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农二代犯罪现象
事件背景
近日,一则令人心悸的视频在网上疯传:3名光背年轻男子,不顾一名十三四岁男孩的哀求,对其持续殴打,有的跳起猛踹男孩,有的往躺在地上的男孩脸上撒尿,甚至有的还举起大石头砸向男孩。警方经过30小时连续工作,嫌疑人全部落网。随后调查发现,事发北京五环外的奶西村,打人事件涉及的几人,多来自外地赴北京的打工者家庭——即通常所说的“农二代”。
多方位剖析
据北京、上海两地相关司法机构的调查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即所谓农民工二代中,普遍存在犯罪率高发现象。
近日,北京市高院发布《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报告显示,非京籍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5.3%。
引发青少年暴力的诱因是多方面的。表面来看,他们大多数是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且年轻气盛,比较冲动,所以很容易在相互间的影响和带动下,结伙做出偏激甚至违法行为。他们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就是一群“牯岭街少年”,给这个社会带来负能量,他们是一群“问题少年”。
然而,青少年的问题从来都不只是青少年的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使其从小缺少关爱,社会教育的失败导致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所属群体被边缘化,游离于城市边缘,成为非主流,很难被接纳和认可,仿佛成为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的“杀马特”。最终这些问题导致青少年的社会价值观被扭曲,甚至心灵也被扭曲。“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习惯暴力、甚至炫耀暴力,成为他们社会生活的准则。纵观每一起青少年暴力事件,原因无非都是一些琐屑小事,解决之道却是“暴力至上”。
无疑,真正的问题在于青少年心灵的扭曲。这种扭曲,对外表现为引发暴力犯罪,甚至仇恨社会等现象;对内则表现为严重的心理伤害。富士康“12跳”的悲剧,已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危机暴露无遗。
中国社科院在2011年2月24日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称: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已有近1亿人口,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约占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新生代农民工共同犯罪、团伙犯罪突出。
显然,问题的严重性不是个案所能解释。普遍现象的背后,揭示出现今的社会风气存在严重问题。在学校中,他们没受到良好教育;步入社会后,被当下盛行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影响,当身处困境中时,走向犯罪,就让人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他们,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正是社会各种不良的土壤,滋生了败坏的温床,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牯岭街少年”。
百科:
“牯岭街少年”
来源于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是一部改编自台湾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的电影,指的是充满乖张与暴力因子的青少年。
“杀马特”
源于英文单词smart,译为时尚的、聪明的,在中国正式发展始于2008年,是结合日本视觉系和欧美摇滚的结合体,喜欢并盲目模仿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的衣服、头发等,看不惯的网友们将他们称为“山寨系”,与“脑残族”并列。
信仰的缺失
社会之所以充满如此多不良风气,不是因为教育的问题(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教育”)。真正本质的原因是因为缺乏信仰。信仰的缺失,导致人心缺乏敬畏。法律虽然可以从外在约束人的行为,却无法从内在约束人的心灵。当人心败坏时,法律也难以对其产生有效威慑。
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青少年”,就必须从根本上下手:一方面,铲除罪恶的温床,改变社会风气,杜绝产生新一批“牯岭街少年”;另一方面,要从人心着手,使扭曲的心灵可以重新恢复健康。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名字。他在幼年时,曾跟从母亲加入基督教,但是后来却抛弃了信仰和道德。16岁即与一女子同居,和她生活了10年,有一个私生子。19岁,在修辞学校读书时,他成为摩尼教追随者。毕业后,他先在迦太基城过了4年放荡的生活,后到罗马和米兰。在米兰期间,奥古斯丁喜欢上了另一位女子,把他的第一个情人留在了非洲。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因为我在垢污的深坑中、在错误的黑暗中打滚,大约有9年之久。我屡次想站起来,而每次使我陷得更深一层。”远离上帝的奥古斯丁,没有能力向善。
直到后来,他开始听教父安波罗修的讲道,又听到埃及修道士过高尚圣洁的生活,才自惭自己虽是知识分子,反为情欲奴役。在悲痛自责之余,他奔向花园,伏在树下痛哭,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说:“拿起来,读吧!”他面色大变,抑制着眼泪,急忙翻开圣经,视线落在这段经文上:“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马书》13:13-14)自此,奥古斯丁内心起了极大变化,彻底悔改归向上帝,成为历史上伟大的神学家。
这种人生转折的例子还有很多。事实上,在基督的福音中,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也有未来。相信当那些在城市中挣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上帝的爱中寻到生命的价值,人生也会走向光明。
备注:作者1976年出生,2008年博士毕业,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