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因信进入世界,靠爱挑战人生(四)

2014-01-26 作者:石衡潭  
来源:本站特约作家我也要投稿

  ——对天国子民与地上公民问题的几点思考

    四、中国基督徒可以有为吗?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基督教怎么办呢?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国基督徒可以有为吗?我认为今后要是在这样一些方面做些调整与改变,中国教会和信徒还是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顾圣经也顾时代

  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基督徒当然离不开圣经,思想意念行为言语都应该以圣经为标准与依据,不偏左右。要努力研读圣经,发现其中亮光,感受到其历久弥新的魅力,从其中得到滋养、力量与帮助,以使自己不断长进,合乎主用。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教会目前使用的和合本中文圣经,虽然在中国基督教发展史上居功至伟,哺育了数代信徒,但应该看到它还是受到当时时代、环境、神学背景等因素的限制,还未臻完善,有些译文还需要重新推敲与理解。在我们的时代,要鼓励传道人与信徒读多种版本的圣经,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各种译本,更要鼓励读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原文圣经,这样能够让我们对神的话语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够纠正以往神学上的偏差。

  在圣经的运用上,也要注意时代背景与环境等因素,不能原封不动地把每一节圣经经文都直接引用到今天的现实。重要的是要把握经文的精义,了解此段此节经文的上下文背景,而在运用时要对时空等因素加以必要的翻译与转换,然后,再落实在今天的生活中。应该知道,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经文的应用与落实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要求是符合圣经真理的,但可能实现的时机还没有成熟或不够成熟,那么,就不必非得现在实现不可。耶稣最初出来传道时,先去家乡拿撒勒的犹太人会堂中传讲救恩信息,可当地人不接受,甚至要把他退下山崖,他就很快走脱了,后来,到迦百农等地区继续传讲。中国人说过犹不及,主张中庸之道,还是有道理的。圣经中也说要看自己合乎中道。英国福音派神学家斯托德在论到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关系时说:“今日教会两大神学阵营的对比,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剧之一。一方面,保守派忠于圣经却不合时宜,另一方面,自由派与激进派跟上时代却不合圣经。……我们应该祷告,求神兴起新一代的基督教传播者,有决心要跨越这道鸿沟:使神不变的信息与这变化万千的世界建立关系;拒绝为建立关系而牺牲真理,或为真理而放弃关系;定意要兼顾圣经的真理与时代的需要。”[1]

  教会要关注时代,要关注热点事件与问题。这次药家鑫案的审理与判决,教会是可以出来表面自己的立场与态度的。因为靠“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杀人偿命”这种以暴易暴的古老传统是不能根绝与制止罪恶的。就在药家鑫案后不久又连续发生了几起类似案件:2011年4月13日下午3时多,湘乡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陈卫平驾驶一辆奥迪车,先将在路边写作业的7岁男孩肖健的手臂压住,下车查看后复上车进行开车,将小孩压死。2011年5月7日,福州市仓山区百花洲东路的非机动车道上,车号为“闽A2F209”的司机将一名小女孩撞倒之后下车查看,上车之后倒车碾过小女孩的后背,造成死亡。2011年5月8日,犯罪嫌疑人田厚波以故意杀人罪被批捕。两个月前,他在重庆市忠县将一女乞丐撞伤后逃逸,一个小时后又返回原地将伤者压死。

  惟有来自基督的宽恕怜悯的爱才能够消弭仇恨,根绝犯罪。在基督里有公义,也有怜悯,恨罪也爱罪人。杀死罪人不是目的,救人灵魂才是。这种宽恕怜悯之爱在1991年11月1日于爱荷华被卢刚所杀的安妮·科莱瑞的亲属身上得到彰显,在2000年4月1日于南京被害的德国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普方的亲属身上得到体现,可是,这种宽恕怜悯之爱在中国基督徒怎么没有表现出来呢?也没有人去大力宣扬呢?中国教会不应该在社会上呼唤饶恕、宽容、怜悯、同情吗?药家鑫案及其类似案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我们只关心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些为药家鑫被判决执行而欢呼的人其实与药有着同样的心——对生命的漠视。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咏叹到:“我将长远为人民敬爱,因为我曾用诗歌,唤起人民善良的感情,在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并为那些倒下去了的人们,祈求过宽恕和同情。”在这样重要的事件上不发出声音,教会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何在?又何以能成为山上的城和金灯台呢?

