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伤痕不代传

2014-08-30 作者:紫仪  
来源:基督网微信平台我也要投稿

360截图-14423578.jpg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朋友一脸倦怠地向我诉说她不幸的婚姻经历,她和丈夫旷日持久的婚内战争持续了六七年之久,最后还是以两败俱伤的离婚告终。这让她觉得自己很失败,一直以来她比别人更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

  她说,有自己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一直是她最大的一个梦想,因为在自己小时候的记忆里,家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父母的争吵从没间断过,处于弱势的母亲总是习惯地向她和弟弟痛说自己的委屈从而赢得儿女的同情并和儿女结成同盟,一致声讨父亲的种种不是,在外人看来父亲是一个很强势也优秀的男人,事业有成,对儿女也算尽责,只是父母之间仿佛永远是势如水火。终于,在她和弟弟都读大学时,一直等待丈夫“迷途知返”的母亲等到的是父亲决绝的离婚起诉。

  朋友说,她一直在心底告诉自己“我不要父母这样的婚姻,我不要走母亲这条路。”谁知到最后她却走上和父母一样的婚姻路。朋友说,在不知不觉中她似乎成了母亲的翻版,和自己的儿子联合起来孤立自己的丈夫,直至他们的婚姻也以离婚收场。

  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过不少类似我朋友经历的例子,这一代不自觉地复制着父辈家庭的生活及互动模式,自己在不自觉中竟然成为自己原来发誓不想成为的人。

  在圣经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创世记》12章和20章的经文分别记载了亚伯拉罕为了自己人身安全的缘故先后在埃及人和基拉耳王亚比米勒面前称自己的妻子为妹妹,如果不是上帝亲自介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创世记》26章当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移居基拉耳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他处理事情的方式竟然和他的父亲如出一辙,也谎称自己的妻子为妹子。那地方的人问到他的妻子,他便说:“那是我的妹子。”原来他怕说:“是我的妻子。”他心里想:“恐怕这地方的人为利百加的缘故杀我,因为她容豹俊美。”(参创26:6-11)在《创世记》列祖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伤痛相传的例子--雅各。雅各生长在一个父母都各有偏爱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偏爱粗犷豪放颇具男子气概的兄长以扫,母亲偏爱文静而有心计的雅各,父母的偏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他们兄弟不和,也为他们日后反目成仇、同室操戈埋下隐患。

  父母偏爱的负面影响几乎一直伴随着他,当雅各建立自己的家庭后,在两个妻子中,他一味偏爱妹妹拉结,使这两姐妹因忌妒而不断相争,她们众子的名字一览无余地记录了两位母亲的竞争战况。雅各似乎并没有觉察到他的偏爱引发的家庭矛盾以及带来的弊端和后果,他不但在两个妻子中有所偏爱,并把这种偏爱延伸到儿子们身上,雅各爱约瑟过于爱其他的儿子,因为约瑟是他年老时生的,同时也是他偏爱的妻子拉结生的,他甚至给约瑟做了一件通常只有长子才有权拥有的彩色衣服。约瑟的哥哥们见父亲如此偏爱约瑟,就恨他,不与他说和睦的话。

  最终,哥哥们因妒生恨,竟然联手把同胞弟弟卖到埃及。雅各没有看到自己父母偏爱为他们兄弟相残埋下的隐患,没有从父母身上吸取教训,却重蹈覆辙,不知不觉把这种伤痛传递下去,致使自己的儿子们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悲剧再次上演。

  黄维仁博士在他的《原生家庭知多少》一文中写到:基本上,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个人从小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情绪互动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遭遇,对于自己成长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回忆。无论是爱或伤痛,“家”毕竟是我们一生中关系最密切的地方;童年时从家庭所受到的影响,会延续到日后所经营的新家庭、塑造出的下一代……不把成长过程中负面的影响扩及新的家庭,而让“家”成为更温暖、更滋润的地方,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讨论伤痛代传问题,会让人有“受害者”的心态,让人觉得我之所以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的家庭不健全,都是他人不好,因此只见他人眼中刺、不见自己眼中木,从而推卸责任说:“因为我爸爸不负责任,我四岁时,他就离家出走再没回来过,我学校的环境也不好,周围有很多闲散的社会青年,所以我只能跟他们学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假如我出生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假如世界对我公平一些”、“假如我没有误嫁中山狼”……而不去自省走上这条路也是自己选的。

  圣经的教训是人人要自省,就像诗人所说:“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加6:4)去了解从家庭中造成的伤痛,绝非意味着不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也不是不饶恕他人和计算人的恶。探讨过去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种种影响,其目的是为了要寻求一个解释,而不是找一个借口。是为了整理过去,不是要我们推卸责任。整理辨识我们的过去,了解原生家庭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为了拒绝其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拒绝被过去的模式捆绑,才不会盲目的重复它。

  其次是帮助我们勇敢面对现在和将来,林国亮博士指出:“当我们从原生家庭的经历来客观地看我们目前的问题时,我们还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发现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使我们能负起自己的责任来,积极地活在现在,并且有强烈的意愿来改变并解决问题。”

  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过去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却取决于我们今天所做的选择。我们被过去影响,但不被过去注定。

