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德
人本乎道, 发而成为言行思想, 使道有所得, 故称为德。对人而,言即使人在言行思想上的表现, 本乎道, 发为德, 本应合情合理, 恰如其分。但其妙的, 人的言行思想, 总有出入偏离正道, 这究竟为何呢?
「文化智慧」中国自以来就是强调道德教化的社会, 大至敬天法天, 小至孝亲爱人,总是希圣希贤, 以个人修身为起点, 治国为人, 皆朝着「允执厥中」的标竿去追求。古话说: 「万有在道中, 皆受其则, 为道所张」, 其基本要旨在「中」。但「中」的意义甚抽象, 中庸上说「不偏不倚, 无过无不及「才叫做「中」; 俗语说:「恰到好处」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不偏不奇, 恰到好处
孔子说: 「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真是切美好, 老子又说:「顺道而行」就可以「无为而不为」, 更是呈现出全的理想境界。其实大家所共识的乃是「万有皆由道来, 皆履道则」, 诚如圣经所讲:「太初有道, 道与上帝同在, 道就是上帝, 万物是借着祂造的」一样, 中国人能说「道不可须臾离」(孔子)及「行道顺乎自然」(老子), 可见体悟的又古早又深刻了。
我们白道的存在充满万有, 人也在其中. 可是人本乎道而行出来的却又甚有出入偏颇, 很是为难, 这又是甚么呢? 原来人在天性中本就有不完美性, 因以致亡, 好比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 本应有客观公认的合适速度, 驶快了﹑慢弓都会发生危险, 可是人就是在快慢上出问 题。虽订出法律﹑派出警察, 澴是不断的出问题, 而人在道德上的实践上, 也如,此很难拿捏得恰到好处!
●道为本体, 德为作用
道德一辞, 源自远古, 义在道为本体, 德为作用。道先天地生, 为天下母」(老子), 万,源乃出自造物主上帝, 人本乎道, 发而成为言行思想, 使行道有所得, 称为德。对人而言, 即使人在言行想上的表现, 本乎道, 发为德, 本应合情合理, 恰如其分。但奇妙的是, 人的言行思想, 总有出入偏离正道, 这究竟为何呢?
中庸一书上说「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之道也, 诚者,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圣人也, 诚之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只有圣人(完全完美的人)才能「从容中道」(可惜中今古外无一人达到), 我们都是「追求中道」的人(择善而固执之才行), 这其间是大有困惑的了。老子主张「弃圣绝学, 返朴归颠」, 才可回复那个「恰好」, 但现今谁能力挽狂澜, 使大家弃圣绝学呢? 这真是痴人说梦的法子, 反而孔子的体会确有些真知灼见, 他说:「道(道者, 天理当然, 中而矣)之不行也, 我知之矣, 智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智者﹑贤者与愚者, 不肖者皆一中也, 这不正是圣经上所说的「世上一个仪人(言行思想恰到好处, 或称成熟完美的人乃罪人的反义辞)也没有」, 真是对极了。
●克己不成, 无为落空
所以思前想, 人要言行思想达到「恰到好处」, 归纳起来只有两个方法「克己」复礼,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两千多年到天,事实证明「克己」不成, 「无为」落空, 人的无力感,是不容否认的。所以圣经上说:「除祂(耶稣)以外, 别无拯救」, 是千真万确的。
但耶稣是谁呢? 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 他本为道(完美的本体), 道就是上帝(父与子原为一), 道成了肉身来到人世间, 为了挽救不完美, 赐人永生成为完美圣洁, 这就是第二个方法了, 也是唯一的方法。人因信祂得永重生, 有了祂的生命, 圣经上说:「上帝说我是阿拉法, 我是俄梅戛,我是创始成终的, 是昔在今在后永在的全能者, 独一的真神」, 人若想也应该道德完美从容中道, 就唯有信靠耶稣基督这条正路, 面对人生最需要﹑最宝贵﹑最真实的真理, 岂可失之交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