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音大复兴与神学院建设
自从唐朝景教(涅斯多留派)以来,福音在华传播可谓残而不灭,伤而不断,几度沉浮,风雨飘摇。现今约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13亿华人还属于“未得之民”,这不仅是基督国度和全球圣局中的一个严峻问题,更是当今蒙恩的中国教会和信徒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重大使命。“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从当今动荡复杂的局势中,认清中国的福音形势、把握福音中国的关键,当然是事关国度的大事。笔者信主年短,灵命幼小,疏于详研,谨凭一腔对神国度的急切之心,在此试作一些浅析,仅出其砖,切盼玉出。
一、大复兴即将来临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展露出一种令人欣喜的盛况;而且,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长时期的基督教复兴正在中国急速地酝酿预备着,种种因素和迹象如下:
1、信徒增速空前。30年前,中国基督徒人数从大概70多万人,增长到现在大概超过8000万,官方内部统计甚至可能超过一亿,到一亿三千万,增长了100多倍,年均增长在18%以上。这是世界生命变革的“中国奇迹”。中国基督徒人数的这种增长速度在全世界教会历史上都是空前的。由此可见,上帝对中国这块土地的福音赋予了特殊的关顾和青睐。按照这种增长率计算,现在8000万信徒的基数,理论上讲15年后,就可达到6亿。
2、福音进入主流。近年来,大陆基督徒从过去的“三多”(妇女多、老人多、病人多)特征,逐渐呈现出青年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及白领阶层大量增长的情形,甚至进入到党、政和高官领域,预示着福音已开始进入社会主流;与以往中国宣教史上走上层福音路线策略不同的是,现今中国已有8000万牢固的信众基础,使社会主流领域强烈的福音辐射能量所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复兴,成为一种可能与保障。
3、信徒生命纯正。虽然信仰的整体成熟度无法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但在上个世纪残酷逼 -/迫和火炼中成长的中国教会,却造就出了一大批信仰坚定、生命纯正的领袖级信徒,十字架的道路和血泪浇灌出的生命根基,自然地使他们引领会众坚实地走生命之道,生命的复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兴,也是中国教会的大复兴的基础和前奏。
4、宗教政策转好。长期以来国内外力量为信仰自由与当朝不断争取,并可喜地看到中国家庭教会已开始从地下转向地上,并可印发各种信仰资料,公开兴办小型神学院;而且部分宗教专家纷纷向z /-府呈文,陈述国家认可和接纳而非打压取缔家庭教会神学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家庭教会的维权历程从过去无奈被动地屈服,到相持相争,到现在积极地争取和以法维权(如部分地区z /-府批地给家庭教会盖教堂,万邦、秋雨之福教会申诉迫使z /-府撤消取缔令等),表明宗教政策在不断地开放,为福音的更大复兴预备了环境和空间。
5、政改带来契机。中国社会正处于飞速的转型时期,传统文化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和民众的发展需求;信仰危机导致价值观扭曲、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信仰的缺失还必然会导致市场经济和政zh i改革的变种和异种;换句话说,当今中国一切真正成功的改革必须是以真信仰所带来的每个个体生命的变革为核心和本质。否则,还是古今中外一切失败改革的续写罢了。结合西方国家政zh i与基督教关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与中国政zh i体制改革的势在必行和必然走向,使我们不难揣测政zh i体制改革是基督教教化力与影响力大大崛起的最好契机。可以说,中国的宪政之日,就是基督信仰更大复兴之时。
6、异象应验复兴。早在非洲大复兴时,就有主对一些先知说:“今日非洲复兴是将来印度、中国复兴的前奏”。“神要复兴中国”等。事实印度700万人的复兴布道也早已来临,难道中国之人山人海的大复兴还会远吗?
二、大复兴面临的问题与神学教育的重要
1、喂养问题。按照前30年的增速,15年后可能会达到6亿信众(若按有的先知说“每天有10万人归主”,则需要20年),100只“羊”需要一个牧师喂养的话,就需要600万个牧师,意味着每年神学院至少要培养出30万名牧师。建国以来全国“三自”的近20所神学院一共才培养出11000名学生,世界著名的达拉斯神学院90多年才培养出12000名牧者。非洲和印度大复兴时期当场决志者多,但据统计真正归信者只有2%,主要原因是缺少大量牧者跟进喂养,这是前车之鉴。可见,国内神学院建设任务何等重大、时间何等紧迫。
2、异端问题。现在已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异端在中国各地出现,大量火热而蒙蔽的可爱的信徒被掳去;也有不少由海外传入中国的神学理论与崇拜方式,造成中国教会内部的争论与分裂,令人痛心疾首。越是复兴的地方,魔鬼越忙碌,异端越猖獗。即将来临的大复兴,与异端的争战将非常激烈,而防范攻克异端最好的武器就是正统的神学,神学教育任重而道远。
3、宣教问题。随着福音迅速向社会主流和高层传播,许多有文化、有思想、理性强的慕道友会提出诸多的疑问,其实多是一些深奥的神学问题,牧者和信徒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神学知识方可应接时代的要求和挑战。
4、教化问题。教会是金灯台,信徒是光是盐,福音所到之地必然会引领和改变社会精神文明和文化形态,基督教文明反过来促进福音兴旺;基督信仰复兴所辐射出的基督文化势必与深受后现代主义和传统文化影响的本土文化产生剧烈的碰撞,这挑战性的使命要求我们的牧者要学者化、学者要牧者化,而这种转化的过程只有通过系统全面和长期的神学教育作为支撑和后盾。
