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的官与寡妇的比喻
圣经:路加福音18:1-8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主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上帝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们。
今天的福音是主耶稣用比喻的形式教导了“常常祷告”的道理,似乎对于这个道理,我们大多数的弟兄姊妹都非常清楚了解,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因为常常祷告的人需要拥有对上帝极大的信心,反过来说,不愿意祈祷的人其实并不真正相信上帝,他们所相信的就是自己。从人的本性来说,我们是不愿意祈祷的,祈祷否定了人自我的能力,叫人谦卑下来,依靠上帝的大能,寻求上帝的帮助。祈祷叫我们承认自己的软弱和不足,祈祷要我们相信上帝的大能和丰盛,只有如此信心的人,才愿意,并且欢喜常常祷告。圣保罗也提醒我们说,“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我们在理解这个比喻的时候,必须联系上文,就是主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七章的教导,主告诉门徒,当他再来的时候,这个世代要像挪亚的日子(路17:26),也要像罗得的日子(路17:28),挪亚的时代“世界在上帝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创6:11)罗得的时代“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创13:13)主耶稣提醒我们,基督徒若是身处于在这样邪恶的世代中,必须要恒切祈祷,否则的话,极其容易灰心。
人是非常容易灰心的,尤其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吕振中译本把路加福音十八章一节翻译为,“耶稣对他们讲一个比喻,论到人应当坚持祷告,不可丧志。”灰心丧志的人往往就萎靡不振、一蹶不起了。
很多人不喜欢、甚至不愿意祈祷的根本原因就是,人骄傲之心作祟,“求神不如求己”的心态也存在很多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中间,他们只有到黔驴技穷、无计可施的时候才知道要跪下祈祷,否则实在不肯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弯曲他们“挺直”的膝盖。但是,人往往是骄傲越大,对打击的耐抗能力却越差,当祈祷本身并不能给他们有立竿见影的果效时,他们自然就更厌恶祈祷了。反正求上帝也没用,又何苦花时间祈祷呢?
再者,祈祷也不能给那些想要偷懒的人带来“实惠”。如,一个参加考试的学生,祈祷并不能免除他复习的辛苦,若是做一个祷告,就可以不用复习,第二天照样可以考出好成绩的话,那谁不肯祈祷呢?又如,一个种地的农民,祈祷也并不能免去他耕作的辛劳,若是做一个祷告,就可以不用辛苦而收获,又有谁不愿意祈祷呢?如果,在原本辛劳的工作上,还要比一般人花出更多的时间祈祷,甚至也不一定能看到什么奇特的效果,那我们还有必要常常祈祷吗?
有不少人把祈祷得不着的原因归结为,祈祷的太少,似乎我们在上帝面前的祈祷能“累积”、“叠加”到一定程度的话,上帝就会垂听了,于是他们可以为一件事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祷告,认为只有这样付出代价的祈祷,才会有收获。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错误的,甚至是拜偶像式的祈祷观念,祈祷是否蒙应允与祷告的时间和祷告的词汇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出于上帝测不透的主权和恩典。很多基督徒所谓的“常常祈祷”,或者“不住的祷告”也往往都体现在他们的私人事务上,如,身体、家庭、事业上,但是上帝却要求我们“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6:33),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为自己的私事祈祷,而是要我们衡量孰轻孰重的关系。
关于这一点,我不得不指出,圣公会与其他自由派教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我们更注重的是教会团体的祈祷,在教会公共祈祷中,我们要放下自己的私事,却为着教会整体的意向(不是异象)——这个意向不是我们一间教会,而是普世教会的意向,一同向上帝祈祷。这样的祈祷就体现在公祷书的灵修与崇拜中,在公祷书中的每日祈祷礼仪,是按着福音的教导与教会的年历编排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祷告,在每天的祈祷中,我们都要使用规定经课进行默想与祈祷。当然,基督徒个人的私祷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与圣公会教友来说,我们的私祷明显受到公祷书的影响,在我们的祷告中,需要不断为教会、为国家、为他人代祷,而后才为我们自己的私事。如公祷书早、晚祷的礼仪中,有如下的启应祷文(公祷书31页):
启求主向我们大显慈悲,
应把祢的救恩赐给我们。
启求主使祢的仆人正直公义,
应使祢的子民欢乐歌唱。
启求主使天下太平,
应因为只有在主里面我们才可平安度日。
启求主看顾我们的国家,
应引导我们走真理和正义的路。
启愿世人明白主的圣道,
应使万国认识祢的救恩。
启主啊,但愿贫困的人不被遗忘,
应使贫穷人的盼望不致落空。
启求主洁净我们的心,
应用圣灵扶持我们。
