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夫长相遇
2023-03-14
作者:柯贝尔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经文: 马太福音 8:5-13
引言
在这一堂讲道裡,我想跟大家一起思想一个问题:「甚麽是信心?」
信心是一项难以下定义的东西,所以,对我们来说,要为「甚麽是信心?」找出最好的答桉的地方就是回归到圣经裡去。希伯来书十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得救是「因着信」,我们是凭信而行。今天我们将会一起来看看一个展现信心的男子,他不仅表现出对耶稣有信心,而他向耶稣所展现的信心使得耶稣对他的信心也表示希奇。这个记载出现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有些学者认为这两个记载是完全互相矛盾的,但我却认为这两个记载是很容易调和一起的。它们不是互相矛盾的,相反,它们是互为补足的。福音书每一位作者,不论是马太,还是路加,他们给予我们这个故事不同的细节,所以,当我们把这两个记载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够看到故事的全貌。所以,我们会先看看路加福音第七章故事的前半部分,然后我们会回来看看马太福音第八章故事的后半部份。
一、爱我们百姓的百夫长
路加福音七1: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就进了迦百农。你们大都知道,迦百农是一条位处加利利海岸边的渔村。加利利则是以色列的北部,而犹大则是在以色列的南部。但是当罗马征服了以色列之后,罗马z /-府把他们大部分的军力重驻在耶路撒冷,以好好控制首都。但是,他们也在好些乡镇和村落设置驻扎军营,同样是为了控制民众。
在迦百农有一个细小的罗马军营,并且由一位百夫长统领的。百夫长就是指在其手下至少有一百名士兵,而很有可能他们就是负责管理当日加利利一带的地区。在新约圣经裡,至少提及七位百夫长,而每一位被提及的百夫长都是被赋予正面描述的。
现在这一位百夫长,他的军队佔领和管理加利利地,而在众多圣经提及的百夫长裡,或许他是得到最为正面描述,有好名声的一位。他在加利利的迦百农,也就是说,他远离在耶路撒冷那裡的政zh i和压力。路加这样形容这位百夫长,说他有一位奴隶,这并不希奇,因为罗马军官常常有奴隶在身边帮他们携带行李和看管军队的设备,为他们预备膳食,照顾他们一切所需。路加说这位百夫长关心这位奴隶。对我们来说可能并不希奇,但是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却是非常震惊的事。奴隶在当时的罗马帝国裡是被视为动物或财产这等卑贱的东西,因此,正常会出现的情况是,在一般罗马人的家庭裡,假若有一个奴隶患了病以致不能工作的话,他们会赶走这个有病的奴隶,任由这个奴隶自生自灭,然后买个新的奴隶替上;但是这个百夫长的做法却很不一样。他深深地关怀他这位男僕人。
当这个僕人病了,病得几乎要死的时候,路加福音七3: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就託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僕人。对罗马人来说,这是合情合理的。他是罗马人,也就是外邦人;而耶稣是犹太人的拉比,因此在当地社区或会堂裡的长老就可以成为中间人。然而,百夫长这样的想法对当时犹太人的长老来说,是一个难题。一方面这些犹太人领袖跟耶稣早已发生过一点磨擦,另一方面,这些犹太人也不愿意为这小僕人奔波,替这外邦人百夫长传话。然而,有趣的是,这些犹太人长老却愿意去见耶稣,并替百夫长向耶稣作出请求。第4节:他们到了耶稣那裡,就切切地求他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这就是故事的上半部分,就是长老来见耶稣,并替百夫长作出请求。
他们怎样形容这位百夫长呢?「他爱我们的百姓」,他不像其他罗马人,他以慈爱对待我们,事实上,他十分关心我们,甚至「给我们建造会堂」。回想我们在第一堂讲道裡提及的那位痲疯病人,当耶稣吩咐他去见祭司的时候,这座位于迦百农的会堂就是那位痲疯病人要去的地方,而这会堂原来是由这位百夫长所建造的。这是一句殊不简单的形容,这位百夫长关心他管治的百姓;而在古时的罗马官长裡,他对所管辖地区的态度实在非比寻常。其他罗马长官视军队力量为绝佳工具,官长不会关心所管辖的人,官长只想控制百姓,然而,这位百夫长他关心百姓。而这位百夫长不仅关心百姓,他更关心他的僕人。
耶稣回答说祂会去帮助那位百夫长,医治他的僕人。于是耶稣与那些犹太人长老前往百夫长那裡,正当他们在路上时,百夫长又派一班人来见耶稣,圣经说是百夫长的几个朋友。圣经没有清楚说明这些朋友是谁,但很可能是其他罗马人,他派这几个朋友来给耶稣第二个讯息。而这带领我们回到马太福音第八章。
二、这麽大信心的百夫长
在马太福音第八章裡,我们发现给耶稣的第三个讯息。第一次是由犹太人的长老带来的,然后是他的几个朋友,这是路加告诉我们的。而我提议,马太福音就是告诉我们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而接下来就是百夫长亲自来见耶稣。马太福音八5:「耶稣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百夫长进前来,求他说:『主啊,我的僕人害瘫痪病,躺在家裡,甚是疼苦。』」在你脑海裡试想像一下,这一位有权力的罗马军官,在他手下至少有一百名士兵,但现在却谦卑自己,切切请求一位被他征服和统治的犹太人,是一个充满强烈对比的画面;而对于住在迦百农的犹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十分震惊的画面。对于我们这些已经知道故事馀下来部分的人来说,就不感到那麽惊讶;因为我们知道,耶稣不仅仅是一个巡迴各城各乡的拉比,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祂是上帝的儿子,满有权能的。因此,从我们已经知道故事接下来情节的人看来,这位百夫长来到唯一正确地解决他问题的地方。
但请你留心这裡的一个小细节。在第一堂讲道,我们提到耶稣「动了慈心」的同理心,也就是说祂体恤认同一个正在受苦的人的哀痛。而现在,我们看到这位百夫长同样体恤认同他僕人所受的苦楚;而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统治者谦卑下来向被统治的人请求,是出于他对他僕人的同理慈怜之心。于是耶稣说:「我去医治他。」,耶稣这句回答就是百夫长所求的。然而,百夫长回答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僕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
这真是奇怪,因为他来见耶稣就是为了请求耶稣医治他的僕人,而当耶稣回答说祂去医治那位僕人时,百夫长却回答说,实在太不敢当了。为甚麽他这样说呢?
