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子贡方人——当去梁木

2019-02-17 作者:汲沦溪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太7: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人的虚伪隐藏于内心,当外在条件不具备时,它就在人心里的某个角落里藏着,不动声色。但当我们以自己的标准自以为义地指出,或是以自我的角度看待问题时,很多时候所指责的那种批评的虚伪性就显露出来。眼中有刺,指一小片木屑或一茎草,在希腊语里用来比喻微小的东西和有梁木。

   《论语》中有孔子对他学生的一段对话,记载在《宪问》篇中,子贡方人,“方人”就是评论他人的行为、品德是否符合规范.....所以孔子批评子贡说:“你自己难道就做得很好吗?”那时的人还不认识圣经,尚且提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督徒而言,这几节经文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可是,反思你我却还是喜欢论断和指责,这是不该有的行为。

      我们习惯于指出别人的缺点,这是我们本性里隐藏的特质,为了显明自己的高傲或自以为是,使得我们与别人有所不同。但我们看见的总是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但别人的缺点或习惯又与我们何干呢?

      我们为何习惯于此?老我在旧造的生命里没有除尽渣滓,当那个我还极易显露的时候,论断与抨击就会从我们的心里迸发出来。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为何全然的领受,还要五十步笑百步呢?他或站立,或如何,自有他(她)的主。从你心里出来的,不应是苛责别人,而是你当有真实爱人的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耶稣的话比孔子的话语更为积极。别人的缺点若比起自己眼中的梁木,或许还真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为何总习惯对人或对事指手划脚?岂不知自己眼目中的梁木要大于别人身上的刺吗?若是可以,总要追求与众人和睦的事情。只有当梁木移走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刺不过是出于虚构的想像。即便他(她)真的有错,那判断人的也不可责人过严而待己太宽,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用放大镜来检查,而对自己的毛病则视而不见。

      耶稣告诉门徒不可论断人,祂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论断人的不当。论断人家的标准也应该是用来批评自己的标准。不愿用来批评自己的标准,就不要用于批评他人,否则就不是一碗水端平了。我们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小缺失,却忽略自己有同样的天性。

      人眼中有梁木却常常看到别人眼中有刺,甚至注意不到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身上存在的缺陷更严重,却又咄咄逼人地要去帮助别人改正他的小缺失,那岂不是很有些好笑。我们不妨先来纠正自己身上的大毛病,再去评判别人吧。

      假冒伪善的人是主所指责的,徒有敬谦的外表却背弃了敬谦的实质,眼里心里唯有自己是对的,无误的。其实,自己的认识太有局限,唯有在上帝的话中光照自己,才能看见原来自己是衣衫褴褛、内心污秽之人,并无可夸之处和可赞之处。

      或许领受多些,或许认识多些,或许明白多些,或许知识多些,或许聪明些,唯一感恩的是造物的主,他让你明白了生命的真道,他让你明白了属灵的奥秘,他让你懂得了知识,他让你明白了自己的有限。认识至圣者是智慧的开端。唯有真正认识耶稣,你才会俯伏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耶稣所说的“你们不要论断人”,是反对那种伪善和审判的态度——前者是要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后者是不顾客观事实而主观地给人下定论,并不是一概反对所有的批评和判断,只是需要作出正确地分辨。这里并不是要说,我们不可以指正别人的缺点,而是说先审视自己,若自己眼中的梁木大于别人身上的刺,先改正自己。另一方面,那种出于爱心的指正,别人是能感受到的,若出于挑刺的心就当去掉。凡事以爱为出发点,做人才无愧于心。
 

【作者简介】 汲沦溪姊妹:雅博网作者。曾担任过某圣经学院行政助理、文宣部导师,也曾在某主内网站做过专辑主编。其文笔优美、细腻,常从生活中领悟神的恩典!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