这样的启应祷文比我们每天喋喋不休、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甚至语无伦次地为自己的私事祷告完美的多了,这些祷文虽然短小,却精悍,文字也透露出优雅,实在对我们的灵修生活有着极大的助益。公祷书能保证我们最低限度的灵修需求,故此,我一直强调我们的会友,应该每天按公祷书的要求祈祷,而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有些批评者认为,使用固定的礼仪会抹杀基督徒私祷的热情,其实这样想法大可不必,公祷书丝毫没有否定私祷的重要,相反提升了私祷的意义,叫我们的祈祷不至于落入情感的控制中。今天很多基督徒的信仰生活都是被情感所控制的,感觉若是好了,祷告的话似乎也会多点,感觉若是不好,祷告就无话可说了,甚至也不愿意祷告,这样的光景是才是非常可怕的,而公祷书却固定了祈祷的仪式,叫我们可以按部就班的祈祷,无论在怎么样的光景中,公祷书都提醒我们,应该敬拜、尊荣至圣的上帝,没有任何事、任何情绪可以影响我们对上帝的事奉。
那我说的这些与今天的福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就开始思想今天的福音。
今天的福音是主耶稣讲的一个比喻故事,故事的主角只有两个人,一个寡妇与一个不义的官。“官”(κριτ??,原文字号是02923)按原文的意思是指“法官”,故此在别的中文译本圣经都按原文翻译为“法官”(现代中文译本、新译本)、“审判官”(吕振中译本)或“判官”(思高本)。寡妇因为受到“对头”不公平的对待,来求这个不义的官,而这个法官既“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路18:2、4),自然对这个寡妇的诉求不理不睬,无奈他经不起寡妇的纠缠不休、穷追猛打,于是就为这个寡妇伸冤了。
这个故事实在太简单了,既不惊心动魄,也无诱人情节,实在没有什么悬念可以叫我们思想,但是,在个比喻中却透露这深刻的信息。
寡妇是什么人?当然从字面来说,就是死去丈夫的女人,按天主教圣经学者约翰?皮尔希(JohnJ.Pilch)教授的说法,“希伯来文‘寡妇’这字的意义为‘沉默者’或‘无法言谈者’。在父权的地中海世界里只有男性才能扮演公众的角色。如果长子尚未结婚,失去丈夫以及代言人已故的寡妇的命运更加坎坷。……由于寡妇被排除在犹太人的继承法之外,她们成为被欺压和破坏的普通象征。”(耶稣的文化世界TheCulturalWorldofJesus)故此,在圣经中,上帝特别提到他是寡妇依靠者。诗篇六十八篇五节,“上帝在他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诗篇一百四十六篇九节,“耶和华保护寄居的,扶持孤儿和寡妇,却使恶人的道路弯曲。”上帝也提醒以色列人,“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出22:22)“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亚7:10)因为“孤儿的呼吁、他必不轻忽;寡妇的哀冤、他必不藐视。”(便西拉智训35:14)
可见,在圣经中寡妇是无依无靠之人的象征,这些人在世上毫无帮助,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掌权者“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路18:2、4),请注意,主耶稣在比喻中,特别提到两次这个法官的邪恶与傲慢,这与哥林多前书八章二十一节的经文——“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正好相反。按照上帝的律法,作为掌权者理应照顾孤儿与寡妇(申10:18、14:29、16:11),但是,这个法官既然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自然不可能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也断然不可能公平行事。巴克莱博士指出,“这位法官显然不是犹太人的法官。犹太人所有普通的纷争,都是带到长老们的面前,从来不会到法院去。根据犹太人的律法,如果有案子需要仲裁,一个人是组不成一个法院的。通常要有三位法官,一个由原告选出,一个由被告选出,而另外一个则由中间人委派。法官是受薪负责治案的官员,由希律或是罗马z /-府所委派。这些官吏皆是声名狼藉的。除非原告人有权有势,或是愿意出钱行贿,否则别想案子取得胜算。甚至有人说他们不惜为一顿饭而歪曲正义。”(路加福音注释,每日研经丛书)可见,这些所谓的法官根本就是依附罗马政权的外邦人,或者是卖国求荣的犹太人,他们对罗马政权俯首帖耳,对待犹太人自然是蛮横欺压,何况对待一个无权无势、穷困潦倒,毫无油水可捞的寡妇。当这个寡妇鸣冤叫屈,向他求助的时候,他自然置若罔闻、不予理睬了,或者他早已经从对方手中收受了贿赂,即便没有,他也不愿意搭理这个寡妇,为她伸冤。
在读这个比喻的时候,我们切不可把这个不义的法官比喻成上帝,因为上帝是公义的,他绝不拒绝冤屈之人的祈祷,相反,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申32:35)
但是,在这个比喻中,寡妇却象征“上帝的选民”(路18:7),寡妇一无所有,所拥有的就是正义在她这一边,她谋求是“伸冤”,而不是“报复”。故此,寡妇的求告绝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代表了地上教会的诉求,“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路8:3)
“对头”(?ντ?δικο?,原文字号是00476)就是“仇敌”,这新约圣经别的地方,这个字就是指魔鬼。如,彼得前书五章八节,“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这里的“仇敌”与“对头”在原文中是一个字。魔鬼是上帝选民的仇敌,它是抵挡者,它抵挡上帝(太4:10帖后2:4),也控告上帝的子民(启12:10)。故此,在地上的教会,受到患难和逼 -/迫乃是无法避免的。