由于中国神学教育的严重缺乏,教牧人员和广大信徒普遍存在信仰架构的整体性缺失,造成信徒对神和真理有诸多不同的、甚至不正确的版本;以至影响了讲台供应、信仰坚固、教会管理、宣教护教以及本土化神学建设、神学思想发展、护教与对文化的批判与重建等一系列圣工建造,使中国教会自身建设一直处于低层次水平。因此,神学教育和神学院建设,已成为影响中国教会兴衰发展的关键和瓶颈。
三、国内神学院建设现状
1、官办神学院情况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无神论政权掌控和扶植的“三自”官办神学院,全国共有20所,虽然稍成体系和建制,但其神学却以“解放神学”“德日进神学”和“过程神学”这些落后淘汰的神学和部分政zh i性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伪神学”。根本谈不上纯正、正统,且规模有限。许多毕业生不得不重新深造其他宗派神学,彻底更新方可正确传道。
2、私立神学院情况
家庭教会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一批秘密的小型神学院。虽然,稍微减缓了家庭教会用工需求,但量质方面都还处在起步和开始阶段。由于家庭教会神学院学生数量少(几名至几十名不等)、文化水平低、师资力量弱、场地小、资金缺等原因,总体来说神学教育及教学管理不正规、不统一、不系统,根本性、全面性、科学性的整合和提升迫在眉睫。
大力建造家庭教会神学院是中国教会复兴的方向和突破口。因为,官办神学院深受体制政权辖制,很难在根本上扭正提高;而家庭教会办院却点多面广,相对自由隐蔽,发展空间极大。虽然松散低落不齐,但可塑性很强(后面重点阐述)。笔者认为,中国家庭教会最终代表着中国教会的未来,家庭教会神学院建设也代表中国基督教神学建设的未来。
3、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是招生难,由于生活、生存和经济条件等因素,放下工作全职读神学的信徒很少,有这样心志的年青信徒更少。二是提高难,在读神学生大多文化学历、英语水平和人文素养不高,出国深造、学术造诣和向经院派水准攀登就有一定的难度; 而自身素质条件够格、外在条件又允许的学生却又廖廖无几。三是工作难。大多家庭教会对全职工人没有薪金制度保障,或者薪金无法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神学生学到的神学理念与教会传统冲突太大,在矛盾和困难重重中学以致用、拓展工作,既是严重的现实问题,又是急待破解的理论课题。
4、思想认识情况
当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教会和牧者,对神学仍存偏见和否定的态度,而一些理性较强的信徒却奉神学等于信仰的思想,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教会内部更多的是以眼前的传福音、开教会为急务,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并支持潜心神学研究的重要性。
没有深刻的神学,就没有深刻的灵命;没有纯正的神学,也没有纯正的教会;没有强劲的教会,就没有强劲的复兴。
基督徒必须改变短视的“救亡图存”式的实用主义心态,重新省察、建构基督教神学,百年大计,在于人才的预备;人才的预备,首先是思想的预备。求主感动一部分真正热爱上帝和教会的人,躬耕书斋和讲坛,为中国教会百年,乃至千年的思想和人才预备奉献心香。
四、家庭教会神学院发展的几点思考
1、引进国外一流学院,突出多样化。
主动与美欧、港台等正统、资深的一流神学院广泛开展联合,在国内展开多样化的神学教育(这方面现状令人痛心)。学制形式如中文全日制班、网络学习班和函授班等;学科类别如宣教神学、教牧神学、圣经神学等等; 学历种类如大专、本科、硕士等。各国外神学院建立中国分院,以分院为中国本部再按区域逐次建立地区级分院。
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突出本土化。
历史实践证明,跨文化传播成败取决于本土化的程度。在引进国外老师教学的同时,必须有计划地重点培养出本地师资,兼从境外引进华人优质师资,建立梯级师资储备库,以高带低、以老传新,学中教、教中学,形成自产、自教、自强本土化师资培养体系。
3、针对问题进行教改,突出跨越性。
基督教神学在中国扎根,必须成为“中国”基督教神学。这就是基督教神学在中国的“处境化”或“关联化”。创造性转化就是在研究圣经和教会传统的前提下,根据中国教会现状,提出造就中国教会的神学来。这种创造性转化不是刻意寻求中国特色,而是自然就具有中国特色。非常重要的是这种转化一定要建立在对圣经和历史进行详尽的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中国教会存在的诸多缺失,进行针对性、前瞻性、跨越性的教学改革,在原本的教学计划中,重订主次、突出重蔽;不可教条地照搬照抄、死板地照本宣科。
4、强化办学治学理念,突出精品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什么样的神学院,就有什么样的神学生;什么样的神学生,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会。可见,神学院教学质量会直接在规模和时间上对教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神学院不仅要在真知识上下功夫,更要按照“从严、从高、从实”的办学治学理念,在学员灵修、信心、作风、吃苦、心理等方面制定系统教案及措施,刻苦操练,臻至精兵。
5、构筑良性招培体系,突出创新性。
按一流标准,设置学院内部功能处室,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外,重点建立以落实人性化奖学金为主的招生体系、工场伴随扶持的工资供给体系和学院扩展状大的充足资金保障体系。创造性做好“钱袋子”、学员就学、工场事奉的难题。
6、拓展学院建设网络,突出信联化。
学院广泛建立与国内外神学院、各地教会、招生地区、实习工场、师资联盟、资助机构、差传机构、媒体机构、z /-府部门和慈善组织等密切联系,形成多功能、互助型、高效益的立体化网络。
【哈3:2】耶和华阿,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
二O一O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