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伯利恒
2017-01-18
作者:朱韬枢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达到属灵的三个经历
任何一个基督徒要达到成熟的境地,都必须经过以利米勒和拿俄米的三个经历。首先,你必须知道如何享受神家中的丰富,享受基督的丰富,如果你不会享受这些丰富,你就不能全心全人来爱主。我们能来爱主,因为神对我们来说太可爱,太丰富,太实际,太满足了。然而这仍是在感觉的层面上,我们不能一生都停留在得满足的经历中。可能这个经历非常好,可能你在属灵不同的阶段中享受到这样的经历,但是你不能总是停留在其中。如果你总是留在享受里,你的享受就会取代了供应你享受的那一位。主耶稣是那位供应者,祂给你这些丰富,是盼望你来爱祂,不是叫你一直沉醉在这些丰富里,珍赏这些丰富,却忘了供应你的那一位。我们往往享受主的爱,却忘了主自已;享受主的启示,却忘了启示的主。因此主就必须带我们到下一个经历,那就是饥荒。
饥荒的经历有时是个人的,有时是团体的。可能整个教会经历了饥荒,整个教会感觉到“我们没有足够的食物,我们觉得不足”。这时有的人会留下来,有的人就选择走不同的路。饥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暴露出你这个人真实的光景。我们在富足享受的光景中,很容易赞美主,很容易说爱主,可是这不是你的真心话,你真正爱的是那个享受。直到饥荒来了,你才开始思考自己的光景,主用这个饥荒来暴露你,让你知道你真正的情形。这就是以利米勒的光景。这位大名叫“我神是我王”的人,当食物充足的时候,他就是“我神是我王”,他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真实的光景。当饥荒来的时候,他带着妻子离开了。这就是第三个经历,他们经历到自己的软弱。
拿俄米是一位才德的妇人,她顺服丈夫,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犹大到了摩押地。在那里他们的光景完全被暴露出来,借着这样的暴露,那些与神不相合的部分至终就死了。她对属灵的事有认识,因此她从“我神是我主”这样的口号里出来,成为有“甜美”实际的人。在这些消极事物的死亡中,有一些为着神的事物产生出来了,至终叫她可以回到犹大来完成神的心意。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会为他们感到惋惜,这么长的时间就这样荒废了。有些弟兄姊妹离开神十年、二十年之后,又被主带回来。一面你真是替他高兴,但是你也为那些逝去的光阴感到遗憾。无论如何,你要记得,当你在最深的沮丧,最深的软弱,最深的艰难中,要回到主身边,因为主总是等在那里。
耶和华眷顾祂的百姓
第六节说︰“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我们拿这一节和第一节比较︰“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第一节里没有神,这里只有饥荒、粮仓、士师、秉政,但是到了第六节,神出现了。虽然这里提到了食物,但食物不是重点,重点是神。我们读经时应当思考,为什么圣经不写“她就与两个儿媳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听见在伯利恒有丰富的粮食”?圣经理应这样写,因为拿俄米离开是为了逃避饥荒,现今伯利恒有了食物,这是她所面临的问题的解答。路得记的作者为什么要把“耶和华”摆进去?为什么“耶和华”出现在这里?这说出拿俄米不再只想享受丰富,她已经领会到︰所有一切都是出自于神。
一个人开始爱主的时候,他爱主,爱教会,爱主的祝福,爱主的丰富,爱聚会,爱圣徒,也爱听弟兄们彼此说“赞美主,哈利路亚”。但是在他享受这一切的时候,他还不是那么的信靠主。拿俄米经过了头五节的经历,离开了犹大,成为寄居的,然后丈夫死了,两个儿子娶了媳妇,两个儿子也死了,到了第六节她回来了。她回来不仅是为着粮食,更是因为耶和华眷顾祂的百姓。虽然粮食在这里,但是粮食不再是重点,重点是耶和华。耶和华是怎样的一位?耶和华就是“我是那我是”。现在她什么都没有了,丈夫去世了,大儿子死了,小儿子也死了,但是她明白,耶和华神在伯利恒。神在哪里,那里就有粮食,就有生命的供应,因此她定意回去。
这就开始了一个属灵人的旅程。
信靠神并满有人性美德的属灵人
接下来这段圣经告诉我们,属灵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属灵人认识神。一个属灵的人信靠神,他和主有亲密的关系,他不远离主的同在。虽然拿俄米人在摩押,但是她的心在伯利恒,她的心在主那里。因此她似乎是说,“我知道神在那里,神眷顾祂的百姓,我要回去,我要回到教会生活中,我要回到亲爱的主那里,重新把自己奉献给主”。这是一个属灵人。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经节里看到,她一直持守住这个原则。
第二,属灵人是满有人性的。我们常以为属灵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是拿俄米是满有人性的。第七节说︰“于是她带同两个儿媳,起行离开所在的地方,上路回犹大地去。”两个媳妇以为她们只是跟着婆婆,婆婆心里却打算好,要把两个媳妇送回她们的家乡去。这很叫我们吃惊的,一个年纪大了的人,又是孤孤单单的,应该想要紧紧抓住手边所有的。现在她没有财富,没有丈夫,没有儿子,身边只有两个媳妇,但是她竟然要把儿媳送回去,然后自己去跟随主。这是何等的人性!