  历代基督徒都是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的人,如奥古斯丁领军中世纪文化,马丁路德开创宗教改革局面,约翰·卫斯理避免了英国流血g e命,威伯福斯废除了黑奴贩卖制度,怀特菲尔德、爱德华兹带来了大奋兴,克里·威廉兴起了宣教运动……今天,中国的基督徒也理当如此。

  2、为自身也为社会

  教会要加强自身内部建设,也要关注外部社会环境;要为自身的生存发展着想,也要考虑国家社会的整体需求。不能说我们只求教会内部的圣洁安稳,哪管世界上洪水滔天;更不能说反正世界是一艘将沉的船,要沉就让它沉吧!圣经的教导并非如此。圣经中讲到,大地因人类犯罪而连带受咒诅,也因人类悔改而相应蒙祝福。“诚实从地而生,公义从天而现。耶和华必将好处赐给我们,我们的地也要多出土产。”(《诗篇》85:11-12)“神要赐福与我们,地的四极都要敬畏他。”(《诗篇》67:7)“愿海和其中所充满的澎湃;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要发声。愿大水拍手,愿诸山在耶和华面前一同欢呼;因为他来,要审判遍地;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公正审判万民。”(《诗篇》98:7-9)在信徒与社会的关系上,使徒保罗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在保罗被从耶路撒冷押解到罗马的船上,他与兵丁、其他囚犯和商人同行。航程刚开始不久,走到拉西亚城时,保罗就劝众人,不要冬天行船,免得货物船只受损。他们没有听从保罗的意见,后来果然遭遇风浪,险些性命不保,众人惊恐不已。这时候,保罗挺身出来安慰大家:“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使徒行传》27:22)后来,水手要溜走,保罗阻止了;兵丁要杀囚犯,保罗劝住了。最后,全船的人平安到达目的地。按说,保罗只是一个囚犯,他没有责任管这条船和船上人生命的,但是,在这艘船遭遇危险,众人惊惶失措时,他却担当起了领导大家的任务,保证了全体的安全。现在的教会和信徒也要效法当年的保罗,尽管我们在社会这条大船上还不太受重视,但在关键时刻,特别是大船出安全问题时,不能只是求自己脱身,而要挺身而出,要带领大家走向安全的彼岸。

  现在,教会顾念自己的比较多,为社会为国家考虑的比较少。我们不是要一味地顺服在上掌权的,不管对错,不管理解不理解、愿意不愿意,都照着做,跟着行;也不是要故意与他们做对,硬让他们来听取圣经的原则与教训并照着行。我们是在真理之下顺服,也是在法制之上听从,同时,我们作为公民,也要监督和帮助掌权者做事,也要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雅各说:“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雅各书》3:18)中国古话说:“不平则鸣。”天主教教宗庇护十二世也说:“和平是正义的果实。”当然,注意不必过分突出自己的要求,而要多想想整船人的利益。如果整个船都翻了,自己的要求从何实现呢?我们国家人口众、地域广、问题多,好多事情还需要从长计议,逐渐改变,不能硬要一步到位。现在,中国基督徒普遍排斥心比较强,而宽容心不够。在内部,各种教派之间,都容易互不买账、互相攻击。对外部,更是大加否定,不屑一顾。教会对异教只有教义上的批判,而缺乏现实中如何与之相处的教导。有好多信徒从来不去佛道教的名山胜地,他们所在的教会的教导就是如此。2009年,我去爬泰山,接待的一个导游姑娘就是当地信徒,她只把我们送到索道站,自己就不再往前走了。她说在山下住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上过山,他们教会人都差不多这样。这也太谨慎太戒备了,或者说太没有信心了。还有一些信徒认为社会事务都是掌权者的事,与我们无关,于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这也不可取。我们时代,应该是教会大有可为的时代,应该是信徒大显身手的时代。问题不在于可不可以、应不应该?而在于怎样去为,如何去显?中国教会应该鼓励基督徒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做盐做光,为神做美好的见证。唐崇荣牧师说:“在今日中国基督教思想界,有几个不同的派别。福音派的人,非常忽略文化的责任;没有看到文化的重要性,也没有看到神在文化中的地位。保罗说:‘因为基督从死里复活,应该在凡事上居首位。’这样,基督在文化上也应当居首位。基督徒政zh i家、科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们,应该以他们的身份去影响世界。”[2]现在,我们离此目标距离尚远,还需奋发努力!