故此,当逼 -/迫的事临到教会,教会在地上受到冤屈的时候,我们不要把指望建立在不敬畏上帝的世俗政权上,因为他们如何可能会为轻易教会伸冤呢?今天有不少“天真”的基督徒,他们幻想只要国家的掌权者能够成为基督徒,自然教会就可以在国家有更加有利、自由的空间,我对这种看法一直持质疑的态度,因为无论是从圣经还是教会历史中,都没有这样的看见,世上的掌权者是否是基督徒,与教会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教会的复兴在于真理福音的传扬,当救恩的真道广传天下,罪人的生命被更新之后,社会风气确实会有所改善,但是,这一切并非出于上层建筑的推动,乃是在于上帝圣灵的工作。当然,在一个抵挡上帝、辖制思想的政权(如,古罗马帝国以皇帝崇拜作为国家宗教)下要传播上帝的福音确实会遭遇到更多的患难,甚至付出流血的代价,因为“不可拜偶像”的诫命已经否定了一切除了上帝之外的任何崇拜,包括对于君王的绝对效忠。但是殉道者的血,岂不正是福音的种子吗?故此,当我们把希望建立在那些执政掌权者悔改归正的时候,还不如努力为传递耶稣基督的福音做出可贵的见证。
在一个敌基督的世俗政权,地上的教会不可能谋求完全公平和公义。圣约翰指出,“我们知道我们是属上帝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5:19)圣保罗也提醒,“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 -/迫。”(提后3:12)当然,我并不是说,教会不能为自己伸冤,就算圣保罗也曾经为自己传福音受到犹太人诬陷的事而上告罗马皇帝凯撒(徒25:11),他上告的目的并非真正相信罗马皇帝可以公平、公义的处理此事,而是期望可以在z /-府面前为福音做见证,当然,圣保罗实在为主做了美好的见证,甚至在“凯撒家里”(腓4:22)也有归向主耶稣基督的人。
那么主耶稣说这个比喻的用意是什么呢?难道是让教会效法这个寡妇,在受到危难的时候,喋喋不休地与世俗z /-府讨价还价、谋求公平呢?当然不是!我甚至感觉这个不义的法官还是有一些廉耻的,因为在寡妇的常常烦扰下,他居然为她伸冤了,若是法官恼羞成怒,把寡妇抓起来劳动改造,或是送到精神病院,或是以扰乱国家机关的罪名直接判 x ing,那又如何是好呢?
主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路18:8)是谁给上帝的选民伸冤呢?不是那个不义的官,乃是上帝,因为上帝要彰显他的公义。在启示录六章中记载,“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上帝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启6:9-11)
在这个比喻中,主耶稣提醒他的教会,不要因为世界持续的黑暗而丧失信心,有时一个不义的官甚至为了一个并不高尚的理由——“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路18:5)而为一个寡妇伸冤,何况我们的上帝,岂不救助他遭遇逼 -/迫、蒙受苦难、昼夜呼吁的选民吗?
主耶稣说,“上帝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路18:7-8)
在毫无公义和怜悯的世代,上帝选民不住向上帝呼求,难道上帝没有听到吗?不是的!主耶稣指出,那是上帝还在忍耐,他是在为“他们”——就是上帝的选民——忍耐,上帝的忍耐是为了他子民的益处,培养他们坚韧的品格,但是到了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他必然要伸冤、要审判。
主耶稣在这个比喻的结尾表示了他的担忧,“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路18:8)这句话是不是意味着在末了的世代,人的信心会丧失殆尽吗?或者说,真正能坚持信德的人,只是为数不多的一些人呢?我对这句话不敢下断言去解释,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当祈求主,不要叫我们失去信心,让我们在任何环境和境遇中,都能坚持祈祷,坚固我们的信仰。
谈论到最后,我要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今天的福音与使用公祷书祈祷有什么联系呢?在这里,我想借用侯士庭(JamesM.Houston)博士《灵修神学发展史》中一段话来回答,“圣公会的灵修有一特质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即公祷书(BookofCommonPrayer)的敬虔。……英国圣公会的灵修即在于这本公祷书,其对教会的影响力至今还能看到。公祷书非常重视认罪和在上帝面前痛悔,亦强调上帝的护理和上帝对人生活的细节及责任的指示。公祷书出版后,多次修订,增加了人在上帝面前时代性的责任。公祷书维护了圣公会的灵修生活,它为教会的崇拜提供了灵修最低要求的保证。各地驻堂牧师可能道德败坏,但教会不会因此崩溃,因有公祷书的支持,为教会提供崇拜的架构。虽然圣公会的历史多次不振,然而公祷书却一枝独秀。”
对于我们的教友来说,常常祈祷也意味着不间断的使用公祷书的礼仪进行祈祷,在任何的环境中,我们都不要放弃这一美好的传统,好叫我们与普世的教会一起呼求上帝的怜悯,在这个弯曲悖逆的世代,维系、坚持我们的信仰。
但愿荣耀归于圣父、圣子、圣灵,起初这样,现在这样,以后也这样,永无穷尽。阿们。
2013年10月20日圣灵降临后第二十二主日崇拜讲于上海圣法兰西斯堂分享
【作者简介】 约拿单,美国联合福音圣公会牧师,上海虹口人,暂居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