有时死了丈夫的妻子会这样哭︰“你怎么就这样走了?你走了叫我怎么办?叫我以后靠谁?叫我怎么活下去?你怎么可以这样就丢下我!”虽然她哭的是丈夫,事实上她哭的是自己。没有人知道她是因着思念丈夫而哭,还是为着担心日后的生计而哭。但是拿俄米的表现,却像男人一样。丈夫死了,儿子死了,现今她惟一的安慰就是这两个媳妇,如果她还想有什么倚靠,就得靠她们了。我们从后面也看到,她甚至不能出去工作,是路得出去工作来奉养她。拿俄米在这样一无所有的景况下,她是这样的属灵,她把自己信托给主,为两个儿媳打算她的将来,要她们回自己的娘家去。
你知道在众地方教会中,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似乎失去了人性的美德。许多时候弟兄责备人不在流中,我总是想︰“为什么你要这样大喊大叫?你只要把他带回流中不就好了。”如果你不能把人带回流里,那你就该闭嘴,信靠主来工作。为什么总是要引起话题?谁在流中,谁不在流中?谁作了这个,谁作了那个?这是什么?这就是缺少人性。在主的恢复里,弟兄们,我们要属灵。我们要属灵到一个地步,在我们当中展现出耶稣崇高的人性。这就是在拿俄米身上所彰显出来的。
愿耶和华以恩慈待你们
“拿俄米对两个儿媳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8节)要说这样的话真难!这话一说出口,她就是真正的一无所有,她已经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儿子,如果连儿媳也走了,就只剩下一个孤孤单单的老太婆,什么都没有,甚至连生计都无法维持。但是拿俄米这样甜美的对她们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
哦,“愿耶和华”,到这个时候,她还记得主。她被主对付到一个地步,失去了一切,她仍旧信靠主,她说“愿耶和华”。虽然她知道当媳妇回到娘家以后,她们就没有办法再跟随耶和华了,即便如此,“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就在她失去一切之后,她认识了主,她就能说“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
许多次我一读到这里,眼泪就流出来了。这些经节里表达出来的感情是这样丰富,这样真挚,这样真诚,这样无私,完全没有己的成分在里面。她要她的儿媳各人回娘家去,在那里她们还有住处,还有人照顾,还有机会再嫁。“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她向着主是这样的坚定,“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9节)。这是何等的言语!当她说到她们在新夫的家中时,难道不会想起自己的两个儿子?她对媳妇说“我的儿子死了,愿神给你们好丈夫”,这些话就像利箭扎心一样。虽然她这样的心痛,她仍旧这样说,这是一位何等属灵的人。
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
“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9节)这真是一个无望的光景,三个寡妇放声痛哭!三个寡妇,一个年长的,两个年轻的,必须要分手,大家各奔前程,还有什么景况比这更叫人伤心。如果她们在一起,起码还可以彼此安慰,现在连彼此的慰藉都没有了,因此她们就放声而哭。两个媳妇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10-11节)她好像在哀求她们,“为何要跟我去呢?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是一点盼望也没有了吗?”