  圣经也有很好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他们从家庭负面影响走出来。

  首选应该是约瑟。当时已位居埃及宰相的约瑟对曾经不顾自己苦苦哀求,绝情地卖了自己而今在自己面前恐惧战惊的哥哥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现在你们不要害怕。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创50:19-21)约瑟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宽恕了哥哥们并用仁慈的话安慰他们。他越过自己的伤痛,看到神在他家庭中奇妙的安排,本来是哥哥的伤害,但上帝把这变为祝福,让全家人的生命得到保全。

  在此之前,当约瑟的第一个儿子出生时,约瑟给他的长子取名叫玛拿西,就是“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约瑟似乎希望把过去盖起来,他希望午夜梦回时那个当年被哥哥们陷害、出卖,在枯井中哭喊求助的约瑟,那个被当做牲口一样捆上双手、套着脖颈,随着米甸人的驼队远去的约瑟,永远不再出现在自己的梦里;他希望忘掉自己少小离家后二十多年里,遍尝的艰辛坎坷,经历的九死一生。

  然而往事并不如烟,当兄弟重逢不相认时,约瑟那隔墙犹闻的痛哭之声泄漏了他心中深埋的伤痛。上帝并没有让约瑟一直把这伤痛掩盖和隐忍下去,他借着他们弟兄异乡重逢,借着一个奇妙的场景让约瑟去面对并治疗伤痛,同时也释放了他哥哥们多年以来积压在心头的愧疚。

  那个场景和多年前约瑟被哥哥被卖时有几分相似,他们最小的弟弟便雅悯看上去身处险境:埃及的宰相贵重的银杯“失窃”,而这银杯竟然在便雅悯的盛粮食的口袋中发现了!那是约瑟的哥哥们第二次来埃及买粮食,他们这次来按照约瑟的要求带来了最小的弟弟便雅悯,这个最小的弟弟一来到这里便莫名其妙受到这位埃及大人物的特殊优待,他为便雅悯单摆了一桌酒宴,其丰盛程度比其他的兄弟多了好几倍!以二十多年前约瑟对这些哥哥们的了解,他们十有八九会非常嫉妒。

  如今埃及的宰相从便雅悯包裹里找到了“失窃”的银杯,这可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约瑟告诉一脸惊恐的哥哥们:只需留下便雅悯治罪,其他的人可以回家去。

  听到约瑟的这个建议,他的哥哥们不但没有如释重负和幸灾乐祸,反而痛哭流涕。犹大向前,请求约瑟原谅这个小弟弟,因为便雅悯是父亲的命根子,这次如果便雅悯没有被带回去,父亲肯定受不住打击。哥哥犹大请求约瑟让自己来做他的奴隶,换弟弟便雅悯回去。

  相似的场景不同的结局:嫉妒与苦毒的魔咒被抛弃,那兄弟之爱的光芒照耀和温暖了所有在场的人,不但原本早已宽恕哥哥的约瑟在此时被疗治,他也再次给哥哥们悔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不用再为当年那个骇人的秘密守口如瓶,折磨得心力交瘁。

  聪明一生、机关算尽的雅各,并没有因为聪明和智慧让自己的家族摆脱厄运和困苦。而恰恰是他志虑单纯并保持纯正信仰的儿子--约瑟,经历二十多年痛苦的跋涉和迂回之后,在遥远的埃及,为以色列人寻得美丽的歌珊地。

  圣经中还有另外一个人,他的过去很悲惨:他的祖父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杀人犯,又热衷观兆和用法术,结交行巫术和交鬼的人,他曾经在外邦人的宗教仪式中用自己儿女的血做祭奠的祭品,并狂热地为巴力筑坛、为亚舍拉塑像。而他的父亲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所作所为比自己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二十几岁时便被自己所谓的朋友杀死,在这个人刚刚出生时,很多人便对他摇头叹气,“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们似乎没有对他给予任何希望。

  但他选择了不效法他祖父和父亲的行为。他力挽狂澜,扭转国运,站在那个时代的洪流中,改写了国家的历史。2600年后,人们仍在讲述他的故事。

  这个人就是约西亚王,他是以色列历史上有名的年轻有为的明君,敬虔的君王!他出生在公元前600年,他继承下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圣殿被毁坏,律法书残缺不全。人们随心所欲敬拜各种偶像……约西亚登上王位时只是一个8岁的孩子,16岁时候,圣经这样记载:“他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寻求他祖大卫的上帝。”约西亚20岁的时候开始清除耶路撒冷城内自己父亲留下的偶像。约西亚下令把这些偶像统统打碎,拆毁邱坛,砍倒拜偶像的地方青翠树林,铲平了献祭的高岗;而后,约西亚开始修复上帝的圣殿。在圣殿的角落发现蒙尘已久摩西留下的律法书,使它又被放在圣殿被诵读给万人聆听,让以色列百姓的心再次归向上帝。

  他的祖父玛拿西使耶路撒冷的街道从这边到那边满了无辜人的血(参王下21:16);他的父亲亚们,死于自己臣仆的手中,“他行耶和华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约西亚王登基时年仅8岁,然而他选择“效法先祖大卫王的榜样,谨慎遵守上帝一切的律法”(参王下22:2)他拒绝效法祖父和父亲的所作所为,因为约西亚王,整整一代人得蒙恩典,约西亚王做出抉择,超越过去,让自己成为一个蒙神喜悦,被人纪念的好王。

  无论是约瑟,还是约西亚王的例子都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过去不必成为我们的藩篱和监狱,上帝把新的选择和机会放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发言权,对自己要走的道路有选择权!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