见」。
 
 
 
        二、耶稣的看见­ - 「公义」
 
        耶稣怎麽会「看见」文士的假冒为善?在v38-40的这段经文裡,并没有提到「看见」这个字眼。不过,如果从经文38节中的「提防」或「防备」这个字来看,则会发现其在希腊文圣经裡的用字就是「看见」。事实上,该希腊字的解释有许多,不过都是由「看见」所衍生的意思;那麽,台语以及和合本圣经将这个带有「看见」意思的字,翻译为「防备」、「提防」、或「谨慎」。
 
        无论是提防、防备、或是谨慎,其实仔细想想,都是与「看见」有关(要谨慎或提防,总不能闭着眼睛吧?)。不过,由所衍生的意义来看,这「看见」并非只是眼睛一时的看见,还包括「公义的判断」。提到「公义的判断」,事实上,如果回顾耶稣批评文士之前的记载,会发现耶稣打从洁淨圣殿之后,便不断以「公义的原则」来面对祭司长和文士一伙人的辩论。而,在耶稣提出「爱上帝与爱人如己」的两大诫命之后,这些人便在耶稣面前甘拜下风(参12:28-34,尤其是34b提到「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耶稣什麽」)。
 
        如果耶稣是以「两大诫命」来让文士甘拜下风,那麽,文士爱慕虚荣、假意祷告、或侵吞寡妇的家产(v38-40),正好就是「违反两大诫命的表现」。明显地,耶稣对于当时的社会所敬重的文士,提出不一样的看法,是因为耶稣有「公义的原则」;而,那个原则,就是文士也曾经表示同意的「两大诫命」。耶稣以「爱上帝与爱人如己」作为公义的标准,并以此检视当时社会大众对文士的看法(当时的媒体镜头)。而,在观察检视之后,耶稣提出有别于一般社会大众的认知;即,这些道貌岸然的人,没有以真诚祷告、没有爱人如己…,因此,他们是假冒为善者!
 
 
 
        三、耶稣的看见- 「慈爱」
 
        在V41-44的经文裡,寡妇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的表现,是值得学习的;不过,方才提到,本文所要学习的对象是耶稣。因此,我们还要思考「耶稣怎麽会看见寡妇尽心尽意尽力的奉献?」…在经文中,耶稣要教导门徒去学习寡妇爱上帝的信心与行为之前,有一个「动作(动词)」值得去注意,那就是「看」。照经文当时描述的景况,耶稣正坐着「看」财主们与穷寡妇…;而,那个「看」,是一种「持续性」的动作。对于要学习耶稣的现代基督徒而言,这个「持续地看」的动作,即,持续注意观察周遭类似寡妇的弱势者,就可以被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或许,许多人常被媒体的镜头带着跑,却忘记了身边还有需要被关心注意的人或事情。经文中看到,耶稣并没有跟着当时的媒体镜头跑,他不只看到财主们投入银库的许多钱,也在持续观察中看到寡妇的穷困生活以及寡妇「爱上帝的内心与行动」。耶稣持续关心注意生活周遭的穷寡妇,那麽,对于基督徒而言,也应该要持续关怀身边如穷寡妇一般的弱势者,持续注意观察他们的苦情是否「被忽略了」。
 
 
 
        四、结论-「看见」「耶稣的看见」
 
        耶稣的看见,是「公义与慈爱的看见」,也是一种「爱上帝与爱人如己的实践」。愿上帝帮助我们,能在接受资讯的同时,也以耶稣「公义的看见」来责备假冒为善者,也以耶稣「慈爱的看见」来持续观察身边所有应该被关怀的人与事。如此,让上帝国的公义与慈爱,能够实践于地上如同在天上,让每一位基督徒、甚至是每一位现代人,都能够「看见」耶稣的看见!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