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挪亚》观后感
作为一部大片,在兼顾票房、观众心理、视觉效果等方面,创作团队的确达到了目的。虽然上演了一段时间,但在我去看的时候,依然座无虚席。言其为成功之作毫不为过。
故事梗概不多说了(为了不影响别人的观看及客观评价,其实虽然有太太、姑娘两人给翻译,许多地方我也似是而非),仅就看懂之处谈几点拙见:
(一)圣经从《创世纪》5章二十九节挪亚名字出现,到第十章挪亚三个儿子繁衍出的众多族群为止,用了近六章的篇幅来描绘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灾难。其中有神的圣洁,神的忍耐,神的怜悯,神的慈爱,神的计划,神的帮助,神的公义,神的能力,神与人的亲近等等,既有神的后悔、失望、愤怒,又有神的挽回、拯救、重新立约。不长的经文,在我们的脑海中描绘了一场发生在过去,又预示着未来的浩大灾难的立体画面,给我们后来者立下一个永不磨灭的警示。使我们每一个后来人在面对其下一代时(无论什么人),都会讲起"很久以前……"这个悲怆的故事。这就是历史,真正的历史。如果不是处于无知,从历史中我们就可以看见、摸着神创造我们的真正心意,体察那位创造之父的良苦用心。
(二)基于圣经的电影故事《挪亚》,在创作上有许多难点必须突破:
1、人类败坏的程度如何表现?人类的败坏,虽然圣经在有关挪亚的章节中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但激怒上帝的客观诱因是存在的,这从圣经记载亚当犯罪以后人类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到。电影恰是从这一点入手,告诉观众人的罪根性。篇幅虽不长,但足以将观众的目光引向祖先的一次错误的选择和举动,以及由蛇、苹果带来的视觉冲击,理性的去判断影片中出现的各种罪恶镜头的根源,并由此得出"该受惩罚"的结论。这也就为"神的救赎"作了心理上的预备。个人觉得,《挪亚》创作团队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即便编撰的那个"罪恶"的国王,和近乎疯狂的百姓,其情节可圈可点,但不可否认,为了"救赎"这个影片的核心,作者的目的达到了。其实这也是圣经要告诉我们的。
2、那位看不见丶摸不着的上帝如何在影片中展现?既然说《挪亚》不是一部神话电影,那就必须让所有的成年人,在看完影片之后,对上帝有个重新的认识。但基于圣经的原则,在影视里表现上帝的具体形态,是摆在任何创作团队面前的难点。(除了动漫、纯艺术虚构、或不严谨的以感观视觉为卖点的而外)。可庆的是,作者用一种如影随形的手法,很好的解决了这道难题。从挪亚的异梦,到天使与罪恶的溵战;从科幻般的泉涌,到百鸟归林、百兽归丛;从造方舟的大智慧,到全体动物安然入眠;从祖父玛土撒拉被神接走时的举动,到挪亚生命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从方舟撞船解救挪亚于千钧一发之际,到他用刀刺向女婴而又心生悔念释放怜悯,我们无处不感受到神的影子。作为信神的人,从影片中听到了神的话,感触了神的大能,临到了神的同在。就是不信神的人,如果尊重历史的话,也会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观。因为没有那位看不见的神,不仅这部影片将会是支离破碎的,人类的历史也将不复存在。上帝才是这部电影的主线,一切的情节都是从上帝那里派生的。如果说对影片中的某些细节,我们尽可隨己愿可圈可点的话,愚认为,在展现上帝作为这一点上,作者是用了心思的,其码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关于挪亚一家组成的疑惑。挪亚一家并没有按照圣经的描述在影片中展现,为了最终靠向圣经,作者极为牵强地也作了"八口之家"的艺术处理:挪亚夫妇丶闪夫妇、含、雅弗加两个孙女。作为一部尊重史实并带有警示作用的巨作,瑕疵是显而易见的。但平心而论,电影并不是对圣经的考证,也不完全是对圣经原文的诠释。为了达到警醒后人的目的,在符合圣经原意的基础上作一些艺术处理,除了作者不得已的因素而外,(角色多一定会给全剧的一统性带来描述上的困难,象雅弗是不得不有的历史角色,但在影片中却轻描淡写),作者力图通过出现的角色,来描绘岀圣经原文中要带给我们的启示。作为配角的闪、含,这一时期圣经没有太多的记载,但为了给将来(也包括现在)留下神"最终的拯救"打下伏笔,作者为这两个人编撰了使人"信服"的情节,让罪性在这两个人身上得以延续,也为大结局的"彩虹之约"作了注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倒觉得作者的改编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