首先,他十分熟识犹太人的风俗习惯。若一个犹太人进到外邦人家裡去时,会令这个犹太人变为不洁淨的。而当耶稣说:「我去医治他」时,百夫长好像是回答说,不要来我家了,因为我不想你因而变得不洁淨,使你在你的族人面前受羞辱;不希望你进入外邦人家裡,使你得罪了你们的习俗。
其次,这位百夫长不仅认为耶稣到他家裡去是对耶稣不利,而且,他认为医治并不一定必须在他家裡进行的。他说他知道耶稣有这权柄和能力,即使站在这裡也能治好他的僕人。百夫长这番话的中心思想是:他清楚明白权柄的运作,而我相信你有这种高度的权柄,只要你说一句,我的僕人必然得医治。你不需要去到那裡,不需要见我的僕人,一句话就已经足够。
而耶稣听了这番话,就感到欣喜。你看到这位百夫长表达出他自感自己非常不配的,他知道自己不配得耶稣来到他家裡去,但他却十分希望耶稣能医好他的僕人;所以,只要耶稣说一句话,他的僕人就必痊癒。这是令人惊奇的事情,第10节:「耶稣听见就希奇」。「希奇」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字,这表示耶稣感到震惊和诧异。这就产生了一个神学性的问题:耶稣是上帝,祂来到世间是有其使命的,试问你怎能叫一个无所不知的感到惊讶?然而在这裡,耶稣在这百夫长面前感到希奇。我再解释一下「希奇」这个字。
圣经裡曾经有两次以「希奇」这个字来形容耶稣。一次就是在这裡,祂希奇这位罗马百夫长的信心,另外一次就是祂在自己的家乡,「希奇」同乡的不信(按:耶稣第二次「希奇」见于马可福音六6,中文圣经把「marvelled」这个字翻译为「诧异」。)祂希奇这个人的信心,只不过是第一次跟祂见面;而祂同时希奇祂同乡的不信,但这些人却是看着祂成长的。
耶稣希奇。然后祂对跟从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麽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耶稣这样说不仅是在讚赏百夫长的信心,祂同时是挑战在场的以色列人的缺乏信心。当耶稣这样说,祂的意思其实是:你们是上帝的选民,你们从以色列人的历史裡看到上帝怎样奇妙的供应。上帝带领你们出埃及,然后来到这美地;上帝说,你们要成为我的子民,我要成为你们的上帝。然而,当我在各城各乡裡周游巡迴的时候,我看不到信心,找不到有信心的人。事实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在以色列人中有像这位百夫长的信心的人。
当耶稣说「我也没有遇见过」的时候,其实是代表祂一直在寻找有这样信心的人。而祂也把握这个机会教导犹太人关于上帝国的事,而上帝的国度比起以色列更大,便说:「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裡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齿了。」这跟保罗在罗马书裡所说的十分相似。保罗说以色列人是那自然的橄榄,而这自然的橄榄被折断是因为不信,而野橄榄枝就可以接枝栽上;而野橄榄就是外邦人,就是那些非犹太人就能因相信耶稣基督而成为上帝的子民,成为上帝国度的一份子,进入信心的大家庭裡去。那自然的橄榄枝被折断,野橄榄枝得以接在其上。
这充满戏剧性的说话出现在马太福音裡,因为我们知道,马太福音主要是写给犹太读者的,你可以想像那些犹太人受众,他们可能对自己身为上帝的选民感到自满,满足于他们是与上帝立约的选民,满足于他们就是那些自然的橄榄枝,然而,耶稣却公开地说,上帝国度是广阔的,上帝国裡为像这样有信心的罗马外邦人留了地方;但许多生来就认为自己是天国一部分的人却要被赶走。你可以想像,当时听到耶稣这样说的犹太人会是怎样哑口无言。
在马太福音裡,耶稣的事奉主要是针对以色列百姓的,但是在祂事奉的过程裡,耶稣渐次地留下这些暗示给他们。虽然耶稣道成肉身的事奉焦点是以色列百姓为主,但是上帝的国却是比以色列更大更广,包括所有愿意前来喝这活水的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结论自然会产生,就是在马太福音裡,当耶稣最后吩咐门徒的说话就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而在使徒行传,我们看到初期教会在犹太信徒与福音传给外邦人之间的张力。但是当我们一直读下去直到启示录,我们看到上帝的宝座和那曾被杀的羔羊,看到歌颂那曾被杀羔羊的,就是来自「各族、各方、各民、各国」,包括以色列,但不是单单只限于以色列,天国是包括所有愿意回应耶稣基督爱的信息的人,就好像这位百夫长,他把他的信心投放在耶稣身上,难怪耶稣会希奇了。因为这位百夫长没有犹太人长老能有的宗教背景,他也没有像犹太人长老一样接受过旧约的教导,他更没有像犹太人长老般拥有种族和民族依赖以色列上帝的个人历史;然而,这一个罗马的军官却展现出令耶稣感到希奇的信心。