  3、要信仰也要生活

  信仰不要悬在空中,落不下来;信仰要生活化,不能与生活脱节。信仰并不是每天说些属灵的词语,完成固定的仪式就够了,信仰要体现在事业工作、社会家庭里、言谈举止生活细节中。信徒当然需要花时间读经祷告聚会,可并不等于其他一切就都不要了。我们还可以读书观剧,弹琴唱歌,旅游摄影,休闲锻炼,因为神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2:16-17)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保罗也说:“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象在世俗中活着,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歌罗西书》2:18-17;20-21)基督徒生活的丰富,生命的充实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见证。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变成一种被束缚遭捆绑的形式。基督徒要参与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社会生活,才能够接触人了解人,也才有传福音的机会,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会得到提高。现在,有些人以为信主之后,除了传福音,就没有什么事好做了。其实,中国基督徒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素质提升问题,不关指信仰素质,也指各方面素质。信徒素质不高影响中国基督徒的整体形象,也影响到传福音的最终果效。

  信仰可以积淀凝结为文化成果,这是信仰很好的外显,很好的见证。这方面中国教会做得也不够好,比如说教堂吧,教堂本身当然首先是信徒敬拜赞美神的地方,可它同时是一种建筑艺术。庄严的教堂可以让人更定睛于神,也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国内精美的教堂主要还是传教士们留下来的,新的成为典范令人赞叹的教堂还不多。就是现有的教堂,我们也没有充分地加以利用。大部分教堂出来主日崇拜和平时固定聚会外,大部分时间都空闲着。应该说,教堂还是有许多使用价值的,如做学习、培训,甚至开发旅游。这次,我们提出以后把忻州百年教堂建成博物馆、旅游点,有些人表示疑惑与反对,或说这不合适,或说这不靠谱。其实,以教堂等建筑作为文化历史遗迹和旅游胜地,这在全世界都是通例。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心教堂、梵蒂冈教堂都是如此,这些教堂在举行弥撒礼也允许游客观礼。国内的许多寺庙既是宗教场所,也是旅游热点,五台山、普陀山等都是如此,游客的香火钱是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国人都非常习惯了。为什么搞与基督教相关的文化场所就不靠谱呢?这是习惯思维在作怪。新时代要有新思维、新事物出现。还有一个例子,原来大家都以为大学是教学重地,要保持清静,闲人免入。现在许多大学校园也都成为了旅游胜地,不少旅行社开发了大学校园一日游。清华、北大、武大等著名校园在假期都人满为患。以后,比如说在北京就可以搞著名教堂一日游,把天主教的宣武门南堂、王府井东堂、西什库北堂、西直门西堂、东交民巷堂、基督教的崇文门堂、海淀堂、朝阳堂等新老教堂都连串起来。教堂也要积极配合,打开大门,迎接来宾。不要总是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云南昆明市的天主教耶稣圣心堂堂位于昆明市北京路中段临金碧路一端南侧,即城中闹市区,就常年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还安排专人负责接待与讲解,效果很好。其实各地都可以这样做。贵州的石门坎、山西忻州的福音堂等更是近代基督教的不可多得的遗迹,若好好加以开发,必定成为名胜。基督教遗迹是将来文化旅游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就看人有没有眼光,会不会抓机会。

