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我读《传道书》

2019-04-07 作者:风雪夜归人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我也要投稿

 

  如果一个平庸的人拥有了巨大财富,那这些财富可能除了被他无知地消耗殆尽外,很难有其它的价值,他很难会去思考,物质的财富在人生中究竟应该占据怎样的位置?人穷尽一生追求享乐到底能为他带来什末永恒的益处?而一个无比智慧的人若拥有了巨大财富,而他又信有神,那他经历过这一切荣华富贵后,他会思考,会为我们带来极有价值的启示。我想《传道书》或许就是这样产生的。

   《传道书》的作者所罗门是古代以色列国的一位君王,他在位时是以色列王国的鼎盛时期,不仅军事强大,商业贸易也非常发达,且文学音乐艺术也在那个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此外所罗门还建造了耶稣撒冷圣殿和富丽堂皇的王宫。这一切成就都和做为领袖的所罗门出众的谋略有关,也因此他被誉为犹太民族历史上最智慧的君王。当时的以色列王国国力强盛,是中东地区列国之中的佼佼者。但所罗门在晚年曾一度沉浸于骄奢淫逸的生活,做了很多悖逆神的事情,以至国运开始衰败,后来虽然有所悔悟,却已无法改变国家即将面临分裂的悲惨命运。据称《传道书》是所罗门在晚年幡然悔悟时写下的。

       神赐给所罗门的聪明智慧是无人可比的,甚至远道而来的示巴女王都带着贵重的礼物来听他智慧的言词。同时神也赐给所罗门巨大的财富,胜过天下的列王。按照现代社会各阶层的分类,所罗门应属于极度成功的精英群体,他又是那个时代的君王,有着呼风唤雨般的权柄,又妻妾成群,拥有数不尽的财富,还聪明绝顶。这样的人,按通常的理解,理应是意气风发、幸福无比,不会有什么忧虑的。

       但“传道书”通篇的文字却总是在传递一个信息:都是捕风,都是虚空,即便作者觉得自己并不缺聪明智慧,但还是无法摆脱那种虚无的感觉。这样的结论既让今天的读者颇感意外,其实又在情理之中。我认为,真正让所罗门困惑的是:人生的意义何在?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永远拥有又充实又快乐又公正又有价值的人生?这个疑问,恐怕也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另一个永恒的主题。

    《传道书》描述了包括作者在内的众人,为求得肉体的安逸和享受而穷尽智慧和体力去辛苦劳碌,最终得到的却是虚空和捕风一般的失落感;又坦陈了那个时代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感叹好人与坏人、智慧人与愚昧人的结局并无太大区别,结论更是虚空和捕风一般的沮丧;然后以自己一生的查考和求索,积累起的人生经验来劝慰众人,接受现实中无法改变的那部分,珍惜光阴并尽力去寻求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人生,但必须要敬畏神,谨守神的诫命,因为这是每个人当尽的本分。

       传道者所罗门以亲身经历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告诉我们:在与神不相通的世界里,即使拥有出众的智慧、可以享尽令别人仰视的各种舒适和安逸,结局依然是空虚和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试着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吧。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肉身感官对各种刺激带来的快感,会比较快地适应,这就导致快感会越来越趋于平淡,不再像从前那样新鲜、让人兴奋了。但与此同步的是,人的内心却依然像起初那样,期望从各种享乐中继续获得强烈的幸福感和快活感。那么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就会使人逐渐有失望懊丧,以至空虚无聊的感觉,也就是虚空捕风一样的感受。除此以外,更有私欲的试探带来的罪的捆绑,那心里的苦毒和痛楚就更加剧了。智慧,本是无价之宝,劳碌也是人日常生活的本分,但如果这二者仅仅是为肉体吃喝玩乐的享受而服务,那最终也会因为前面所说的心理落差,会让人感觉不那么宝贵和重要了,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是由于二者仅仅服务于肉体的各种享受的这个错误选择而产生的错觉。

       人不同于动物,人类除了要保障自身肉体的温饱及其他必要的安全需求,更有精神领域的要求,也就是灵魂的饱足。这一点只有在造物主那里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也就是新约恩典时代属乎爱的真理进驻人的内心。爱,就像无形的纽带,把人类联系在一起,每个人不再是从前那样像一个个寂寞无助的孤岛。而真正全备的爱,只在耶稣基督那里,只在神那里。真爱是美好的,会吸引每个孤独的灵魂自然地靠近过来,就如耶利米书31:3所言: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

       真爱,就是爱神和爱人如己的真理,又与智慧是一体,并不仅限于通常知道的宽容、饶恕、奉献、退让这些有限的内容,所有正确的做人做事的准则都属于爱的范畴,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向圣灵去学习的一门宏大的课程。因为爱属乎智慧,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所以也一定会使我们的肉体受益,比如会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便捷,而且这种创造力展现出的造福人类的巨大能量,早已超越了所罗门时代对于真理智慧的探索和发现——但我们又是得益于站在前辈先驱们的肩膀上,才有了今天的巨大收获。

       爱的果效是使人真正受益。如果你对他人的爱,会使得这个人的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他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样的爱就是真正的爱;但如果你奉献的“爱”,会使得对方的缺陷越来越严重,甚至他都在退步,那这种“爱”就是有问题的,甚至已经不属于爱的范畴了。就如保罗所言“爱是不加害于人的”,爱是使人真正受益的。

       说到这里,再回来体会《传道书》,会发觉里面看似存在着许多消极的情绪,其实也同时蕴含着传道者对神国的一种朦胧的、不甚清晰的期盼,而这种期盼是以疑惑的形式出现在字里行间的,就是重复了若干次的“虚空和捕风”。所罗门做为远远走在那个时代最前端的智者,也如同一位先知,他知道在神的国里没有死亡,是极其美好的乐园,在那里断不会有现实中存在的种种虚空和捕风的无奈,但因为那时还处在旧约的律法时代,新约的恩典尚未来到,所以智慧的所罗门对于神国的认识,基于当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或许已到达了他的思考极限,又或者可以说是那时的所罗门暂且还无法逾越的认识上的障碍。然后他把这些疑惑又消沉的内心独白写进了《传道书》里,其实也如同是诚实地发出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求问——永生意味着什末?就是永远地活着吗?那个摆脱了虚空和捕风的神国里的永生,到底是什么样子?

       另外再补充一点,谋略过人的所罗门,也如同那个时代的一位先知,所以他的人生苦恼和诸多的失落感,应该也和他在现实中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知音,有一定关系。因为最智慧的人,大多是孤独的。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