三、我不敢当的百夫长
这是在福音书裡众多故事裡其中一个把当时的思想或想法完全颠倒过来,于是令到有些学者认为耶稣是一个翻天覆地(upside down)的国度的王。然而,我向你说,事情并不是这样,我会说,耶稣和祂的国是正直在上的(right side up ),反而是我们这个世界才是颠倒了。在耶稣的时代是这样,同样,在今天这个世代,我们放眼看去也是一样。我们所身处的世界颠倒了,而上帝却是正直在上,因此,我们需要让祂重新调整我们的心思、我们的品性和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的心思、品性和价值观能与上帝的调和一致,而非跟着世界扭曲运转。而我们在这位罗马军官身上看到这样的一幅图画。对当时其他在场的罗马人来说,当他们看到这位统治者向受管治的人求助的时候,他们的世界观也被反转过来。然而,我相信不论是耶稣,还是那位百夫长,他们都知道,这样才是正确的。
我希望大家一起来思想这故事裡最后的一点,我希望大家再想想这位百夫长。在路加福音裡,当迦百农的长老前来见耶稣的时候,他们向耶稣说:这个人是配得你帮助的。你看看他所做的一切,我们看到他的作为,他怎样爱我们的百姓,他为我们建造会堂,他是配得的。然而,你回到马太福音第八章,那位百夫长自己却说:我不敢当,不配得。他们(犹太人长老)认为他配得是因为他们看见他的行为,但是他自己知道他是不配得的,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内心;而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谦卑就是他信心表达的一种方式,他知道耶稣并没有欠他甚麽,他也知道耶稣可以轻而易举地拒绝他的请求,所以,与其在耶稣面前展露他自己的「德政」以资显示他的「资格」,他选择在耶稣面前谦卑下来,承认自己的不配,并且完全信靠耶稣的权柄和能力。
在这个故事裡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当我们继续这样思想的时候,让我想起另一节在新约圣经裡的经文,我们被挑战,在主面前谦卑,因为上帝赐恩典给谦卑的人,但祂却阻挡骄傲的人。在福音书裡,我们看到耶稣是如何抵挡骄傲的法利赛人和宗教领袖,但是当一个罗马军官谦卑自己来到祂跟前时,耶稣回应他的请求,以祂的怜悯、恩典和恩慈回应他。在第13节:「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那时,他的僕人就好了。」整个故事的关键不在于治好他的僕人,最重要的关键是:「甚麽是信心」。信心就是我们能够在上帝面前谦卑自己,相信祂的性情和旨意,并且到了一个地步,放心地把我们所关心的交在祂手中。我十分肯定,这位百夫长和他的僕人为着得到医治而欢喜快乐的庆祝,并且为着这「遥距」的医治神蹟而感到惊讶,然而,当他们为着这神蹟欢喜快乐地庆祝的时候,耶稣却为着这个人的信心而欢喜快乐。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他希望他的僕人得到医治,但他没有等到看到他的僕人得了医治后才相信耶稣,而耶稣为着这样的信心感到希奇。让我们同心祷告。
四、结束祷告
我们伟大的君王上帝,我们为着祢的权柄和能力而感谢祢,同样,我们为着祢的怜悯、恩慈和爱感谢祢。我们在这世上的所有人,不论身处甚麽地方,都活在某种权势之下,然而,祢却是高于一切,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当祢吩咐祢的门徒时,祢宣告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祢了,教导我们信靠祢,信靠祢的能力和祢的权柄,但同时信靠祢的智慧和祢的旨意,教导我们安躺在祢那裡,在祢裡面找到我们所需用的一切,让我们凭信心而行,而非凭眼见。奉耶稣基督的圣名而求,阿们。
(注:如没有另加标明经文出处,则所有经文均採用新标点和合本。)
讲员: 柯贝尔牧师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