  4、讲顺服也讲创造

  基督徒最重要的品格就是谦卑与顺服,这也是教会讲得比较多的,至于创造,则很少提及。早在约百年前,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伟大的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就指出了这一令人心痛的局面:“剧烈的创造运动发生在世界、文化里。在教会里,长期以来则是比较稳定,似乎是凝固和僵化了。教会开始完全过着一种保守的生活,靠与过去的联系生活,即只表现教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教会等级开始敌视创造,怀疑精神文化,贬低人,害怕人的自由,用拯救之路与创造之路对抗。我们在一种存在秩序上获得拯救,在完全是另外一种秩序上创造生活。始终有这样一种担心,在我们进行创造的那个存在秩序上我们会死亡,不能获得拯救。”[3]“教会变成了医疗机关,个别人到那里去治病。对人类生活和世界的命运漠不关心的基督教个人主义就是这样确立的。教会的存在是为了拯救个别人,但不关心生活的创造,不关注社会生活和宇宙生活的改变。”[4]别尔嘉耶夫是针对当时的俄国东正教会而言,可是,我们教会今天的状态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创造?如何看到创造与拯救、与顺服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很值得思考的。我认为:创造应该在信仰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先是因为神是创造的神,是从无创有的神。神创造的世界精妙绝伦,无限美好。人是神创造的高峰,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与样式创造的。既然这样,神也把自己的创造性赋予给了人,人也把创造的任务交给了人。当然,人不是从无创有,而是与神同工,继续创造。许多科学发明创造都有来自神的灵感和动力,现代科学产生与西方不是徒然的,与基督教信仰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信仰生活中,也是需要有创造力与想像力的。比如说信本身就是这样。“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1)没有创造力与想像力,我们很难去信。“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我们”原文作“你们”)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象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希伯来书》4:1-2)所谓“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其中也应该包含着创造力与想像力。传福音也是一样。“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象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歌罗西书》4:5-6)能够抓住机会,说话打动人心,都与创造力想象力分不开。历代的许多圣徒也是发挥神所赐的创造力与想像力把福音带到了世界各地。创造力与想像力是圣灵随己意赐给信徒的重要能力,信徒也将之运用到各种圣工之中。

  今天的中国基督教事业也非常需要创造力与想像力,特别是在一些开拓性事工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形态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我们还是一成不变地运用过去的手段途径传福音,肯定会遇到很大的拦阻,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现阶段基督教发展趋缓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我们没有跟上时代,调整策略。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有很多新生事物涌现出来,2005年被成为中国的博客年,我们刚刚有点适应了,2010年,微博年又到来了。这些需要我们运用创造力与想像力来积极应对。说实话,中国教会在应对新技术新手段方面还是显得比较滞后,也没有把它们所蕴含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保护忻州百年教堂活动也是一个例子。这个事情要是早通过网络披露出来,可能情况要好得多。这是由于教会不太了解微博这种新媒体。现在能够取得这样一个结果,也证实了微博所蕴含的能量。微博可以短时间内传递信息,调动资源,极大限度打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异地同步与协作。这需要彼此相通,相互信任与默契,也需要有创造力与想像力。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对微博做了这样的评价:“它是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当然,我们不是要采用它来杀伤谁,而是用它来凝聚力量,保护自己。目前的这种运用还是很不充分,很多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大部分信徒甚至对之还是一无所知。基督教所办的一些网站、博客、微博大部分也都没有充分发挥效力。好多都成为自娱自乐,自说自话,缺乏开拓性、进取性。比起社会上的人差远了,就是比起佛道教也大不如。有个叫戒嗔的小和尚,开了个博客,非常火,有几千万的点击数,其中文章后来还结集出版了三本书《戒嗔的白粥馆》,风行两岸四地并多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在曲阜盖教堂事件中,儒家几个学者一声吼,全世界儒生都动起来了,曲阜教堂也停建了。而在保护忻州百年福音堂活动,无论忻州的弟兄姊妹怎么喊怎么呼,怎么痛心疾首,怎么声嘶力竭,仍然只有少数人回应,能够持续支持的更少,大部分基督徒还是不闻不问,我行我素,好像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基督教在现代传媒领域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当然,还有很多领域,如商业、企业等各种职场、还有音乐、美术、电影、电视、广告、戏剧、小说、诗歌、学术研究、法律、教育、体育、旅游、休闲等等,都需要基督徒创造力与想像力的运用与发挥。正如别尔嘉耶夫所说:“教会外的、世俗的、人道主义的创造已经枯竭,到处遇到绝境。文化被极度地庸俗化了。对永恒的渴望折磨着最优秀的人。这就意味着,教会的、基督教的、神人类的创造时代应该到来。教会不能始终是生活的角落,灵魂的角落。我们期盼,对待生活的所有创造的、有改变作用的态度都将从世界过渡到教会。”[5]