根据律法的规定,如果兄长死了,弟弟必须娶死人的妻,好为哥哥存留后嗣,为死人留名。所以拿俄米才会说,如果我还有其它的儿子,他们还可以作你们的丈夫,可是我已经没有儿子了,在我腹中也没有儿子可以作你们的丈夫,“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拿俄米的话真是呕心沥血,边哭边恳求,“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12-13节),你们以为你们日子难吗?让我告诉你,我比你们更难。
这里的希伯来文很难翻译,恢复版翻成“我比你们更是愁苦”,你们愁苦,我比你们更愁苦。和合版是“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这和钦定版的翻译相同,意思是不要以为我要你们走,不要以为我喜欢你们走,我不要你们走,可是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你们不能跟着我,跟着我一点盼望也没有!你们跟着我是无路可走的,在犹大地人只会把你们当作摩押人,当作不洁的外邦人,在那里你们找不着丈夫,没有未来的盼望。因此她说“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当我思考你们的需要时,我里面实在觉得愁苦。
拿俄米接着说,“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13节)。她似乎是说︰我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儿子,就是因为我们离开了伯利恒,因此神要管教我。然而她的话里又没有苦毒,她没有说“不公义的神攻击我”,也没有说“严厉的神责打我,过于我所能受的”,更没有说“神这样击打我,真不公平”。
你们年轻人是不是最喜欢说“不公平”?你们是不是常对主说“不公平”?如果没有,那表示你不常祷告。“为什么那个弟兄起来讲话,大家都说阿们,我祷告的时候,没有人阿们?这不公平!”“为什么他们总是拿到比较好的部分分享,我总是分到比较差的?主啊,这真不公平!”说这样的话,就表示你不认识主。
拿俄米真是属灵,她在十年中经历了非常的遭遇,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儿子,至终还要恳求两个儿媳离开她,然而她是“为着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她在这样悲惨的景况里,心里的愁苦还不是为着自己,而是为着别人。盼望你们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要学习满有人性,不要学红卫兵,g e命无罪,造反有理。有时候我们在教会里坚持一个立场,不是为着基督,而是为着基督之外的事物,结果只产生权力斗争,只产生弟兄相争。我觉得非常的悲伤!我们是弟兄,我们是一同来爱主的,为什么要这样相争?
如果你真是属灵,首先你一定有主,其次你一定是满了人性。如果你满了人性的美德,你会考虑怎样挽回弟兄,怎样爱弟兄,怎样把他带回来,怎样帮助他,而不是指责人“你不在流中,你不为着职事”。弟兄们,这根本不应该成为我们中间的话题,这样的情形是我们的耻辱,没有什么人性!让我告诉你,没有人性的美德,就没有属灵的实际,你不先学著作一个人,就不要想作属灵人。属灵人一定有着崇高的人性。你看看拿俄米的人性美德,当你读这些经节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感觉怎样?我是满了眼泪,我是真感动,我对主说,“主啊,我不敢相信,拿俄米经过了十年之后,可以变得这样属灵,属灵到一个地步,她不考虑自己,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只考虑身旁的人的益处。”
俄珥巴离去
之后,“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14节)。理论上,俄珥巴是该离去,因为主重视“同伴”远胜于“新鲜”。在属灵成长过程里,首先你是新鲜的,之后从新鲜里应该产生出同伴来,在同伴当中,就有喂养,就有牧养。至终你不是活在新鲜里,而是活在一种神圣的操练里。
俄珥巴离去之后,“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15节),她回到她的国中,也就是回到她的神那里。不同的国有不同的神,事实上,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神。在中国,各行各业崇拜不同的偶像,剃头的有剃头的神,杀猪的有杀猪的神,连在家里煮饭的人都有灶神,只要有人就有他们的神,人是创造偶像的。所以你要小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神,你若一心想作一个计算机工程师,你就创造出了另一个偶像。
