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
1
顾名思义,“后现代主义”的字面意思是“现代主义之后”,用于从哲学上描述现代主义时代之后的当前时代。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主义利用人类理性来改善人类并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承诺是失败的。
因为现代主义的一个信念是绝对的事物确实存在,后现代主义试图通过首先消除绝对真理,并使一切与个人的信念和欲望相关联,来纠正“现代主义”的偏差,从而建立一个相对真理的基本立场。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历史性失败的一种矫枉过正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认为,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真的,但对我来说不是真的。这样的陈述和反应在讨论最喜欢的食物或对艺术的偏好时,可能是完全合适的,但这种心态在应用于一切领域时是危险的,因为它混淆了个人观点和真相。
2
从奥古斯丁到宗教改革,西方文明的知识面和真理概念基本上由神学家主导。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西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意大利,从此思想家们开始将人类提升到现实的中心。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西欧经济和政zh i发展较快的英国,后来传播开来成为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历史运动。
如果把各个历史运动看作是一个家谱,文艺复兴是现代主义的祖母,启蒙运动将是现代主义的母亲。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代表了现代主义或理性主义的开始,上帝不再是真理的中心,人的理性才是。
启蒙运动是将理性的科学模型完全强加于真理的各个方面,它声称只有科学数据才能被客观地定义、理解和辩护,而与宗教有关的真理被抛弃了。康德认为关于上帝的真正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在“事实”和“信仰”之间创造了一个知识鸿沟。康德说:“事实与宗教无关。”其直接结果是灵性上的问题被流放到个人意见的领域,只有经验科学才被允许谈论真理。
3
尼采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锋,他坚持“透视主义”,即所有知识(包括科学)都是视角和解释的问题。许多其他哲学家都以尼采的著作为基础(例如福柯、罗蒂和利奥塔),并普遍认同他对上帝和宗教的拒绝。他们还拒绝任何绝对真理的暗示,或者如利奥塔所说,拒绝元话语叙事,拒绝超越所有民族和文化的真理,反对“宏大叙事话语”。
什么是宏大叙事话语呢?
比如说,科学知识是话语系统,所有的先进科技都与语言有关。科学理论存在的合理性为各种学说做合理的论证,建立了各种“元话语”。如果说现代性的危机就是“元话语”的危机,“为科学立法”也是“元话语”的重要任务,这样的任务一开始就存在着了危机,因为在后现代那里,“元话语”的合法化已经失效,具有单一话语权的绝对科学知识已经被瓦解。
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永恒不变的和普遍价值的东西,他们放弃了对“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相对的,因为真理是建构而成的。在现代主义那里把人看成主体,把社会看成客体,人的认识能力是认识自然的必然的逻辑过程。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用逻辑或理性来概括生活世界是错误的。后现代反对中心性、真理性的观念,坚持不确定性的主张。
4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知识分子一直在追求知识的普遍性,他们的理论也在追求普遍性的话语权。在现代主义那里,权力与知识结成了联盟,知识成了权力的象征,知识的统治地位隐藏在各种文化形式和社会关系之中。这时,知识也不再是客观和中立的,知识已经披上了真理的外衣,实施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功能。
在后现代主义的叙事体系中,所有的真理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语言构成的,因为语言具有塑造现实观念的作用。人不是语言的中心,不是我们控制语言,而是语言控制我们。德里达也认为要打碎原来的语法结构,重新建构语言。语言和表达的扭曲,导致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差异性。意义也是差异造成的,这样在意义中没有绝对真理。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转换知识的功能,降级知识的权力,暴露理性的有限性,否定科学的霸权地位。从消极的角度来看,这场反对客观真理的哲学战争导致后现代主义完全反对任何绝对的主张,因为在后现代那里追求“宏大叙事”“合法性已经消失,基于圣经的神学知识也是一套话语系统,他们自然会拒绝宣称是无误的真理——《圣经》。
5
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说:“进行区分是哲学家的任务。”换句话说,真理让人拥有辨别能力,能够区分“这个”和“那个”的能力属于知识的范畴。后现代主义认为,人们不可能客观地判断相互竞争的真理主张,因为没有可以使用的标准。这样,人们便无法在各样的解释之间做出有意义或持久的区分,这种如此混乱的情况尤其适用于信仰和宗教问题。
如果客观和绝对的真理不存在,那么一切都将成为个人解释的问题。对于后现代思想家来说,一本书的作者不具备对其作品的正确解释,真正决定这本书的含义的是读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解构,有多个读者,自然会有多种有效的解释。
如果绝对真理不存在,并且无法在不同信仰和宗教之间做出有意义的区分,那么自然的结论是所有信仰都必须被视为同样有效。后现代主义中这种实际工作的恰当术语是“哲学多元主义”或“宗教多元主义”。
在多元主义下,任何宗教都无权宣称自己的信仰是真实的,而其他相互竞争的信仰是错误的,甚至是低级的。换句话说,试图在宗教领域做出适当而有意义的区分,并不比争辩说巧克力比草莓更好吃更有意义。
6
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基督徒应该如何反应呢?
首先,基督徒认为绝对真理是存在的,圣经所记载的既是历史事实又是属灵真理。后现代主义认为,任何真理都不应该被肯定,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立场。因为它告诉你另一个“绝对真理”,那就是“任何真理都不应该被肯定”,所以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认为“任何真理都不应该被肯定”是一条“绝对真理”。事实上,耶稣特别指出,他被天父派遣来到世上要做一件事,就是为真理作见证。耶稣亲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第二,基督徒承认在基督教信仰和所有其他信仰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区别。后现代主义认为,这些区别不重要也不实际,对不同的宗教进行区分毫无意义。同时,他们却明确地区分那些赞同还是反对他们观点的人,并会纠正那些对他们的作品作出与他们的意图不同解释的人。耶和华如此说:“你若归回,我就将你再带来,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作我的口。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
最后,基督徒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罪人,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基督为罪人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神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这些普遍属灵真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不取决于听众和读者。当保罗在雅典对哲学家们讲话时,他说:"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保罗的声明不是"这对我来说是真的,但对你来说可能不是真的";相反,这是神对每个人发出的普遍命令,即元叙事。如何证明这个命令是从上帝而来的、有权威的命令呢?保罗接着说,“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结语
简言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不承认客观或绝对真理的哲学,它强调理性的局限性、科学的有限性、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在宗教和灵性问题上,后现代主义强调宗教的多元主义,信仰上的平等性,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不同的宗教。面对上帝的话语和基督教的真实性的真理主张,后现代主义的这些渐进式危险——相对真理、辨别力的丧失和哲学多元化——代表着对基督教的威胁,因为他们将上帝的话语视为对人类没有真正权威的东西,也没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上证明自己是真实的。
对基督徒而言,绝对真理是存在的,圣经所记载的既是历史事实又是属灵真理。我们不仅要根据圣经在正确和错误的教导之间进行区分,也要在信心和行为上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既然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就当继续遵从祂,按照你们所受的教导在祂里面扎根成长,信心坚固,满怀感恩。要谨慎地对待圣经上的真理,免得有人用空洞虚假的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把我们掳去。
参考文献:https://www.gotquestions.org/postmodernism-dangers.html