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圣诞节追源溯始
在上海公干几天,看见淮海路和南京路的商店,不少有圣诞装饰,但再观察一下,中国的圣诞节是没有耶稣的,商场播放的圣诞歌没有一首是圣诞诗歌。圣诞节本是庆祝救主耶稣降生,但在中国及其他外国地方,圣诞节突出的人物是圣诞老人。至於香港,维港两岸的圣诞灯饰,也是没有耶稣的。在美国,很多人不再以「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互相道贺,而改说「假期快乐」(Happy Holiday)了!非信徒已舍弃圣诞节的真正意义,只抱著欢度假期的心态庆祝圣诞节。
圣诞节的来历
追源溯始,原来今天有许多代表圣诞节的符号,其实都跟异教风俗有关。初期教会从不庆祝圣诞节,因为圣经并没有指明耶稣是在12月25日降生。当时的罗马人供奉掌管农耕的神祗Saturn,在12月中到1月1日期间有纵情狂欢的节庆,节日活动包括化装舞会、食大餐、访友、交换礼物,绿化大厅等。初期教会本来禁止信徒参与这种庆祝活动,但是在屡禁不止之下,惟有将之转化为庆祝救主降生的节期。到主後350年,罗马主教Julius 一世更选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圣诞老人的演变
圣诞节的主角本来是耶稣基督,但今天圣诞老人已喧宾夺主,成为小孩子思慕的人物。圣诞老人的由来可追溯至主後280年出生的圣尼古拉斯主教(St. Nicholas),传说他为人敬虔慈祥,乐於助人,慷慨施予。他死於12月6日,人们便以这天来记念他,更认为他是小孩子和水手的保护者。在往後的一千年间,有关他的德行及传奇故事在教会中广泛流传。十二世纪有法国修女在尼古拉斯纪念日送赠礼物,到十四世纪,人们将异教神祗Odin的神话与尼古拉斯传说结合,长白需的Odin喜欢骑著一匹八脚白马在黑夜中奔驰。不久,尼古拉斯的传说又扯上了北欧异教女神Hertha的影子。据说,Hertha在火炉中出现,并会带来家宅平安。因此,人们相信他从烟进入人的家。到文艺复兴时代,他已是欧洲最广为人知的圣品人。改教以後虽然不再有圣品人这回事,但他在新教国家荷兰,仍享有盛名,当地人称他为Sinter Klaas。
在十八世纪末期,大量荷兰移民住在美国的纽约市,他们按照传统庆祝尼古拉斯日,於是Sinter Klaas便逐渐演变成Santa Claus,就是今天圣诞老人的英文名称。从此,圣诞老人已被描写成一个将塞满玩具的长袜放在火炉边的人。但他能够成为家传户晓的人物,是拜圣公会牧师Clement Clarke Moore所赐。在1822年,Moore为他的三个女儿写了一首圣诞诗《圣尼古拉斯造访记》(An Account of a Visit from St. Nicholas),诗中提到尼古拉斯在圣诞节前夕骑著八头驯鹿车,从一间屋飞驰到另一间屋,将礼物送给不幸的儿童。此诗後来付梓後面世,漫画家Thomas Nast於1881年根据Moore的描述,把圣诞老人画了出来,於是尼古拉斯便成为了一个长著白需,身穿白边红大褛,住在北极的胖老人。十九世纪末,美国商人开始在圣诞节以圣诞老人作为招徕手段,藉以吸引儿童和父母,连救世军也雇用失业者穿上圣诞老人服饰,站在商店门前摇铃募捐。
今天典型的圣诞老人形像是由可口可乐塑造出来的。可口可乐公司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为了在冬天汽水销路低的季节剌激人多饮可乐,便雇用商业漫画家Haddon Sundblom绘画圣诞老人饮可口可乐的广告画,结果不只成功增加汽水销量,且固定了圣诞老人的形象,一直流传到今天。
圣诞树的起源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希望严冬快过,可以再次种植,因此习惯在家中摆放常绿植物。罗马人每逢12月22日冬至时,都会在房屋和庙宇摆放绿色植物作布置,寓意期待冬至後有更多阳光。这种在冬至前後栽种植物的习俗在欧洲广泛流传,到了十六世纪便演变成摆放圣诞树。圣诞树的传统由德国人开始,据传改教家马丁路德有一晚在回家路上,在思索讲章之际,看见在绿色树顶上,繁星闪烁,星光粲然,回家後便在屋内布置了一棵树,并在枝条上点燃蜡烛;烛光摇曳,仿如天上繁星。
虽然布置圣诞树的风俗在欧洲十分普及,但美国人在十九世纪初期,认为圣诞树属异教习俗,并不接受。後来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喜爱圣诞树,上行下效,圣诞树装饰随之在英国流行起来,此风後来终於吹到美国。美国人喜欢高达天花板的圣诞树,而欧洲人的圣诞树一般只有四尺高。
圣诞/新年贺卡的出现
圣诞节互赠贺卡的习俗始於维多利亚时代,第一张圣诞/新年贺卡是於1843年,由John Callcott Horsley设计,在伦敦印刷。第一版印行一千张,上面印上一家人举行庆祝派对的图画,并以“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to You”(祝您圣诞快乐,新年愉快)为祝贺语,当时的售价是一先令一张。
撒但企图利用圣诞老人取代耶稣
有关圣诞节的种种习俗,由12月25日这个日子,到圣诞树,以至圣诞老人这个虚构人物,在在都跟异教有关。圣诞老人红白色衣服、红润面颊、驾乘驯鹿车飞翔都源於古代迷信。有宗教历史学家研究,圣尼古拉斯根本是个虚构人物,是天主教会将希腊神祗Hold Nickar圣化为Nicholas,而Hold Nickar的发音又变成Old Nick,就是魔鬼的别称。更有人认为Santa就是Satan(撒但)这个英文字字母调换的写法(Santa在西班牙文是女性「圣」的意思,但圣诞老人不是女性!)。不论如何,今天为人所熟悉的圣诞老人是由人杜撰出来的,正如其他偶像一样,都是试图取代耶稣基督的地位;甚至有人试图以假乱真,在芬兰设有圣诞老人村,也设立圣诞老人电邮和信箱,跟小孩子通讯联络,基督徒必须儆醒,不能对他附和吹捧。
结论
圣诞节在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一个世俗化的节日,馈赠圣诞卡和圣诞礼物虽没有圣经根据,但也没有违背真理,且带有关怀的善意,不失为优良的传统。至於圣诞树虽有异教的根源,但现代人摆设圣诞树已没有异教徒原先的意义。意义是由人去赋与和解释的,当圣诞树不再有异教意义,正如12月25日这日子不再有异教意义之时,保留圣诞树也无可厚非,惟不要看为必然。
至於圣诞老人,俨然已成为了圣诞节的主角,很多人忘记了欢迎救主降生,对这虚构人物反而趋之若鹜说∶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今天教会及教会办的幼稚园应该除去圣诞老人的图象;在庆祝圣诞的活动中不宜扮圣诞老人派礼物;父母也不应告诉孩子有关圣诞老人鉴察孩子听话或顽皮的谎言;更不宜在百货公司给圣诞老人和孩子一起拍照,以免造成错觉。就算孩子不相信圣诞老人的真实性,但如果不加拒绝,也会令圣诞老人在孩子心中取代耶稣基督的地位。耶稣基督才是圣诞节的主角,正如美国基督徒常说∶Jesus is the Reason for the Season(耶稣是庆祝这时节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