  总之,在这样一个风生水起的年代,中国教会和信徒可以施展的空间还是很广阔,定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以不辜负时代,不枉受主恩!当年,别尔嘉耶夫自己所处时代的东正教徒大声疾呼:“东正教不能始终是僧侣—禁欲主义占主导的,基督教不能归结为对个别灵魂的个人主义拯救。教会必然要面向社会和世界生活,必然应该参与生活建设。……信奉东正教的人们要对教会在世界、历史现实中的命运负责,他们被迫要承担以下任务:教会建设,教区生活,对教堂的关怀,教会生活的组织,彼此相爱等等。但是,东正教心理的这个改变不能局限于教会生活的建设,这个改变还应该扩展到生活的所有方面。全部生活可以被理解为教会生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包含在教会中。”[6]何光沪教授最近在一篇解释“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经节的文章中也说得语重心长:“‘使人和睦’的人或缔造和平的人,并不是要得到或占有世间的任何东西作为回报,但他们必因此而为神所喜悦,成为神的儿女,成为天国公民,成为永生的人。当然,这首先需要主佑,需要神恩;但既然是‘缔造’,是服侍,也就需要人的主动,需要人的努力。我想,这也正是做基督徒的意思。”门徒彼得更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谆谆告诫:“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得前书》4:10)

  --------------------------------------------------------------------------------

  [1]转引自c-highway.net/BOOK/shijian4/sj4-1/4.htm。

  [2]《华人文化与福音研讨会汇报》,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1986年7月初版,第69-70页。

  [3]别尔嘉耶夫《拯救与创造》,张百春翻译,载于刘光耀主编《神学美学》第4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第58页。

  [4]同上,第59页。

  [5]别尔嘉耶夫《拯救与创造》,张百春翻译,载于刘光耀主编《神学美学》第4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第72页。

  [6]同上,第59页。引者对译文有修改。


【作者简介】 石衡潭,本站作者。196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得主,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和在出版社出版专著共计三百余万字。主要著译有:《电影之于人生》(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获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电影之于人生二集》(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著作,山东画报出版,2009年),《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光影中的信望爱》(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论语遇上圣经》(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译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入选《中华读书报》2007年“图书100佳”,排第十六位),《自由精神哲学》(译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石衡潭博士所作的“透过电影看人生”、“影视之于人生”与“《论语》《圣经》对读”系列讲座已经在海内外进行三百多场,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建道神学院、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美国普世丰盛神学院巴黎分院、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沙巴神学院、金陵神学院、江苏神学院、中国油画院、南方航空公司等著名学府与单位,并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环球时报》英文版、《天风》杂志、香港良友电台、美国《侨报》、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等海内外媒体的大力报道。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