这个部分很难理会。拿俄米明知道俄珥巴一走,就远离了神,回到“她的神”那里去了,那为什么拿俄米还让她走呢?我要说,这是为着人性的理由。如果长老带领教会是根据律法而不是根据人性,或是根据神圣的要求而不是根据人性的需要,圣徒就不能成长得好。
举例来说,在“悲惨世界”这个故事中,主人翁冉阿让刚从狱中假释出来,没有人愿意接待他,只有一个主教收容他,给他吃住。当夜他偷了主教的银器逃跑,半路给警察抓了回来。当警察把他带到主教面前,主教却告诉警察这些银器是他送冉阿让的,并且还拿出一个最贵重的银器来,交给冉阿让说,“哦,还有一个你忘了拿”。这样的善行叫冉阿让完全的悔改了。这是人性!照理主教应当说︰“你来这里,我给你东西吃,给你地方住,你竟然恩将仇报,还把圣处的银器偷走了,你应该再回监牢里去!”许多时候,长老就像这样责备人,“你这么作,真是太差劲了!”但是属灵的原则是不同的,你要操练有一个崇高的人性,你的人性越崇高,你就越有属灵的实际。属灵的实际是从人性而来的。
路得定意跟随拿俄米
拿俄米见俄珥巴离去,就劝路得︰“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路得却回答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16节)。路得所说的话真甜美!你们年轻人想要好好成长,就要学习对年长的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现在的青年人往往相反,他们喜欢说,“不要来找我,不要来管我。”但是这位年轻的寻求者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
在教会中,一面来说,我们跟随的是主;但实际上,我们真正跟随的是一个“你”。年轻人不喜欢有个“你”,他们喜欢说“来跟随我”,或是“我跟随主”。事实上,他们的主就是“我”,“我”就是主。一个有福的人知道“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他有一个“你”。
当我开始爱主之后,我就跟随一个“你”,这位弟兄教导我怎么在主面前叹息、呻吟。之后我到台北的二会所,遇到另一位年长弟兄,我说︰“弟兄,我刚到二会所,我需要跟随一位年长的弟兄,我要来跟你学习。”他听了很喜乐,突然有个有心的年轻人从天上掉下来了。另外一位弟兄听说我到二会所,跟着这位弟兄学习,就笑我︰“哈!你要跟他学?”但是我一点都没有后悔,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我学到怎么服事儿童,怎么作教师。之后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把所学的带到当地实行。
年轻人如何才能蒙福?他要会说“我跟随你”。你不要去跟随一个千里之外的人,那没有用,你要跟随一个在你身旁的人,你一定要有一个人可以跟随。你不能说,“我是一个有恩赐的弟兄,谁也不跟随,别人应该跟我学。”弟兄,这样你会有属灵的早夭,有人可以跟随是有福的。不要说,“我所在的地方没有人可以跟随”,这是撒但的声音,你要说︰“住口,撒但,退我后面去吧。在我所在的地方,有人比我年长,是我可以跟随的。”如果你没有跟随一个人,你就会成为一个飘荡的人,像鬼魂一样。你可以来,可以不来;你可以聚会,可以不聚会;可以操练,可以不操练;可以追求,也可以懒惰。你高昂起来,一天背三章圣经;冷淡下来,三十天也不读圣经。弟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没有人可以跟随。你要学习路得,“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
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路得接着说,“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6节)真是有诗意!这就是跟随的原则。路得属灵的起头,是她摸着了拿俄米对耶和华坚定的信心,也因着拿俄米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美德,因此她定义跟随她。她不断听到拿俄米宣告耶和华的名,虽然耶和华一点也没有祝福他们,都是管教,都是艰苦,但是拿俄米不断说“哦,我的神,哦,耶和华”,至终就叫路得可以说“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的神是这样的吸引我,你的人性是这样的叫我折服,因着你的神,因着你的人性,我要跟随你”。
最后路得说︰“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她的决心是何等坚强!“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的降罚与我。”(17节)这是她的誓言。她不但宣告她的意愿,也将她跟随主的心愿交托给耶和华神。当她说“你的神就是我的神”,意思是“从今开始,耶和华就是我的神”。哦,这是何等的奉献!一个好的奉献,开始于一位年长圣徒对你真正的关怀,也开始于你宣告这位神是你的神,“神啊,你成全我的心愿,你完成我的誓言”。这是何等的好!
