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之后还有安慰,损伤之后或能补还
【亚9:16】当那日,耶和华他们的 神必看他的民,如群羊拯救他们;因为他们必像冠冕上的宝石,高举在他的地以上(“高举云云”或作“在他的地上发光辉”)
撒迦利亚书第九章宣告了弥赛亚时代上帝对祂子民的拯救与复兴,宣告了上帝对以色列终极的救赎计划。
在以色列的历史上,虽然他们经过了种种历史的阵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亡国与奴役的耻辱,也拒绝了拯救他们的基督,并且悖逆了摩西律法的公正精神,将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甚至后来经历了两千年的大流散。但上帝从未弃绝自己的百姓,也没有因为以色列一次次的悖逆而废弃祂与以色列先祖所立的约,或者废弃祂的永恒计划。祂对自己百姓制定了终极的救赎计划!
圣经说:当那日,耶和华他们的 神必看他的民,如群羊拯救他们;因为他们必像冠冕上的宝石,高举在他的地以上(“高举云云”或作“在他的地上发光辉”)。
这里的“那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又是什么时候?从以色列的历史看,从圣经上下文看,这里都指向的是一个弥赛亚救赎的日子。
上帝知道人性的软弱,也知道靠着自己我们无法胜过罪恶,因此,在祂永恒的计划里,哪怕被称为律法时代的旧约,上帝在律法之中指向的终极目标依旧是十字架的救赎,而非靠律法得救。
当上帝在伊甸园审判始祖的时候,祂宣告女人的那个后裔将会成为人类的希望,当祂赶逐罪人离开伊甸园的时候,祂先牺牲了羔羊,而用它的皮给人类遮羞。上帝亲自将牺牲的救赎之道启示人类,让他们知道犯罪的结果救赎羞辱痛苦和死亡,人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帝主动的救赎。
救赎就意味着代替死亡、咒诅、羞辱与痛苦的上帝对人的代替。从此,救赎之道就成为圣经整个红线。圣经也正是按着上帝的救赎之路记载了祂永恒的救赎之道。
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上帝启示亚伯拉罕信心的真理,虽然上帝将上帝的要求和标准启示人类,但祂同样让亚伯拉罕知道他们的得救不是靠着行为,而是“因着信,神就以此为他们的义”。
在摩西时代,上帝启示摩西律法的精神,让人知道具体而言何谓罪?即对律法的违背,但律法是让人知罪,并非拯救的出路——人借着律法知道何谓罪,但真正的出路是弥赛亚亲自成全律法的义,而让人借着相信耶稣基督的救赎而接受上帝的义。基督耶稣就代替了他们违背律法之罪恶的结果,我们只需要借着信心接受上帝的救赎。
当耶稣道成为肉身,祂就是上帝从太古预言的弥赛亚,就是那女人的后裔,要藉着自己的牺牲,代替人类犯罪的结果,使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在这个弥赛亚的日子,耶和华他们的 神必看他的民,如群羊拯救他们;因为他们必像冠冕上的宝石,高举在他的地以上。耶稣基督就形容自己是好牧人,我们是祂的羊,在祂的救赎中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子,如同祂冠冕上的宝石,是祂眼中的瞳仁,是祂的宝贝。
这不仅是上帝对以色列人的计划,也是对全人类的计划,祂从未对悖逆的罪人撒手不管,也从不会看着我们在罪恶里打滚而无动于衷。祂在乎我们的心声,晓得我们的需要,祂体恤我们的软弱,晓得我们的忧虑牵挂。祂一直在推进自己的救赎计划,让我们因信得生,因信得救。赐给我们儿子的名分,应许祂必亲自与我们同在,带领我们胜过一切在世的艰难困苦,并且得享上帝儿子的自由荣耀。祂管教还会复兴,祂打伤还会缠裹,祂拿走还会补还,祂斥责还会安慰。管教之后有安慰,损伤之后可复兴。
亲爱的父上帝:
Dear Father God:
若无赦罪之恩,
罪人哪有出路?
若无圣灵的大能,
我们怎能胜过罪性?
祢有救赎之恩,
求祢拯救我们到底,
祢救赎了我们的生命,
也求祢救赎我们的生活;
祢赐给我们永生,
也求祢赐给我们尊贵的思想。
求祢拯救我们脱离仇敌暗设的网罗,
求祢赐给我们喜乐平安与丰富的生活,
求祢给我们力量与勇气面对我们的使命,
求祢赐给我们权柄能力胜过我们的挑战。
主啊!
求祢不要以我们的软弱过犯待我们,
求祢因祢丰盛的慈悲怜悯拯救我们,
不要从我收回祢的圣灵,
求祢再次复兴我的生命。
求祢
使我心灵的力量刚强起来,
使我里面的信心坚定不移,
使我脚步坚毅而稳健有力,
使我的侍奉一路硕果累累。
让我在幽暗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在混乱中看到祢指明的出路,
在孤苦中有祢亲自的同在安慰,
在失落处得着祢加倍的赐福怜悯。
求祢救活我的心灵,
求祢复兴我的热忱,
求祢坚定我的信念,
求祢赐福我的人生。
在忧郁中给我们喜乐,
在绝望中给我们希望,
在欢乐中给我们清醒,
在丰富中给我们清心。
拯救我们脱离嗜好的捆绑,
释放我们脱离幽怨的苦毒,
给我们自由奔放喜乐的生命,
给我们智慧灵敏大能的生活。
奉耶稣基督的名!
阿门!
反思:
1.反思自己有何消耗灵性的嗜好,我们又该如何胜过?
2.看看有无不敢直面的困局心结,向主陈明,求主除去。
3.求主帮助我们建立合主心意的积极生活,每天靠着安排好自己的光阴。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