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圣经论语对读:人不知而不愠

2013-07-21 作者:石衡潭  
来源:本站特约作家我也要投稿

  圣经论语对读第三课:“人不知而不慍”讲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注释:慍:怨恨,生气。

  对读: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切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2-13)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4:6-8)

  解析:

  这一句讲的是人与神的关系。虽然字面上并没有出现神,但在意思中暗含着。为什么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慍,这不止与人相关,最终与神相关。“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14:35)就是说,人不知道我,不了解我,甚至误解我,但这都不要紧,因为神知道我,他了解我的所有心思意念。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季氏》16:8)畏天命,相当于敬畏神的诫命与旨意;畏大人,相当于顺服在上掌权者;畏聖人之言,相当于敬畏先知的话语。《説文解字》:“聖,通也。从耳,呈聲。”《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从“聖”字字形看,甲骨文,像一个长着大耳朵的人在手捧着一件礼器,金文将“人”写成“壬”。可见,圣人应该是上听天命下传人间的这样一个角色,与旧约中的先知相似。孔子说的是畏聖人之言,而不是畏聖人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

  人不知而不慍,也是孟子所追求的境界。《孟子·尽心上》: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但孟子更多着眼于人的世界,而不是像孔子那样仰望天空。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8:13)朱熹《论语集注》对此解释的很好:“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孔子所说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也相当于保罗所说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只是孔子尚不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而保罗亲眼看见过这道,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他就是道路、真理与生命。故保罗具有坚定的信心,勇往直前,不像孔子那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带有几分无奈与苍凉。


【作者简介】 石衡潭,本站作者。196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得主,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和在出版社出版专著共计三百余万字。主要著译有:《电影之于人生》(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获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电影之于人生二集》(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著作,山东画报出版,2009年),《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光影中的信望爱》(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论语遇上圣经》(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译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入选《中华读书报》2007年“图书100佳”,排第十六位),《自由精神哲学》(译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石衡潭博士所作的“透过电影看人生”、“影视之于人生”与“《论语》《圣经》对读”系列讲座已经在海内外进行三百多场,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建道神学院、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美国普世丰盛神学院巴黎分院、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沙巴神学院、金陵神学院、江苏神学院、中国油画院、南方航空公司等著名学府与单位,并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环球时报》英文版、《天风》杂志、香港良友电台、美国《侨报》、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等海内外媒体的大力报道。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