弟兄姊妹,在属灵上你跟随谁?谁真正关心你的福祉,就像拿俄米关心路得一样?如果没有人关心你,那你跟随谁?如果有一个人真正关心你,你可以向他敞开,这会是何等的祝福!许多时候,我觉得很难过,我们的教师很多,可是却没有父亲。保罗说︰“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林前四15)师傅是给你信息,给你教导,给你真理,当他信息讲完,工作结束,负担卸下,就可以回家睡觉了。父亲则关怀他的孩子,注重孩子的福祉,他的心在孩子身上,还不在乎他有多少知识。在教会生活中,你们要祷告,“主啊,给我们父亲,叫我们可以跟随。”我们年长的也要祷告,“主啊,不要叫我仅仅作一个师傅。我的负担不是来教导,而是盼望圣徒成长。”
在教会中,我们需要许多的父亲。如果我问你有父亲吗?你说“让我想想看”,这是什么父子关系!你要知道,不管你的父亲属不属灵,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是孤单一个人在教会生活中,你不是一个人单独的奋斗;教会中有弟兄顾到你,你也顾到他们。
要叫我玛拉
十九节︰“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真好的一幅图画,她们终于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粮食丰满的粮仓。“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我想这里应该有很多的对话没有记载下来,她们应当会问,“你的丈夫呢?你的儿子呢?跟你一起的这人是谁?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看起来这么苍老?”整个城都惊动起来,人问“这是拿俄米吗?”“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得一20)
拿俄米真是一个属灵的人,首先,向着神她是坚定的,其次,向着人是她满了人性的,第三,她是完全不信靠自己的。事实上,这时她真正是“拿俄米”了,比起十年以前,神对她而言更真实了,她不断的宣告耶和华的名,另一面她又说,“我不是拿俄米”,以前人叫她“甜美”,她也自认自己很甜美,现在她说,“我不是甜美,我是苦,我是满了苦楚的。我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是,不要叫我甜美,要叫我苦。”这是属灵真正的表现。真正属灵的人绝不高举自己,他们不会抬高自己,他们只会说,“我是玛拉”。
有时我们讲了一篇很好的信息,就忘了自己是玛拉,就把名字从玛拉改回拿俄米了。我们需要再讲一篇很差的信息,可以把名字从拿俄米再改回玛拉。一个人越属灵,他越信靠主,而不信靠自己;一个人越属灵,就越倚靠主,而不倚靠自己。
神是全足者
拿俄米第三个属灵的表征,就是她认识了自己。然后她讲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20节)。钦定版和新国际版在这里都翻成“全能者”。神的确是全能的,因着神的“能”,她的丈夫死了,因着神的“能”,她的儿子死了。恢复版翻得很好,这里不是“全能者”,而是“全足者”,“因为全足者使我受了大苦”。你相不相信拿俄米在缺乏食物的景况中,说神是一位“全足者”?这位属灵人对自己的体认是,我的名字叫玛拉,对于神,她认识到“这位神是一位全足者”。
“能”是联于神的工作,“足”是联于神的所是。“全能者”说出神无所不能,“全足者”说出祂无所不是。赞美主,拿俄米说这位神是“全足者”,实在叫人不可置信!她现今是一无所有,没有财富,没有丈夫,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外邦女子跟着她,在这个时候,她宣告她的神是全足的,“全足者使我受了大苦”。一面来说,我的日子这么苦,另一面,这位全足者仍旧供应了我。一个在主里有经历的人就能说,“虽然我遇见这么多的艰难,但是在这些艰难中,我仍旧要宣告,我的神是全足的。无论我需要什么,即使我见不到祂的供应,祂仍旧满足了我。因为祂是全足的一位。”
拿俄米又说︰“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21节)我相信这是所有到世界里去的人的经历。我相信我所有的大学同学都要这样说,“我满满的出去,我拿到博士,我是满的,我拿到聘书,我是满的,我成为教授,我是满的,我成功了,我是满的。可是过了多少年之后,我老了,我知道惟一可以留下来的,就只有主自己。”
没有主,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主,人不知道活着是为什么。年轻人可能还不理解,因为你们还等着被装满。直到一天,你的白头发长出来,人给你开退休庆祝会,你吃完了蛋糕,提着包包回家的时候,你就会说︰“四十年前我满满的出去,现在我空空的回来,我的一生就不过如此。”如果你一生里没有主,那你就真是空的。
这里拿俄米说,“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同样,这里的“全能者”也应翻成“全足者”。一面她说神是全足的,一面又说祂以祸患待她。全足者是供应的一位。在感觉上我们是遭到祸患了,但是过程中,神自己是那位全足者,祂成了我们的供应。
一章的最后一节说︰“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何等喜乐!当一切了了的时候,她们有了一个新的起头,割大麦的时候到了!路得的故事也由此开始了。
── 朱韬枢《路得记信息》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